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xiàn)代高層建筑建設中,轉換層的運用可滿足結構形式多樣化發(fā)展需求。為保證建筑結構安全可靠,轉換層構件的截面尺寸、強度、剛度要求均較大,相應的鋼筋、模板支撐以及混凝土澆筑施工中存在較大的難度。本文主要論述梁式轉換層施工技術在高層建筑中的應用,以期提供參考。
關鍵詞:梁式轉換層;施工技術;高層建筑;應用
中圖分類號:TU974 文獻標識碼:A
1高層梁式轉換層受力特點
受力特點設計單位及人員在明確高層建筑實際情況、建設要求的前提條件下,為了使梁式轉換層結構設計工作開展能夠達到預期效果,確定相應的設計方案,應掌握結構受力特點。(1)通過充分分析梁式轉換層結構應用,有利于處理高層建筑內部受力不均衡問題,避免豎向荷載傳遞過程中出現(xiàn)不連貫現(xiàn)象,可使高層結構性能更可靠,降低其變形風險發(fā)生的概率[1]。(2)梁式轉換層結構應用中的受力均衡性特點突出,可避免出現(xiàn)結構坍塌、形變等現(xiàn)象,應用中可為提高高層建筑結構穩(wěn)定性、高效施工等提供專業(yè)支持,滿足建筑領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要求。
2實例探析高層建筑中梁式轉換層施工技術要點
某高層住宅建設項目,擬建4棟塔樓。每棟樓均為30層,地下2層,用于停車;地上為28層,1層為大型商場及公共用房,2~28層為住宅。該項目總建筑面積達11.79萬m2,總高度為87.2m。地上1層及地下2層采用的結構形式為框支剪力墻結構,地上2層及以上的結構形式為剪力墻結構,地上1層與2層之間需要設置轉換層。
2.1高支撐系統(tǒng)設計
轉換層模板均采用散拼散裝形式進行施工,主要包括七夾板(厚度為18mm)+木枋(尺寸為50mm×100mm)+可調鋼支撐+滿堂承重架等。參照當前轉換層的計算標準,確定高支撐系統(tǒng)間的構件參數如下:板底木枋間距為250mm,橫梁間距為900mm,立柱間距為900mm×900mm;梁底木枋,短向間距為300mm,長向間距為250mm,立柱短向間距為250mm~350mm,長向間距為500mm。
2.2模板及支撐系統(tǒng)計算
以該工程中轉換層最大截面梁為例,對模板參數的計算進行分析,計算前先明確以下數值:梁截面尺寸為1.55m×1.0m;承重架采用Φ48腳手架鋼管搭建而成,鋼管壁的厚度為3.5mm;橫向短木枋間距為300mm,縱向長木枋間距為250mm。
2.3構造措施
由于該工程項目中的轉換層梁截面積較大,經計算最大線荷載為55.5kN/mm??紤]到地下室頂板的混凝土強度不高,不具備承受上部結構的荷載能力,須將地下1層中的支撐結構全部拆除,同時按照固定間距在地下2層梁下位置均勻布設M型鋼,設置間距為1.5m;地下1層與2層間的轉換層高度為4.8m,鋼支撐結構施工無法一次到位,需要提前在空曠場地搭設滿堂承重架,承重架的高度為1.2m,工程選用Φ48腳手架鋼管進行搭建,搭設時應嚴格控制立管間的距離,如梁底位置的立管間距為500mm,其他位置的立管間距為800mm,掃地桿距離地面150mm;為提高模板支撐系統(tǒng)性能水平,應調整轉換區(qū)域內荷載,卸下邊緣支柱與剪力墻部位的部分荷載,借助鋼管、框支柱和剪力墻對中間部位進行鎖緊處理;對于高度>1.2m的梁,考慮到側模負荷較大,需要在合理位置布設斜撐與對拉螺桿,設置間距為400mm×500mm,布設數量為12對[2];高支模模板搭設結束后需要對以上工序進行質量檢查,確保無誤后安排混凝土澆筑作業(yè)。澆筑工程中應對模板及支撐結構的應力變化與變形程度進行跟蹤觀測。
