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梅
(河南省腫瘤醫(yī)院 血液科,河南 鄭州 450000)
急性白血病是一種造血干細胞的惡性克隆性疾病,與骨髓中白血病細胞、異常原始細胞增殖有關,臨床主要表現(xiàn)為出血、貧血、浸潤、感染等,若患者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可導致死亡[1]。近年來,隨著聯(lián)合化療的發(fā)展及應用,標準劑量阿糖胞苷聯(lián)合去甲氧柔紅霉素在提高患者緩解率、總體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 rate,OS)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已成為急性白血病初診患者標準的治療方案之一。調查顯示,現(xiàn)有治療方案可使患者完全緩解率達到60%~80%,但完全緩解的患者3 a內(nèi)復發(fā)率達50%~70%,而在疾病緩解后給予患者科學的鞏固治療,對降低復發(fā)風險和延長生存時間有積極意義[2]。但目前針對化療后鞏固治療方案尚無統(tǒng)一意見,各方案優(yōu)劣不一。本研究比較標準劑量與大劑量阿糖胞苷在急性白血病鞏固治療中的應用效果。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河南省腫瘤醫(yī)院收治的5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依照鞏固治療方案將患者分為標準劑量組(26例)和大劑量組(26例)。大劑量組:男15例,女11例;年齡18~55歲,平均(36.48±8.96)歲;FAB分型為10例M1型,9例M2型,4例M4型,3例M5型。標準劑量組:男14例,女12例;年齡17~54歲,平均(35.67±9.02)歲;FAB分型為9例M1型,7例M2型,6例M4型,4例M5型。兩組性別、年齡、FAB分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jīng)河南省腫瘤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颊呒凹覍俸炇鹬橥鈺?。
1.2 選取標準(1)納入標準:經(jīng)細胞遺傳學、骨髓細胞形態(tài)學、分子生物學、流式免疫分型檢查確診為急性白血病,符合《內(nèi)科學》[3]中有關急性白血病的診斷標準。(2)排除標準:①合并惡性腫瘤;②代謝性疾??;③合并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者;④合并感染性疾??;⑤急性M3型白血病;⑥骨髓增生異常。
1.3 治療方法兩組患者均接受去甲氧柔紅霉素(山東新時代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3726)聯(lián)合阿糖胞苷(輔仁藥業(yè)集團熙德隆腫瘤藥品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4232)化療方案行誘導緩解治療:第1~3天,去甲氧柔紅霉素靜脈滴注,每日12 mg·m-2;第1~7天,持續(xù)靜脈滴注阿糖胞苷,每日100 mg·m-2。標準劑量組患者接受標準劑量阿糖胞苷鞏固治療:第1~5天持續(xù)靜脈滴注阿糖胞苷,每日100 mg·m-2。大劑量組患者接受大劑量阿糖胞苷鞏固治療:第1、3、5 天靜脈泵入阿糖胞苷4 h,劑量為3 g·m-2,每12 h用藥1次。兩組均持續(xù)用藥4個療程,每個療程間隔3周。
1.4 療效評估標準完全緩解:臨床體征得到控制,外周血血小板>100×109L-1,中性粒細胞絕對值>1.5×109L-1,骨髓檢查幼稚單核細胞聯(lián)合原始單核細胞<5%,巨核細胞系、紅細胞系指標正常。部分緩解:幼稚單核細胞聯(lián)合原始單核細胞<5%,常規(guī)外周血指標至少有1項呈現(xiàn)異常。病情無好轉為穩(wěn)定;病情惡化為進展。疾病緩解率為部分緩解率與完全緩解率之和。
1.5 觀察指標(1)疾病緩解率。(2)1 a OS、無病生存率(disease-free survival,DFS)。(3)分別于治療前后采用生活質量核心量表(QLQ-C30)評估患者的生存質量,內(nèi)容包括情感功能、軀體功能、社會功能等,各方面評分均為0~100分,得分與生存質量呈正相關。(4)化療期間不良反應,包括胃腸道反應、骨髓抑制、出血等。
2.1 疾病緩解率大劑量組疾病緩解率高于標準劑量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疾病緩解率比較(n,%)
2.2 OS、DFS隨訪1 a,大劑量組脫落1例,標準劑量組脫落2例。大劑量組OS、DFS高于標準劑量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OS、DFS比較[n(%)]
2.3 QLQ-C30評分治療前,兩組情感功能評分、軀體功能評分、社會功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情感功能評分、軀體功能評分、社會功能評分升高,大劑量組情感功能評分、軀體功能評分、社會功能評分高于標準劑量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QLQ-C30評分比較分)
2.4 不良反應大劑量組發(fā)生骨髓抑制2例,胃腸道反應1例,出血1例;標準劑量組發(fā)生骨髓抑制2例,胃腸道反應2例,出血1例。大劑量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5.38%(4/26)]與標準劑量組[19.23%(5/26)]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134,P=0.714)。
急性白血病誘導緩解后的鞏固治療一直是臨床研究與關注的重點,目的是進一步清除殘存的白血病細胞,減輕耐藥性,降低復發(fā)風險,以延長患者生存期和緩解期[4]。目前對急性白血病完全緩解后的鞏固治療方案的選擇仍有很大爭議,但近年來臨床實踐表明,大劑量阿糖胞苷對鞏固治療效果有積極意義[5]。
阿糖胞苷為一種抗嘌呤代謝藥,可影響S期細胞DNA復制,抑制癌細胞增殖,促進癌細胞凋亡。阿糖胞苷的常規(guī)標準用藥劑量為100~400 mg·m-2,此劑量可緩解部分患者的病情,但易復發(fā)[6]。研究指出,脫氨酶對阿糖胞苷具有拮抗作用,劑量不足易影響療效,而高劑量阿糖胞苷可促使脫氨酶達到飽和狀態(tài),從而增加細胞內(nèi)藥物濃度,增強抑制DNA合成的作用[7]。高劑量的阿糖胞苷可穿過血-睪屏障、血-腦脊液屏障等防治骨髓外白血病[7]。相關報道指出,對急性白血病患者采用大劑量阿糖胞苷治療后,1 a DFS、OS可分別達到70%、80%[8]。本研究結果顯示,大劑量組OS、DFS高于標準劑量組。這表明使用大劑量阿糖胞苷對急性白血病進行鞏固治療可提高患者的OS、DFS。本研究中1 a DFS、OS略高于上述研究[8],分析原因在于所取研究對象年齡多在50歲以下,對誘導方案的耐受性較強。大劑量阿糖胞苷可引發(fā)嚴重的不良反應,如肝臟損傷、惡心、嘔吐、骨髓抑制等。而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無明顯差異且治療后大劑量組QLQ-C30各方面評分高于標準劑量組。這提示急性白血病患者對大劑量阿糖胞苷的耐受性較好,生存質量也得到了提高。
綜上所述,與使用標準劑量阿糖胞苷比較,使用大劑量阿糖胞苷對急性白血病患者進行鞏固治療的效果更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提高1 a OS和DF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