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教學內容和方法技巧是黨校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各級黨校要提升教學質量,不僅要堅持以內容為王,有政治高度、理論深度、視野寬度和實際向度,全面提高教學活動的思想性、理論性和針對性,而且要堅持以形式為要,不斷創(chuàng)新優(yōu)化教學方法,正確使用新媒體等教學手段,以增強教學活動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親和力。
〔關鍵詞〕 黨校;教學質量;教師;教學內容;方法技巧;新媒體
黨校教學活動具有政治性、理論性、實踐性和互動性四個基本特點,教學內容和方法技巧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直接關系著教學效果的好壞和教學的目標能否實現(xiàn)。在教學內容和方法技巧這對矛盾統(tǒng)一體中,教學內容無疑是最重要的,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在提升黨校教學質量的過程中,首先必須科學確定教學內容。只有這樣,才能對學員真正有所啟迪和幫助。同時,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方法技巧是基于教學內容所需要的教學手段,是為了更好地表現(xiàn)和服務于教學內容的外在形式。實踐證明,在黨校教學活動中,再好的教學內容,最終都要通過“講”的形式來表達,而教學內容和方法技巧只有有效結合、相輔相成,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一、以內容為王,不斷提高教學活動的思想性、理論性和針對性
馬克思指出:“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1 〕黨校教學的魅力,就在于其內容觀點往往能夠經(jīng)得起實踐的檢驗,能夠幫助學員自覺端正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有效解決他們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種現(xiàn)實問題。因此,教學內容是黨校教學的核心和靈魂。黨校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必須堅持以內容為王,“四度并舉”,以不斷提高教學活動的思想性、理論性和針對性。
(一)要有政治高度
講政治是黨校教學的首要和根本要求,也是黨校教師應有的使命和擔當。具體而言,一是要有堅定的政治立場。各級黨校要始終堅持黨校姓黨這一根本原則,充分發(fā)揮其在意識形態(tài)工作中的主陣地、主渠道作用。黨校教師既要堅定政治信仰,認真研讀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系統(tǒng)掌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又要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覺做馬克思主義的“熔爐工”和“布道者”,真正做到先學先懂、真信真教。二是要有正確的政治觀點。黨校教師要從根本上掌握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所講授的內容要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保持高度一致,所引用的材料、列舉的事例也要符合政治要求,不能被西方話語“牽著鼻子走”,以教育引導學員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三是要有嚴明的政治紀律。黨校教師在教學中必須堅持學術研究無禁區(qū),講壇論壇有紀律,切實把握好“應講什么”“不應講什么”,守住“政治紅線底線”,在重大原則和是非問題上保持頭腦清醒、立場堅定、態(tài)度鮮明,以確保教學工作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
(二)要有理論深度
黨校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旗幟鮮明講政治,要通過不斷釋放理論和思想的力量,為政治信念提供學理支撐,為政治觀點提供學術支持。一是要有深厚的理論積淀。黨校教師要正確理解教學中“一杯水與一桶水”的關系,不僅要吃透教材,更要學深悟透用好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系統(tǒng)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尤其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也是黨校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功和看家本領。黨校教師如果缺乏理論功底,對現(xiàn)實中存在的問題自己都說不清楚、講不明白,就無法準確回答學員實踐之問,更難以實現(xiàn)價值引領。二是要有深入的理論分析。黨校教師在課堂上所講授的內容,必須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進行的分析和得出的結論既要經(jīng)得起實踐的檢驗,又要有充分的理論依據(jù),既能從經(jīng)典原著中找到“源頭”,又可以從當代中國現(xiàn)實中找到“注腳”。黨校教師只有把政治背后的學理支撐、學術邏輯講清講透,才能讓學員入腦入心、心服口服。三是要有深刻的思想啟迪。黨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堅持灌輸性與啟發(fā)性相統(tǒng)一,強化問題意識、關注中國現(xiàn)實、回應學員關切,啟發(fā)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分析和思考問題,在不斷感悟中得出正確的結論,以期使黨校教學工作真正發(fā)揮武裝頭腦、指導實踐、鑄魂育人的作用。
