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頡源
(延安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陜西延安716000)
在對思想政治教育綜合結構進行研究的過程當中, 陳秉公教授認為是由媒介要素以及三個獨立的實體(即教育環(huán)境、教育者以及受教育者)而組成的。 其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為教育活動中的主體和客體。 教育環(huán)境指的是受教育者所處的社交、社會、家庭以及單位等環(huán)境的綜合,可以說這些決定了最終的思想政治教育。 而教育活動、內容、目的以及手段等則被統(tǒng)稱為媒介,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過程中的工具和中介。 本文從以上三個實體和媒介要素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進行分析。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過程中兩個獨立的實體, 兩者有著密切關系并且影響思想政治教育過程運行及效果。 因此研究兩者及其關系,對正確處理兩者之間的關系,充分發(fā)揮教育者的主導作用和受教育者的主體能動性, 具有重要而深刻意義。
思想政治教育者是依據一定社會發(fā)展的要求,對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思想品德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教育影響的個體或群體,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發(fā)動者、組織者和實施者[1]。 思想政治受教育者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過程中教育者施加可控性教育影響的對象。 這里的受教育者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因為教育者必須先受教育,教育者在教育別人的同時,也要接受別人的教育并進行自我教育。
教育活動過程中的主體為教育者, 受教育者為客體, 在整個教育過程中兩者要完成兩次轉化才能使教育活動達到最好有效性。 教育主體和教育客體第一次轉換是, 當教育主體向教育對象學習時,主體就具有了客體性,并轉化為客體;第二次轉化是當教育客體對主體進行教育和進行自我教育時,客體就具有了主體性,并轉化為主體。 善于把客體轉化為主體,實現客體主體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成效的關鍵環(huán)節(jié)。 思想政治教育主體要創(chuàng)造條件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客體向主體的轉化,最終達到“教是為了不要教”的目的和效果。[2]所以,除了要使客體的主體性得到有效提升之外, 還要確保教育者能夠積極主動地接收思想政治教育, 在此過程當中,教育的主體始終都是受教育者,要使其能夠自我進行教育。 唯有如此,方可確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升到更高的境界當中。 總而言之,確定思想政治教育自身主體地位的基礎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性, 其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充分確保和發(fā)揮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體性, 所以不管是從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來講, 還是從其特性方面來看,其本身教育的主體性都很強,其中表現最為突出的就是教育者的主體性, 這主要是由于在教育工作當中只有教育者的主體性得到了充分體現,才能夠使教育活動具有主體性,并對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主體性產生深刻影響, 最終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充分發(fā)揮出來。
這里研究的教育環(huán)境包括家庭環(huán)境、 學校環(huán)境、單位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四個方面。 每個個體都會經歷以上這四種環(huán)境, 教育環(huán)境對于個體的影響很大。 要使思想政治教育達到有效性,就必須對這四種環(huán)境進行優(yōu)化, 在努力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的過程中,要充分結合這四方面環(huán)境因素,做到教育方向統(tǒng)一性、一致性,才能最大程度發(fā)揮思想政教育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家庭環(huán)境是指對家庭成員特別是孩子思想品德形成造成重要影響的家庭方面原因。 對家庭環(huán)境的分析從硬件環(huán)境和軟件環(huán)境兩個方面入手。
1.硬件環(huán)境
家庭環(huán)境中的硬件環(huán)境包括: 家庭房屋地理位置、房屋面積大小、房屋裝修風格、家具擺放位置等具體因素。
在受教育者的成長歷程中, 家庭環(huán)境中的這些具體實物對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有著間接影響。 比如居住在面積大的房屋環(huán)境中的孩子更容易培養(yǎng)出陽光自信的心態(tài); 比如居住在中式風格房屋環(huán)境中的孩子更容易接受和喜歡中國傳統(tǒng)道德教育;比如家中放置鋼琴、古箏等樂器的更容易培養(yǎng)孩子的愛好; 因此盡可能建立良好的家庭硬件環(huán)境更有利于家庭成員生活習慣和思想品德的培養(yǎng),也可以提供更多的積極影響。
2.軟件環(huán)境
家庭教育中的軟件環(huán)境包括:家庭經濟條件,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父母的職業(yè)、學歷、社會地位、思想道德素質、教育理念、性格、愛好、習慣等因素。
