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湘玲 杜士英
Ai Xiangling and Du Shiying
在當前這個多元紛繁、技術突飛猛進、視覺化占比約百分之九十的時代,插畫已經成為“千禧一代”表達個人審美觀念的重要載體,同時也引導和幫助了無數行業(yè)在視覺上實現不斷更新和優(yōu)化,成為網絡時代頗為活躍、影響力巨大的視覺藝術之一。插畫創(chuàng)造并豐富了前衛(wèi)、時尚、獨特的視覺形象語言,影響并改變著人們觀察和思考的審美方式?,F代插畫中,商業(yè)與藝術緊密結合,多種多樣的表現技法和構思巧妙的構圖配色都在不斷地增添插畫的審美內涵與藝術魅力。在眾多插畫作品中,有一部分是根據色彩進行分類的作品。其共同點是顏色純度低,沒有過于鮮明的色彩與過亮的明度,有一種獨特的色彩感知氛圍。
“飽和度”可定義為彩度、明度,同樣表征彩色偏離同亮度灰色的程度。由于飽和度和彩度決定的是出現在人眼里的同一個效果,所以才會出現“視彩度”與“飽和度”為同一概念的情況??梢岳斫鉃椋猴柡投入m然表現的東西在人眼中與彩度一致,但實際是包含著比彩度更高一級的單位(飽和度=彩度÷明度)。
飽和度是指色彩的鮮艷程度,也稱色彩的純度。飽和度取決于該色中含色成分與消色成分(灰色)的比例。含色成分越多,飽和度越高;消色成分越少,飽和度越高。純的顏色都是高度飽和的。在純色中加入白色、黑色或者灰色都會降低其純度,從而使色彩灰暗。被降低了純度的色彩統(tǒng)稱為低飽和度色彩。
眾所周知,色彩具有很強的表現力,不同的顏色在視覺上會給人不一樣的感受。本文要探索的就是低飽和度色彩插畫對人的影響和作用。一般來講,在欣賞消色成分較大的插畫作品時,人們會感覺內心平靜且平和。美國時裝插畫師凱莉·比曼(Kelly Beeman)的插畫作品大多是色彩飽和度很低的,顏色低沉且耐人尋味。而低飽和度色彩更多用于UI界面設計中,圖標(icon)的扁平化與色彩低飽和度是近年來的一個設計流行趨勢。
在色彩心理學中,色彩的色相、純度、明度與人的情緒息息相關,對人的生理具有顯著的影響和作用。其中,色彩的純度和色相對于人的生理影響最大。本文希望通過研究低飽和度色彩在插畫中的應用來探析人在色彩的作用下所產生的生理效應;希望通過這一研究,發(fā)現色彩是否能夠給具有心理創(chuàng)傷和精神疾病的人提供更好的幫助,并通過插畫輔助他們治愈。如躁郁癥患者在煩躁不安時,我們是否可以通過環(huán)境中的插畫來達到平復他們內心情緒的效果。
低飽和度色彩的研究方法大致有以下三種:
1.文獻研究法:通過對大量低飽和度色彩相關文獻的研究,得出對低飽和度色彩的認知和對其創(chuàng)作方法的思考。
2.案例實踐法:對低飽和度插畫進行實踐創(chuàng)作,在創(chuàng)作中探索和思考低飽和度插畫的實際作用。
3.案例具體抽樣調查法:將創(chuàng)作成品置于現實環(huán)境中,作用于具體的人物,通過調查、回訪等方式,測試作品是否達到研究目的。
在將低飽和度色彩應用于插畫創(chuàng)作之前,需認真研究色彩學的心理機制以及低飽和度色彩對受眾心理的影響。
1.色彩學的心理機制
“收縮色”和“膨脹色”是色彩的兩個基本屬性?!笆湛s色”多指冷色系中顏色偏深的色彩,其視覺效果比實體要小。“膨脹色”多指暖色系中顏色亮的色彩,其視覺效果比實體要大。已有實驗證明,色彩的刺激性會給血液循環(huán)帶來影響,也會引起肌肉收縮等生理上的變化。這樣的影響來自于光譜上的“膨脹色”。
色彩能夠觸動人的情感,并且色彩經驗發(fā)生時和感情經驗的情況相似。人作為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當色彩傳達進入其視覺經驗之后,往往會產生或強烈或微弱的反應。人對色彩的反應是外界的直接刺激引起的。色彩更容易引起人的情感變化,其在表現情感方面具有超出形狀和其他要素的優(yōu)勢。
