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海波 蘇德辰
金秋胡楊
在人們的印象中,胡楊已然是一種神樹,許多文學作品中都在傳唱胡楊“千年不朽”的頑強精神。在熱播的影視劇以及越來越多的攝影作品中,千姿百態(tài)、色彩斑斕的胡楊林對大眾造成了強烈的視覺沖擊,使越來越多的人產生一種一生中一定要到戈壁荒漠親自瞻仰那些枯死扭曲但依然挺立的胡楊的渴望,有一種一生中一定要在醉美秋色中去欣賞大片大片金色胡楊的沖動。
胡楊是第三紀殘遺植物,距今約有6500萬年的歷史
近年來,隨著中國西部最大的天然生態(tài)寶庫——居延綠洲的生態(tài)迅速改善和持續(xù)的旅游熱潮,內蒙古額濟納旗已經(jīng)成為西部地區(qū)頗具人氣的旅游區(qū)之一。創(chuàng)造這個奇跡的主要功臣,就是額濟納的胡楊。
胡楊曾經(jīng)廣泛分布于中國西部地區(qū),新疆庫車千佛洞、甘肅敦煌鐵匠溝、山西平隆等地都曾在地層中發(fā)現(xiàn)胡楊化石,證明胡楊是第三紀殘遺植物,距今大約有6500萬年的歷史。當時的地球環(huán)境因為隕石撞擊而發(fā)生強烈變化,所有的恐龍均在短時間內滅絕。與此同時,也直接導致了哺乳動物的快速演化和新物種的誕生。胡楊可能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誕生并繁盛的物種之一。隨著地球環(huán)境的變化,胡楊也在不斷進化,逐漸地變成既耐鹽堿、又耐旱耐澇、還能抵御夏季酷暑和冬季嚴寒的植物,成為干旱和半干旱區(qū)的優(yōu)勢物種,尤其喜歡季節(jié)性泛濫的洪泛區(qū)。額濟納洪積扇恰好滿足了胡楊的生長條件,季節(jié)性的洪水泛濫和數(shù)十條大小不等的河網(wǎng),也為胡楊的生長提供了充足的營養(yǎng)和水分,使額濟納成為胡楊名符其實的故鄉(xiāng)。
胡楊的螺旋生長紋
胡楊不懼酷熱,因為它的葉片表面長有較厚的蠟質層,在旱季可以有效減少水分的蒸騰。它長有強大的根系,主根可以向下延伸數(shù)米獲取水源,發(fā)達的側根可以在一兩米深的土層內向周圍伸展,以獲取營養(yǎng)。強大的根系還具有反滲透功能,即使多日浸泡在泛濫的水中,仍然可以怡然自得。它不怕土壤中的鹽堿,當身體內吸收的鹽堿過多,它可以通過樹干或樹皮上的裂縫及時把鹽堿排出。所以,胡楊被奉為“神樹”也就不足為奇了。
正是因為這些傳奇般的生存能力,胡楊才能“完美”地避開6500萬年的重重劫難,讓我們依然有幸看到胡楊,見證“活化石”的誕生。
人們都說胡楊生而不死一千年。胡楊到底能不能活一千年呢?回答是否定的。從科學角度講,胡楊一般只能存活150~200年,個別長壽的胡楊可以活到500年以上。在額濟納旗達來呼布鎮(zhèn)以北25千米處生長著一棵高23米的胡楊樹,主干直徑2.07米,需要6位成年人拉手才能圍抱住,據(jù)測算它的樹齡為880年左右,接近900年。新疆東部哈密地區(qū)伊吾縣荒漠河岸上也生長著一株測算樹齡有725年的胡楊樹,考慮到其他影響因素,距今也已經(jīng)750多年了。
近年來,在人工干預下,額濟納旗的胡楊生態(tài)迅速恢復,每年對胡楊林開展的3~5次的病蟲害防治,為提高胡楊的整體壽命打下了良好基礎。相當于人類的生活條件好了,醫(yī)療條件提升了,平均壽命自然會相應的提升。所以額濟納的胡楊樹齡還會增大。
倒下的粗壯胡楊樹
從遠古進化至今,胡楊是如何突破歲月與環(huán)境的雙重瓶頸為我們呈現(xiàn)“活化石”的魅力呢?那就得從小胡楊說起。
最近幾年,每年參觀額濟納胡楊林的游客數(shù)都在百萬以上,但大部分的游客都不認識小胡楊,為什么呢?因為小胡楊與大胡楊的長相差別太大了,甚至連“胡楊媽媽”都不認識它。
