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莉華
根據(jù)聯(lián)合國經(jīng)濟和社會事務部人口司預測,“‘十四五’時期,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3億,占總人口的比重將超過20%。其中,65歲以上人口會突破2億人,占比達到14%以上。按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超過20%界定為中度老齡化。中國將進入中度老齡化社會。此后,人口老齡化程度繼續(xù)加深,而老年人健康狀況將不容樂觀”[1]。因此,研究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加強老年人體育鍛煉研究,將成為“十四五”時期重要的研究課題。2014年和2019年分別作為“十三五”和“十四五”的開局前1年。利用2014年和2019年南京市兩次老年人自測健康與體育鍛煉活動狀況調查數(shù)據(jù),揭示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體育鍛煉行為對老年人自測健康水平影響的變化趨勢,可為我國“‘十四五’時期,科學研判老年體育發(fā)展面臨的新形勢,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huán)節(jié)”提供參考。
以南京市城區(qū)老年人為調查對象。對其2014年與2019年間體育鍛煉行為、自測健康水平進行比較研究。南京是副省級城市,國家一級區(qū)域中心城市,也是繼北京、上海之后跨入老齡化城市行列較早的城市之一?!督K省2018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齡事業(yè)發(fā)展狀況報告》顯示[3]:“截至2018年底,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占比23.04%;65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口占比也達到16.03%?!蹦暇┮堰M入“深度老齡化”城市。
2.2.1 文獻資料法以“老年人”“老年”“老齡”為中文篇名,“older adult”“elderly”為英文篇名,以“體育”為中文主題詞,以“physical education”“sports”為英文主題詞,對 CNKI、PubMed(Medline)、Science Direct、Web of Science和Sports Discus等數(shù)據(jù)庫進行相關文獻檢索,共搜集300余篇論文。依據(jù)研究要解決的問題對其中30余篇論文進行了研讀。
2.2.2 問卷調查法(1)《南京市老年人體育健身基本現(xiàn)狀調查》問卷。該問卷參照《中國群眾體育現(xiàn)狀調查與研究》部分調查問卷進行適當修改編制而成。問卷內容涉及老年人的社會人口學基本情況,以及老年人體育鍛煉年限、時間、頻率和形式等。問卷采用再測法進行信度檢驗,具有較高的可信度。(2)自測健康評定量表(SRHMSV110)[4]。該量表是由許軍等人基于世界衛(wèi)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WHO)對健康的定義編制的適用于我國文化背景和國情的健康評定量表。量表由自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會健康三個子量表48個條目組成。3個子量表和量表總分的理論最小值均為0分,最高值分別為170分、150分、120分和440分。分數(shù)越高表明自測健康狀況越好。自測生理、心理和社會3個子量表的克朗巴赫系數(shù)為0.857、0.847和0.815,量表總體內部一致性的克朗巴赫A系數(shù)為0.898。(3)依據(jù)研究目的,兩次調查按照多階段抽樣法,首先從南京市6個城區(qū)(玄武、白下、秦淮、建鄴、鼓樓、下關)中隨機抽取2個區(qū)(鼓樓、下關),每個區(qū)隨機抽取5個社區(qū),每個社區(qū)又隨機整群抽取150名左右60歲以上的老年人作為調查對象[5]。于2014年10月發(fā)放問卷1 680份,回收1 209份,剔除不完整問卷,獲得有效問卷1 084份;于2019年11月發(fā)放問卷1 438份,回收1 116份,剔除不完整問卷,獲得有效問卷1 021份。問卷有償委托各社區(qū)居委會人員完成,要求調查對象獨立完成問卷的填寫。如果調查對象的讀寫能力不足以獨立完成問卷,則由調查員逐條詢問,調查對象做出判斷,調查員記錄。被調查對象基本情況見表1。
表1 被調查對象的基本人口學特征
2.2.3 數(shù)理統(tǒng)計法運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數(shù)據(jù)庫,運用SPSS20.0 軟件進行卡方檢驗、獨立樣本T檢驗和逐步回歸分析。取P<0.05為顯著差異;P<0.01為非常顯著差異。
