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聰月,朱翠芳,呂欽諭
(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精神衛(wèi)生中心,上海 200030)
精神分裂癥是臨床中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病因不明,臨床表現(xiàn)為機體大腦功能失調、認知、情感、意志和行為等方面障礙。雖患者意識基本清楚,智能基本正常,但精神活動不協(xié)調,嚴重時部分患者具有認知功能或其他社會功能缺損[1]。該病多在青壯年緩慢或亞急性起病,具有遷延不愈、反復發(fā)作、加重或惡化的特點,最終可能導致機體精神衰退或嚴重殘疾,嚴重影響患者學習和工作生活[2]。精神分裂癥治療多采取藥物控制治療,治療效果顯著,該病治療時間長,不僅在住院期間需要給予藥物,在患者把病情穩(wěn)定出院后為了防止病情復發(fā)或加重仍然給予藥物持續(xù)性治療。因此,對于精神分裂患者的個性化康復護理計劃具有重要作用[3]。階段性康復護理對于精神病患者來說是一種計劃性、個性化以及連續(xù)式的護理模式,在循證醫(yī)學的基礎上根據(jù)不同的精神分裂患者提供個性化的診療康復護理方案,使診療與護理整體流程具有規(guī)范性,更科學合理[4]。臨床研究[5-6]證明,采用階段性康復護理能夠有助于改善精神分裂患者精神癥狀,提高依從性,促進康復。本研究探討階段式康復護理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效果。
選取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學醫(yī)學院附屬精神衛(wèi)生中心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納入標準:(1)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CCMD-3)》[7]標準;(2)文化程度在小學以上(包括小學),具有一定的溝通能力;(3)均能接受藥物治療,進入康復期,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BPRS)<30分,陰性和陽性癥狀量表(PANSS)>65分;(4)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同意,患者自愿。排除標準:(1)心肝肺等功能嚴重不全者;(2)合并原發(fā)性認知或精神障礙或先天性神經發(fā)育遲緩;(3)哺乳期的婦女。將所有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40例。觀察組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齡19~56歲,平均為(37.57±6.80)歲;病程0.7~8年,平均(5.27±2.38)年;PANSS評分68~95分,平均(75.38±2.56)分;文化程度:小學7例,中學12例,高中及以上21例。對照組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齡18~59歲,平均(37.21±7.04)歲;病程0.8~8年,平均(5.53±2.27)年;PANSS評分69~96分,平均(76.57±2.73)分;文化程度:小學6例,中學11例,高中及以上23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藥物治療,觀察患者不良反應;密切關注患者日常生活行為,滿足日常正常需求;提供良好的醫(yī)療環(huán)境,保證患者睡眠質量,必要時可以給睡眠不佳的患者提供藥物輔助入眠;提醒患者注意個人衛(wèi)生清潔,避免暴飲暴食,確保營養(yǎng)的合理輸入,密切關注患者病情,進行健康指導,遵醫(yī)囑用藥;出院后進行常規(guī)隨訪6個月。
觀察組采用階段式康復護理,具體操作:(1)根據(jù)精神分裂癥患者病情以及一般資料的調查情況以護士為主導,成立3人階段式康復護理護理小組,要求護士具有良好的溝通以及交流能力,同時對于護理管理專業(yè)技能培訓相對熟悉,并熟練掌握階段性康復護理的重要措施。(2)根據(jù)入院時收集的患者信息在患者出院時建立電話、地址、微信群等回訪聯(lián)系方式,定期進行電話、微信回訪,并通過微信群進行小組式服藥依從性監(jiān)督,并提醒患者復診。(3)制定階段性康復護理管理表,召集護理成員進行線上線下討論,根據(jù)不同時期的精神分裂患者護理要點進行協(xié)商討論;同時根據(jù)不同小組所負責的患者臨床表現(xiàn)、病情嚴重程度、個性化護理需求等制定有針對性的護理管理表,包括健康宣教、社會功能、護理進度、護理評價等方面。(4)根據(jù)精神分裂疾病的進程,分為3個階段進行階段性康復護理,包括急性期(從治療開始到癥狀有所緩解)、恢復期(從癥狀有所緩解到自知力基本恢復)、康復期(從自知力基本恢復到痊愈)。具體內容有:①急性期:由于患者有初次接觸治療,在入院時期可主動向患者介紹醫(yī)院病房、環(huán)境、病區(qū)分布,使患者熟悉住院制度、作息時間,對患者基本病情做出評估,安排在合適的病房,使患者盡快熟悉環(huán)境;同時開展健康宣教,指導患者增加對精神分裂癥疾病以及治療的知識的了解、熟悉藥物的使用以及療效,建立與患者之間的溝通交流關系,鍛煉患者對藥物管理以及服藥的自覺。②恢復期: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以及對相關疾病知識介紹,患者病情得到一定的控制,同時對疾病的治療流程具有一定認知,在進一步提高患者認知水平的同時,對上一階段護理過程中,患者的服藥、飲食、睡眠以及生活質量等情況進行回顧和評估,對于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進行協(xié)商討論,改進這一階段的護理措施。③康復期:對于這一時期患者的精神癥狀基本恢復,對自己的病情有著清醒的認識,此時的護理要點包括了解患者心理變化,加強心理護理;尤其是出院后,在家屬的監(jiān)督下,鼓勵患者進行日?;顒?,注重對其社會功能恢復和改善;同時指導患者出院后也堅持服藥,防治疾病復發(fā)。
