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睿隆
邊 謙
孟兆禎*
中國園林的傳承與創(chuàng)新一直是風景園林學的重要課題,如何對古代文人寫意自然山水園進行承衍與發(fā)揚,并結合時代要求與時俱進地建設當代中國園林是其突出問題。自1999年昆明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園以來,城市展園作為一種帶有地域性的獨特園林類型,逐漸成為回應該問題的重要實踐方式與載體。尤其在彰顯文化自信與建設美麗中國的時代浪潮下,城市展園設計本身更加注重對傳統(tǒng)園林文化的吸收與借鑒,而由此催生的以弘揚地方傳統(tǒng)園林文化為宗旨的諸多實踐更是成為其中堅力量。盡管此類城市展園已努力汲取地方傳統(tǒng)園林特色,同時融合新觀念、新技術、新材料來發(fā)揚傳統(tǒng)園林文化,然而總體上,其仍然普遍面臨著地域特色深耕不足、傳統(tǒng)手法闡釋片面,以及形式語言表達膚淺等諸多實際問題。
對此,將在簡要回顧已有相關實踐的基礎上,強調以“借景”為核心的中國傳統(tǒng)園林設計序列的指導價值,并最終以揚州儀征的“瓊華仙璣”展園項目為例,探討城市展園對中國傳統(tǒng)園林文化特別是古代文人寫意自然山水園的承衍之道。
以弘揚地方傳統(tǒng)園林文化為目標的城市展園,其主要設計任務是與時俱進地表達地方傳統(tǒng)園林特色,而其困境也相對應地體現(xiàn)在以下2個方面:1)對傳統(tǒng)園林的地域特色研究相對匱乏,直接導致城市展園表達主題的相對膚淺,甚至重復;2)表達方式的單一弱化了城市展園的藝術性與特殊性。正如王向榮教授認為:“目前我國部分城市展園停留在簡單的模仿、拷貝甚至微縮當?shù)氐臍v史園林、民居建筑或風景名勝的局面,這種模擬和展現(xiàn)的設計模式,長此以往會使園林博覽會失去關注和興趣。[1]”與此同時,將傳統(tǒng)園林特色從某一角度提煉并轉譯表達的構園方式,近年來得到持續(xù)的關注,產生了一批較為優(yōu)秀的作品,但總體來看,這種構園方式仍有待進一步探索與發(fā)展。
近年來,轉譯表達傳統(tǒng)園林特色的城市展園在構園方式上呈現(xiàn)出頗多的新意,并大致可以分為2種類型。
1)基于地方園林底蘊,運用傳統(tǒng)設計思想與傳統(tǒng)園林設計手法而成的展園。如夏成鋼的濟南園博會(2009)北京園與北京園博會(2013)北京園等,基于皇家造園思想,通過意境營造、詩文繪畫創(chuàng)作思維的引入、新技術手法的吸納等策略[2],以相地選址、主題立意、布局謀篇、筑山理水、建筑立基、堆石疊山、花木種植、小品裝飾、點景標題的“傳統(tǒng)園林設計程序”展開[3]。賀風春、劉仰峰等的第九屆江蘇省園博會(2016)蘇州展園“小筑春深”,立足于蘇州古典園林文化底蘊,對蘇州古典園林造園主旨、山水主題、建筑風貌和造景藝術4個方面繼承蘇州傳統(tǒng)園林特色[4]。
2)基于對傳統(tǒng)園林的深刻理解與分析,運用現(xiàn)代設計手法表達傳統(tǒng)園林的某種特色或角度的展園。如王向榮教授等通過對網(wǎng)師園的空間結構與個園四景假山象征手法的深刻分析,運用現(xiàn)代手法營建的四盒園(2011),雖然材料與景觀形式極具現(xiàn)代感,但卻能表現(xiàn)出傳統(tǒng)園林的“空間情趣”與“花園詩意”,體現(xiàn)出了中國園林的深遠意境[5];又如朱育帆教授在2017年柏林國際園林博覽會的作品“獨樂園”,成功提煉了仇英《獨樂園圖》種竹庵一景中的詩意內核,進而營造出了能夠反映中國傳統(tǒng)園林中圓融自我與天地的精神性空間。
