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吉
影片《海蒂和爺爺》是根據(jù)著名兒童作家約翰娜·斯比麗的經(jīng)典小說《海蒂》改編、由阿蘭·葛斯彭納導演的作品?!逗5佟愤@部兒童文學作品自誕生起,就被多次改編成為各種影視作品。例如1937年秀蘭·鄧波兒主演的電影《海蒂》;1974年放映的由高畑勛拍攝、宮崎駿制作的52集日本電視動畫《阿爾卑斯山的少女》。
《海蒂和爺爺》這部豆瓣評分高達9.2的電影,講述了小女孩海蒂的童年經(jīng)歷,其中穿插著許多阿爾卑斯山的美景。當然,光靠美麗的風景不足以得到這么多觀眾的喜愛,《海蒂和爺爺》從很小的格局里展開了宏大的故事,從簡單的劇情中迸發(fā)出無盡的亮點。它用細膩的筆觸,在輕描淡寫間繪制出一幅壯觀瑰麗的場景,于無聲無息處勾勒歲月與時光的變化。
一個名叫海蒂的小女孩在很小的時候父母雙亡,與姨媽相依為命,而姨媽卻始終把她當成一個累贅。在海蒂7歲那年,姨媽把她交給了獨自一人在瑞士的阿爾卑斯山上生活的爺爺。爺爺性格孤僻,深居簡出,山下村子里的人都對他有偏見,將他視為異類。而海蒂并不在意這些,幾番接觸下來,爺爺被她的天真與純潔所打動,打消了將她送走的念頭。很快,海蒂便迷上了山里的生活,迷上了和爺爺相依為命的日子。白天和牧童一起趕著羊群漫步在青草地上,望著日升日落、云卷云舒;夜晚睡在爺爺小屋的二層上,頭枕干草,仰望星辰。
影片中巍峨矗立的雪山、吃著草的羊群、與皮特游戲打鬧的海蒂,這一切,仿佛一首曲調(diào)優(yōu)美的田園牧歌。
2015年由德國、瑞士聯(lián)合制作的《海蒂和爺爺》,是“海蒂的故事”又一次被搬上銀幕。
一天,拋棄海蒂的姨媽突然出現(xiàn),擅自將海蒂從爺爺身邊帶走,坐火車來到德國的法蘭克福,把她賣到城里一戶有錢人的家中,給一個體弱多病、不能站立行走的富家千金做陪讀。離開爺爺家后,海蒂的生活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她不止一次坐在窗口,看著大城市里無邊無際的樓宇發(fā)呆,心里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阿爾卑斯山上一望無際的草地,草地上的巖石,巖石邊的泉水;思念著她匆匆離去時都沒來得及道別的爺爺,以及爺爺那間不大卻寄托了她美好童年的小屋。日升月落,斗轉(zhuǎn)星移,轉(zhuǎn)眼又是一年。海蒂從一個一無所知、莽撞輕率的鄉(xiāng)下少女成為了一個舉手投足都自然得體、富有教養(yǎng)的女孩。她天真的性格讓她不僅成為富家小姐克拉拉最親近的伙伴,甚至家里的仆傭雜役、小姐的私人教師、專職大夫都對她喜愛有加。不知道什么時候起,她已經(jīng)徹底融入了這個全新的世界。
可只有海蒂知道,在她內(nèi)心的最深處,依然向往著兒時那個無憂無慮的天堂。她學會了用勺子盛湯,用小刀切黃油,卻忘不了當初抱起滿滿一盆羊奶一飲而盡的暢快;她身穿華麗的裙子,腳踩優(yōu)雅的鞋,卻忘不掉當年衣衫襤褸赤腳跑在山坡上的自由,只是她從未和任何人提起。因為舍不得丟下克拉拉一個人,海蒂始終壓抑著自己回到爺爺身邊的愿望。后來,海蒂因為思鄉(xiāng)過度,開始夢游,她跑到大門口,遙望阿爾卑斯山的方向,這讓克拉拉家一度以為是在鬧鬼。最終,克拉拉的父親讓管家把海蒂送回了家鄉(xiāng),她乳燕投林般飛奔到爺爺?shù)膽驯А?/p>
沒有人知道當聽到海蒂大喊著從遠處飛奔過來的時候,爺爺有多么的激動與高興。他們緊緊擁抱在一起,享受著兩人期盼已久的時刻。蔚藍的天空下綠草如茵,碧綠的湖水倒映著萬里無云的天空;野花在風中盛開,蝴蝶在草地上飛舞,灰色的磚石壘起的小屋,吱呀作響的木門隨風搖擺。海蒂回家了,回到了心里最純潔美好的樂園。海蒂給遙遠的克拉拉寫了信,告訴她這里的一切。
而克拉拉也終于不肯待在高樓林立的城市里,于是她幾經(jīng)周折來到了瑞士,來到了海蒂——她最好的朋友的家。從小生長在大城市里的克拉拉從來沒有想到過原來生活可以變得如此簡單而美好。她們可以無拘無束地用干草扔來扔去,可以看著星羅棋布的羊群發(fā)呆,可以肆意吵鬧大聲說笑,可以捧起清澈的山泉開懷暢飲。這些年來第一次,她擺脫了伴隨自己每一年的牽絆,在最為純真的大自然里找到了失落已久的自我。
