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弦,現(xiàn)居南京,著有詩集《陣雨》《沙漏》《定風波》、散文集《永遠無法返鄉(xiāng)的人》《蔬菜江湖》等。曾獲詩刊社“新世紀十佳青年詩人”稱號,《詩刊》《星星》《作品》《芳草》《文學港》等雜志年度詩歌獎,花地文學榜年度詩歌獎金獎,柔剛詩歌獎,十月文學獎,魯迅文學獎等?,F(xiàn)為江蘇作協(xié)副主席,中國詩歌學會副會長,《揚子江詩刊》主編。
1
司南,是在光潔的盤子上放一個勺形磁鐵,
那勺子,線條流利,
像個沉湎于遠方的神秘星座。
在南京的鄭和博物館里,
我還見過一個青銅硯滴,海螺狀,內(nèi)部
保存著難以破譯的回聲。
星座在天,司南浮于海,這是古中國的又一映像,
而博物館,像歷經(jīng)曲折寄到我們手里的家書。
結(jié)霜之夜,奇妙的愛撫過后,朝霞吹拂,
此為海上奇景,我們
重新出現(xiàn)在那里。
恍如仍是少年,遠行,仍是個不曾完成的夢。
2
運河兩岸多糧倉,北方盛稻米,
南方,近海的地方,盛稻米,也盛瓷器。
稻米來自黃土,瓷器來自德化、龍泉、景德鎮(zhèn)。
一切都是美的,黃土的黃,是玫瑰黃,杏子黃。
青花,乃靜謐之花,仿佛清涼的抒情詩。
在洛陽,含嘉倉里,尚存炭化的谷物顆粒。
在寧波,浙東運河的盡頭,永豐庫里有碎瓷。
黍離之悲已由人類認領。完整的瓷器
還擺放在海底的沉船里:那些異域風情的
酒壺、碗、花尊,是來自海外的定制。所以,
稻米果腹,難以為衰老的王朝續(xù)命;
土木浴火,誕生了忘記時間的藝術。
在法國集美博物館里,有一正德青花硯,
器蓋上書阿拉伯文,譯為“追求書法上的完美,
因為這是存在的關鍵之一”。
法國人謝閣蘭,研究中國碑闕,“每個都那么美!”
他贊嘆。后來他出詩集,便以“碑”為名。
沈從文亦好收古瓷,并提倡“活用”,
他用青花碗盛湯,日常之用,介于把玩與活用之間。
3
隋唐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洛陽,“天下之中”,
大業(yè)間,隋煬帝于此建東都,鑿大運河;
又為“絲綢之路”起點,可西達地中海。
泉州亦有名洛陽鎮(zhèn)者,今為洛江區(qū),
因“山川勝概,類我洛陽也”,故名。
元時,伊本·白圖泰過泉州,見“港內(nèi)有大船百余艘,
小船無數(shù)”,以其為世界最大港。
有橋名洛陽橋,橋洞四十余,蔡襄所建,跨江。
江如一條魚,總想趁著漲潮游進大海,彼時,
它胸脯起伏,呼吸急促,橋洞仿佛不夠用。
4
漢武帝時,張騫通西域,來明駝宛馬不絕。
十三世紀末,馬可·波羅循其道入中國,
得皇帝賞識,為官,為使臣,遍游北方,
又沿大運河南下,有游記傳世。
數(shù)十年后,摩洛哥人伊本·白圖泰浮海而來,
在杭州時,聞歌姬唱薩迪詩篇,甚喜,
后沿大運河北上大都,亦有游記傳世。
觀兩人文字,所述中國,類神話。
崔致遠亦曾在中國為官,
好文筆,曾擬《檄黃巢書》,天下震動,
后被任命為國信使,返新羅。
高仙芝,唐名將,為高句麗人,
好戰(zhàn),在西域打了不少仗。
有唐一朝,遣唐使多,或以日人為最。
公元2020年,我到霞浦,見有“空海登陸處”,
后世,此僧于日本,類孔子在中國。
空海去長安,白圖泰去大都,皆緣大運河行。
那是兩條不同的運河,出江蘇,一條北上,
一條西行,出吳語區(qū)。
北方話現(xiàn)在類普通話,好懂,
但在歷史上要復雜得多。
據(jù)日本高僧圓仁《入唐求法巡禮行記》載,
其時運河各地,通事(翻譯)甚多。
但我以為,水,才是最好的翻譯,
喝水的舌頭,行船的舌頭,使國別、朝代、
方言,都不稱其為問題。
鄭州有惠濟橋,幾年前被挖出,一同挖出的,
除了橋下的分水口,還有橋面石板上的車轍。
車通南北,水流東西,以此橋為界,
向西,可入長安;向東,可入汴梁。
向西,長安的皇帝在梨園里唱戲,
向東,汴梁的皇帝在宣紙上畫畫,寫瘦金體。
朝代浮華,官家風流,大運河里的船
愈沉,河邊,糧倉愈多。
過長安繼續(xù)向西,有鄭國渠,長三百里,
為中國早期運河,鄭國所修。
鄭國者,韓國所遣,其意欲耗秦。為此,
秦王逐客卿,李斯遂上《諫逐客書》,
中有“民無異國”字樣。讓我想起,
公元2020年,中國贈韓國防疫口罩,車上
打一橫幅:“道不遠人,人無異國”,
出自崔致遠所撰碑銘。
而此語,前四字來自《中庸》,后四字
來自《諫逐客書》。只不過
這個精通漢語的新羅人,當初撰文時,
把“民”字,改成了“人”字。
5
乾隆和隋煬帝,都喜歡到處跑。
沿運河南下的皇帝中,無出兩人右者。乾隆尤甚。
兩人都喜作詩,亦以乾隆為甚。
然論詩才,乾隆幾萬首,不及隋煬帝二三首。
煬帝時天下大亂,每以其荒淫故,修大運河是一樁。
而乾隆沿大運河下江南,賞景,品美食,和民女調(diào)情,
為佳話,留行宮詩文傳說無數(shù)。
煬帝三下?lián)P州,身死國滅,看瓊花說,類蔡中郎。
而依錢維城所畫,乾隆行宮,在揚州即有六座。
相比于板著臉的正史,民間小故事更為人愛,成大部頭時,
則稱演義,宜負鼓盲翁作場,當下,又為影視劇所好。
現(xiàn)運河兩岸,乾隆詩碑最多,風花雪月事最多,
這個高壽的皇帝,在位六十年,物阜民豐,號盛世。
然我近讀有關馬嘎爾尼一文,卻與常說有異。
其人為英使者,率使團來為乾隆帝賀壽,
據(jù)其所見,村鎮(zhèn)敝舊,貧民衣衫破爛,爭食英人所棄過期面包,
水師多小木船,士兵操練如兒戲。這個向往東方的英國佬
有點懵,帶著一肚子疑慮回去了,其時,
在1792年。而乾隆帝崩于1799,十八世紀結(jié)束。
6
有個朋友在博物館工作,善畫船。
他說,畫船,也就畫出了所有的河流。他還說,
船是象,流水也是,從藝術觀,讓人激動的
是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東西。
從前,我們夸他“畫得真像”,后來,
他的畫變得越來越抽象,讓人看不懂。他又說,
那不是抽象,而是,他想畫出一種聲音。此為繪事之用。
他畫的船在大海上航行,但在畫布上,色塊取消了形象。
船是瞬間,色塊破譯了那瞬間,這是
危險的藝術:總有尖叫聲,從那瞬間里傳來。
——總有平靜的畫面在等待耳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