2.4鋼筋工程
該工程中,牛腿與框支梁節(jié)點位置布設的鋼筋密度較高,其中梁鋼筋共有3排,牛腿鋼筋為5~7排,后進行鋼筋綁扎,其順序為:墻體鋼筋(至梁底)→梁底筋→牛腿鋼筋→柱墻箍筋→梁面筋。
因轉換層結構應力關系復雜,須嚴格控制鋼筋作業(yè),該工程質量控制要點詳細如下:
工程所用鋼筋數量大、直徑大、分布密度高,為方便后續(xù)作業(yè),應先對鋼筋進行統(tǒng)一編號,明確各鋼筋的布設位置;在主筋翻樣及下料過程中,應注意觀察鋼筋接頭的位置,必要時進行調整,以確保主筋焊接接頭相互交錯,每隔3m須設置一個由短鋼筋頭制作的墊鐵;對于轉換層中的梁采用冷擠壓方法將其連接為一體,而柱墻鋼筋豎向接頭須通過電渣壓力焊法進行焊接,主梁腰筋、連系梁、板鋼筋接頭均使用閃光對焊法進行焊接處理;施工方案中明確規(guī)定鋼筋錨固長度為45d,上層剪力墻鋼筋須置入梁底至規(guī)定位置,然后進行錨固處理,同時還須加設彎折,長度為200mm,板內向墻體的彎折錨固長度控制在450mm左右,向梁內的錨固長度不得小于45d;按照規(guī)定順序完成鋼筋綁扎作業(yè)。
2.5混凝土工程
該工程混凝土施工設計參數如下:強度等級為C40,選用預拌混凝土,坍落度為14cm~16cm,初凝持續(xù)時間不得短于3h,分層澆筑,每層澆筑作業(yè)的間隔時間應控制在45min左右?;炷磷鳂I(yè)在白天進行,每層澆筑最低高度不得低于300cm,最高不得高于500cm。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兩臺泵車同時運行,采用平行后臺方式運行。需要注意的是,在泵送混凝土時泵管與溜槽應相互配合。按照規(guī)定,施工設計方案對泵送沖擊力與混凝土泵送速度進行嚴格控制,以保護已有錨固筋與梁板面混凝土結構的完整性,同時也可提高模板的荷載水平。另外,因工程采用的轉換層鋼筋直徑較大,最大直徑為32cm,分布密度高,施工難度較大。對此,可采用以下措施控制質量:①梁柱節(jié)點人工推送下料,使用C30反復振搗混合材料,若振搗難度較高,則人工輔助操作,樓板位置更換為平板式振搗器進行施工[3]。②梁截面較大,應控制入模溫度,在墻柱作業(yè)結束后24h,可安排施工人員進行拆模,并在表層均勻涂刷養(yǎng)生劑。③梁板施工后,磨漿結束立即覆蓋塑料膜,均勻灑水,持續(xù)養(yǎng)護14d,強度達到規(guī)定值即可拆模。
綜上所述,在高層建筑項目實施中,梁式轉換層結構施工是一大重難點,密集的鋼筋分布、較大的結構自重等導致施工過程中面臨著諸多困難,基于此,在高層建筑施工中,針對梁式轉換層施工必須做好專項分析,明確施工總荷載,制定科學的施工方案,并據此做好鋼筋、模板、混凝土澆筑等工作,保證轉換層結構質量可靠。
參考文獻
[1]王德省.高層建筑鋼筋混凝土梁式轉換層施工的分析[J].居舍,2019(01):67.
[2]黃震寰.高層建筑梁式轉換層模板支撐體系施工要點探析[J].四川水泥,2018(12):262.
[3]陳超.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轉換層設計要點[J].建材與裝飾,2018(40):100-101.
作者簡介:
郝林松 出生年月:1983年4月 性別:男 民族:漢族 籍貫:河北省石家莊市 學歷:???研究方向:建筑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