很多次,我都以為劇情會急轉(zhuǎn)直下,成為一部悲劇,讓觀眾永遠遺憾在美好的回憶里,因為痛苦往往會比幸福讓人更加難以忘記和無法釋懷??墒俏义e了,從一開始這就注定是一部簡單而美好的童話故事。伴隨著影片優(yōu)美而輕快的音樂,時而漫步在阿爾卑斯山郁郁蔥蔥的樹林里,時而徜徉于法蘭克福車水馬龍的晨風中。無論是坐在雪橇上一路沿山坡急速滑下時富有節(jié)奏的動感,還是在城市里最高的高塔上俯瞰蕓蕓眾生時那種浩瀚的寂靜,都在導演爐火純青的鏡頭語言里體現(xiàn)得淋漓盡致。
關(guān)于家庭,這部電影甚至不需要最基本的矛盾與沖突,僅憑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一顰一笑間的一個表情,就可以讓海蒂和爺爺之間最醇厚而深刻的感情給觀眾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它的家庭主題是深沉而現(xiàn)實的,沒有生死相隔,只有離別重聚。一場不辭而別再到意外相聚,足以讓每一個人為之動容。
關(guān)于友誼——那種只會存在于兩個最天真無邪的孩子之間,最為單純與真摯的感觸。也許我們來自截然不同的世界,在這一刻之前沒有任何的交集。而僅僅是幾句話、一場游戲,便成為莫逆之交。從互不相識到在彼此的世界里舉足輕重,跨越距離的限制,把自己所向往的世界帶給對方,這樣毫無任何雜質(zhì)的感情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多年以后物是人非,當你再一次想起塵封的往事,依然飽含著欣慰與自豪。
這部童話故事到如今依然可以有這樣的活力與魅力,世事變遷,太多的人和事已經(jīng)不一樣了。但是,人類在追求簡單而樸素的唯美的夢想,卻從來沒有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fā)生變遷,這就是治愈系文化的魅力所在。
我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從小生活在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中,家境比較殷實,能夠受到良好的教育。然而現(xiàn)實中,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的運氣,有很多人可能從童年開始就遭遇各種坎坷和不幸。當然,有很多人也就因為拿到這樣的腳本,就覺得自己的人生也就這樣了。
那么本片的女主海蒂,她是一個拿到什么樣人生腳本的人呢?我相信,讓絕大多數(shù)人去預測海蒂的未來,大都會覺得她非常可憐和不幸,長大之后十之八九也會走上窮困潦倒、性格脾氣比較古怪的人生道路。
假設(shè)海蒂也是這么想的,那么她大概率就會按照這樣一條道路去過自己的人生。然而,《海蒂和爺爺》的故事巧妙的地方就在于,完全沒有按照這樣一種日常設(shè)定的腳本去編排,在電影中,海蒂至少有3次人生腳本的逆轉(zhuǎn)。
第一次人生腳本逆轉(zhuǎn),就是片頭海蒂被送養(yǎng)給爺爺,爺爺在眾人眼中脾氣古怪,不與人親近。當姨媽不管不顧地離開后,爺爺不理睬海蒂,把她一個人擋在門外。之后,甚至表示要讓牧師把海蒂給送走。如果按這個腳本寫下去,海蒂的命運何其悲慘?然而,最終的結(jié)果是,海蒂贏得了爺爺?shù)男?,繼續(xù)留在爺爺?shù)纳磉?,和爺爺相依為伴,非常開心快樂地在阿爾卑斯山上生活著。那么,她是憑借什么拒絕被支配的命運、并且能夠和自己的親人繼續(xù)在一起的?
第二次人生腳本逆轉(zhuǎn),就是她被姨媽騙到城里做富家女克拉拉的陪讀。很多人會覺得,這對海蒂來說是改變命運的一件事情,特別是她阿爾卑斯山上的這些朋友們,他們都覺得在有錢人家可以過上衣食無憂的生活。
然而,19世紀非常壓抑和禁錮的文化氛圍之中,在這種大戶人家生活,其人生腳本似乎也就按照著成為循規(guī)蹈矩的淑女、侍女去書寫了。然而,海蒂還是保留著自己的天真,最終還實現(xiàn)了能夠回歸到自己原來生活狀態(tài)的夢想。那么,她又是怎樣贏得大家的認可、并且實現(xiàn)了回歸原來生活狀態(tài)的愿望?