(三)要有視野寬度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思政課教師視野要廣,有知識視野、國際視野、歷史視野,通過深入生動、全面具體的縱橫比較,把問題和道理講明白、說清楚。” 〔2 〕這不僅是對黨校教師能力、素養(yǎng)提出的具體要求,也是黨校不斷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方向。具體而言,一是要有淵博的知識視野。一方面,黨校教師要不斷優(yōu)化知識結構、拓寬眼界和視野,不僅要掌握政治學、教育學、心理學等必備的學科知識,還要熟悉哲學、歷史、文學等相關的學科知識,做到不同學科領域知識的有機銜接、融會貫通。另一方面,黨校教師既要有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一?!?,又要有相關學科之“多能”,并要善于從不同專業(yè)領域、不同層面、不同角度思考、分析、研究和解釋問題 〔3 〕。二是要有寬廣的國際視野。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和全球治理前沿,學員對世界局勢的發(fā)展變化和中國角色作用的發(fā)揮往往比較關注。因此,黨校教師不僅要教育引導學員“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角色,客觀全面地認識當代中國、看待外部世界” 〔4 〕,而且要辯證看待全球大變局條件下中國發(fā)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積極宣介為世界和平發(fā)展貢獻的中國智慧和方案,講好“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一帶一路”建設等精彩的中國故事??傊h校教師既要善于借鑒和汲取世界各國發(fā)展的經(jīng)驗和教訓,又要注重在橫向對比中凸顯中國的優(yōu)勢和底氣 〔2 〕,以期使學員更加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政治認同、理論認同和情感認同。三是要有深邃的歷史視野。所有的現(xiàn)實問題都有它的歷史根源,黨校教師只有樹立起正確的歷史觀,才能講清楚我們黨選擇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必要性和必然性。黨校教師要總結歷史規(guī)律、把握歷史大勢,從幾千年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獲取滋養(yǎng),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明確歷史方位,從我們黨70多年執(zhí)政規(guī)律、社會主義建設和人類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中探尋真知,以引導學員正確理解歷史、更好把握未來。
(四)要有實際向度
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黨校教學的基本要求和方法。有些教師之所以受學員歡迎度低,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沒有在教學中真正做到理論聯(lián)系實際,如有的教師上課照著課件念,沒有根據(jù)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二次加工,做進一步的提煉、充實;有的教師“空對空”,從理論到理論,用文件解釋文件;有的教師“就事論事”,缺乏理論與歷史的參照。以上這些問題的存在,使一些本應生動、直觀、具體的教學內容變得枯燥乏味、抽象難懂。因此,黨校教師不能只是“照本念經(jīng)”,必須緊密聯(lián)系鮮活的社會生活實踐和廣大學員的實際需求開展教學活動,以切實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具體來說,一是要緊密聯(lián)系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實際。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都是從實際生活中提煉和總結出來的,深刻理解其科學內涵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回到”現(xiàn)實生活中去。黨校教師要通過對我國改革開放和各地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中的難點、熱點問題進行客觀、全面、準確的分析,使學員的理解、認知能力和思想覺悟得到真正提高。二是要緊密聯(lián)系學員的思想實際。黨校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摸清、摸準、摸透學員在想什么、關注什么、思想困惑是什么、理論期待是什么。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對癥下藥、因材施教。當前,黨校教師要重點向學員講清楚黨的領導為什么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是什么、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如何能夠早日實現(xiàn)等。這些重大理論和現(xiàn)實問題,既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也是當下學員的理論關切所在??傊?,黨校教師只有將以上這些問題講透徹,才能夠吸引和打動學員,進而不斷提升課堂的教學質量。
二、以形式為要,不斷增強教學活動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親和力
在提升黨校教學質量的過程中,教學內容雖然是第一位的,但同時我們也必須注意到,教師科學的教學方法、高超的教學技巧、藝術性的表達和良好的言行示范,能夠有效激發(fā)學員的學習興趣,進而產(chǎn)生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一)不斷創(chuàng)新優(yōu)化教學方法
黨校教師在教學中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主動適應新時代的發(fā)展要求和學員的實際需求,綜合運用互動式、講授式、研究式、案例式等教學方式,以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一是要運用互動式教學法,使師生之間能夠互相配合、共同啟發(fā),進而實現(xiàn)由“教師獨白”向“交流對話”的方式轉變。二是要運用案例式教學法,把抽象的理論與生動的事例結合起來,使學員更準確地理解教學內容,并有效提高他們觀察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三是要運用開放式教學法。教師不能坐而論道,要把黨校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開展各類現(xiàn)場教學和社會實踐活動,從而使學員在實踐中體悟科學理論的魅力和價值。四是要運用研討式教學法,如在教師的主導下,引導學員圍繞一些亟待解決的現(xiàn)實問題展開交流討論,以促進學員的學習方式由被動接受式向主動探究式轉變,進而培養(yǎng)學員的創(chuàng)新思維。五是要運用情景模擬式教學法,如通過設計特定的場景、人物、事件,再現(xiàn)事件或事物發(fā)生發(fā)展的真實場景,并由教師引導學員進入相關的角色親身體驗、實踐、感悟,以期使他們的素質和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二)恰當運用新媒體教學手段
