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蒙愛 諶丹紅
摘 要:本文主要介紹作者通過電力機車下線臺隔離裝置的優(yōu)化與改進,解決電力機車電纜下線工序中由于原工裝老舊損壞,性能劣化造成的作業(yè)效率低下、質量問題頻發(fā)等問題,供同行參考。
關鍵詞:電力機車、電纜下線、分線隔離裝置
1.引言
在電力機車電氣系統(tǒng)布線過程中,通常需要專用工裝——電纜下線臺以實現(xiàn)各種型號電纜的導開與下線。而分線隔離裝置是其重要部件,可實現(xiàn)對不同廠家、型號、批次號電纜進行隔離;保證線纜不交叉;多根同束電纜一次同時下線。其性能好壞對于機車電纜下線的作業(yè)效率、質量保障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2.機車電纜下線制作簡介
(1)下線前準備
下線前作業(yè)人員要熟悉文件要求,掌握各種剪線工具及相關工裝設備的性能、使用方法和使用范圍。對要加工的電纜線應核實其規(guī)格型號并進行外觀檢查。電纜線外表應平整、均勻,如發(fā)現(xiàn)電纜線外表面有破損、鼓包及偏心等質量問題,應立即停止作業(yè),并及時向質檢部門反映解決。
1.2下線規(guī)范
1.下線前,核實導線的規(guī)格型號并進行外觀檢查,導線外表應平整、均勻,不應有破損、起皺、鼓包及偏心等質量問題。
2.按下線表規(guī)定的導線型號和長度下線。若導線長度不夠,應松開有關緊固物件,再抽出導線,不應強力抽拉。在下線的拖動過程中,不應傷及導線外絕緣層。
3.應按下線表要求進行下線,截面積小于16mm2的導線,下線長度的誤差控制在0mm~50mm;截面積大于或等于16mm2的導線,下線長度的誤差控制在0mm~30mm。下線完成后,按下線表中規(guī)定的預留長度,作好預留標記。
4.剪線時應先確認好下線長度再進行剪切,導線的剪切面應平整。
5.把下好的導線整理成束,在每根導線兩端按順序套好線號標識,兩端的線號標識應一致,套入后線號標識的首位靠近導線的端部,導線標識應扎好,防止導線標識丟失。
(這部分與主題沒有直接關系,要改,下線制作簡單描述即可,主要突出隔離裝置的步驟和重要性)
3.問題的提出
機車電纜下線工序,生產(chǎn)任務繁忙,一直使用年限過久的下線工裝,其存在老舊損壞現(xiàn)象,且鋼管與槽鋼接觸處易卡線、磨線現(xiàn)象(如圖一)電纜與鋼管和線槽的磨損會引起電纜絕緣層磨損。造成機車電纜絕緣強度降低,從而影響機車質量。現(xiàn)有工裝邊緣、棱角較突出,存在一定安裝隱患,在質量管理需求、線纜追溯要求的情況下,每一根線纜都要進行供應商、批次號的錄入;舊的電纜下線臺工裝布局凌亂,無法進行快捷辨識穿孔信息(如圖二)。所以,我們對下線工裝的要求也越來越高。
4.問題的解決
設計制作一種用于電力機車電纜下線臺工裝,為了解決電纜下線臺對電纜絕緣層的磨損,在現(xiàn)有的下線臺上進行修改,將原隔離裝置拆除,使用尼龍板制作新的隔離裝置,解決磨線現(xiàn)象。避免了在機車電纜下線工序中引起的機車電纜絕緣強度見底的質量問題。
制作與原隔離裝置安裝接口一致的安裝底座,這樣既節(jié)約了成本,又能對舊的電纜下線臺工裝進行快速改造。避免了因為改造難度大時間長而耽誤正常生產(chǎn)進度的問題,最終在現(xiàn)場完成安裝。新改造的工裝同時也解決了舊工裝設備邊緣、棱角突出的問題。
由于舊工裝布局凌亂,不規(guī)范。無法快速辨認穿孔信息、線纜信息以及物質編碼。現(xiàn)運用精益色彩目視化管理思維,制作不同物資編碼區(qū)域代碼,通過不同的顏色來區(qū)分不同的區(qū)域。從而達到快捷辨識穿孔信息以及線纜編碼信息(如圖三)。
5.優(yōu)化后的效果
經(jīng)優(yōu)化改造后的線纜下線臺工裝,機車電纜下線工序效率有了明顯的提高。杜絕了穿線孔與線纜的磨損造成線纜絕緣強度降低的質量問題,由于舊的線纜下線工裝的布局凌亂,引起的線纜線號標識錯誤的嚴重質量問題在新工裝得到了解決。
該攻關方案已在機車電纜下線過程中使用,通過該攻關方案后有效的縮短每根線纜的下線時間,提高工作效率和降低勞動強度。
1、試驗時間可節(jié)約1s/每根線纜,每臺車約3000根線纜共節(jié)約0.83小時,作業(yè)人員2人則每臺車1.67小時。按公司年產(chǎn)500臺車的產(chǎn)量計算,可節(jié)約833余小時的試驗時間。
2、消除了線纜磨損的隱患,保證試驗合格率達100% 。
3、此攻關成果成本低,性能穩(wěn)定,便于操作,減少了作業(yè)者的勞動強度,且能有效解決線纜磨損和線纜標識錯誤的隱患,并可以推廣到其他各種線纜下線工序領域。
6.結語
通過本次攻關活動的開展,增強了我們改善、創(chuàng)新的意識,圍繞生產(chǎn)過程中的難點、瓶頸問題,想辦法,找突破。既提高了工作效率,又降低了勞動強度,后期我們將不斷總結經(jīng)驗與不足,加強宣貫和推進新方法、新工藝,在今后的工作或其它活動實施過程中勤用心,多發(fā)現(xiàn),做改善,克難關,提升機車整車質量,努力為客戶提供更加優(yōu)質、舒適、安全的電力機車。
作者簡介:
曾蒙愛,女、26歲、機車電工,中車株洲電力機車有限公司工作,主要從事電力機車電纜下線、布線、接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