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越
摘 要:基于古詩五絕通過20個字來集中表達主題,既要表情達意又要結構嚴謹的特點,古詩五絕在表現(xiàn)方法上通過凝練概括、惜字如金,句句相扣、渾然一體,起承轉合、跌宕起伏,運用比興、形象生動,動靜結合、相互襯托,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的綜合運用,呈現(xiàn)出妙不可言的或情或理或趣或畫的效果。
關鍵詞:絕句 凝練 相扣 起承 比興
唐詩是我國古典文學中一顆璀璨明珠。它搖曳生姿的光彩備受矚目。在中國,孩童從牙牙學語開始,唐詩就敲擊他們的耳鼓,使之耳熟能詳,唐詩如同清澈的甘泉令人陶醉。它以其獨特的魅力傳承至今,令人欲罷不能。它或悲或喜,或清雅或濃烈,成為我心靈的出口之一。尤其我潛心揣摩五絕時,自有行云流水般閑適,墨香撲鼻小窗開,別開生面有洞天。
一、凝練概括,惜字如金
五絕通過20字集中表達主題,寫出自己的思想感情以及所見所聞,這就要求字數凝練,結構嚴謹,字字珠璣。用字恰到好處需要很強的語言功底和概括能力。在表達概括上不能用大量細膩的辭藻畫蛇添足,也不能羅列許多排比和典故顯得主次錯亂——主題凌亂不集中,反而會顧此失彼。一個典故點到為止,主題要求更加集中,以小見大。語言擲地有聲,選詞選景要有代表性,輻射性強的。語言張力和彈性要大,給人以豐富的想象空間,也就是說,用最少的字涵蓋更大的信息量,凝練概括。
山中送別
王 維
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這首送別詩不寫臨行餞別,而是匠心獨具,別有風韻,選取了全然不同的著墨之處。首句交代“相送罷”,送別時的場景話語用“罷”一筆帶過,使之在時空上有了跳躍;接著寫到“日暮掩柴扉”,又來了一個跳躍,二者都作為暗場景處理。為何選擇日暮呢?因為日暮時分寂寞之感、悵惘之情會更加濃重稠密?!把诓耢椤边@個動作卻是別有情趣,寓別情于字里行間。讀者可以感受到寂寞神情悵然所失。關閉柴扉如何打發(fā)寂寂長夜呢?留有足夠的空白,就是留白讓讀者展開想象。第三、四句“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用“歸不歸”照應暗合,成了一個送別后的懸念,且是“相送罷”后的深情流露,說明剛剛分手又擔心不歸來。此詩從生活中看似平凡的場景入手,運用樸素自然、真情流淌的凝練語言,展開情節(jié),表達了作者真摯的感情,耐人尋味,令人神思遐想。
二、句句相扣,渾然一體
五絕作為古體詩的一種體裁,精妙簡短。我們用敏銳的觀察力捕捉生活中的一些事例,說事說理,運用通俗凝練的語言,精巧設計。五絕的每句話必須注意句句相關相連,緊密相接相承,句子與句子之間減少縫隙,整首詩看起來渾然一體。古人在《師友詩傳錄》中早有論述,“五言絕近于樂府,七言絕近于歌行,五言難于七言。五言最難于渾成也,要皆有一唱三嘆之意乃佳?!币粴夂浅扇莶坏冒虢z凌亂,四句話就像緊密咬合的螺絲和螺絲帽,表現(xiàn)出樸實凝重境界之遠大。
登鸛雀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這是一首膾炙人口的五言絕句。前兩句運用了對仗的手法,僅僅10個字,便勾勒出一幅雄渾大美的山水畫面,非常有氣勢。詩歌最可貴之處是用樸素平實的語言道出自然和率真,不需要故作高深、強力用典、編造生詞,讓人讀起來晦澀難懂。其實詩的上品在味道情緒上,余音繚繞不絕于耳,清新自然,竭力挖腸掏肚不如偶遇,令人拍案叫絕,耐人尋味。“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是流水對,而前一句日、山,河、海并列嚴謹,意思咬合得很緊密,古樸凝重而又自然渾成。
玉臺體
權德輿
昨夜裙帶解,今朝蟢子飛。
鉛華不可棄,莫是藁砧歸。
前兩句詩句運用對仗手法,后兩句氣脈貫通,每一句話都不可刪減,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沒有半點兒游絲之態(tài)。前兩句選擇了兩個日常生活的場景細節(jié),后兩句點出主旨,那種內心盼歸的心情活靈活現(xiàn),躍然紙上??此茦銓崯o華,卻有艷麗之處,取材精準,角度巧妙,真切感人,抓取典型細節(jié)展開,句句相扣,渾然一體。
