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宏立
[摘 要] 學校德育只有真正結合學生身心特點、認知規(guī)律和學校的育人優(yōu)勢,找準德育的關鍵點,抓住德育的著力點,才能使學校德育工作綱舉目張,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真正收到實效。本文整合初中學校德育內容,提煉出以禮儀教育為關鍵的個人品德教育體系和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關鍵的社會公德教育體系兩個德育關鍵點,抓住了初中學校德育的著力點和要害點,使學校的德育工作脈絡更加清晰,工作更加扎實。
[關鍵詞] 關鍵德育;禮儀;愛國;品德;體系
新頒布的《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進一步明確了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的任務要求,為中小學校德育指明了方向。百育德為先,新形勢下,針對初中學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若干問題,我們必須轉變教育觀念,立德樹人、立根塑魂、正本清源,從源頭上進行深入的研究、細致的反思,抓住關鍵點,認真研究新時代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積極探索推進初中學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徑、新辦法。本文作者嘗試性地提出了“關鍵德育”的觀點,并從德育實施的形式、內容、體系方面談了自己的思考和實踐。
一、“關鍵德育”概念提出的理論依據(jù)及現(xiàn)實意義
少年養(yǎng)志是指鼓舞少年追求崇高理想的勇氣,樹立宏偉遠大的志向。初中學生正處于少年時期,他們的知識逐漸豐富,理解力開始顯著發(fā)展,漸漸脫離父母,走向構思自己未來方向的獨立階段,此時正是“少年養(yǎng)志”的最佳時機。所以,初中學校德育工作的重點應該是加強學生個人品德和社會公德的修養(yǎng),引導他們把個人追求和國家命運、民族未來聯(lián)系起來,培養(yǎng)少年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的遠大志向。
在事物發(fā)展的任何階段,均有一種矛盾居于支配的地位,起著決定或影響其他矛盾的作用。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相互關系的原理具有重大的方法論意義,它告訴人們在觀察和處理任何事物或過程的諸多矛盾時,必須善于以主要精力從多種矛盾中找出和抓住主要矛盾,提出主要的任務,從而掌握工作的中心環(huán)節(jié)。牽牛要牽牛鼻子,抓問題要抓關鍵點,之所以提出“關鍵德育”的概念,既有哲學理論思考,也是基于對德育實踐現(xiàn)狀的反思。
長期以來,中小學德育工作碎片化、說教式、形式主義現(xiàn)象非常普遍,德育方式單一,德育效果不盡人意的情況一致困擾著一線德育工作者,成為學校之痛、社會之痛。多年的德育實踐使我們認識到:學校德育不能只顧熱鬧不接地氣,更不能一味追求大而全而不突出重點。只有認真結合學生身心特點、認知規(guī)律和學校的育人優(yōu)勢,找準德育的關鍵點,才能使學校德育工作綱舉目張,真正收到實效。
社會主義關鍵價值觀其實就是一種德,既是個人的私德,也是國家、社會的公德。德育工作者就是要將國家價值目標、社會價值準則和公民價值規(guī)范,有機融入學生德育工作的各方面。如何融入?社會主義關鍵價值觀已經對個人層面提出了非常明確的要求,把個人層面道德修養(yǎng)歸納為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四個方面,從個人立身處世的角度提出了個人最關鍵的價值觀,是國家、社會層面關鍵價值觀的邏輯起點。
“關鍵德育”主要指學生德育的關鍵部分,是學生德育的基點。根據(jù)這樣的定位,“關鍵德育”對它體系內所包含其他的專題德育起著輻射帶動作用,使德育工作系列由平行配置系列轉化為中心開花的輻射帶動模式。
二、“關鍵德育”的初步探索和實踐
近年來,我校在德育工作中堅持“主題化、系列化、活動化、課程化”原則,特別是在課程化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實踐探索,收到了較為明顯的成效。在此基礎上,我校將學校德育內容進行整合,逐步提煉出“禮儀”和“愛國”兩個德育關鍵點。
1.禮儀關鍵教育的實踐與探索
(1)以禮儀教育為關鍵點的個人品德教育體系的形成。禮是一個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一個人品德修養(yǎng)的先決條件。從內外因關系的角度來說,禮雖然是外顯的,但是它對一個人內在品德形成的影響是最直接的,也是最可觀測評價的外顯指標。一個人為人處世,誠信為本,生命至上,責任是天,感恩是福,但這一切都應以禮儀為先。因此,學校把禮儀教育作為學生個人品德教育的關鍵,把責任誠信、合作友善、生命感恩等納入以禮儀教育為關鍵點的個人品德教育體系中,通過外化于行,最終達到內化于心的效果。
(2)以禮儀教育為關鍵點的個人品德教育的具體做法。一是優(yōu)化禮儀教育校園環(huán)境。建設禮儀長廊,學校將禮儀長廊沿學校主路布局,設計時改變了以往禮儀教育大而化之的做法,把禮儀分解為待客禮儀、行走禮儀等十個方面,明確為具體的一些做法,使學生好記、易學、易做。在校園主路畫出行走路線,讓學生遵守行走禮儀,養(yǎng)成良好習慣。
