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智慧 郭祥翠
卵巢癌是婦科一種常見惡性腫瘤,發(fā)病率不高,但是其死亡率較高[1],目前在臨床上主要通過化療或手術治療。因為卵巢癌起病較為隱匿,大多數(shù)患者就診時疾病已進展到中晚期,很難進行手術治療進行切除,所以目前主要采用化療,常用化療藥物包括卡鉑、伊立替康、紫杉醇等藥物[2-3]。本研究主要探討伊立替康聯(lián)合紫杉醇和卡鉑治療卵巢癌的療效及對患者血清CA199、CEA及CA242水平的影響。
選取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卵巢癌患者120例,均確診為卵巢癌[4],年齡35~71歲,平均年齡為(54.98±6.75)歲;病程為12~48個月,平均病程為(29.68±6.75)個月。采用隨機對照數(shù)字表將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60例。對照組年齡35~71歲,平均年齡為(55.07±6.81)歲;病程為12~48個月,平均病程為(29.76±6.71)個月。治療組年齡35~71歲,平均年齡為(54.90±6.69)歲;病程為12~48個月,平均病程為(29.61±6.79)個月。2組患者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經(jīng)細胞學或病理組織學確診為卵巢癌;②患者預計生存期大于6個月;③所有患者均自愿參加,并且簽署患者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近期接受過化療治療;②伴有嚴重肝腎功能不全;③對本研究所用治療藥物過敏;④患有精神疾病,不能配合接受治療。
對照組患者給予紫杉醇聯(lián)合卡鉑的化療方案,紫杉醇注射液推薦劑量為175 mg/m2,靜脈滴注30 min,1次/4周;卡鉑注射液推薦劑量為0.4 g/m2,靜脈滴注30 min,1次/4周。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鹽酸伊立替康注射液靜脈滴注,350 mg/m2,1次/4周。2組治療均以4周為1個療程,接受2個療程治療。
1.4.1 療效判定標準[5]完全緩解(CR):經(jīng)過治療后,病灶完全消失,并且連續(xù)監(jiān)測 4 周均沒有發(fā)現(xiàn)新病灶;部分緩解(PR):經(jīng)過治療后,病灶最大直徑縮小>50%,并且連續(xù)監(jiān)測4 周均沒有新病灶出現(xiàn);穩(wěn)定(SD):經(jīng)過治療后,病灶最大直徑增大<25%或縮小<50%;進展(PD):經(jīng)過治療后,病灶最大直徑增大>25%。疾病控制率(CBR)=(CR+PR+SD)/總例數(shù);客觀緩解率(ORR)=(CR+PR)/總例數(shù)。
1.4.2 觀察指標 (1)生活質(zhì)量評分:2組患者于治療前后采用QOL評分量表評價患者生活質(zhì)量[6],該量表滿分為 60 分,良好為51~60分,較好為41~50分,一般為31~40 分,差為21~30分,生活質(zhì)量極差為<20分。2組患者于治療前后采用卡式功能狀態(tài)評分表(KPS)評價患者生活質(zhì)量[7],該量表總分為 100 分,評分越高表示患者身體狀態(tài)越好。(2)腫瘤標志物水平:2組患者于治療前后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癌抗原199(CA199)、癌胚抗原(CEA)及CA242水平。(3)安全性:采用 WHO 化療急性及亞急性毒性分級標準對毒副作用進行評價[8],包括血紅蛋白減少、貧血、中性粒細胞減少、白細胞減少、胃腸道反應等,不良反應程度分為 0~Ⅳ級。
采用SPSS 19.0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量資料采用配對資料t檢驗,計數(shù)資料進行卡方檢驗。
治療后,對照組患者客觀緩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別為48.33%(29/60)和68.33%(41/60);治療組患者客觀緩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別為66.67%(40/60)和85.00%(51/60);治療組客觀緩解率和疾病控制率均顯著高于對照組(χ2=4.126、4.658,P均<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例
經(jīng)過治療后,2組患者QOL評分和KPS評分顯著高于治療前(P<0.05);并且治療組升高較明顯(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QOL評分和KPS評分比較