三、起承轉合,跌宕起伏
古典詩歌十分講究章法、結構的嚴謹,注重詩脈的起承轉合。五絕和五律、七絕、七律一樣在布局上講究起承轉合。起是開端,按照事物的發(fā)展順序和邏輯的關系來展開布局一首詩,起句先寫出要寫的風景和心情。承是承接上文加以進一步申述,第二句對第一句進一步闡述描寫,進行遞進說明。第三句轉,轉是轉折,從另一方面找出切入點,起到起伏曲線美。轉還是開辟新話題新意境,使詩歌有回旋往復之感,避免平鋪直敘,也是為了不使詩歌索然無味,即轉意味進入高潮,使得詩歌有起伏波瀾。合是結束全文,結句就是對詩歌的總結升華或者筆走偏鋒,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起承轉合也是創(chuàng)作詩文的基本方法。或以事起,或以景起,或直抒胸臆,或比興寄托,或者敘述,等等。一首詩寫得如何,很大程度取決于轉,轉得好,轉得出神入化,詩歌就能扣人心弦。
渡漢江
宋之問
嶺外音書斷,經冬復歷春。
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前兩句追敘貶居嶺南的情況,渡江逃歸和家人音信隔絕,挨過漫長的時間,作者沒有羅列空間的隔開、音書的斷絕,而是依次遞進加以強化,加深了苦悶以及對家人、家鄉(xiāng)的思念,“斷”“復”很有創(chuàng)意。前兩句平平敘述起,無驚人之筆卻很抓人心魂。承接也很自然,由此后兩句抒情字字有根須,字字敲心。這里,“近鄉(xiāng)情更怯”的轉,向上連接“音書斷”,向下關聯(lián)“不敢問來人”句,把詩人強烈抑制的急切心情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抒發(fā)得淋漓盡致。原本的“情更切”變成“情更怯”,“急欲問”變成“不敢問”這樣的矛盾心理。真切感人,于情于理都耐人咀嚼回味,讓人引起強烈的感情共鳴。
四、運用比興,形象生動
五絕字數少,更應該避免言辭意境枯燥,更不能說大白話。如果恰當地運用比興手法,詩歌會形象、生動不少。比興是中國詩歌的一種傳統(tǒng)表現(xiàn)手法,宋代朱熹比較準確地說明了比興的表現(xiàn)手法,兼有發(fā)端與比喻的雙重作用,專指詩有寄托之意?!捌鹋d”中的起是開頭,所謂興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首先引出一種事物,用這種事物來說明下面要說明的其他事物,用彼事來說此事,對照此事,這種手法是因物聯(lián)想觸景生情,但是所興之物必須與所詠之事有必然的聯(lián)系,不能為興而興。比,用一種形象和事物來比喻另一種形象和事物;興,用一件事來引起另一件事。
用比興手法來增加形象感可以錦上添花,力爭語言凝練,字字扎根。如《關雎》:“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苯詫俦扰d。又如:“江南可采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魚”字在古代是男女相愛常用的以稱對方的象征語?!棒~戲蓮葉間”一句以魚之嬉游暗喻男女在蓮叢深處調情示愛的歡樂情景。這樣寫形象鮮活又有情趣。
相 思
王 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
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這首詩歌是梨園弟子特別愛唱的歌詞之一,聽者無不動容。關于紅豆有個傳說,古代一女子因丈夫死去,哭死于樹下化為紅豆,人們稱它為“相思子”。唐詩中用紅豆說明相思之意。首句起興暗合后文的相思之情,語句單純又極具形象?!按簛戆l(fā)幾枝”承接得非常自然,為何只問紅豆春來發(fā)幾枝呢?選擇具有情味的物象寄托情思,紅豆是友愛的一種象征,于情于理都很貼切,令人神思遐想。“多采擷”紅豆,言在此處卻意在彼處,以采擷植物寄托懷思之情,暗示遠方的友人多多珍重彼此情誼,用相思叮囑別人,而自己的相思之情不言自知。委婉動人,含蓄婉曲,語境妙不可言?!跋嗨肌迸c“紅豆”首尾照應,切了相思子,也合相思之情,雙關極妙,把相思之情表達得入木三分,惟妙惟肖。