二是禮儀教育主題活動。包括文明禮儀主題班會、踐行一日禮儀、傳統(tǒng)禮儀文化學習暨春節(jié)學禮行禮實踐活動等。
三是以禮儀教育為中心關鍵點,圍繞開展責任誠信、合作友善、生命感恩專題教育(見圖1)。
2.愛國主義關鍵教育的實踐與探索
(1)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關鍵點的社會公德教育體系的形成。對于處在“拔節(jié)孕穗期”的初中學生,最需要的是精心引導,如不加以正確引導,則必將導致青少年國家意識的下滑和民族精神的缺失,從而給國家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帶來嚴重威脅。只有引導青少年樹立和堅持正確的國家觀,才有助于青少年更好地增強歷史使命感和時代責任感,有助于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
因此,我校把愛國主義教育作為學生社會公德教育的關鍵點,同時把愛家庭愛家鄉(xiāng)、守規(guī)則尚法治、講奮斗比奉獻等主題教育納入愛國主義教育概念范疇,形成了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中心關鍵內容的社會公德教育體系。
(2)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關鍵點的社會公德教育具體做法。一是營造愛國主義教育的良好氛圍。德育不僅要養(yǎng)德,最根本的是要育心。心中有信仰,身上有力量,只有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才有保證,學校才能真正擔負起立德樹人的使命。因此,英才中學注重從優(yōu)化育人環(huán)境,打造提升紅色經典校園文化做起,以愛國主義教育為關鍵著力點,創(chuàng)建健康學校、奠基健康人生。學校投資30萬元設計制作了信仰長廊(紅色基因文化長廊),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愛國熱情,建設傳統(tǒng)文化長廊一條,通過潛移默化的文化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中華文化認同感和中華民族自豪感。
二是通過主題化活動強化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學校一方面在國慶節(jié)、五四青年節(jié)等重大節(jié)日利用國旗下講話、主題班會、主題征文等形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題教育,另一方面通過舉辦致遠講堂和主題觀影活動,例如《厲害了,我的國》《我們走在大路上》《輝煌中國》《紅色家書》等,對學生進行直觀共鳴的愛國主義主題教育。校園廣播每天三次播放愛國主義歌曲,升旗儀式師生齊唱國歌,舉行愛國歌曲歌詠比賽,利用歌曲的感染力增加學生愛國的情感體驗。
三是開展愛家鄉(xiāng)愛家庭教育。家鄉(xiāng)是一個人生命的開始地,記載著一個人的人生軌跡,想起自己的家鄉(xiāng),就會想起家鄉(xiāng)的人和事,家鄉(xiāng)不再是一個具體的地域概念,而是被注入了情感內涵,融進了我們生命的符號?!疤煜轮驹趪?,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家國情懷,家是最小的國,國是千萬個家。所以,愛家庭愛家鄉(xiāng)和愛國愛黨是息息相通不可割裂的關系。學校通過游歷家鄉(xiāng)活動和“我的家庭”“我的家鄉(xiāng)”主題征文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家國情懷。
四是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中心及關鍵點,開展愛家庭愛家鄉(xiāng)、守規(guī)則尚法治、講奮斗比奉獻主題教育。對一個學生而言,愛自己的國家首先是愛這個國家的人,愛他身邊的人,包括他的家人、同學、老師、朋友等,不愛國人,何談愛國?其次,作為新時代的少年,我們必須明確這樣一個道理:愛國不一定講犧牲,但一定要遵守這個國家的法規(guī),為這個國家而奮斗,沒有守法與奮斗,何談愛國?
“關鍵德育”的成功探索與實踐使初中學校德育工作的脈絡更加清晰,重點更加突出。我們普遍感覺,關鍵德育的切入點抓得準,效果就顯著,學生文明素質就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關鍵德育”理論與實踐探索帶給我們的不僅是德育方式的變革,也是觀念的轉變,是新形勢與時俱進的具體體現(xiàn)。
參考文獻:
[1]沽麟道君.幼兒養(yǎng)性,童蒙養(yǎng)正,少年養(yǎng)志[EB/OL].https://www.jianshu.com/p/63b96f5b40c1,2018.
[2]百度百科.主要矛盾[EB/OL].https://baike.baidu.com/item/主要矛盾/3485436.
[3]匿名.反對網絡暴力,營造良好網絡道德環(huán)境[N].三湘都市報,2019-10-28.
(責任編輯: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