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賢
有一段時間,我在給一個節(jié)目做心理顧問。這個節(jié)目要求選手在山清水秀的野外過一段全封閉的生活,24小時網(wǎng)絡(luò)直播,持續(xù)一年。因為是封閉節(jié)目,為防止選手出現(xiàn)心理問題,節(jié)目組就委派我在每個選手上山之前跟他們聊聊。這件事本身就不同尋常,所以了解這些人參加節(jié)目的動機,就成了一件有趣的事。
來參加節(jié)目的人形形色色,有在非洲某島國長大的美女模特,有辭職在麗江開客棧的都市白領(lǐng),有身價上億的公司老總,也有到處流浪的行者和手工藝人……吸引這些不同身份、不同背景的人來參加節(jié)目的,并不是一般人以為的“成名”。很多人來參加這個節(jié)目,純粹是被“別處的生活”“遠方”這樣的概念吸引來的。
“遠方”是一個神奇的詞??柧S諾說,對遠方的思念、空虛感和期待可以延綿不絕,比生命更長久。這種思念究其本質(zhì),就是對生命可能性的向往。當人們陷入生活的瑣碎,感到無聊、疲憊、厭倦時,“遠方”就會在幻想中被制造出來。它所代表的可能性,既能容納過去的失敗和悔恨,又能容納對未來的希望??墒堑搅诉h方以后呢?如果你沒有改變,他鄉(xiāng)還是會變成故鄉(xiāng),疲憊和厭倦還會爬上心頭。你要么適應,要么重新開始遷徙,周而復始。
在被問到為什么想來參加節(jié)目時,有的選手說:“這幾年工作挺忙,錢也沒少掙,只是外面的生活太累了,處處都是鉤心斗角。我只想來這里休息一段時間,過一段隱居的生活。”
他進了這個生活場,最開始很新奇、很開心,但過不了多久,疲態(tài)就來了。他開始覺得,這里的生活不僅累,還復雜,也有流言蜚語、拉幫結(jié)派、鉤心斗角、陰謀詭計,區(qū)別只在于,在外面的世界中,這些鉤心斗角對應的“標的物”好歹是功名利祿這些社會上的硬通貨,但是到了山上,人們的心思、伎倆和他們所圖的利益完全不對稱。
這些選手原本只想來這里過一種安逸的生活,卻沒想到過得比在外面還累。于是有人無奈地感慨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啊!”
可是,“遠方”如果真的只是幻覺,佛陀迷茫的時候,明明也是走出宮殿,到了遠方,才找到答案的啊。即使他得道以后,也是住一段,遷徙一段的啊。
節(jié)目里有個小伙子,在麗江做皮具、開客棧、種成片成片的向日葵。向日葵一開花,他就一手拿著向日葵花,一手握著自行車把,在田間歪歪扭扭地騎著自行車,后座上載著心愛的姑娘。這哥們兒年輕的時候在北京的大酒店當服務(wù)生,過得很苦悶。有一天,他在網(wǎng)上看到一位大哥拍的到無人區(qū)探險的紀錄片,恍然大悟:“這才叫人生!我也要過這樣的人生!”他鼓足勇氣遞交了辭職信,揣著幾個月的工資去遠方尋找生計。他到了大理,看到有人在旅游區(qū)開了個小店,一邊做皮具一邊售賣。他就每天跑到那家小店門口蹲點,仔細觀察人家是怎么做的。一個月以后,他也開始在街邊賣皮具謀生了。
遠方的生活當然沒有那么美好。有一段時間,他在大理待得有些厭倦,就把皮具店的門一關(guān),跑到西藏重新開店,賣起了各種石頭、蜜蠟。當他覺得生活太無聊而感到厭倦時,他就有勇氣和信心換個地方重新開始。這種勇氣和信心就是他在適應遠方的艱難時培養(yǎng)出來的。
所以,“遠方”的意義并不在“遠方”,而是在尋找的過程本身。但想象中的“遠方”確實給人們提供了啟程的動力,而現(xiàn)實中的“遠方”又培養(yǎng)了人適應新環(huán)境的能力。所以,我們才會一而再,再而三地站在眼前的茍且處,歌頌起遠方的田野。我們歌頌的是對庸常的不甘、對生活的向往,以及改變的勇氣。
(芊 芊摘自江西人民出版社《幸福課:不完美人生的解答書》一書,辛 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