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貴平
康藏高原,又稱川西高原,是青藏高原東南緣和橫斷山脈的一部分,海拔4000米~4500米。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造就了這里世所罕見的自然奇觀。而作為漢藏文明的交融之地,康藏高原更是孕育出深厚的歷史文化和多彩的民俗風情。想要領(lǐng)略這片雪域圣地絕美的風景和絢爛的文化,甘孜藏族自治州西部的巴塘縣,一定是首選之地。
巴塘縣,位于川滇藏三省交界處,滔滔南下的金沙江在此掠過,四周群峰林立,山巔積雪在日光的照耀下披上淡金的紗衣。無論是藏人史詩中流傳的神山圣湖,還是近世康藏變革留存的遺址,都在巴塘弦子清亮的歌舞聲中,靜候世人駐足聆聽……
從成都駛上318國道,途徑雅安,到康定起便進入甘孜地界。駛過理塘,西行百余公里便是巴塘,兩縣之間的國道橫貫毛埡大草原,高原雪風在此變得溫柔多情,吹拂牧草茵綠,牛羊悠閑。融雪匯成無量河,在原野上玉帶交錯,而毛埡草原向西生長,延伸至海子山腳。
翻越海子山,姊妹湖“康珠拉措”和“志瑪擁措”,如兩粒碧藍的寶石鑲嵌在北坡。姊妹湖畔不見畜牧,水草不豐,礫石遍布,這是因為兩湖位于青藏高原最大的古冰體遺跡之上,古老的冰蝕洼地至今仍是硬土,而冰川和積雪如今都消融為湛藍湖水。由于海拔高約4600米,湖面有時覆蓋薄冰。冬季,兩湖之間的堤岸偶爾也凝有冰面,像一座輕靈的冰橋,將這對心心相印的姊妹緊緊相連。
相傳,“康珠拉措”是神山石女淌落的眼淚,而“志瑪擁措”則是藏族傳說中英雄格薩爾王的公主志瑪沐浴之所?!陡袼_爾王傳》是世界上最長的史詩,以抒情敘事的口吻講述了“神子”格薩爾在人間南征北伐、除魔安民的事跡,是藏族文學(xué)藝術(shù)的瑰寶。而甘孜地區(qū)是格薩爾文化流傳最廣,傳承最豐富的區(qū)域之一。姊妹湖從冰蝕中誕生,被激昂的史詩裝點過,但仍像兩滴最純潔的淚珠,靜臥山麓。湖中立有數(shù)根潔白的枯木,倚靠在波紋般的鱗狀石上,為靜謐的湖面平添幾分生趣。不知傳說中的公主在此沐浴休憩時,是否也氤氳在圣潔的冷氣里,為這絢麗磅礴的景致陶醉呢?
從姊妹湖遠眺,可見扎金甲博神山峭壁裸露,險峰嶙峋。扎金甲博山位于措普溝內(nèi),措普又名“嶺嘎溪”,即格薩爾王的部落。《格薩爾王傳》言,嶺國就是這位英雄的降生之地,格薩爾在此成長為俊秀的青年人,賽馬稱王,納珠牡為妃。扎金甲博坐落于章德草原之畔,樹木林立,春夏之際,原野豐茂,格桑花點綴其間,秋季層林盡染,冬則雪絨紛至。藏人先民感于扎金甲博之美,也不舍完成使命后將回歸天界的格薩爾王,便給了故事一個浪漫的結(jié)局:格薩爾王在扎金甲博的四季流連忘返,與珠牡王妃化作兩座山峰,依偎在此,守護居民的安寧。如今,扎金甲博依然巍峨壯麗,格薩爾泉經(jīng)流峭壁,抖落人間,可供牧人飲用。
山腳,“康巴第一圣湖”措普湖水面微漪,倒映著山間流云和湖畔杉林。措普湖心為綠松石色,因日光折射和崎嶇湖底,湖色時而蒼翠如春林,時而湛藍如晴空,時而藏青如鴉翼,由近到遠,變幻無窮。措普湖即傳說中格薩爾王賽馬之地,今日,巴塘人踏馬而來,在此舉辦一年一度的賽馬會,便也不足為奇。每年藏歷六月,馬蹄踏過柔軟的草地,留下清脆的足音。雪風撥弄下,人們繞湖而行,一圈圈在湖畔投下飛鳥般的掠影,聆聽措普湖水給自己的回音。踏馬而行者若是還有閑暇抬眼遠眺,便可見懸掛山崖的措普寺經(jīng)幡飄揚,仿佛還有沉靜的誦聲傳來,撫慰人們的心靈。
有人說,近代康巴藏區(qū)的歷史大書里,有半部是關(guān)于巴塘的。清末邊官趙爾豐在藏區(qū)實行的改土歸流,開啟了近代康藏地區(qū)前所未有之巨變。巴塘城東的鸚哥嘴和關(guān)帝廟,而今少有人至,在兩百余年的高原雪風中默默守候,記錄著康藏交融的點滴歲月。
鸚哥嘴位于巴塘縣城東南三公里處的東隆山腳下,因其狀若鸚鵡之嘴而得名。遠眺,東隆山與喇嘛多吉山隔著巴曲河相望,高山峽谷,地勢險要,自古是進出巴塘的交通要隘。直到1958年巴塘公路通車,鸚哥嘴才結(jié)束了溝通川藏的歷史使命。
二十世紀初,面對英國人以印度為跳板緊逼西藏的侵略步伐,清政府不得不考慮康巴藏區(qū)的安全。1904年11月,清朝派遣駐藏幫辦大臣鳳全,移駐察木多(今昌都),經(jīng)略川邊。鳳全對喇嘛可以調(diào)動武裝力量心生忌憚,主張實施限制僧侶數(shù)目等條令。
洛松達瓦是巴塘弦子的新一代傳人,他跳起舞時,動作舒暢輕柔,行云流水。據(jù)洛松達瓦介紹,巴塘弦子有個特點,就是顫,綴滿流蘇的梭哈在歌舞中隨風而動,襯得舞姿更為靈動輕盈。同時,巴塘弦子具有長袖善舞、同手同腳的特點,踏步、擦步、跨腿步、前點步都十分流暢。洛松達瓦從讀書時就愛跳巴塘弦子,在多年的練習(xí)中,將巴塘弦子的優(yōu)美之處演繹得淋漓盡致。
今日的巴塘三面環(huán)山、滿目蒼翠,縣城正中的金弦子廣場上,扎西老人常帶領(lǐng)十多名演員手持畢旺,載歌載舞,向來往的賓客表達好客之情。洛松達瓦也在一旁領(lǐng)舞,幾十余年來,他用輕盈的舞步丈量家鄉(xiāng)的土地,也教導(dǎo)徒弟門生,要將這古老的歌舞傳承下去。這里的人們常年生活在雪峰之下,遠離城市喧囂,沐浴著圣潔的陽光,內(nèi)心純凈,舞步格外利落,歌聲格外清亮。他們不僅是在跳舞,更是在用舞步暢舒胸懷——聊的是生命的根脈、民族的自信和對先祖的緬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