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讀謝力軍先生即將付梓的散文集書稿,正值疫情肆虐全人類時期,心情難免壓抑。而作者書稿中一篇近作《誰被關(guān)進了籠子》,直接涉及疫情話題,可見作者關(guān)注蒼生、悲天憫人的情懷。這篇頗有分量的文章幾近科普論文,作者描述說,地球上的生命大約出現(xiàn)于四十六億年前地球誕生之后的十億年間。最初的生命形式是藍藻,進化為兩種不同的生物形態(tài):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前者以細菌為代表,后者包括人和所有生物……作者以相當專業(yè)的語言論述了細菌、病毒、野生動物與人類之間的復(fù)雜關(guān)系。
作者文章一鳴驚人,在微信上刷屏了,紛紛轉(zhuǎn)發(fā)者覺得有趣,我卻感到迷惘和困惑,一如這些年聽了科學(xué)家關(guān)于暗物質(zhì)、反物質(zhì)等種種說辭。于是又聯(lián)想到村上春樹的《世界盡頭與冷酷仙境》,他借這部小說感慨:“有些東西不過很久,是不可能理解的。有些東西等到理解了,又為時已晚。”大多數(shù)時候,我們不得不在尚未清楚認識自己的心的情況下采取行動,因此感到迷惘和困惑。
我的迷惘和困惑并非作者此文文字晦澀、寓意含糊,恰恰相反,這篇文章和這部散文集,其文主旨和志趣是明朗的。而我咀嚼文字,總是品出諸多言外之意,便覺得各篇耐讀。
縱覽全書,題材縱橫捭闔,廣泛涉獵文史哲乃至天文地理、自然科學(xué)、生命科學(xué)及醫(yī)藥學(xué),蘊藉深厚。
從文本看,這些篇什除了散文形式常見的記事描景抒情手法,筆路很寬地涉獵了雜文、札記、游記、影評、書評文體,并有詩詞楹聯(lián)鑒賞及考證文字,寫法旁征博引,有典有據(jù)卻不泥古,文風(fēng)自成一格。若非有豐富的閱歷、扎實的文字功底,很難成就如此著述。
這與作者人生履歷密切相關(guān)。我與作者以文相識。當年作者一篇中篇小說處女作《醫(yī)藥魔方》首投《芳草》,二審送上來后,我終審發(fā)排在《芳草》頭條,《中篇小說選刊》迅速轉(zhuǎn)載。可見作者出手不凡。雖說他后來忙于事業(yè)打拼未繼續(xù)寫作,而作為五十年代人中的佼佼者,歷經(jīng)知青歲月煎熬、職場商海磨礪,加之博覽群書,于精神世界的遨游中漸悟而自覺,均是默默創(chuàng)作的無字書。從這個角度說,作者這部散文集是厚積薄發(fā),乃面壁破壁之作。
我認為《滄浪之歌》是這部散文集中最重要的文章,不惟篇幅長,分量也重。作者認為,滄浪即漢江。一般看法,古人以滄浪泛指江河之水。也有認為特指的,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我去云南參加筆會,當?shù)匚娜艘I(lǐng)我等一行去看瀾滄江,說瀾滄古名滄浪,孔子游歷至此,行吟:“滄浪之水清兮……”作者引據(jù)典籍所載許慎、蕭何、段玉裁、劉向、酈道元的相關(guān)著述,取“‘滄浪之水清兮……系春秋時期人物漁父在漢江偶遇流放途中屈原時的吟唱”一說,其做學(xué)問的底氣從文后所列參考文獻和注釋可見一斑。
我基本認同作者的考證。其實,還可援引與司馬遷、孔子、孟子等人相關(guān)的歷史記載,來判斷滄浪指漢江之水。“清兮濁兮”之句,一說乃孔子游歷漢江所聽孺子歌,滄浪之水的清濁,就形象地體現(xiàn)在漢陽南岸嘴的漢江、長江交匯處。
《滄浪之歌》并不以題材新奇取勝,貴在多維視角。有關(guān)武漢、長江、漢水的史志資料、民間傳說和文藝作品之多,如汗牛充棟,但既有各種文本多是專題類的,以截面或縱向單一維度記述,視角局限。而作者從地理、歷史、人文多維視角敘述,又是從遭遇疫情封城這一特殊時期的武漢狀態(tài)切入主題,讀來充滿時代感、現(xiàn)實感。
作者行文中感時傷往,情不自禁地吟哦:“當蒼涼深廣如天地/我要唱首滄浪之歌/用那最洶涌的卑微/救贖我們幻滅的渴望”。斯文盡數(shù)千百年中國歷史上風(fēng)云人物和蕓蕓眾生在漢江長江——在武漢的故事,筆墨縱橫,頗為耐讀。
由此想到,作者以《滄浪之歌》作為散文集的書名,似有更深寄托。漢江長江氣勢如虹,而兩江交匯、三鎮(zhèn)鼎立的武漢氣象如歌。作者作為落籍于武漢者,字里行間悲天憫人,筆端寄托了太多的故鄉(xiāng)情懷。這種情懷源遠流長,溯漢江而上百余里,那里是作者出生地湖北天門,作者兒時曾在漢江邊有“小漢口”之稱的岳口鎮(zhèn)生活多年。作為江漢平原之子,作者置身云夢,心懷滄浪,一組懷念故里的篇章,講述孩提時光、學(xué)生時代、知青歲月,描繪師生、親友、鄉(xiāng)鄰乃至如今以“鴻漸風(fēng)”微信公號為雅集的文友,筆墨濡染之處,不僅是曾經(jīng)棲居的故園,更是寄托思想和志趣的精神領(lǐng)地,可以讀出作者的一往情深。
在《生命是一種信仰》中,他寫道:“生命是一種信仰,由相信與仰望兩座心靈峰巒并峙鑄成?!薄耙磺忻髅膱D景的描繪呈現(xiàn),和對人生的美好回饋,都只能孕育于每個人對真善美的孜孜追求之中,都來源于我們對公理正義等文明常識的認同遵循,對古樸鄉(xiāng)風(fēng)的淘洗揚棄,還有對人性之光的趨近與呵護。我們將從中感受到人的生命之高貴與唯一,鮮活與昂揚。”
相信本書讀者都會贊同作者這種信仰。
而作者在《敢遣春溫上筆端》中表明的態(tài)度,更有助于讀者解讀書中這些感情充沛的率真文字,并產(chǎn)生共鳴:
“我們?yōu)槭裁磳懽??因為這是無關(guān)功利的精神活動,是辨黑白、明是非、審美丑的思想之旅,在某種意義上,甚至是一種人性的自我救贖?!?/p>
于是,作者以一種宗教般的虔誠命筆,如歌如舞,如泣如訴。如此這般說古論今,游歷山川,抨擊時弊,臧否人物,品議藝術(shù)。讀來字字句句都有沉甸甸的分量。
是為序。
注:《滄浪之歌》散文集已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金戈,本名錢鵬喜,自由撰稿人,系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武昌理工學(xué)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