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薇在實驗室里做研究。圖片|新華社
去年9月8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yī)學研究院研究員陳薇獲頒“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獎章。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后,她聞令即動,帶領團隊第一時間“逆行”武漢,在基礎研究、疫苗、防護藥物研發(fā)方面取得重大成果,為疫情防控作出重大貢獻……
陳薇說,2月26日第一批疫苗在生產線下線的那天,正好是自己的生日。收到領導和朋友們給她發(fā)的祝福,陳薇當時回復了8個字:“除了勝利,別無選擇!”
2020年1月26日,武漢關閉離漢通道的第4天,陳薇率領軍事醫(yī)學專家組緊急奔赴武漢,圍繞病原傳播變異、快速檢測技術、疫苗抗體研制等課題,迅速開展應急科研攻關,與軍地有關單位建立起聯(lián)防、聯(lián)控、聯(lián)治、聯(lián)研工作機制。
核酸檢測是有效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關鍵技術支撐。剛到武漢時,當?shù)夭《竞怂釞z測需求量非常大,迫切需要提升日檢測量。
“疫情就是軍情,現(xiàn)場就是戰(zhàn)場?!痹陉愞敝笓]下,短短24小時內,一座負壓帳篷式移動實驗室,在中部戰(zhàn)區(qū)總醫(yī)院藥劑樓旁迅速搭建起來。在這個實驗室里,應用自主研發(fā)的檢測試劑盒,配合核酸全自動提取技術,核酸檢測時間大大縮短,迅速形成日檢1000人份的核酸檢測能力。
為加快推進科研與臨床有效融合,陳薇率領科研人員在病原學、免疫學、空氣動力學等領域展開研究,快速建立病毒鑒定鏈條,精準診斷臨床患者感染類型,率先在火神山醫(yī)院等3家醫(yī)院推廣應用,有效提高了臨床診斷準確率。
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吹诫娨曅侣?,陳薇父親才知道女兒又沖到了一線。2月3日,陳薇擠出時間往家中打了新春第一個電話。整個春節(jié),陳薇沒怎么顧上和家里聯(lián)系,只發(fā)過幾條信息。終于接到了女兒的電話,陳薇的母親笑了。父母都清楚:“她是國家的人?!?/p>
“要牢記自己的使命,在關鍵時刻沖得上去,在危難關頭豁得出來,這才是真正的共產黨員?!痹谲娛箩t(yī)學專家組火線入黨儀式上,陳薇囑咐新入黨的科研人員,這也是她對于職責使命的理解。
疫苗,是目前抗擊新冠肺炎最有力的科技武器。在武漢,陳薇率領團隊與后方科研基地聯(lián)合作戰(zhàn),集中力量展開應急科研攻關,爭分奪秒開展腺病毒載體重組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究。陳薇領銜的新冠疫苗研制團隊,也被視為疫苗研發(fā)的“種子選手”。作為“百米”賽跑中的“種子選手”,不僅勢必將國內的疫情壓下去,更要在國際層面彰顯“中國速度”,為全人類筑起“安全防線”。
這是一個個值得銘記的閃光時刻——
3月16日,陳薇帶領科研團隊研制的新冠病毒疫苗,成為國內第一個獲批正式進入臨床試驗的疫苗;4月10日,完成疫苗一期臨床試驗接種的108位志愿者,全部結束集中醫(yī)學觀察,健康狀況良好;4月12日,該疫苗開展二期臨床試驗,成為當時全球唯一進入二期臨床試驗的新冠病毒疫苗,相關試驗結果已在國際學術期刊《柳葉刀》上在線發(fā)表;8月11日,該疫苗獲得國家專利,成為國內首個進入臨床獲得專利權的新冠疫苗。三期國際臨床試驗有序推進。
她說:“我們當以最快的速度研制出第三期疫苗。因為疫苗是給健康人用的,而不單單只是感染者,安全才是第一位?!?/p>
9月7日,陳薇表示,團隊研發(fā)的重組新冠疫苗,對已經發(fā)生變異的新冠病毒能夠完全覆蓋。從目前來看,年產3億的目標是可以實現(xiàn)的,他們正在努力擴大產能。“幾十年積累的十八般武藝,都用上了?!标愞闭f。
