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愛春
【摘要】“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傳統學科與信息技術教育做起了加法?!拔⒄n”應運而生。與傳統教學模式比較,微課的針對性和適應性對課堂更佳,它的靈活性和趣味性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更有效。筆者就不同課型中借助“微課”的資源的使用,進行探索與思考。
【關鍵詞】微課;課型;小學數學;運用
“微課”是時代發(fā)展的趨勢,它能使課堂變得更有趣和簡單。數學“微課”是數學教學的有效補充和拓展。一個5-8分鐘、有針對性的數學“微課”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知不覺掌握新知。下面筆者談談“微課”在小學數學新授課、練習課、復習課和講評課四種常見課型的運用。
一、不同課型中微課運用的作用
1.新授課運用微課,提升學生的分析能力
數學課堂中最常見的是新授課。它目的是讓學生形成雙基(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如何讓學生對概念感興趣?數學“微課”能發(fā)揮這一優(yōu)勢,能對概念進行更系統、更精辟的解析。
如,在講授人教版五年級上冊“平行四邊形通過割補的方法化歸為長方形”這一個知識點上,學生們先通過小組學習和實際動手操作,后利用微課視頻進行補充講解。學生在觀看視頻中,把剛才零散的知識組裝起來,逐漸掌握了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這樣一個微課的“割補”轉化過程,不但以生動形象的操作引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更對學生們其它知識的遷移也有著重要的作用。
2.在練習課中運用微課,發(fā)展學生的智力
練習課是新授課的補充和延續(xù),它是學生獨立學習的過程。主要功能是鞏固數學知識和形成數學技能技巧。然而,每位學生其學習基礎、思維能力、計算能力存在差異,因此,在練習課教學,關鍵是如何就某個知識點按照難度系數對練習題的進行設計和選擇。例如,在學習完人教版六年級上冊“分數除法”后,進行一節(jié)綜合練習課——對單位“1”的判斷及解題,筆者錄制的微課分為:
(1)簡單題:①農場有羊3000頭, 牛有1800頭,牛的頭數占羊的幾分之幾?
②農場有羊3000頭,牛的頭數占羊的,牛有多少頭?
③農場有牛1800頭 ,占羊的。羊有多少頭?
(2)中度題:①某廠實際生產衣服5000件,比計劃多,計劃生產衣服多少件?
②某廠計劃生產衣服4000件,實際比計劃多,計劃生產衣服幾件?
學生通過比較,在辨析中加深理解,在概括中把握聯系。練習型微課引導了學生思考,拓寬了學生的思路,使學生的智力得到發(fā)展。但我們必須要注意時間的把控,必須讓學生在限定時間內完成。這樣,學生在特定的學習情境,他們的挑戰(zhàn)狀態(tài)下思維能力更能激活。
3.在復習課中運用微課,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
復習課是指教師引導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系統的歸納、總結、理解、運用的過程。主抓一個“清”字。如,在六年級下冊《折扣應用》一課上,制作了一個5分鐘的復習微課,旨在復習折扣的相關概念、解題思路和解題步驟,學生結合上節(jié)課所學,認真觀看,真正達到了5分鐘完成一次思考,300秒經歷一次復習。通過三個具體問題的分析,讓學生明確如何將一個生活問題數學化。通過理清知識線索,形成知識體系,搞清解題思路。
4.在講評課中運用微課,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講評課是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分析和評價,其主旨在于糾正錯誤、分析得失、幫助學生發(fā)現問題,查漏補缺。主要是對學生典型錯題進行記錄,并分析其錯誤原因,對正解進行演示。這種微課多放在課后作業(yè),讓學生在家針對自己錯誤之處進行重復播放,實現教學自主和高效。同時,鼓勵學生拍攝自己錯題剖析的微視頻供同學共享。
二、不同課型微課設計的設計原則
在設計數學微課方面,我們要根據微課本身的性質、特點和理科學習的特性,遵循以下幾個設計原則:
1.教學時間——簡短性。從微課的定義來看,微課以短小精煉為特點,因此微課時間不宜過長,一般5-8分鐘為合適。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短,自控力差,因此,微課非常符合學生注意的規(guī)律。
2.教學內容——具體性。每一個微課可以說是一個小型課堂。濃縮就是精華,如何把一個知識點讓學生理解,主要看有沒有具體化,小學生知識面不夠廣,因此,我們呈現的微課無論從引入還是重點、總結、還是遷移都要根據具體的知識點進行取舍。
3.教學目的——運用性。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數學微課的設計應從學生比較熟悉的生活經驗為切入點。在直觀感性材料上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容易,這樣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同時,微課設計要體現學科應用價值,使數學知識不再是“水中花”“鏡中月”,這樣才能有效增強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和決心。
4.教學過程——互動性。微課作為課堂教學中的一部分,同樣應具備教學的基本特征。因此,在設計微課時,我們可以通過提問、練習后預留學生思考時間等方式,引導學生思考,避免教師單方面灌輸。
三、小學數學微課設計的整體流程
1.選題階段。不同的課型,需要的教學側重點就應有所不同,我們的“微課”不能一概而論,選擇的知識點要小而精,目標性要求。
2.前期準備。在選擇好“微課”課題后,教師要做好前期準備,針對學生學情,知識點和教學目標進行分析、研判、提出問題,模擬回答。
3.“微課”設計階段。此階段為核心環(huán)節(jié)。高效的課堂不但是學生掌握知識與技能,更重要體現在學生對學科形成思考方式與價值觀。因此,從“微課”的引入,PPT色彩搭配、動畫效果是否合理等都要考慮周詳。
4.運用反饋階段。一節(jié)優(yōu)秀的微課,能使課堂大放異彩,精講多練的數學課堂通過“微課”運用盡能凸顯。它是對教學過程再反思的階段,通過運用反饋,教師也可對自己專業(yè)能力進行反思,加快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數學“微課”是對教師“教”的資源和學生“學”資源的有效補充,教學內容的差異性決定了不同課型應使用不同的教學方式。但無論使用哪種“微課”方式授課,教師都應運用“微課”的教學優(yōu)勢,展開具體的操作與實踐,提升學生學習力,減輕學生學業(yè)負擔,做到減負增效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聞禮艷.讓“微課”融入小學數學課堂[J].課堂經緯,2017(5):73.
[2]朱曉珊? 小學數學教學中微課的應用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8(14):125-126.
[3]孫子建,田海青.小學數學微課教學設計研究[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