第三次人生腳本逆轉(zhuǎn),發(fā)生在她回到阿爾卑斯山。回到阿爾卑斯山上,意味著她又回歸成為了一個普通的農(nóng)民身份。雖然爺爺也安排她去讀書,但可想而知,這里的人生腳本,可能也就是一輩子務(wù)農(nóng)??墒?,海蒂卻選擇拿起筆,準備開始寫故事。你可能很羨慕她能夠有這個勇氣拒絕被支配的命運,改寫自己的人生腳本。但是,這個小女孩,到底憑借什么底氣去拒絕被支配呢?
首先,海蒂知道要去打破“禁令”。童年時期,父母親或別的成年人會告訴孩子:你不行,你不能這樣或那樣做,這就是在給孩子下達“禁令”。對于孩子而言,他有一種“生本能”,那就是:我必須要限制自己的言行,以符合大家的期待,這樣才能得到父母的愛。再大一點,他也可以通過限制自己的言行來獲得更多人的愛。當然這種限制,也會伴隨自己的一生。正是受限于這種“禁令”,讓他們接受了悲劇的人生腳本,好像只能按照腳本上的臺詞和行為去演繹自己的人生。
在阿爾卑斯山上和海蒂共同生活的那段經(jīng)歷,讓克拉拉像個普通孩子一樣在草堆里嬉耍,在大草原上自由地呼吸。
買下海蒂的那戶富人家庭,有長長大大的餐桌,價值不菲的精致餐具,有私人管家、家庭教師、醫(yī)生、訓練有素的女仆。這家人非常講究禮儀舉止,所以當海蒂做出“不合禮數(shù)”的舉動時,管家就會出來嚴厲制止。
克拉拉的奶奶是一位循循善誘的長者,她是海蒂人生迷路時的指路明燈。
海蒂和爺爺住在一起的時候,她所打破的,是爺爺就是一個不好相處的壞人的“禁令”。因為不好相處,很多人傳爺爺是殺人犯,甚至海蒂自己一度也產(chǎn)生要逃離的想法。但是,她很可貴的是,愿意把自己的擔心和爺爺分享,并且愿意用自己的眼睛、而不是別人的眼睛去觀察爺爺?shù)降资鞘裁礃拥娜恕?/p>
住在克拉拉家的時候,她打破的是女管家的家庭“禁令”。吃飯該怎么吃,說話該怎么說,什么能做或不能做,女管家有一整套的禁令,不僅控制著克拉拉,也試圖去改造海蒂。然而,天真爛漫的海蒂對于這些禁令并不完全認同。她帶著克拉拉逛街,并且抱回女管家不喜歡的貓。她看起來并不淑女的行為,都昭示著自己并不想成為女管家所期待的淑女角色,并用這種方式告訴女管家不要這種禁令控制自己。事實上,后來女管家確實放棄了對海蒂的改造。
回到阿爾卑斯山上,她打破的是生活方式的“禁令”。大多數(shù)山上的孩子,對于未來生活的設(shè)想,都和父母輩一模一樣。他們似乎想不到、也不被允許去做這個范疇以外的事情。而海蒂想要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
當你試圖去挑戰(zhàn)被支配的生活時,你必須首先知道,你在跟哪些“禁令”作戰(zhàn)。這些“禁令”大多就是別人以為你該怎么生活、甚至他們也是這么生活的一種說辭。當你能夠發(fā)現(xiàn)這些,你才能跨越出去,至少可以發(fā)出這樣的質(zhì)疑:為何我要被這些“禁令”困???
