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絲絲
長篙劃過巫水,這種意境的確很美。河流如弓弦,青山如弓背,絲綢一般的細細流水輕拍著船槳,遠離了城市的喧囂。順巫水進沅水,下洞庭,入長江,都不必下太大力氣解纜問槳。水在哪里,道路就在哪里;腳在哪里,故事就在哪里。
北魏酈道元在他的《水經(jīng)注》里,稱這條河流為“雄溪”。古老的河,源出城步縣的東巫山,蜿蜒北去,在洪江古商城與沅江相匯。巫水,是一條吸足了萬仞雪峰山之靈氣、神秘莫測的河流,也是一條延綿不絕的千年文脈。不可否認,洪江是巫水流域政治、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的繁盛中心。巫水孕育了洪江,也成就了洪江。
這些年,我曾去過不少古城,總是在那些古屋中,尋找時光停滯得最長久的地方,尋找先輩們的生活方式,也就是尋找它們的前生。有時,我感覺自己找到了,就在古老的房屋、街道、青磚、石板里,就在這可以融化一切的古老氛圍中。
洪江歷史悠長,據(jù)說,3000多年以前,就有華夏先民在此活動。歲月悠悠,繁華落盡,坐落在沅水、巫水匯合處的千年洪江古商城隨著時代的洪流走向沒落和重生。幽悠的窨子屋,斑駁的青瓦粉墻,曲折幽深的青石長巷,還在繼續(xù)述說著洪江的過去。據(jù)史料考證,洪江古商城起源于春秋,成形于盛唐,鼎盛于明清,城內(nèi)近400棟的古老建筑,鱗次櫛比地組成了一座古香古色的歷史迷宮。300多年來,這里發(fā)達的商貿(mào)活動,被有關專家譽為“中國內(nèi)陸地區(qū)資本主義萌芽的活化石”。
走進洪江古商城,我仿佛沉浸在歷史時光里,不愿出來。在古商城的街巷徜徉,內(nèi)心柔軟而沉靜。青石板、高高的馬頭墻,以及從巷子里仰望的窄窄的灰白的天光,聽著自己的腳步聲,看著墻縫里填塞的青苔、塵垢,時光像深潭,緩緩地浮蕩著遠逝的故事。8公里長的青石板路上,有著康熙以來各個時期的門匾、楹聯(lián)、石雕、石刻、題詞。風格各異、做工精細、雕刻風雅的大太平缸,更是洪江古商城一道別樣的風景。高大石碑上的《洪江奏凱亭記》,不僅詳細地記錄了抗戰(zhàn)時期,洪江軍民奮勇殺敵的悲壯歷史,也彰顯了洪江人在雪峰山戰(zhàn)役首戰(zhàn)告捷的光榮戰(zhàn)績。商貿(mào)昌盛的洪江,在抗戰(zhàn)時期還是陪都重慶的經(jīng)濟主要支撐之地,為抗戰(zhàn)的最后勝利立下了不朽的功勛。此外,古城中既可窺見“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和民國元老兼書法大師于右任的多幅墨寶,又可見舊報社、錢莊、學堂、戲臺、青樓、煙館、鏢局、作坊、店鋪依街而立,恰似一幅直觀明、清、民國社會市井全貌的“清明上河圖”。
洪江還是滇、黔、桂、湘、川五省的物資集散地,一度號稱“小南京”“西南大都會”。湘西盛產(chǎn)的桐油、藥材、生漆、朱砂、水銀、木材,大宗地從這里運出去。從上海、廣州老遠的地方運來布匹百貨、生活用品、書籍文具,一應俱全?,F(xiàn)代知識和現(xiàn)代文明,都是通過這里進入大湘西這片偏遠土地的。當時,碼頭邊的大船,已經(jīng)有了高高的桅桿,上面掛著的白帆被當?shù)厝朔Q為風篷。沅水里順水漂浮的木排,連接得長長的,難見首尾。水上人家升起的青煙,以及回聲應和的高亢號子,正應了“一篙下洞庭”的詩意,時時勾起人們浪漫的情思和無限的遐想。
遺憾的是,曾經(jīng)在長江第三大支流沅水河畔響徹云霄的“沅水號子”,由于水運的衰落,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這一寶貴的民間文化瀕臨消失,人們只能在舞臺表演中欣賞到它的雄渾嘹亮。2015年8月,為搶救、保護高亢古雅的“沅水號子”,洪江古商城組織再現(xiàn)了古老的放排場景。從砍竹子、破篾、扎纜子到編扎木排,都得到了曾經(jīng)的老排工和當?shù)孛癖姷拇罅χС?。放排場景勾起了沅水流域許多中老年人的記憶。因為沅巫兩水上的木排是一個時代的標志,它的重現(xiàn)令觀者興奮不已。讓人回想起以前春汛開排時,祖輩們砍斷竹繩,吼著雄渾的沅江號子劃排離去的情景。
千百年來,在巫水這條古老的河流里,洪江的風雨,洪江的人物,洪江亙古綿長的故事,究竟演繹著多少盛世浮華?多少生死與共?多少悲歡離合的故事?這都不是我能道盡的,洪江舊事夢,演入沅江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