通過上述理論與實踐可以看到,無論是基于傳統(tǒng)或是現(xiàn)代的設計手法,要突破對傳統(tǒng)園林繼承與發(fā)展設計的表面,需要對自身傳統(tǒng)的園林特色、造園思想、理論方法有深厚的基礎,繼而注重意境、詩意的表達與新技術、新材料的運用。然而,落實到以傳統(tǒng)園林思想進行展園具體的規(guī)劃設計,仍缺乏較為系統(tǒng)的方法論和設計思路。
孟兆禎先生結合《園冶》的長期研究與自身實踐總結的“以借景為核心的中國園林設計序列”[6]25(圖1),其理論基于計成《園冶》理論體系的解讀、總結、提煉和升華,因而帶有明顯的本土性和原創(chuàng)性[7],是我國傳統(tǒng)園林承衍的經(jīng)典理論和重要設計方法論。難能可貴的是,此序列將中國園林藝術的基本要素落實為設計的每一個程序[8],因而具有很強的實踐性,以此展開的諸多項目,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對于城市展園設計,孟兆禎先生認為“創(chuàng)新扎根于傳統(tǒng)園林特色之中”,設計需結合生態(tài)環(huán)境效益、社會文化藝術效益的同時,更要融入中國特色、地方風格及鄉(xiāng)情[9],并以此序列展開了某地城市展園的概念規(guī)劃,以“天香華夢”為意境主題,在充分相地后,以“山臃必虛其腹”為要法,提出“鏤山構園”解決場地豎向問題,布局有章,各景詩意問名,景面文心,為這一類型展園設計提供了有益借鑒(圖2)。
圖1 以借景為核心的中國風景園林設計序列[6]26
圖2 “天香華夢”普天共嬋娟景點效果圖[9]2
“瓊華仙璣”項目是第十屆江蘇省園藝博覽會的標志性展園,位于博覽會的核心展區(qū)(圖3),占地面積約為5.91hm2。下文將通過中國風景園林設計序列詳述其設計思路。
明旨即明確興造園林之目的[6]26。該園不僅是2018年第十屆江蘇省園藝博覽會揚州儀征的室外展園,建成后將保留作為2021年揚州世界園藝博覽會的揚州園。儀征是我國古代造園專著《園冶》的成書之地,為紀念計成與《園冶》之功并體現(xiàn)儀征深厚豐富的園林文化內涵,建設方在規(guī)劃初期將該展園定名為“園冶園”。
充分明確了興造目的后,首先認為該園設計不應僅停留在紀念《園冶》成書之功的表面,而應將《園冶》的價值具體而清晰地展示出來,將《園冶》的經(jīng)典理法運用到造園實踐,才是對《園冶》千秋之功強有力的宣傳;其次,作為未來面向國際的展園,該園設計需要將中國特色、揚州地方風格與儀征鄉(xiāng)情融為一體。以上兩方面構成了該園的設計主旨。計成在《園冶》掇山篇謂:“時宜得致 古式何裁。[10]206”指出了要對造園理論與技法合適地選用,這是一種主張與時俱進的發(fā)展觀,是該園規(guī)劃設計的指導綱領,而“巧于因借,精在體宜”[10]47則是強調了“因借、體宜”在造園的關鍵作用,故確定“借景”作為該設計的核心理法。
在明確了造園主旨后,總體意境的確立(立意)也很重要?!爸袊膱@林藝術與中國的文學繪畫同宗同源、一脈相承”[6]25,文學、繪畫講求意在筆先,傳統(tǒng)園林也十分注重景物意境的營造與表達,以詩言志,景面文心。“滄浪亭”“拙政園”與“寄暢園”等包含的深遠意境對我們有很好的啟發(fā)。因此,在設計之初就應將總體意境確立,奠定景物的“靈魂”。意境的確立建立在充分了解地方人文特色與用地環(huán)境特色的基礎上,運用形象思維,借助文學藝術“比興”的手法和繪畫藝術“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的理法加以構思和表達。
圖3 “瓊華仙璣”上位規(guī)劃區(qū)位圖(蘇州園林設計院有限公司提供)
