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朝亮
摘要:在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往往會采用較為單一的授課方式開展教學任務,因而學生常常會陷入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來說是較為不利的。而在新課程標準下,為了有效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讓學生能夠在新型的教學模式中更好地激發(fā)自己對于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從而大大提高自己學習的效率,這對于提高教學的效果有著重要的幫助。本文圍繞新課程標準下高中數(shù)學的教學實踐探討展開論述,希望對相關人士有所幫助。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數(shù)學;教學實踐
前言:
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常常并不能夠發(fā)現(xiàn)數(shù)學學習的魅力,而是通過死記硬背的方式對公式進行機械性記憶,這對于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能力是較為不利的。而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可以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對于數(shù)學學習的興趣,從而能夠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跟隨著教師的教學進度開展相應的學習任務,這對于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綜合素養(yǎng)有著較大的幫助。
一、應用提問的方式開展課堂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會采用平鋪直敘的授課方式開展教學任務,然而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常常會陷入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因而他們并不能夠較好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讓自己跟隨著教師的教學進度開展相應的學習任務,這對于提高教學的質量是較為不利的。而在新課程標準下,為了能夠有效改變單一教學方式導致的教學現(xiàn)狀,教師可以對自己的教學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可以通過采用提問的方式開展高中數(shù)學課堂,讓學生能夠在求知欲的驅使下更好地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從而能夠積極地圍繞著學習的主題進行思考,得出相應的結論,這不僅能夠提高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能夠啟發(fā)學生的思維,讓他們能夠在后續(xù)的數(shù)學學習中更加得心應手。
例如在學習《平面向量的線性運算》的相關內容時,學生需要掌握向量的加減運算法則,并且能夠掌握它的幾何意義,能夠通過自主探究的方式思考三角形法則和平行四邊形法則的原理,從而提高學生的數(shù)形結合的能力。為了達成這一教學目的,教師可以向對課程進行導入:“我們常見的數(shù)是可以進行加減運算的,那么向量是否也可以進行加減運算呢?”通過這一問題,學生自然能夠激發(fā)自己的求知欲,讓自己投入到學習的過程中來。接著,教師可以向學生進行進一步的提問:“通過類比的數(shù)的加法,試著猜想向量的加法應該是怎樣的?”然后引導學生通過畫圖的方式探究向量的加法的運算規(guī)律,讓他們能夠在實際操作的過程中對問題進行解答。然后,教師可以進行進一步地提問:“如何在向量的加減運算中對三角形法則和平行四邊形法則進行應用?”然后引導學生結合著自己對于兩種法則的理解嘗試性地對教師的問題進行解答,這將幫助學生在問題的驅使下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學習效果。在學生能夠熟練掌握以上內容之后,教師可以給出一些例題,讓學生能夠結合著自己對于以上知識的理解進行嘗試性地解答,從而能夠在應用知識的過程中加深自己對于向量加減法運算法則的理解,這對于提高每一位學生的數(shù)學能力有著較大的幫助。
二、鼓勵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完成學習任務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往往只能夠通過聆聽的方式對高中數(shù)學知識進行理解和吸收,因而他們并沒有太多的機會主動參與到課堂之中。與此同時,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也常常會遇到個性化的問題,這也會阻礙學生開展數(shù)學學習活動。而在新課程標準下,為了能夠較為有效地解決以上的兩個問題,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小組討論的過程中,讓他們能夠在討論的過程中較好地參與到課堂之中,通過把握學習的主導權的方式以個性化的方式開展學習活動,也能夠幫助他們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提出自己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的難題,從而能夠在相互解答的過程中實現(xiàn)小組成員的共同進步,這對于提高班級學習效果有著較為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學習《直線的傾斜角與斜率》的相關內容時,學生需要理解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能夠了解傾斜角唯一性的原因以及直線斜率的存在性。為了達成這一教學目的,教師可以先對學生進行分組,讓他們能夠以小組的形式開展后續(xù)的學習任務。然后,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為小組討論設定主題,如:“在直角坐標系上,如果只知道一個點能確定一條直線嗎?如果不能,還需要哪些條件?我們常說山坡陡峭,那么我們常說的坡度指的是什么呢?”通過這兩個問題,學生能夠明確本課時學習的內容,從而能夠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牢牢地圍繞著主題開展討論學習,這將幫助每一個小組較好地實現(xiàn)有效的溝通,從而幫助他們在相互學習的過程中實現(xiàn)共同進步。
三、利用網絡交流平臺加強教師同學生的溝通
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可以對互聯(lián)網技術進行充分地應用,通過先進的技術手段讓學生能夠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更為容易地投入到學習的過程中,這對于提高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效果有著較大的幫助。在課余學習的過程中,每一位學生難免會出現(xiàn)一些個性化的問題,如果他們并沒有對這些問題進行及時地記錄,那么他們常常會遺忘這些問題,這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是較為不利的。而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它對于教育事業(yè)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因而教師可以對其進行充分應用,通過搭建網絡交流平臺的方式鼓勵學生積極地在交流平臺上提出自己的問題。而對于教師來說,他們能夠隨時隨地地對學生的問題進行解答,從而大大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也能夠幫助每一位學生更為及時地解答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個性化問題,這對于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綜合素養(yǎng)有著重要的幫助。
總結:
總之,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在開展高中數(shù)學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應用提問的方式開展課堂,讓學生能夠較好地結合著問題對學習的內容進行探究,從而能夠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更為容易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可以鼓勵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開展學習,讓他們能夠在討論的過程中實現(xiàn)相互學習和共同進步,這對于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綜合素養(yǎng)有著較大的幫助;可以對網絡交流平臺進行應用,讓學生能夠有較為便捷的途徑同教師進行交流,從而高效地能夠解決自己的個性化問題。
參考文獻:
[1]鐘玉新.新課改背景下高中數(shù)學教學探究[J].讀與寫,2021,18(4):179.
[2]錢建東.新課標導向下高中數(shù)學有效教學的思考[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1(1):9.
3368500338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