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再努·麥麥提
《鴻門宴》出自《史記·項羽本紀》,為漢代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司馬遷所作。文章按照時間順序講述了宴會開始之前、宴會進行之中以及宴會結(jié)束之后的故事。在文章中,項羽的謀士范增和劉邦的謀士張良,在鴻門宴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中展現(xiàn)出不同的性格特點和處事風(fēng)格。下面,筆者就從以下角度進行分析。
先看一看在宴會開始之前,兩位謀士分別是如何進諫的。
在文章的開篇,謀臣范增就向項羽揭露了劉邦的野心:“沛公居山東時,貪于財貨,好美姬。今入關(guān),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氣,皆為龍虎,成五采,此天子氣也。急擊勿失!”范增提到,劉邦明明是一個貪戀錢財和美色的人,現(xiàn)在入了關(guān),反而不掠奪財產(chǎn),不沉迷于女色,足見此人志向高遠。一定要趕快攻打他,切莫失了先機!范增通過對比劉邦入關(guān)前后的變化,順利說服項羽在鴻門宴上殺死劉邦。范增心細如發(fā),非常了解劉邦,能通過他在入關(guān)前后的所作所為看出他的野心,并及時向項羽進言,為他出謀劃策??梢?,他眼光獨到,是一位有遠見的謀士。但是,他的言辭又讓主帥項羽感到不滿,“急擊勿失”幾乎算是命令的語氣,雖說是為了項羽好,但在一個主帥的眼里,這是罔顧尊卑的行為,必然會讓項羽心生不快。這也為故事的結(jié)局埋下了伏筆。
張良在宴會開始之前就從好友項伯的口中得知了項羽舉辦鴻門宴的真正意圖。他“具告沛公”,并且馬上詢問“誰為大王為此計者”,接著追問“料大王士卒足以當項王乎”,不斷地提醒劉邦,讓他知道自己錯在哪里,并了解目前的危險處境。當劉邦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處境,問出“為之奈何”后,張良就開始為劉邦謀劃。先是讓他拉攏項伯,并表明自己的立場,然后與項伯約定去向項王賠罪,成功說服項伯。因此,在宴會上,當“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時,項伯才會“亦拔劍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在宴會開始之前,兩位謀士都在為自己的主公著想,但是勸諫的態(tài)度卻完全不同。范增在勸諫時沒有顧忌雙方的身份,說話直來直去,無法讓項羽真正信任他;而張良在勸諫時則時刻把握尺度,循循善誘,先讓主帥認清現(xiàn)實,再恭敬地出言勸告,順利取得了劉邦的信任。
再看看宴會進行之中,兩位謀士是如何較量的。
在宴會上,“項王、項伯東向坐;亞父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張良西向侍”。項羽和項伯是朝東坐,亞父范增是朝南坐,劉邦是朝北坐,張良是朝西陪坐。范增雖然被項羽尊稱為“亞父”,但是其身份和張良一樣,都是謀士,可是在宴會上他坐的位置卻比劉邦坐的位置還要尊貴??梢?,范增并沒有將劉邦放在眼里,體現(xiàn)了他妄自尊大的一面。再看張良,他坐在最次的東位,卻無絲毫怨言,說明他是一個隱忍克制、謹言慎行的人。
后來,范增多次使眼色、舉起玉玦暗示項王動手,見項王毫無反應(yīng)便出去召來了項莊,安排他“劍舞,因擊沛公于坐”??上ы椙f缺乏膽識謀略,遇事也不夠果敢,在受到項伯的干擾和阻撓后,就失去了這次千載難逢的好機會。這是項莊的過失,更是范增用人不當?shù)谋憩F(xiàn)。而張良發(fā)覺宴會突生波瀾之后,果斷喚來了樊噲,向他說明了事情的緣由。樊噲立馬回道:“與之同命?!睆倪@里,我們可以看到樊噲是一個非常忠誠的人,張良用人得當。后來,樊噲果然一步步消除了項羽的顧慮??梢姀埩忌朴谧R人。
最后看看宴會結(jié)束之后,兩位謀士分別是如何收場的。
劉邦倉促逃跑后留下張良善后,一句“謹諾”道出了張良的恭敬、忠誠和自信。張良孤身一人留在敵營,卻依然頭腦冷靜,毫不驚慌。他奉上了寶物,在項羽詢問“沛公安在”時,回答“已至軍矣”,暗示大局已定。范增此時知曉劉邦已逃,一時間禮數(shù)全無,氣急敗壞地拔劍擊碎了玉斗,并且出言罵道:“豎子不足與謀!”既譏諷了主帥,又讓人看了笑話,根本無法改變現(xiàn)實。
總而言之,鴻門宴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此剖莿詈晚椨饍晌恢鲙浽诓┺模鋵嵤菑埩己头对鰞晌恢\士在對陣。仔細分析這兩個人物形象,我們能窺見楚漢之爭的結(jié)局。
(作者單位:新疆伽師縣第四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