首先,園藝博覽會是以植物為主題,因此不難聯(lián)想到揚州獨一無二的植物——瓊花,自古以來揚州與瓊花的傳說流傳廣泛,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較強的唯一性。揚州現(xiàn)存的蕃(fán)釐(xī)觀(原后土祠)始建于西漢,如今還有一株瓊花植于瓊花臺中,觀內聚瓊軒、仙葩亭、無雙亭等數(shù)組建筑、豐富的匾額楹聯(lián)等都很好地表達著揚州獨一無二的瓊花文化。瓊花雄蕊有8枝,別稱“聚八仙”,有八仙之意,所謂“八仙過?!?,瓊花本身又包含著令人向往的美好仙境,因此瓊花和八仙的意境就可作因借;再看用地,場地所在的湖名“云鷺湖”,園乃湖中一小島,似乎天上的仙珠落入此地,且近圓形而又非圓形(圖4),因此取“璣”一詞來比興是十分合適的,立“云鷺仙璣”之意想,可令人聯(lián)想到“閑云野鶴”的仙境。綜上,因借人文與用地之宜立意,“瓊華仙璣”的總體意境就躍然紙上了,這是對《園冶》園原初規(guī)劃的具體表達。
圖4 “瓊華仙璣”現(xiàn)狀衛(wèi)星圖(蘇州園林設計院有限公司提供)
圖5 “瓊華仙璣”現(xiàn)狀鳥瞰圖(蘇州園林設計院有限公司提供)
遷想的立意要通過問名來表達[6]31,以詩會意,以山水媚形,塑造詩意山水之境。設計者要以詩性的思維思度揣摩景物的名稱,以期游客游覽時能問名心曉,從而產生共鳴。在“瓊華仙璣”園名的基礎上,還撰寫有楹聯(lián)烘托意境主題:“山黿庶游平添畫意,云鷺仙航共綴秀圖”。此外,不僅總體設計需要立意,各景也要立意,并通過題刻、書畫等方式表達出來。上文所謂“意在筆先”,設計之初已考慮好各景的問名與對聯(lián),相關的解讀在各景中有介紹。
用地為水庫下游云鷺湖中之風水寶島,位置險要,5.91hm2的設計面積是園區(qū)最大的展園,島中有一處廢棄的方形魚塘(圖4),呈現(xiàn)“湖中有島,島中有湖”之勢,這是典型的“江湖地”。其優(yōu)勢有三:《園冶》謂“深柳疏蘆之際,略成小筑,足征大觀也”[10]69,簡單地點綴建筑,就足以表現(xiàn)湖之大觀;三面臨岸、一面臨湖,有很好的成景基礎;用地自由,在保證交通基礎上可盡為改動。但作為展園用地,其不足也是十分明顯的:地形平坦無起伏,缺少高下、俯仰和向園外借景的條件(圖5)。因此,必須人為地改造自然條件,使其滿足現(xiàn)代展園的功能需求和人不盡欣賞的精神需求。創(chuàng)造人工自然山水,將“江湖地”豐富為“江湖山林地”,規(guī)劃適合的供游人活動集散的場地,成為化不宜為宜的策略。 體現(xiàn)“景物因人成勝概”[11]225之理。
圖6 “瓊華仙璣”平面圖設計手稿(孟兆禎繪)
圖7 “瓊華仙璣”總平面圖(孟兆禎工作室繪制)
3.4.1 因山就水——總體山水間架
“胸中有山方許作水,腹中有水方許作山”[12],要利用原址的地宜來塑造理想的地宜,胸腹中要對地方山水特色有充分的了解和敏銳的把握。首先,蜀岡是揚州最有代表性的山脈。其素有“地脈通蜀”之說,該傳說表達出一種宏大的山水觀:放眼世界,世界之山亦同一脈。因此借其作為展園山體的意象。主山位于園之西北,高5m,筑山以托城,城的意象取自儀城現(xiàn)存鼓樓,城中效仿后土祠作瓊花臺、植瓊花,故此山名“后土岡”,這樣便能把瓊花抬升至很高的地位。自山麓作山道盤旋而上,成為盤山花境的地形基礎。主山外高下起伏的地形增加了變化多端的空間和景觀的俯仰變化,借以園路的鋪設,人在路上走,猶如畫中游,以期耐人流連、涉園成趣和賞心悅目的景象(圖6)。