五、動靜結合,相互襯托
古典詩詞中動靜結合也是常用的方法,五絕中也是屢見不鮮。通過對事物進行動態(tài)和靜態(tài)的描寫,從而巧妙地把動態(tài)描寫和靜態(tài)描寫結合。相互襯托,彼此相映生輝,從而塑造出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更好地為表達中心思想以及作者所思所想服務。描寫靜態(tài)的事物和動態(tài)的事物讓靜景動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鳥鳴澗
王 維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人閑”說明周圍沒有什么干擾,寫出詩人內心無煩憂而閑靜,直至于細小的桂花從枝頭落下才被察覺,這個“落”有一種觸動和絲絲芬芳。詩人不禁為夜晚的靜謐和靜謐之后的空寂而驚嘆,詩人的心境和春山的氛圍,相互契合而又彼此依托。夜安靜了,月亮升起,竟然驚動了山里的鳥,這里突出了靜。花落、月出等這些動態(tài)之景,給詩歌平添了生機和活力,以動更加襯托出空山的靜謐。這個是以動襯靜。王維的山水詩中,特別喜歡造境,動的景物和靜的效果,互相依存,動的發(fā)生是以靜為前提的,細細品來有其辯證的藝術效果。
六、情景交融,寓情于景
情景交融在古詩中也是較為常見的寫作方法。在作品中對景物的描寫和渲染,同人物的思想感情抒發(fā)緊密結合。先情后景的少,先景后情的一般比較多。寓情于景或者物,這種方式是將感情融入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自然景物或場景的描寫刻畫抒發(fā)感情,是一種間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文學理論上的情景交融是意境創(chuàng)造的表現(xiàn)特征。王國維說:“文學中有二元質焉:曰景,曰情?!币饩硠?chuàng)造就是把二者結合起來的藝術。抒發(fā)感情的時候,點到為止,然后突然寫兩句景色。一切景語皆情語,靠寫景來抒情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這是一首表達羈旅之思的詩。此詩不寫行人出發(fā),不寫船的行途,以舟泊暮宿寫出愁字,雖然小露愁字,但筆鋒一轉又到了景色中,在景中寄托思想感情。特別是“日暮客愁新”一句把承轉糅合在一起了,也是很少見的?!耙浦鄄础币矠橄挛木吧惺闱樽隽撕艹浞值匿亯|,接著繼續(xù)鋪開景物,愁心化入邈遠天地之中。雖然寫景而愁心自見,情景交融,相映生輝。詩人似乎懷著愁心在宇宙天地之中經過漫漫求索后,發(fā)現(xiàn)一輪明月和自己那么接近,寂寞愁思深感寬慰,一隱一現(xiàn)一虛一實,心恰好隨了明月,情景相生,風韻天成,淡而有味。詩人愁心隨著江水流入思想翻騰的海洋之中,最后言雖止、意未盡,具有藝術美感。
法無定法,詩無定式,五絕在唐詩中小而耀眼,通過一些表現(xiàn)方法呈現(xiàn)出來,或情或理,或趣或景,都是妙不可言的。寫詩是創(chuàng)造的過程,也是心路凈化、提升的過程。有境自然好句來,有境自然詩花開。我們既要研究其法,又要不被其法所制約,自會鐵樹開花。
參考文獻:
[1]顧清.唐詩三百首[M].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2016.
[2]蕭滌非.唐詩鑒賞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4.
[3]曹春華.詩歌結尾藝術賞析[J].新高考(語文備考),2017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