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宇揚
在同伴都忙著儲備過冬的食物時,智慧的小田鼠弗雷德里克卻在眾人的不解中,收藏了陽光、顏色和單詞,而等到嚴冬來臨時,正是弗雷德里克收集的美麗事物,溫暖了自己與家人的心房。最終同伴們明白了:對于生存,精神力量和物質(zhì)儲備同等重要。只是,這樣簡單的道理,小田鼠們明白,可有些擁有發(fā)達大腦的人類卻想不懂,他們在喧囂嘈雜的生活中,放任自己物欲膨脹,不由自主地墜入欲望的深淵。精神家園,仿佛早已成為他們達不到的終點,回不去的故鄉(xiāng)。
然而,從古至今,依舊有人在滾滾紅塵中守護好內(nèi)心的一方凈土,就在這方凈土上,他們收獲了一生最大的精神至寶,也為后世留下點點德行馨香。
東籬下,“五柳先生”簞食瓢飲,卻獨享一份清閑寧靜。陶淵明不喜官場黑暗,毅然辭官歸家,種豆南山,引觴自酌,精神豐盈。躬耕田野的陶淵明看似失去了世俗看重的功名利祿,但是,他卻得到了“無官一身輕”的純粹自由,也正是如此心態(tài),才能讓他得到真實的心靈自由,享受到生命的高雅樂趣。我想,他的精神家園一定是井然別致又彌漫著淡淡菊香。
時光流轉,歲月變遷,生機勃勃的精神家園卻四季如春,繁花似錦。
李子柒卸下浮世鉛華,換上一身素衣布鞋,荷鋤挑擔,在耕地間辛勤耕作的同時,也以傳統(tǒng)文化滋養(yǎng)心田。在如今信息爆炸,文化多元的背景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無疑更適合黃皮膚黑頭發(fā)的華夏兒女,但是,又有多少人的精神家園已經(jīng)貧瘠到無法安放,也不知如何安放世代傳承的精華。還好,我們有李子柒。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珍視,以及身體力行對古法制作的實踐,讓她催生出利用現(xiàn)代媒體——網(wǎng)絡,來傳播傳統(tǒng)的美麗。于是,我們才有幸,在一堆毫無營養(yǎng)的短視頻中,能通過李子柒的視頻感受到原本漸遠的歷史中那熟悉的味道,更讓我們看到了記憶中原已模糊的面孔和久違的暖意。而我們也通過李子柒的呈現(xiàn),激發(fā)了自己精神家園的潛能,拂去了那片土地上的疲憊,返璞歸真,寧靜了心靈。
反觀當下,有些人雖家產(chǎn)萬貫,卻只知物質(zhì)享樂,忽視了精神家園建設。正如巴金在《燈》中所說:“人不是為了吃米而活著!”吃米是為了活著,但若僅僅為了吃米而活著,這與獸何異?!人與獸的區(qū)別,就是我們有一顆富足豐盈的心,而心需要安頓在安寧美好的精神家園中。讓我們在追逐物質(zhì)的同時,也不要忘記顧及我們的那顆心,讓它在精神家園中永葆生機。
山東省濟寧市育才中學 (山東省濟寧市 27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