瘦西湖是揚州最有代表性的水系,它基于護城河形成長帶狀水系并有曲尺形轉折,緊抓“瘦”的特點,最終創(chuàng)造出了“長河如繩”[13]的帶狀水景效果。因此設計水系借瘦西湖“瘦”“曲”之特色。自城臺城門引清泉而出,形成瘦曲之瓊花溪。瘦溪逐漸變?yōu)槔w河,最終擴為瑤池(圖6)。池邊水深0.5m,所謂“水淺流清”,最宜種植挺水植物和濕生植物?,幊刂性O涌泉,植柳種蘆,自成“深柳疏蘆”之境。溪河引進導出,水有來歷去由。我國自然寫意山水園大多為非對稱布局,不注重幾何中點,而注重均衡之心點。該園心點當在坐北朝南、負陰抱陽之處,由此,山水間架立矣。
3.4.2 起承轉合——建筑布局
1)起——敬哲亭。
圖8 “瓊華仙璣”鳥瞰效果圖(王勁韜繪)
圖9 敬哲亭設計手稿(孟兆禎繪)
圖10 敬哲亭(邊謙攝)
圖11 云鷺仙航設計手稿(孟兆禎繪)
圖12 云鷺仙航(邊謙攝)
入門來首先請出敬哲亭,計成精于書畫與造園,是歷史上不可多得的能工巧匠,古代將這類工匠稱為“哲匠”,此為敬哲亭名之來源。敬哲亭是展園重要的原點。前置牌坊、門洞將亭置于焦點,當門對戶地托出。牌坊聯(lián)曰:“山黿庶游平添畫意,云鷺仙航共綴秀圖”為全園旨意的概括。亭起于小阜,效蘭亭之式,傍有挺峰石為輔佐,銘刻“園冶成書之鄉(xiāng)”醒目。亭聯(lián)“計成乃人師,園冶為世范”,亭內將《園冶》經(jīng)典概括性地展出。亭周植松、竹、梅,眾相致敬。此亭體量精小,符合紀念性亭的功能,重標識而不重于體量,山石、植物左呼右應,用環(huán)境展示其顯要的地位,是為造園章法之“起”(圖9、10)。
2)承——云鷺仙航。
展園以哲匠與《園冶》之“古”為開端,那么如何承接呢?可用“今”來承接。江南水鄉(xiāng)園多用舫,今日感召“同舟共濟”“振帆起航”的時代特色自成意境。航往何處呢?要把黎庶大眾引向“美麗中國”的詩意境界,故榭名“云鷺仙航”,舫聯(lián)“山水庶游獨賞畫境,云鷺仙航同餐秀色”點題,仙游山水,秀色堪餐,優(yōu)美的景色供世界人民共享。舫的功能為服務游客、冷餐品茗,在瑤池南深柳疏蘆之際靜泊以納清風、賞月色(圖11、12),體現(xiàn)了“承”的章法。
舫的烏篷頂吸取了江南水鄉(xiāng)烏篷船的特色,鑒于白天遮日曬、夜來乘涼風之需要擬研究晝擋夜開的機械設備,增添人性化之功能。舫頭為“云鷺”樣,以和景名、側開八邊形窗以呼應“八仙”仙意(圖11、12)。居舫可近對主景水榭,遠仰城臺瓊花高閣,從敬哲亭把景色引申展開?!俺小闭?,承前啟后也。
圖13 瓊華八仙榭設計手稿(孟兆禎繪)
圖14 瓊華八仙榭建筑組合(邊謙攝)
圖15 停云臺與瓊花溪(王睿隆攝)
圖16 “瓊華仙璣”建筑夜景(蘇州園林設計院有限公司提供)
圖17 瓊華八仙榭正脊海水江崖結合暗八仙磚雕(邊謙攝)
圖18 瓊華八仙榭暗八仙垂帶(18-1 荷花;18-2 葫蘆;18-3 芭蕉扇)(邊謙攝)
圖19 停云臺寶塏福祠磚雕(王睿隆攝)
3)轉——瓊華八仙榭。
作業(yè)成本法的采用過程中關鍵部門在于財務人員,為了更加有效和科學的實施作業(yè)成本法,必須加強財務人員的培養(yǎng)和繼續(xù)教育。應該對這一成本法有充分的了解和認識,有足夠的能力來解決需要面對的問題。在物流企業(yè)中,高水平的財務人員缺乏,加大了作業(yè)成本法實施的難度。所以更應該有計劃的定期對財務人員進行培訓。當然物流企業(yè)中,配送人員也很重要,定期對配送人員培訓,為其規(guī)劃科學完整的學習計劃也尤為重要。
從“承”到“轉”,空間性格有很大的變化,各景皆可進入濱水,空曠、前矚后仰,多方位成景和借景的作用。于瑤池中園心處特置“砥柱中流”石峰,昂首挺立在浪由水涌的波濤中,展現(xiàn)對“擔當”精神之感召(圖13)。動里樹靜,孤峙無依而又融于接受奔趨的環(huán)境中?!碍側A八仙榭”是一組建筑群(圖14),平臺向南伸出水中,可迎先月以呼應瑤池仙想,津口設津標架吊明燈(吊燈意象取自儀征博物館西漢銅器,圖14)。
