羅璐
聞香識余來
“We never remember days, only moments. ”(我們無法記得每一個日子,但會記住每一個時刻),這是余來RELIVE民宿和獨立香薰品牌DINshare聯(lián)名香膏上的一句話。
我一直相信,味道會在身體留下更久更深的記憶。秋日走在街頭,風(fēng)吹來桂花的甜香,旅行時走進(jìn)一片草地,聞到泥土與青草的芬芳,甚至是溪水、竹林、大海,大自然有千萬種味道,味道里包裹著我們的生活記憶。
余來將橘子、秋雨、濕潤的葉子做成“橘雨”,將海水、松柏、青苔做成“深山”,將黃葉、枯木、泥土做成“嘆息之墻”。身未至,心已遠(yuǎn)。對余生起向往,恰是因為無意間看到這篇介紹香膏的文章,不禁好奇這是怎樣有趣的民宿,才會做出如此動人心弦的香味。
余來的公眾號有個專欄“REPEOPLE”,分享的是余來的朋友們的故事,以及他們?nèi)胱≈蟮捏w驗,有陶瓷、首飾、服裝等設(shè)計師,有建筑師、攝影師、音樂人,還有作家、美食美酒撰稿人等等,我去之前的最新一篇來自“好好住”創(chuàng)始人馮驌。他在入住后連續(xù)發(fā)了多條微博,贊許說:“余來是唯一一家讓我印象深刻的民宿酒店,因為它太像一個真正意義的‘家了?!?/p>
這更增加了我對余來的向往。我從春盼到夏,出發(fā)時已是立秋,終于和先生、女兒一家三口自駕前往余來所在的杭州市臨安區(qū)太湖源鎮(zhèn)。
一個山中的家
伴著沿途的溪水潺潺,穿過碎石小路,一路盤山向上,就來到了余來。管家芝芝早在門口等候,短發(fā)又小巧的她看起來十分干練,向我們禮貌地打招呼后,拎上行李,帶我們走向余來。與許多民宿不同,民宿的入口與馬路融合在一起,而且沒有招牌,就像逛著逛著逛到了鄰居家。但,獨樹一幟的建筑風(fēng)格,讓它在一眾民居中脫穎而出。
門口分叉的兩條路,分別通向主樓的兩個空間。管家芝芝遞給我們?nèi)p顏色大小各異的新襪子,叮囑我們可以穿襪子在客廳、房間自由地晃蕩,如果到院子甚至民宿外圍可以穿拖鞋。
午后的陽光和煦,輕輕灑在木質(zhì)的桌子、地板和墻上,忙完打掃的阿姨恰好經(jīng)過,沖我們微笑,管家問我們喝咖啡還是茶,小番茄、桃子等水果已滿滿地擺放在茶幾。我從一開始對陌生環(huán)境有小小局促感,慢慢地放松自在起來。
余來并不大,由一幢兩層高的主樓和一間獨立單人屋組成,共有6間各有特色的房間,還有一個玻璃天頂?shù)拈_放式廚房,裝滿陽光與美食;一個寬敞的院落,種滿了豐富茂盛的植物。
也是在這個院落,我們度過了一家三口美好的戶外燒烤時光。夕陽西下之前,我在玻璃廚房將燒烤食材準(zhǔn)備好,牛排、雞翅、玉米等,我先生負(fù)責(zé)生火,搭建起燒烤架。女兒歡騰地在院子里穿梭,從房間取來她喜歡的小音響,掛在樹梢,放起音樂。我們邀其他客人一起,喝酒聊天,食材在噗呲噗呲的竹炭聲中,慢慢成為盤中的美食。直到夜幕降臨,蛙叫蟬鳴,火花在夜空變得閃亮,與天上的星星遙相呼應(yīng)。
那個夜晚,我恍然以為這就是自己在山中的家,從客人化身為主人,在山間美好的院子里,招呼著另一群可愛的朋友,不禁幸福得心中好似開出花來。
新老朋友因余來而相聚
我沒有想到在這里,會偶遇一位微信好友。雖然她也是在我推薦下知曉了余來,但我們兩個家庭在沒有約定的情況下,竟然在這里遇見了,為旅途增添了一份驚喜與親切的陪伴, 一起溪邊玩水,一起燒烤閑聊。
但在他們來之前,我們也在晚餐時遇見了一個帶孩子的家庭,對方主動與我們分享他們帶的家鄉(xiāng)特產(chǎn),我們也讓女兒回贈了隨身帶的西班牙火腿。就這樣在禮尚往來中,我們兩家的孩子玩在了一起,還一塊在客廳玩起了游戲“地產(chǎn)大亨”,并且有一次徒步就是與他們結(jié)伴同行的。
余來的房間燈光比較暗,一看就想讓人安睡在這里,而不睡覺的時候盡量離開房間,去客廳認(rèn)識新朋友,去院子感受花草樹木,去露臺眺望遠(yuǎn)方,去玻璃廚房自己動手做一頓美食。
我永遠(yuǎn)難忘入住的那一晚,我和先生、女兒坐在露臺的躺椅上,8月的夏夜,沒有悶熱,只有清涼,萬籟俱靜,唯有溪水聲、蟬叫聲,我們放松地呼吸山間清新的空氣,仰望著天空,或時而一起玩游戲,感受到有彼此在身旁的美好。
我還在書架上找到了喜歡的旅行作家阿sam親筆簽名的書《孤獨遠(yuǎn)行》,原來他也來過。我坐在書架旁閱讀,仿佛與他來了一場隔空對話。原來,在余來還可以在精神上邂逅喜歡的人。
在旅途中我拍攝了許多打動我的瞬間,分享在朋友圈。離開的時候,管家向我詢問入住的反饋,有沒有一些值得他們改進(jìn)的地方。我想了半天,只提出了幾點。沒想到后來,會收到民宿的訪談邀請,分享旅途體驗;后來,我與民宿主人成為了彼此欣賞的朋友,成為了余來的REPEOPLE,加入了自己欣賞的行列。
余來的主人是誰? 很多客人并不知曉。民宿主人也并不打算讓客人知曉。他說,余來是一個獨立體,希望客人感受到余來就好,更重要的是希望這真的成為客人們在山中的一個家——home away from home。我可以感受到余來從空間到服務(wù)全部經(jīng)過精心設(shè)計,并在客人每次入住后進(jìn)行不斷地優(yōu)化。在來之前,跟客服預(yù)訂溝通時的及時響應(yīng)、周全、貼心,就讓我更確定余來是走過幾十家優(yōu)質(zhì)民宿后,仍然要安排時間入住的目的地。
當(dāng)我把民宿主人、民宿管家以及余來對應(yīng)起來的時候,我發(fā)現(xiàn)這三者竟如此統(tǒng)一。雖然民宿主人不在家,而管家已宛如主人的化身,而余來更是民宿主人性格的寫照——設(shè)計、雜志、花園以及物品的選擇,如果細(xì)心,到處可見主人的品味與喜好,當(dāng)然還有最初吸引我的那幾款香膏。在余來的日子,是感官呼吸、被無數(shù)美好所包圍的山居生活。6BA07EBA-C4D7-40E9-A6D6-08D9720AF33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