黨校教師要把新媒體教學手段融入教學的過程中。比如,通過學習平臺App點名、提問、參與問題討論,激發(fā)學員學習的熱情;利用“兩微一端”(微博、微信、新聞客戶端)開展教學活動,提升課程的影響力和覆蓋面。實踐證明,課堂教學的傳統(tǒng)優(yōu)勢同新媒體教學手段的高度融合,能夠有效增強教學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是輔助開展教學活動十分重要而有效的手段。黨校教師在教學中恰當利用新媒體課件,不僅可以使教學活動圖文并茂、聲像俱佳,而且能幫助學員正確理解教學內容。然而,有些教師尤其是年輕教師上課時特別依賴新媒體課件,把大量的時間放在課件的制作上,上課在某種程度上成為其課件的演示。筆者認為,黨校教師在設計新媒體課件時應特別注意,課件內容一定要與教學內容緊密結合,而不能舍本逐末、喧賓奪主。這是因為,再精美的課件、再好的演示功能也只是輔助教學的形式和手段,決不能替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導地位。
(三)精準、流利、生動的語言表達
黨校課堂教學不是通過強制的方法,而是通過講道理的方法來教育、引導學員。在教學過程中,同樣的課程內容,不同的教師分別講常常會有不同的教學效果,這就是語言表達的功效。黨校教師一要做到精準表達,力求淺顯易懂。精準表達就是詞意準確、簡潔精煉,富有邏輯性,便于學員理解和接受。同時,教師要努力使學術思維通俗化、復雜問題簡單化、理論語言大眾化,“若能正確、合理、適度、恰當?shù)厥褂谩W(wǎng)絡語言,會對教師產(chǎn)生親近感,增強親和力,理論更容易走進學員的內心世界” 〔5 〕。二要表述流暢,富有感染力。教師要講得親切有味、學員愛聽,就必須用自己的語言呈現(xiàn)理論、詮釋理論,而不能照本宣科;要注意語言的抑揚頓挫和聲音的高低起伏,像講故事一樣娓娓道來,使學員融入課堂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學員參與討論,以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三要巧用比喻、多舉事例。有些教師在教學中為了把深奧的道理講得通俗易懂,常常運用比喻的修辭方法,這樣做既可以使深奧的道理深入人心,又能夠充分顯示出教師的睿智。如厲以寧先生用騎自行車比喻經(jīng)濟發(fā)展需要有一定的速度,聽后使人受益匪淺。列舉事例也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引用一些鮮活的事例,把講理論與擺事實結合起來,用小“故事”說明大道理,使學員感到可親可信。
(四)保持良好的教風教態(tài)
黨校教師的教風教態(tài)直接作用于學員的視聽感官,是其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一種重要輔助手段。首先,黨校教師既要刻苦學習專業(yè)理論知識和教育理論知識,又要認真鉆研教學的方法技巧,結合學員實際和課堂教學實際出思想、講新話,努力形成個性鮮明的教學風格。其次,黨校教師要注重保持良好的教態(tài)。教師莊重大方的儀表、和藹可親的儀容、自信規(guī)范的動作,既能體現(xiàn)出對學員的尊重,也能營造出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豐富的面部表情、熱情洋溢的講解,適度走下講臺和學員進行互動,能夠讓學員切實感受到老師的熱情和關心,自然會對他們產(chǎn)生親近感、認同感,進而理解和尊重教師。黨校教師要保持良好的教風教態(tài),切實做到嚴肅嚴謹而不呆板,既要有學者風度、又要有教師風范,既要“充分展示教師的語言、板書、邏輯思維、肢體動作等方面的素質和獨特風格,活躍課堂氣氛,加深學員印象” 〔6 〕??傊?,黨校教師要始終保持良好的教風教態(tài),使學員在學習的同時獲美的感悟,從而有效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和熱情,進而真正提升課堂教學的質量。
(五)為人師表、言行一致
“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7 〕黨校教師要把真理力量和人格力量有機統(tǒng)一起來,將“言傳”和“身教”完美結合起來,就必須全面踐行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政治要強、情懷要深、思維要新、視野要廣、自律要嚴、人格要正”的素質要求。具體來說,一是要講政治、有情懷,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學員。教師不能僅僅停留在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層面,更要在現(xiàn)實生活中做堅定的馬克思主義實踐者,“信自己所講的、講自己所信的”,帶著堅定的政治信仰和崇高的使命情懷登臺講課。二是要嚴自律、正人格,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學員。教師要模范遵守法律法規(guī)和社會公德,不斷提升人格魅力,始終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三是要真誠親近,主動融入學員中間,像朋友一樣真誠交流,成為學員信任和喜愛的人。四是要思維新、視野廣,用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引導學員。五是要有真知識、做真學問,堅定真理、追求卓越,堅守學術風骨、安貧樂教。六是要研究學員的認知規(guī)律和接受特點,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使教學內容變得有深度、有溫度、有情感,進而不斷增強課堂教學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親和力。
〔參 考 文 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
〔2〕劉世強.不斷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眼界和視野〔EB/OL〕.(2019-03-25).http://share.gmw.cn/theory/2019-03/25/content_32677933.htm.
〔3〕仰葉齊.合格的黨校教師必須堅持“六個統(tǒng)一”〔J〕.中共珠海黨校學報,2019(02):44-50.
〔4〕肖 波.高校思政當找準三個“點”〔N〕.光明日報.2017-02-19(02).
〔5〕鄭 潔.不斷推動思政課改革創(chuàng)新〔N〕.中國教育報,2019-04-04(03).
〔6〕范 忠.多媒體教學的常見問題與對策〔EB/OL〕.(2012-09-14).http://roll.sohu.com/20120914/n353155445.shtml.
〔7〕鄒 亮.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為人師表——《葉圣陶教育名篇》讀后〔EB/OL〕.(2014-05-28).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5a56c00101deza.html.
責任編輯 芳 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