為減輕人口老齡化為社會發(fā)展帶來的影響,從生理、心理、社會等多維度提升老年人健康就顯得非常重要[6]。世界衛(wèi)生組織提出健康是“生理、心理、社會”三方面的良好狀態(tài),不僅僅是沒有疾病或不虛弱[7]。2014年老年人自測健康得分與2019年老年人自測健康得分的兩個樣本獨立T檢驗結果可見(見表2)。除心理健康子量表中認知功能緯度和社會健康子量表中社會支持維度得分沒有顯著變化外,在自測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會健康,以及總體健康得分上都有非常顯著的差異。從得分均值來看,2019年老年人自測健康得分顯著高于2014年老年人自測健康得分(P<0.01),表明5年間我國城市老年人全面健康水平提高明顯。楊明旭等依據(jù)2015年全國1%人口抽樣調查數(shù)據(jù)和2010年全國人口普查數(shù)據(jù)比較也得出,“2015年不健康的老年人口比例與2010年相比降低明顯,也呈現(xiàn)出老年人健康狀況總體有所改善”[8]。可見,隨著我國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老年人的健康水平在不斷提高。
表2 不同老年人自測健康得分的比較
健康中國建設要求健康老齡化,而健康老齡化離不開老年人體育參與。從2014年老年人參與體育鍛煉行為與2019年老年人參與體育鍛煉行為的獨立樣本構成比的比較結果可見,在是否參與鍛煉、鍛煉年限、鍛煉頻次、鍛煉時長、鍛煉強度和鍛煉形式等指標構成比上都存在顯著或非常顯著的差異(見表3)。從各指標具體構成比來看,5年間老年人體育鍛煉參與率由2014年的56.1%提高到2019年的66.8%,提高了10.7個百分點,同時,老年人每周鍛煉3次及以上、每次鍛煉30分鐘及以上和輕微出汗中等及以上運動強度的比例也顯著提高。與2014年相比,5年間經(jīng)常參加體育鍛煉(國內將“每周鍛煉3次及以上、每次鍛煉30mm及以上、達到中等強度”定義為“經(jīng)常參加體育鍛煉”)的老年人口增加明顯。另外,與2014年相比,在鍛煉年限上,近5年參與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比例明顯增加;在鍛煉形式上,參與有組織的集體形式鍛煉人數(shù)比例也顯著提高。我們知道,參與體育鍛煉總人數(shù)與經(jīng)常參與體育鍛煉人口比例是衡量一個國家群眾體育發(fā)展程度與水平的最重要指標[9]。從兩次對老年人參與體育鍛煉情況調查結果來看,2019年老年人無論在參與體育鍛煉的總人數(shù),還是經(jīng)常參與體育鍛煉人口的比例,都比2014年有顯著提高。表明我國老年人群體育鍛煉意識在不斷增強,體育鍛煉的參與水平與質量也在不斷提高。另外,在參與體育鍛煉的形式上,參與有組織的集體形式鍛煉人數(shù)比例也有顯著提高。我國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群眾體育健身意識普遍增強,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明顯增加,每周參加1次及以上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達到7億,經(jīng)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達到4.35億,群眾身體素質穩(wěn)步增強”;《體育發(fā)展“十三五”規(guī)劃》也提出:“構建政府主導、多元主體參與的特殊群體體育活動保障體系,加大供給力度,提高精準化服務水平。加強對老年人、殘疾人等特殊群體開展體育活動的組織與領導”??梢?,這兩份文件提出的目標,在5年間都有了較好的達成。
表3 老年人體育鍛煉行為特征比較
鑒于人口學因素、體育鍛煉因素等之間有交互作用對老年人自測健康得分的影響,為進一步明確各因素與自測健康得分之間的關系,本研究以年齡(1=60~65歲;2=66~70歲;3=71~75歲;4=76~80歲;5=81歲及以上)、性別(男=1;女=2)、職業(yè)(腦力勞動=1;體力勞動=2;自由職業(yè)=3)、受教育程度(1=小學及以下;2=初中;3=高中/中專;4=大專及以上)、收入滿意度(1=不滿意;2=一般;3=滿意;4=非常滿意)和鍛煉年限(1=5年以下;2=6~10年;3=11年及以上)、鍛煉頻次(1=1~2次;2=3~4次;3=5次及以上)、鍛煉時長(1=30分鐘及以下;2=31~60分鐘;3=61分鐘及以上)、鍛煉強度(1=不出汗;2=輕微出汗;3=出汗較多;4=出大汗)和鍛煉形式(1=自己個人;2=親戚朋友;3=協(xié)會或組織)10個因素為自變量,以自測健康總得分為因變量進行逐步多元回歸分析(選入和剔除變量的α入=0.05;α出=0.10)。結果如表5、表6所示。2014年回歸方程中,人口學變量中年齡因素入選回歸方程,體育鍛煉因素中鍛煉頻次入選回歸方程,共同解釋7.6%的自測健康得分變異。即年齡越大,鍛煉頻次越少的老年人自測健康得分越差;2019年回歸方程中,人口學變量中年齡、文化程度和收入滿意度因素入選回歸方程,體育鍛煉因素中鍛煉持續(xù)時間、鍛煉強度因素入選回歸方程,共同解釋16.7%的自測健康得分變異。即年齡越大,文化程度越低及收入越不滿意的老年人自測健康越差,而每次鍛煉持續(xù)時間越長、鍛煉強度越大對提高老年人自測健康得分越有利。可見,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影響老年人健康的因素越來越復雜。提示當前改善老年人自測健康狀況,提高老年人文化教育水平,增加老年人經(jīng)濟收入,延長體育鍛煉持續(xù)時間和增大體育鍛煉強度,均有利于提高老年人自測健康水平。