除了海蒂和爺爺,看過這部電影的人還會被一個人所折服,那就是克拉拉的奶奶。這是電影中的一個智者,可以算是海蒂的人生導師。如果說海蒂擁有拒絕被支配的勇氣純屬靠自己,有點不太切實際,因為畢竟是一個小孩,她要擁有更高的眼界,必然需要一個有足夠智慧的大人去引領(lǐng)她。
克拉拉的奶奶正是這樣的人物。她對海蒂的主要幫助,是給了她“陽臺思維”。
陽臺思維,是指要像站在陽臺上眺望一樣,站在更高的角度觀察自己和事物,而不是用自己原來的視角,這樣你就可以更客觀地看待一切。每個人其實都有自己的思維定勢,也就是,我們總覺得事情應該是這樣的,也因此看不到事情還可能有別的局面。對我們很多人來說,之所以難以具有拒絕被支配的勇氣,正是因為困在這種思維定勢中。
影片中,當家庭教師批評海蒂,覺得她才智平庸、不認真讀書時,克拉拉的奶奶沒有陷入思維定勢之中,她選擇了和海蒂溝通。這種拒絕被別人言行支配、擁有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是跳出思維定勢的一步,也是“陽臺思維”的體現(xiàn)。
所以,這才讓她了解到,其實海蒂是一個很聰明的孩子,只是海蒂有一個思維定勢——皮特告訴她,像他們村里的這些孩子讀書寫字是沒有什么用的。當然,對海蒂和皮特來說,這一點在當時確實也沒有錯,但是這種思維定勢,就把他們限定在自己的人生腳本里了。
奶奶沒有用大道理教育海蒂,比如教育有什么作用,而是給她下了個“餌”。她給海蒂講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海蒂很喜歡,但是奶奶沒有告訴海蒂故事接下去發(fā)生了什么、結(jié)局是什么樣,而是告訴海蒂,如果你希望知道故事接下去發(fā)生了什么,那么你學習寫字就能知道了。海蒂正是被奶奶這句話所激勵,開始認真讀書認字。當然,也因此,讓海蒂有了更高的視野,漸漸具備了“陽臺思維”。
有了“陽臺思維”,才讓海蒂能夠說出“我要寫故事”這樣的夢想。當然,也因此她受到許多人的嘲笑。“大家都笑我,因為我想寫故事?!碑斔氐桨柋八股缴稀懶鸥嬖V奶奶這件心事時,她的內(nèi)心是動搖的。
有許多試圖改寫人生腳本的人,都會在改寫過程中發(fā)生這樣的動搖,不知正在讀這篇文章的你是否也是如此。那么,這段克拉拉奶奶告訴海蒂的話,就對你非常重要了:那是因為大家知道的太少,而你看過更大的世界,如果你覺得這個世界有哪些東西會讓你快樂,就去做,無論別人說什么。
看過電影后的許多觀眾都把這段話作為自己人生的座右銘。其實這句話就是“陽臺思維”最好的注解,當你跳脫開原來的認知局限、看到更大世界的時候,你才會明白你拒絕被支配,其實是為了擁抱更大的世界。
原著作者所處的19世紀,正是西方開始允許女性受教育的年代,這個時期也誕生了許多像海蒂這樣以寫故事為人生目標的女作家,如《簡·愛》作者夏洛蒂·勃朗特,《湯姆叔叔的小屋》作者比切·斯托夫人等。她們其實都受益于“陽臺思維”,從而得以改寫其人生腳本。
而這樣的影響,可以說持續(xù)至今。最近有一本圖書榜上的常客《你當像鳥飛往你的山》,作者塔拉·韋斯特弗,可以說是21世紀的海蒂真人版。這個17歲前從未踏入教室的大山女孩,童年由垃圾場的廢銅爛鐵鑄成,只有起重機的轟鳴,父親不允許她擁有自己的聲音。然而,正是通過自學,她成為哈佛大學、劍橋大學的哲學碩士、歷史博士。這本書就是她個人的自傳,她的故事也激勵了許許多多的人。
因此,當你感到人生陷入困境、命運被支配的時候,不妨去讀書。當你站上更高的視角,看到更廣闊的世界,困住你的樊籠和桎梏也會被打破。
其實,如果你身邊有一個具有拒絕被支配勇氣的人存在,你的人生腳本很可能也會被改寫。就拿克拉拉來講,她并不是一個生理上不良于行的孩子,而是因為癔癥,也就是因為心理因素占主導而導致。在19世紀,這是一個常見心理疾病。弗洛伊德其實就是通過治療大量的癔癥患者,從而發(fā)現(xiàn)了催眠,進一步發(fā)明了心理談話術(shù),也就是現(xiàn)在的心理治療。
不能行走,其實可作為“被支配”的隱喻,生命被內(nèi)心限定住,不能自由自在。因為海蒂的出現(xiàn),讓克拉拉看到并有機會去體驗生活的另一面。特別是她在阿爾卑斯山上和海蒂共同生活的那段經(jīng)歷,讓她也能夠舔著碗吃東西,像一個普通孩子一樣在草堆里嬉耍,在大草原上自由地呼吸。也就是在那一刻,當她的心靈束縛被解開,她的雙腳也就自然而然地可以行走了。
有時候,或許只是有個人做了一個示范,你便可以向前。假如你覺得自己也拿到比較差的人生腳本,不妨借助海蒂的勇氣,嘗試做點改變,或許你的人生也能演繹出另一種腳本。
(責編:馬南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