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璐穎,馮濤,譚茜
(中國人民解放軍聯(lián)勤保障部隊第九二0醫(yī)院,云南 昆明 650032)
下肢靜脈曲張是指下肢深、淺靜脈瓣膜失去單向開放的功能而發(fā)生關閉不全,使靜脈中的血流逆轉(zhuǎn),并使遠端靜脈中的血流停滯,繼而發(fā)生擴張,變性,不規(guī)則腫脹和扭曲。患病的靜脈壁最明顯的癥狀是在皮膚處可以看到血管像蚯蚓一樣,明顯突出,可以看成是血管在皮膚上打結。這是下肢靜脈曲張最明顯的癥狀和最常見的現(xiàn)象之一。靜脈系統(tǒng)中靜脈曲張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在人群中患病率為10%-20%,多發(fā)生于從事長期站立工作、重體力的勞動者或者長時間坐位走動較少的人群。起初該病的癥狀不是很明顯,因此許多患者會忽略它并錯過最佳治療時間。但是,如果疾病繼續(xù)發(fā)展,還會發(fā)生其他疾病,例如由皮膚病變引起的皮炎和色素沉著,足靴的持續(xù)性潰瘍(通常稱為“爛腳”),曲張靜脈破裂和出血,血栓性靜脈炎和其他并發(fā)癥,甚至會形成下肢深靜脈血栓,血栓脫落可引起肺栓塞,危及生命。因此,必須及時治療下肢靜脈曲張,及時發(fā)現(xiàn)和治療,以在最佳治療時間有效地獲得最佳治療效果。對于下肢靜脈曲張的治療,大隱靜脈的高結扎剝離是最常見的方法[1]。下肢靜脈曲張手術之后最常見的癥狀就是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因術后靜脈切開縫合、靜脈壁損傷、手術后臥床休息會導致血液循環(huán)緩慢,極容易血栓形成,患者可出現(xiàn)肢體疼痛、腫脹,影響術后恢復及生活質(zhì)量,如血栓脫落可引起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2-3]。對下肢靜脈曲張手術病人如積極采取預見性護理干預模式,可降低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血管外科2019年6月至2019年11月之間84例下肢靜脈曲張大隱靜脈高位結扎剝脫術的患者,排除既往有深靜脈血栓病史,無腫瘤及凝血功能異常的病人,隨機分為兩組,各42例。對照組男26例,女16例,平均年齡(52.16±0.31)歲;觀察組男27例,女15例,平均年齡(51.87±0.29)歲。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因等一般臨床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給予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手術前做好常規(guī)術前健康宣教,講解手術所采用的方法和術后護理的注意事項,手術后密切監(jiān)測生命體征,取健側臥位或者平臥位,抬高患肢20-30 cm,利于靜脈回流,避免下肢淤血,使用彈力繃帶加壓包扎傷口,觀察有無出血滲血等情況,根據(jù)患者術后情況,做好基礎護理。在日常護理的基礎上向?qū)φ战M提供預測性護理干預:①手術前健康宣教時,對患者心理進行護理干預,向患者及家屬講解手術的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項,對下肢靜脈曲張手術已經(jīng)成功的病例進行介紹,讓患者釋放壓力、緩解焦慮心理,積極配合手術;并詳細講解,如瘀斑和血腫、皮膚感覺障礙或麻木、傷口感染和淋巴漏、下肢靜脈曲張和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殘留和復發(fā)等,術后并發(fā)癥的觀察及護理方法,特別是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病因、臨床表現(xiàn)及危險程度;教會患者手術后臥床期間早期活動足踝的方法,讓患者明白術后早期活動,對促進肢體消腫、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重要性;對于術后飲食護理的注意事項要與患者及其家屬詳細說明,如術后6小時可以飲水,食用易于吸收且刺激性較小的食物,否則會導致便秘。