2.低飽和度色彩對受眾心理的影響
主色相、飽和度和明度在插畫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至關重要。主色相能輕松影響一幅作品的調性,飽和度會影響畫面的鮮艷程度,明度則影響畫面的亮與暗。由于飽和度能影響色彩的鮮艷程度,所以人們會對高飽和度的畫面更加注目。但是,由于高注目度的色彩過于艷麗和飽和,長時間注視會使大腦高度警覺,所以需要低飽和度的色彩予以中和,以給人心理和視覺上的舒適感受。
以低飽和度色彩調節(jié)畫面,是通過分割色彩和控制高飽和度色彩的使用來實現的。通過對低飽和度色彩的調節(jié),畫面整體便不會太突兀,觀者便不會因色彩過于強烈而產生反感。在具體案例里,插畫師圣約翰(Yohan Sacré)讓幾種不同色相的顏色在同一幅畫面中顯得異常和諧,便是應用了降低飽和度的方法??梢哉f,這是讓畫面和諧起來的最快捷、最簡單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下面結合筆者個人的具體創(chuàng)作案例來進行分析。
1.創(chuàng)作內容
使用扁平化的圖形和斑駁透明的肌理作為插畫的主要表現手段,搭配上色譜中幾種不同色相的顏色,通過降低飽和度的方式創(chuàng)作出一套插畫,最后通過紙質明信片載體突出插畫的效果和審美性。
2.創(chuàng)作過程
使用“治愈系”元素繪制插畫,從眾多符號中提取出“山脈”“花卉”“植物”“撫慰心臟的抽象人形”“巨大飛鳥”等作為主要表現圖形。選擇兩張無主色相畫紙作為背景(圖1、圖2),另選擇一張暖色、一張冷色畫紙作為背景(圖3、圖4),同時降低暖色與冷色的飽和度,以此試驗低飽和度色彩在插畫中進行組合與配色所產生的效果。
圖1 鹽和光
圖2 飛鳥與山
圖3 窄門
圖4 我心切慕你
3.結論
通過對低飽和度色彩的研究,筆者找到了低飽和度色彩在插畫中應用的共同點和差異性。按照理論研究的成果去進行實踐創(chuàng)作,再用創(chuàng)作去求證和拓展理論,這是本次探究的全部過程。通過對低飽和度色彩的相關特性進行歸納、分析、整理,筆者在專業(yè)理論基礎研究中提升了自己的實踐能力,在實踐中對低飽和度色彩又有了深入的認識。
在眾多不同風格、色彩搭配、構圖與主題的插畫作品中發(fā)現一些規(guī)律和共通之處,能夠得知色彩作用于人所產生的生理效應與心理效應。從實踐中發(fā)現,低飽和度色彩普遍易于接受,可以使人心情舒適,緩和人的心理壓力以及煩悶、抑郁等情緒。
圖1的大色塊背景使用無主色系,飽和度降低之后所呈現出的平靜、安寧和冷色系所具有的部分特質相似。圖2、圖3使用降低飽和度之后的冷綠色與紫色、冷藍色與無主相色的米白,使其構成對比和調和,形成了一種冷淡、清涼、安靜的氛圍,給人一種距離感。相反,圖4的暖色系不但能夠調動起人內心的積極情緒,而且還會給人以熱烈、歡愉、溫暖、友好的感覺。
在插畫創(chuàng)作中注入情感,也是對于特定人群的一種人文關懷。當今社會,在科學技術取得巨大進步的同時,人類的精神關懷卻沒有同步。研究低飽和度色彩也是在探索插畫對于精神和心理產生積極影響的可能性,探索插畫在人類精神關懷方面如何發(fā)揮更大作用。實現插畫與情感的更好結合,還需要更多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研究和突破——這一課題有著廣闊的研究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