經(jīng)過治療后,2組患者血清CA199、CEA及CA242水平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并且治療組降低較明顯(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血清CA199、CEA及CA242水平比較
2組患者白細胞減少、胃腸道反應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相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患者不良反應比較
卵巢癌是臨床上一種常見的女性生殖系統(tǒng)惡性腫瘤,發(fā)病率僅次于子宮體癌、宮頸癌等,但是其致死率在婦女惡性腫瘤中居于首位,并且該病容易復發(fā),嚴重威脅女性患者的生命健康[9]。由于卵巢癌患者在疾病早期癥狀不典型,所以在發(fā)現(xiàn)時大部分已進展到中晚期,單純地通過手術治療不能有效地根治,并且復發(fā)率較高[10]。臨床上對于晚期或復發(fā)卵巢癌的治療仍以化療為主,首選化療方案為鉑類藥物聯(lián)合紫杉醇,其目的在于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延長患者生存期和控制病情進展[11]??ㄣK是一種第 2 代鉑類抗腫瘤藥物,能夠通過與 DNA 結合形成交叉鍵,從而破壞DNA功能,抑制腫瘤細胞增殖,殺傷生長各期的腫瘤細胞,屬于非細胞周期特異性藥物,具有較強的抗腫瘤活性,并且對腎和消化道的毒性較低[12]。紫杉醇屬于細胞特異周期性抗癌藥物,能夠特異性地作用于處于有絲分裂G2期和M期的腫瘤細胞,從而起到抑制腫瘤細胞增殖和分裂的作用,相關報道表明常見毒副作用包括神經(jīng)毒性、胃腸道反應、血液毒性和脫發(fā)等[12]。70%卵巢癌患者在疾病緩解之后仍會出現(xiàn)復發(fā),其中鉑類耐藥的卵巢癌在鉑化療方案治療停藥 6 個月內(nèi)預后更差,鉑類敏感卵巢癌二線化療的治療有效率通常大于30%,鉑類耐藥卵巢癌二線化療的有效率僅10%~20%。相關研究表明伊立替康、吉西他濱、長春瑞賓和托泊替康等藥物是鉑類耐藥卵巢癌的挽救治療藥物[13]。伊立替康是一種喜樹堿類衍生物,該藥物代謝產(chǎn)物SN38能夠抑制DNA拓撲異構酶Ⅰ,能夠抑制RNA合成和阻止DNA復制,是1種細胞周期S期特異性抗腫瘤藥物[14]。
CEA是1種廣譜腫瘤標志物,在卵巢癌中高表達。CA199 是1種細胞膜上的糖脂質(zhì),在黏液性卵巢癌上皮組織中的陽性表達率較高。CA242是1種唾液酸化的糖類抗原,在惡性上皮類腫瘤具有較高的陽性率。本研究治療后,結果表明治療組客觀緩解率和疾病控制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聯(lián)用伊立替康能夠顯著提高治療效果,陳傳喜等[14]研究表明晚期復發(fā)轉(zhuǎn)移卵巢癌給予伊立替康聯(lián)合奧沙利鉑,能夠提高生存率,甚至縮小病灶,與本研究結果相一致;2組患者QOL評分和KPS評分顯著高于治療前(P<0.05);并且治療組QOL評分和KPS評分顯著降高于對照組(P<0.05),提示聯(lián)用伊立替康能夠顯著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2組患者血清CA199、CEA及CA242水平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并且治療組患者化療后血清CA199、CEA及CA242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提示聯(lián)用伊立替康能夠顯著降低腫瘤標志物水平。蘇安等[15]研究表明鉑類耐藥卵巢癌患者給予伊立替康單藥和聯(lián)合沙利度胺,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生活質(zhì)量和降低腫瘤標志物水平,與本研究結果相一致。2組患者白細胞減少、血紅蛋白減少、中性粒細胞減少、胃腸道反應、腎臟功能異常和肝臟功能異常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聯(lián)用伊立替康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采用伊立替康聯(lián)合紫杉醇和卡鉑治療卵巢癌,能夠改善治療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質(zhì)量,降低腫瘤標志物水平,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