②手術后對其遠端皮膚的顏色、溫度進行監(jiān)測,觀察傷口及彈力繃帶包扎松緊情況,觀察足背動脈搏動是否可觸及;觀察患肢腫脹、疼痛情況,每天利用床旁早、晚交班時,測量患肢小腿周徑并記錄,根據(jù)醫(yī)囑使用鎮(zhèn)痛鎮(zhèn)靜藥;指導患者在臥床休息期間對足背有效地進行伸屈鍛煉,每次3-5分鐘,每天5~10次;術后24~48小時后鼓勵患者使用預防跌倒的“起床三步曲”下床活動,第一步,起床之前,保持清醒,平臥3分鐘,第二步,清醒后緩慢坐起,在床邊上睜眼坐3分鐘,第三步,扶著床欄,緩慢站起,在床邊上站30秒,無不適感,可在床邊扶著床欄走動;坐時雙膝勿交叉過久,椅子的高度要保持在膝蓋彎曲不能超出90度,椅子的深度應在腘窩與坐位之間能伸入2個手指為宜,以免壓迫腘窩的血管,而阻礙動脈血流到下肢與靜脈回流,不可久站、久坐,發(fā)覺肢體腫脹不適時,應及時躺下,抬高患肢并做足背屈伸運動,促進血液回流消腫;術后12小時后可使用間歇性腿部充氣壓迫療法,促進下肢靜脈泵功能恢復;避免過緊的腰帶、連褲襪和緊身衣物,傷口拆線后穿著彈力襪至少3個月,教會患者及家屬如何正確的穿戴彈力襪,如每日清晨起床后穿彈力襪,休息時脫下,培養(yǎng)每天一小時穿戴彈力襪進行腿部運動的習慣,如散步、快走、跑步等,不可穿著彈力襪入眠,要避免彈力襪被指甲、戒指等尖銳物體造成的損壞,如彈力襪損壞,必須更換,使用冷水及中性洗衣液清洗,空氣流通處陰干。③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不要熬夜;告知患者及其家屬在飲食方面,要食用營養(yǎng)搭配均衡且清淡少刺激的食物,多食用低碳水的食物,比如水果蔬菜、高纖維低脂低鹽的食物,降低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避免肥胖。要增加飲水量,每日飲水量2000~2500 mL,避免便秘的發(fā)生。要防止感冒,對于慢性咳嗽要積極治療,減少腹壓增加因素,禁煙酒[4-5],避免煙氣中的尼古丁刺激到靜脈,引起收縮,導致血液無法正?;亓?。
1.3 統(tǒng)計學分析。將所有數(shù)據(jù)錄入到專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3.0)中,計量資料表示為均數(shù)±標準差、計數(shù)資料表示為%,組間差異分別用t和χ2檢驗,統(tǒng)計學意義判斷標準:P<0.05。
觀察兩組病人術后1周、術后4周患肢血流速度,觀察組較對照組血流速度均較優(yōu),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更低(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病人下肢血流速度及下肢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對比
下肢靜脈曲張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影響很大。原因可分為先天性和后天性。下肢靜脈曲張患者的常見原因在下面詳細說明。
3.1 先天性靜脈壁薄弱或靜脈瓣未完全發(fā)育。先天性靜脈壁無力或靜脈瓣發(fā)育不良這一癥狀在下肢靜脈曲張中是最常見的。在這種情況下,正常的生理活動對于某些患者是無法順利完成的,合成代謝的產(chǎn)生會對患者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嚴重者會危及生命。因為是先天的原因,只能在以后的治療中采用較為保守的治療方法[6]。
3.2 站立時間長。第二是長期站立引起的慢性靜脈曲張。這種現(xiàn)象實際上是一種職業(yè)病,某些職業(yè)的日常工作就是需要人們長時間站立才能完成。下肢靜脈曲張就是由于長期的站立導致的,使其靜脈無法進行正常活動。最常見下肢靜脈曲張的原因就是當下眾多職業(yè)中形成的一類職業(yè)病。由職業(yè)病引起的下肢靜脈曲張,除了一定的治療方法外,還應特別注意日常生活,特別是對于長時間站立工作的人,在生活方式上要尤為注重,以便您可以持續(xù)減少疾病并在控制疾病中發(fā)揮有效作用。
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三個主要原因是緩慢的血液流動,血液的高凝性和靜脈內(nèi)膜損傷。是臨床實踐中的常見病,也是下肢靜脈曲張的并發(fā)癥,可在其發(fā)生后的任何時間脫落,引起肺栓塞甚至危及生命[7]。預見性護理通過有針對性,可預測和系統(tǒng)的護理干預措施來促進患者身體的恢復并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8]。實驗將其用于下肢靜脈曲張手術的患者,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有效的降低其術后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率。
綜上所述,下肢靜脈曲張手術治療病人,為了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建議盡早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