背山面水,后面東西連廊構成均衡的格局,臺前雙亭“鵲會亭”“吮露亭”象征生生不息、美好地持續(xù)發(fā)展,憧憬更美好的愿景(圖14),亭聯(lián)“人愛塵世笠牛郎,天招瑤臺玉仙女”“花神吮露,夕陽抹金”。水榭聯(lián)“全無空中霾微昏,唯有榭前月最明”以意引入全景,和游人進行全心的交流溝通。
4)合——停云臺。
京劇最后一出戲稱大軸,大軸前一出稱壓軸。水榭猶如壓軸,臺閣猶如大軸,相輔相成,儼然一體。由“轉”至“合”,地形朝西北漸起,土山托城、城從起臺、雙亭起勢,寓意天地之間,據(jù)峰為閣,這一系列的建筑布局把城中瓊花敬奉到云端(圖15)。
周廊眺望,全園山水皆歸眼目,是為一“合”,水榭閣臺俯仰互借。閣得水榭而登,榭依高臺而有所倚。平遠榭展,高遠閣睇,起翹平滑遠伸而后上揚,加以青磚小瓦,粉墻栗柱為人熟知的揚州風韻,沁人心脾。瓊花溪自臺洞口而出(圖15),疊瀑下落,最終貫穿全園。全園變化的景色會歸一體,儀征古東城門壯闊之境得以重溫。結合全園建筑進行夜景燈光設計,停云臺則成為夜景焦點之“合”,結合榭、舫等建筑,在朗月清風下近覽遠眺,皆有瑤臺仙境之感(圖16)。
布局要大膽落筆,細部要精心收拾。滿足“遠觀有勢,近看有質”的游賞心理。入口處設計的水牛、戲水鴨、烏篷船等,作為江南水鄉(xiāng)意蘊的渲染;墻園陳列銅鼎等文物均是地方博物館的復制品,作為地方歷史文化的一種展示。
揚州的鋪地多有心點放射的圖案,因此在水榭出水的平臺上,傳承和發(fā)展了這一地方風格,作八邊形放射鋪裝,以呼應“八仙”之意境(圖14),水榭正脊磚雕用海水江崖圖案結合暗八仙的紋樣(圖17),并利用垂帶踏跺作了八仙的象征性石雕(圖18)、各種室內外裝修,將“八仙”之仙意加以豐富渲染。
揚州民宅中多有墻面陷入的青磚雕刻,山水、屋宇、樹木、花草細致入微,名“福祠”,為祈求福祉,在登城寶塏相夾的壁面上擴大地運用了這種技藝(圖19),表達吉祥如意、驅邪化吉的民間真意,并取蝠紋做共福鋪裝以做呼應。
全園綠地率為80%以上,喬木為骨架,主選長壽的庭蔭樹余蔭庶黎,如側柏、香樟、楓香等?;ü嗄痉N在喬木邊緣和視線焦點。除瓊花外,山野之品多為運用,如長夏之紫薇、春秋之杜鵑、桂花、梅花。種植形式為自然式樹叢、樹林和孤植樹組成。在平面上作出喬灌木位置,請?zhí)K州園林設計院有限公司熟悉江南植物的專家盡為落實。借山水創(chuàng)造的生態(tài)環(huán)境種植相適宜的植物,謀求山林蔥蘢,以綠色背景托出展示之花卉,以求“萬綠叢中一點紅”之意。盤山花徑栽植宿根花卉,瓊花溪邊片植挺水植物和浮生植物。務尊“山林意味深求,花木情緣易逗”[10]206之道化為文意深邃的形象(圖20)。
圖20 全園植物景觀(蘇州園林設計院有限公司提供)
綜上,“瓊華仙璣”設計以“時宜得致,古式何裁”的發(fā)展觀為設計原則,以“巧于因借,精在體宜”的“借景”為核心理法,按照《園衍》六涵設計序列展開設計,以起承轉合作為建筑布局的依據(jù),充分運用《園冶》經(jīng)典造園理論,將《園冶》園設計成為具體且充滿詩情畫意的“瓊華仙璣”。
所謂創(chuàng)新不是從未相見,而是似曾相見而未曾相見,是在傳統(tǒng)的基礎上與時俱進的探索?!碍側A仙璣”是在充分理解中國傳統(tǒng)園林、揚州地方特色與儀征鄉(xiāng)情的基礎上作出的創(chuàng)新實踐。研今必習古,我國傳統(tǒng)園林飽含豐富而又珍貴的藝術價值,值得我們更為深入地研究。
項目信息:
項目總體規(guī)劃設計時間:2017年3—5月
項目建成時間:2018年9月
總體規(guī)劃主創(chuàng)設計師:孟兆禎
總體規(guī)劃設計團隊成員:瞿志、曾洪立、馬曉暐、薛曉飛、邊謙、王睿隆等
方案深化、施工圖設計、項目施工:蘇州園林設計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