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樹琦
摘 要:伴隨著新課改的提出與穩(wěn)步推進,《初級中學數學課程新標準》明確指出:“向初中生講授涵蓋豐富思想的基礎知識,引導他們學習基本方法,主要目的在于培養(yǎng)其數學思維能力?!边@也就意味著,在新的教育環(huán)境當中,初中數學教師應從創(chuàng)新的角度出發(fā),在日常教學工作中不斷向學生滲透數學方法和思想,利用思維的引導進一步開發(fā)他們的智力。文章立足于此,站在解決現存問題的視角下,對培養(yǎng)初中生數學思維的有效措施進行了研究。
關鍵詞:初中生;數學;思維培養(yǎng);措施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05-002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05.013
眾所周知,數學自被發(fā)現以來,就始終是為解決生活中的現實問題而存在的,以其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特征,在基礎教育工作中占據著核心地位,成為了學生學習其他科目知識的必經之路。與此同時,它以自身高邏輯性、高抽象性等特點,被視作最具難度的知識,在為學生學習帶來一定挑戰(zhàn)的基礎上,也能夠對他們的思維發(fā)展起到一定促進作用。因此,面對新的社會人才需要和新課改提出的全新要求,為使初中階段的基礎教育能夠為國家培養(yǎng)更多思維敏捷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初中數學教師必須提起對思維培養(yǎng)的重視,在課堂內外加強對學生的思維訓練,最大限度地提高他們的思維能力。
一、培養(yǎng)初中生數學思維能力的價值
進入21世紀以來,經濟的蓬勃增長帶動了科學和信息技術的革新與發(fā)展,社會越來越需要具備高素質和高能力的應用型人才,無論是自然科學領域還是社會科學范疇,都更多地需要使用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同時,計算機不斷滲透到日常生活當中,未來的基礎學習、工作和日常生活必然會更加頻繁地應用計算機,這均需要以良好的思維能力為基礎。抓住初中這一教育領域的承上啟下時期,對學生展開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可以讓他們在思維發(fā)展最迅速的階段,在獲得基礎知識的同時提高發(fā)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獲得更好的思維能力,形成與社會進步的腳步更加切合的思維習慣和綜合素養(yǎng),這對他們的個人可持續(xù)發(fā)展大有裨益。
二、當前數學教學活動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生方面
學生學習興趣不足是當前初中數學教學存在的最嚴重的問題。一部分學生由于在小學時期沒有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將不良情緒帶到了初中課堂上,出現了畏難、不愿學習、不愿交流等表現,嚴重影響教學活動的推進,阻礙了基礎知識的獲取和思維的發(fā)展。甚至,一些學生只是為了迎合教師和家長的要求而學習數學知識、完成作業(yè),這在無形中增加了他們的學習負擔,使厭學情緒加重,最終導致其知識積累是零碎的、思維發(fā)展是片面的,使整體教學陷入失效的窘況。
(二)教師方面
就教師方面來說,存在著教學方式單一、教學理念刻板等問題。受“應試”教育模式影響,一些教師已經形成“為了考試而教學”的習慣,他們將目光放在了提高初中生的考試成績上,為節(jié)約時間選擇了“灌輸”的手段,要求學生對知識進行機械性的記憶,這無疑會大大限制其思維發(fā)展[1]。甚至,一些教師剝奪了學生參與數學實踐的機會,在課堂上以“主導”角色直接分析教材知識背后的邏輯規(guī)律,將答案告訴給學生,讓他們在簡單的練習中加深記憶。這實際上并不能很好地激活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對其綜合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不僅起不到促進作用,還會形成反向制約。
三、培養(yǎng)初中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策略
(一)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
忽略了學生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的個體差異,是制約他們思維發(fā)展的最主要影響因素。一些教師在過往的教學生活中,經常會直接憑借自己在之前積累的經驗將知識灌輸給學生,進行“填鴨式”“灌輸式”授課,面對全體學生采用同樣的指導方法,并不關心這一“一體化”的方法是不是適合所有學生。久而久之,思維水平本就比較良好的學生可以緊跟教師思維獲得更高層次的發(fā)展,思維水平本就比較遜色的學生會出現“掉隊”表現,越來越無法跟上課堂學習節(jié)奏,無法理解深層次的知識,學生之間兩極分化越來越明顯。為解決該問題,教師一定要在講授數學知識時,以正視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個體差異的方式展開教學[2]。對他們學習的真實情況展開深入分析,根據他們反饋給自己的信息,結合教材和教育部門制定的人才培養(yǎng)總目標,根據學生的發(fā)展不平衡特征制定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向每一名學生都提供針對性的指導,讓教學更加符合他們的認知結構。
(二)獨立預習奠思維基礎
學生之所以會在數學學習方面表現出思維發(fā)展的落后,極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沒有提前對知識展開足夠的自主學習,而是習慣于在尚未了解知識概況的基礎上直接去吸收教師講授的內容。在這一模式下,他們無法在課程開始時迅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課堂學習時間被大量浪費,其思維自然達不到理想的發(fā)展目標。不僅如此,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對知識的思考幾乎是完全跟隨教師思維進行的,其自主學習思維與能力均會受到限制。為改變這一問題,教師必須提起對于課前預習的重視[3]。所謂自主預習,是為學生提供合適的學習材料,讓學生在正式學習新知之前,提前學習相關內容,讓他們對新知提前形成一定了解。如此一來,學生不僅可以通過提前預習中的主動思考發(fā)展自身思維,還可以在課堂上遷移預習所得迅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因此,教師可以提前結合教材知識和拓展需要設計預習單,將預習單分發(fā)給學生,要求他們在家完成自主學習任務,通過提供相應的素材幫助他們預習新知,最大限度地利用預習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水平。