表4 2014年老年人自測健康得分影響因素的多元逐步回歸分析
表5 2019年老年人自測健康得分影響因素的多元逐步回歸分析
就回歸方程中入選因素而言,年齡越大,身體自理能力、活動能力等各種健康狀況越差是自然規(guī)律。大量研究表明:老年人教育與其健康關系密切。學界對其理論解釋主要有“資源配置效率說”和“預算約束放松說”。李翔等研究也進一步證實“教育對健康不僅具有直接影響,而且能夠通過完善老年人的個人經(jīng)濟狀況與日常行為習慣間接對其健康產(chǎn)生影響”[12]。對經(jīng)濟狀況主觀充足感的個人經(jīng)濟狀況收入滿意度是老年人健康的關鍵影響因素。老年人收入滿意度越高,越能夠促進老年人健康[13]。除社會人口學因素外,對于隨年齡增長健康狀況逐漸衰退的老年人而言[14],通過體育鍛煉來維持或改善健康狀況也是最經(jīng)濟、最有效的方式,但并非“動則獲益”。只有科學、合理的參與體育鍛煉,才能實現(xiàn)運動促進健康效益的最大化。有研究表明[15]:運動獲得的健康效益與運動量(運動量=運動強度×運動時間×運動頻數(shù))之間存在“量效反應”關系。運動量過小產(chǎn)生不了運動痕跡的累積效應,則達不到通過體育鍛煉增進健康的目的;過大又超出了人體所能承受的限度,尤其是對于老年人和不習慣運動的人來說容易造成運動損傷等問題,對健康不利。一般而言,因老年人平常參與體育鍛煉的運動強度較小,而頻次較高,要達到“量效反應”的要求,即可通過延長每次鍛煉持續(xù)的時間來實現(xiàn),也可適當加大體育鍛煉的強度來實現(xiàn)。本研究結果證實了這一推理。因老年人健康狀況個體之間差異較大,對于健康老年人鼓勵其進行較大強度運動。但有研究指出,老年人最大安全運動心率=200-年齡(次/分鐘 )[16]??梢姡S著社會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影響老年人健康的因素越來越復雜。既有個人的人口學因素,也有體育鍛煉等生活方式因素。
(1)過去5年,南京市老年人社會經(jīng)濟指標明顯改善,老年人參與體育鍛煉的意識、水平與質量顯著提高。
(2)過去5年,南京市老年人自測健康水平顯著提高,且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影響老年人健康的因素越來越復雜。既有個人的人口學因素,也有體育鍛煉等生活方式因素。
(1)不斷提高老年人的養(yǎng)老金標準,讓全體老年人共享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成果,切實提高老年人實際收入水平;要加快與老年人健康相關的醫(yī)療保險等社會保障制度的及時出臺與實施,減輕老年人經(jīng)濟負擔,進而提高老年人經(jīng)濟收入滿意度[17]。除此之外,還需要促進收入公平分配,逐步縮小老年人群之間的經(jīng)濟收入差距,在政策具體內容上對老年人弱勢群體要給予兜底性收入保障等特殊照顧。
(2)加大老年人再教育力度,提高參與體育鍛煉的認知。盡管老年人早已過了受教育年齡,但教育是終身的?;畹嚼蠈W到老。仍可以通過多種途徑和渠道開展再教育,尤其是健康知識和健身技能的再教育,如通過健康知識講座、體育健身培訓講座、健身指導咨詢、老年大學等方式來提高老年人的受教育水平。
(3)并非“動則獲益”。在不斷提高老年人體育鍛煉參與率的情況下,鼓勵老年人科學、合理地參與體育鍛煉,推動老年人健康關口前移。針對性地開展運動健身、健康養(yǎng)生、運動康復、慢性病運動干預等運動健身方案或運動指導服務。
本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盡管當前很多研究都表明自評健康對個人健康狀況有著很好的預測作用,但與客觀健康指標相比較仍然稍顯不足。另外,筆者僅以南京市城區(qū)老年人作為調查對象,存在一定的地域局限性。雖然南京在中國的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狀況不同于其他地區(qū),南京市的老年人自測健康與體育鍛煉行為也不足以代表中國絕大多數(shù)地方的真實狀況。但本文所得出的“變化趨勢”和“影響因素”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能夠為“十四五”時期我國老年人體育工作的開展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