原來,胡楊在生長發(fā)育的不同階段,它的葉片形態(tài)和性狀會發(fā)生明顯的變化,這種明顯不同的現(xiàn)象稱為異形葉。剛剛“出生”的小胡楊的樹葉形態(tài)與普通的柳樹葉有些相像,而成熟期的胡楊是卵圓形葉。主要原因與胡楊的生長環(huán)境和氣候有關。
從國內胡楊分布條件看,地理環(huán)境多為沙漠和戈壁。氣候條件是干旱、少雨多風沙。在沙漠和戈壁的高溫下,胡楊的葉片越大,光合作用時蒸發(fā)的水分就會越多,而小胡楊因為根系細而淺,吸收的水分相對較少,蒸發(fā)過多的水分可能會讓小胡楊因為失水過多而夭折。
額濟納旗每年5~8月份都有較多的季風,甚至9級的陣風也不少見,小胡楊葉片如果很大,阻力自然會增大,可能會導致小胡楊被刮折或連根拔起??梢娦『鷹钍菫榱诉m應生存環(huán)境才長成了“連媽媽都不認識”的樹態(tài)。
法寶一:螺旋式生長
通過脫落的胡楊枯干和枝干,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胡楊螺旋式生長的紋路。胡楊之所以呈現(xiàn)螺旋式生長的方式,主要是為了適應生存區(qū)域的大風特征,螺旋式的結構增加了胡楊主干和枝干的韌度,大風可能把主干或枝干吹彎,但是卻很少能把胡楊刮折。螺旋式生長特質加之風力作用,成就了胡楊的主要樹態(tài)。
法寶二:皸裂的樹皮
如果只觀察胡楊主干的一小段,我們會更容易發(fā)現(xiàn)胡楊樹皮皸裂的獨特樹態(tài),同時我們會認為這段樹是枯死的樹干——因為胡楊樹皮皸裂的紋路很深,且呈現(xiàn)灰色干枯狀態(tài)。這種形態(tài)造就了胡楊適應高溫天氣的天然隔熱層,也是遇到難得的少量降雨時及時通過樹皮盡可能吸收水分的儲水層。不難看出,胡楊樹皮對胡楊的生存具有很大的作用。所以當我們能有幸見到胡楊的時候千萬不要因為好奇而去撕扯胡楊的樹皮,也不要去攀爬進而傷害到胡楊的樹皮,這樣對它的傷害是極大的。
法寶三:超強的耐鹽堿能力
胡楊生長的地理環(huán)境大多為鹽堿含量較高的沙漠戈壁,而鹽堿對一般植物的傷害性很大,只有極少數(shù)的植物能夠在鹽堿地中生存,胡楊是生活在鹽堿地的“王者”,是唯一能在沙漠成林的高大落葉喬木,因此也被稱為鹽池地“巨人”。
胡楊能生長在高度鹽漬化的土壤上,原因是胡楊的細胞透水性較一般植物強。從主根、側根、軀干、樹皮到葉片都能吸收很多的鹽分,并能通過莖葉的泌腺排泄鹽分,當體內鹽分積累過多時,胡楊便能從樹干的節(jié)疤樹皮破損處和枝丫斷裂處將多余的鹽分排泄出去,形成白色或淡黃色的塊狀結晶。這是自然界中極為少見的由植物直接合成的礦物,它的主要化學成分是碳酸氫鈉(NaHCO3)和碳酸鈉(Na2CO3),二者的含量高達57%~71%。塊狀結晶在化學上屬于強堿弱酸鹽,也即是呈堿性的鹽,因此民間稱其為“堿”或“鹽堿”,很多資料中稱其為“胡楊淚”“梧桐淚”(因葉似梧桐葉而得名)、“英雄淚”“胡楊堿”。
“胡楊堿”的堿性可以中和胃酸,是一種天然中藥,還可以摻入發(fā)好的面團中,用來蒸饅頭。除供食用外,“胡楊堿”還可制肥皂,也可用作羅布麻脫膠、制革脫脂的原料。一棵成年大樹每年能排出數(shù)十千克的“胡楊堿”,堪稱“拔鹽改土”的土壤改良功臣。
無論是新疆的胡楊還是內蒙古阿拉善額濟納旗的胡楊,按照胡楊生長的階段,均處于老齡期(衰敗期)。持續(xù)的旅游熱已經(jīng)導致了胡楊林土壤環(huán)境的物理結構改變,土壤肥力和水鹽動態(tài)都產生了不小的變化,對胡楊林生態(tài)系統(tǒng)已經(jīng)產生了負效應。
為了能更好地保護胡楊,我們在游覽的時候不要傷害大胡楊(撕扯樹皮、攀爬胡楊、明火作業(yè)、吸煙等),更不要因為不認識小胡楊而肆意踐踏。這會進一步加劇老齡期胡楊消亡的速度,同時導致小胡楊生長斷檔。如果不保護這些胡楊樹,那么幾十年之后,至多一個世紀之后,我們將再也看不到那被譽為“中國最美秋色”的額濟納胡楊林,留給我們子孫的只有大面積的“怪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