(三)合作探究促深入思考
合作學習是近些年來提出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強調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對知識展開探討。因此,教師可以借鑒該理念,先提高自己把控課堂紀律的能力,再給予學生充分的尊重和信任,讓他們自行尋找合作伙伴組成小組,保證小組成員的關系和諧,讓他們合作對數學知識展開學習。這樣一來,在完全自主的探究學習環(huán)境中,面對與自己有深厚友誼的同齡人,學生的交流和表達欲望會更加強烈,他們的思考也會更加深入并且積極,思維能力自然可以得到提高。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想要發(fā)揮出小組合作的最佳效用,教師需要對合作表現最積極、合作結果最理想的小組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對綜合表現差強人意的小組提出懲罰,讓他們在充滿競爭色彩的合作過程中提高學習動力,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在小組內部的思維碰撞下,發(fā)展自己的思維能力。
(四)巧妙設計例題促實踐
思維需要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深化,也只有實踐才能在最大限度上刺激初中生的思維發(fā)展。但是,如前文所說,教師設計的數學問題過于簡單,學生只需要掌握基本的理論知識就能很好地回答,這無法對學生轉化自己思考問題的方式方法起到促進作用,也不能讓他們的思維更加靈活。甚至,長期回答過于簡單的問題,會讓學生對知識形成刻板印象。對此,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內容,靈活、巧妙地設計例題,促使學生在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實踐過程中,提高思維能力[4]。
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級下冊“一次函數”的基礎知識講解結束后,教師就可以設計背景:一個小球由靜止狀態(tài)開始在一個傾斜的木板上向下滾動,它的速度每秒增加2米。提出三個問題:(1)寫出小球速度v(米/秒)與時間t(秒)之間的關系。(2)求3.3秒時小球的滾動速度。(3)假設木板長度足夠,想讓小球的速度變成10米/秒,需要用多長時間。
從問題(1)到問題(3),難度逐漸提高,分別對學生對函數關系式的掌握和應用程度進行考察,引導他們用函數思想解決問題,同時訓練其逆向思維,讓他們的思維能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得到更深層次的提高。
(五)組織系統(tǒng)復習提效用
復習不得當或是不及時,是限制初中生思維水平提高的因素之一。一些教師雖然意識到了復習的重要性,但只是將復習局限在作業(yè)的布置上,并未將關注點放在思維的培養(yǎng)上,導致復習流于形式、意義不大。尤其是對學習主動性不強的學生來說,他們幾乎不會在離開課堂之后主動復習知識,這無疑會嚴重限制他們的思維發(fā)展,甚至會造成教學質量低下的情況出現。因此,教師可以利用課堂最后3-7分鐘的時間組織學生回顧并梳理本堂課的學習內容,要求他們在將筆記和教材收起來的條件下,跟隨自己的引導回憶所學數學公式、解題方法,讓他們在頭腦中建立起一個系統(tǒng)的知識框架,利用回憶和想象,發(fā)展其思維能力。
(六)開展第二課堂拓空間
數學是以應用為主的一門學科,思維的培養(yǎng)也理應在實踐中進行。然而,單純的課堂學習遠遠無法滿足高層次的實踐需要,因此,初中數學教師需要利用信息技術工具搭建第二課堂,讓學生在拓展空間中學習數學、思考問題,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
線上教學是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興起的一種教學手段,將傳統(tǒng)的課堂向線上轉移,并有望成為新的教育趨勢。因此,從讓教學與社會發(fā)展相適應的角度出發(fā),教師需要先提高自身素養(yǎng),積極學習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方法,探索數學教學、思維培養(yǎng)與信息技術相結合的有效手段。利用信息技術工具搭建一個線上教學平臺,以直播的形式進行授課,并將相關的學習素材發(fā)送到平臺的共享資源庫中,以供學生隨時回看鞏固。在直播和回看中,初中生需要緊跟教師教學節(jié)奏對內容之間的數學邏輯關系、運算規(guī)律展開分析并進行回憶,這對其思維能力的提高是大有幫助的。
四、結語
總而言之,初中正值學生個人能力增長、吸收知識、形成習慣的黃金時期,抓住這一階段訓練他們的數學思維尤為重要,能夠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其能力水平,同時使其形成良好的思考和學習習慣。因此,教師需要積極走出刻板的認知誤區(qū),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將目光從單一的理論教學轉向方法傳授、思維引導上,將實踐與基礎教學活動融合在一起,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和思維的發(fā)展,使建設祖國的中堅力量真正理解數學、愛上數學,為他們日后的思維發(fā)展、個人成長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孔佳蕾.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9(50):156.
[2]李翠玲.淺析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C]//2019年教育信息化與教育技術創(chuàng)新學術論壇年會論文集.2019:487.
[3]韓佩韋.淺議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J].亞太教育,2019(11):106.
[4]趙子健.談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19):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