兩組患者均囑出院后6個月復檢。
(1)采用服藥依從性報告量表(MARS)比較兩組在護理前后的服藥依從性情況;(2)采用陰性和陽性癥狀量表(PANSS)、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SDSS)評估兩組康復狀態(tài);(3)采用世界衛(wèi)生組織生存質量(WHO-QOL-BREF)量表評價兩組生活質量,總分100分,分值越高,生活質量越高;(4)自制滿意度調查表比較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本院自制調查問卷,90~100分為非常滿意,70~89分為滿意,70分以下為不滿意。
護理后,兩組的MARS評分較護理前提高(P<0.05)。護理后,觀察組MARS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服藥依從性比較分)
護理后,兩組的PANSS評分較護理前降低(P<0.05),觀察組的SDSS較護理前降低(P<0.05)。護理前,兩組患者PANSS、SDSS得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PANSS、SDSS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康復情況比較分)
護理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各項得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比較分)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n(%)]
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是以徹底恢復認知能工,消除精神分裂癥狀,防止再復發(fā)為主要目的。但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治療在不同階段均需要抗精神藥物治療,即使到康復期時也需要藥物維持病情穩(wěn)定,防治反復。但由于出院回家的患者往往因缺乏有效的監(jiān)督,服藥依從性較差,增加了護理難度和風險[8-9]。臨床對于精神疾病患者的傳統(tǒng)護理模式,無論病情嚴重程度,均采用一樣的護理方法、管理模式,這種康復護理措施忽視了不同精神疾病患者病情種類、病情不同階段的患者的護理需求,對于患者來說不僅缺乏護理效果,同時在禁止外出、嚴防管理的護理下,患者會出現(xiàn)更加緊張、恐懼的情緒,日常生活技能喪失,嚴重影響治療效果和康復進程。因此,臨床針對精神分裂患者提供科學規(guī)范的個性化康復護理,在患者不同的病情治療階段具有重要意義[10-11]。
本研究通過采用階段性康復護理是為收治的精神分裂患者提供一種科學合理規(guī)范的護理模式,這種分階段、分主次、分需求的護理模是可以在綜合利用責任醫(yī)生、護士等醫(yī)院醫(yī)療資源的基礎上,共同探討協(xié)商各階段康復護理流程,從而有效豐富護理內容,保證護理方案全面、科學,減少盲目無差別護理,顯著提高護理效果[12]。本研究結果通過比較常規(guī)護理患者組與階段性護理患者組護理效果發(fā)現(xiàn),后者的MARS評分在護理后高于前者,提示經過急性期、恢復期以及康復期3階段的護理過程中,患者更加精神分裂癥治療過程的相關知識,明白服藥持續(xù)治療的重要性,從而促使患者自發(fā)服藥意識覺醒,尤其對于康復期出院的患者,可以對自制力較差的患者經專業(yè)醫(yī)護人員的回訪電話提醒,家庭成員監(jiān)督等方式,在前期認知水平提高的基礎上,配合后期的心理疏導,顯著提高其服藥依從性,糾正其認為病情恢復,不需要繼續(xù)服藥等錯誤的心理[13]。
本研究結果還顯示,采用階段性康復護理的患者組,的PANSS、SDSS得分低于常規(guī)護理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常規(guī)護理組。其中,PANSS常用以反映精神分裂患者的精神癥狀改善情況,SDSS用以考察患者社會功能缺陷狀況,兩者都可以反映患者的康復情況,提示經階段性康復護理的患者精神狀態(tài)得到改善,社會功能以及日常生活技巧具有一定的恢復,從而促使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這主要在于階段性康復由于在不同階段采用不同的護理方式,前期注重對患者健康宣教、認知水平、服藥依從性的護理,后期注重對其日常生活技能、心理疏導等護理,從而促進患者恢復進程[14-15]。另外,在階段性康復護理中醫(yī)護人員可以進一步總結護理經驗,改進護理不足,滿足護理需求,完善護理流程,進而提升護理質量,從而有利于提升患者護理滿意度,本研究中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5.00%,高于常規(guī)護理患者組的75.00%。
綜上所述,階段性康復護理模式對精神分裂患者不同病情階段提供針對性護理,護理效果顯著,改善精神分裂癥狀,提高服藥依從性,從而提升患者生活質量和患者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