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的”后面跟的是表示事物名稱的詞或詞語,如:偉大的祖國、慈祥的老人、珍貴的教科書、鳥的天堂、團結友愛的集體、可愛的花兒、誰的橡皮、清清的河水。
例句:蔚藍色的海洋,波濤洶涌,無邊無際。
(2)“地”后面跟的是表示動作的詞或詞語,如:高聲地喊、拼命地逃、嚴密地注視、迅速地包圍、用力地踢、仔細地看。
例句:向日葵在微風中向我們輕輕地點頭微笑。
(3)“得”前面多數是表示動作的詞或詞語,后面跟的都是形容事物狀態(tài)的詞或詞語,表示怎么怎么樣的,如:走得很快、踩得稀爛、疼得直叫喚、瘦得皮包骨頭、紅得發(fā)紫、氣得雙腳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掃得真干凈。
例句:小明在海安兒童公園玩得很開心。
注:有一種情況,如“他高興得一蹦三尺高”這句話里,后面的“一蹦三尺高”雖然是表示動作的,但它是來形容“高興”的程度的,所以也應用“得”。
“的”的結構形式一般為:修飾、限制的詞語+的+名詞。
“地”的結構方式一般為:修飾、限制的詞語+地+動詞。
“得”的結構形式一般為:動詞(形容詞)+得+補充、說明的詞語
“的、地、得”是現代漢語中高頻度使用的三個結構助詞,都起著連接作用。它們表示不同的含義時,會有不同的讀音,但當它們附著在詞、短語、句子的前面或后面,表示結構關系或某些附加意義的時候都讀輕聲“de”,沒有語音上的區(qū)別。
(摘自“七彩語文”微信公眾號)
編輯 喬可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