陳薇的朋友評價她:“不是在實驗室,就是在去實驗室的路上。只要她一鉆進實驗室,啥時候出來都不知道?!标愞闭f:“穿上了這身軍裝,這一切就都是我該做的。”
雖然國內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但全球新冠肺炎患者仍持續(xù)增加。“這次抗疫過程中,暴露了很多短板和不足,也使我們有更深的危機感和更重的責任感?!标愞闭f。
2月13日,中國工程院院士陳薇在武漢火神山醫(yī)院重癥ICU里緊張工作。圖片|新華社
此次奔赴武漢,陳薇已不是第一次與病毒“短兵相接”。1991年,剛剛獲得清華大學工學碩士學位的陳薇沒有選擇輕松高薪的工作,而是選擇參軍入伍。29年來,在與病毒的較量中,陳薇拿下了一個又一個軍功章——
2003年抗擊非典時期,憑借敏銳的科研直覺,陳薇與課題組連夜進入生物安全實驗室。受實驗環(huán)境限制,陳薇很少喝水,也很少去洗手間,經常在實驗室里工作十幾甚至幾十個小時。功夫不負有心人。數(shù)月后,團隊研制的“重組人干擾素ω”,對SARS病毒的攻擊有較好的防護作用。
2014年,西非大規(guī)模暴發(fā)埃博拉疫情,并迅速向外蔓延。那時國內沒有埃博拉病例,陳薇毅然決然地選擇挺身而出,率隊赴非。她說:“埃博拉離中國,只有一個航班的距離?!蓖?2月,陳薇率團隊研發(fā)出世界首個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該疫苗也是首個凍干劑型埃博拉疫苗,實現(xiàn)了我國自主研發(fā)疫苗境外臨床試驗“零”的突破。
入伍29年,陳薇的研究對象都是些常人避之不及的疫病,被同事稱為“魔鬼課題”。正是有著長期與病毒“打交道”的經驗,她與科研團隊能夠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盡快研制出疫苗并付諸臨床試驗。
“作為一名軍事醫(yī)學科研人員,我特別希望我們這艘科研‘戰(zhàn)艦能夠乘風破浪、行穩(wěn)致遠。”陳薇說,“我和團隊將為此繼續(xù)發(fā)奮努力,不負使命、不負時代?!?h3>—————————————————
在“與毒共舞”的6個月里,超高負荷工作讓陳薇的雙鬢多了許多白發(fā),人也整整瘦了一圈。
正如媒體評價:“她是院士,也是戰(zhàn)士?!?/p>
但在陳薇院士自己看來, 最驕傲的事情是做一位母親,因為“兒子燦爛的笑,更是我前進的源”。
在表彰會后的座談會上,她的兒子麻恩浩作為家屬代表發(fā)言。
從當年非典時,親吻電視機里的媽媽的4歲小男孩,到現(xiàn)在這個以全A的成績畢業(yè)的最優(yōu)畢業(yè)生,麻恩浩成長路上的每一步,都有著媽媽陳薇的身影。
“我將把自己的青春奉獻給祖國和崇高的科研事業(yè)!”這是麻恩浩在發(fā)言中說的一句話。
當年還是中學生的他,在陳薇趕赴非洲研究病毒時,就主動申請到西非做志愿者,成為唯一一個在埃博拉疫情最嚴重時援非的中國中學生志愿者。
高三那年,麻恩浩在緊張的備考之余, 還作為志愿者參加了全國預防艾滋病基金會。
陳 薇;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yī)學研究院研究員語錄:"除了勝利,別無選擇!""為人民服務,不只表現(xiàn)在口中,而是流淌在血液中,刻在骨子里。"
從懵懂的少年,到意氣勃發(fā)的青年,在追尋母親步伐這條路上,他緊緊追隨。
長大后的他,最終同母親一樣,選擇了微生物學作為自己畢生的奮斗目標。
2020年9月8日,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表彰大會上,陳薇被授予“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在會后采訪中,陳薇說:
“這幾十年,團隊基本沒有歇過?!?/p>
“為人民服務,不只表現(xiàn)在口中,而是流淌在血液中,刻在骨子里?!?/p>
“人活一世總要干點事情?!?/p>
29年的軍裝,初心不改,將挽救生命作為擔當,服從天職為信仰!在她的身后,扎扎實實是14億人民的幸福!
◎ 來源|綜合人民日報、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