家庭環(huán)境對個人的成長以及思維和道德的形成和發(fā)展有著深刻影響, 對學校開展相關教育具有重要的制約作用。 首先,家庭是一個人最初社會化的基本環(huán)境,家長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等對子女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這種影響是最基始性的。 其次,個人受到家庭環(huán)境影響是最普遍的,家庭也是個人生活在其中最長久的群體。 最后,在家庭日?;顒又校改溉粘Q孕?、生活習慣等會耳濡目染滲透在個人的思想意識中[3]3。
2002年,哈爾濱市規(guī)劃局委托哈爾濱工業(yè)大學規(guī)劃設計院,一起負責其城市的色彩規(guī)劃,開始了參與手繪城市色彩的規(guī)劃,并于同年完成了此方案的制定。
因此,在家庭環(huán)境這一因素下要有效開展思想政治教育, 就要盡可能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為其提供良好的硬件環(huán)境條件,同時父母應加強自身建設,從物質、情感、精神三個層面為孩子提供保障。
學校作為傳授知識的社會組織,對個人的思想道德形成有著至關重要影響。學校通過教學活動、課外活動、教師榜樣、校風等方面進行教育,學校教育的特點表現為階級性、導向性、全面性、潛隱性[4]3。
學校環(huán)境對個人思想品德的影響有積極性也有消極性。 要發(fā)揮學校教育積極性,應該根據不同的個體心理和實際年齡制定符合其接受能力的思想道德課程,并且盡可能做到幼兒園、小學、中學、高中、 大學乃至單位和社會的思想道德教育方向趨于一致。 如若在此過程中有教育方向不同的情況發(fā)生,受教育個體自身會產生矛盾,這樣就會降低教育的有效性。
我國關于單位工作環(huán)境對個體影響的研究甚少。 工作環(huán)境是個體在經歷家庭環(huán)境、學校環(huán)境之后的一個必要且相對漫長的環(huán)境。 要充分發(fā)揮教育環(huán)境對個體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就要結合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單位教育、社會教育,缺一不可,并保證其教育方向趨于一致。
我們這里所提到的社會環(huán)境, 其實指的就是我們日常所接觸到的各種文化、社會政治、科技、經濟以及法治環(huán)境等方面的因素。 任何個體的成長和發(fā)展都受到社會環(huán)境的直接影響。
1.經濟環(huán)境
2.政治環(huán)境
對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和思想品德教育造成最明顯也是最為直接影響的就是所處的政治環(huán)境。 國家方面應不斷推進依法治國,增強法制和社會主義民主建設,學校方面應大力開展法制教育,增強學生法制觀念,教育學生不做違法事,堅決同違法現象做斗爭, 努力為受教育者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環(huán)境。
3.文化環(huán)境
文化環(huán)境顯然是一種對人更為持久并且更有深度的影響方式,通過人與環(huán)境的交互,人與人的互動,受到熏陶和感染,從而產生正面的影響。 加強文化環(huán)境建設可以使其對個體產生更積極的影響。 一方面我們可以效仿英國道德教育的做法,即利用社會公共環(huán)境的情景熏陶、渲染、滲透傳播道德教育。 比如免費開放博物館、藝術館、故居、紀念館等場所, 使個體在自然生活過程中無形地接受了道德教育。 另一方面可以大力加強企業(yè)文化、社區(qū)文化、校園文化等群體文化建設,為思想政治教育營造更多的良好的小環(huán)境。
4.同輩群體環(huán)境
同輩群體環(huán)境指的是在愛好、家庭背景以及年齡等方面有著相似性而產生密切關系的一個群體。個體會受到同輩群體行為規(guī)范、思想觀念以及價值等方面的影響,從而與其產生共鳴,其實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個道理。同輩群體對其成員的思想有較大的影響,因此,我們要學會引導同輩群體的思想觀念,對其中所存在的消極因素做到盡可能的避免,使人的良好思想品德充分發(fā)揮出來。
思想政治教育的中介包括:教育目的、教育內容、教育手段、教育活動。 從這四方面入手,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我們通過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性進行分析,可以對其本質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其實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取向和目標指向。 其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利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 來影響受教育者的行為和思想。 其實就是使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在對客觀世界進行改造的同時對其主觀世界也進行相應的改造。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為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指明方向、提供動力、為衡量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成效提供依據。 因此,認識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當中的基礎, 其教育內容是教育者為受教育者進行教育的核心所在。 如果想從教育內容方面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提升上來的話,就必須要與社會要求相結合,根據受教育者的實際思想情況, 由教育者進行相關設計之后再有計劃性和目的性地將具有引導性意義的信息向受教育者進行傳授。
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可以突出政治性、 目的性和先進性,即教育內容與社會發(fā)展反向一致,教育內容要和教育目的想結合, 教育內容應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注重時代性,即教育內容應緊緊把握時代發(fā)展脈搏, 及時反映社會發(fā)展實際和人們的思想實際; 思想政治教育內容需不斷進行優(yōu)化,教育內容應堅持整體性、協(xié)調性、層次性原則[5]。
教育者為了實現對受教育者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在實際工作當中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和措施(其中包括工作方法和思想方法等),這些都統(tǒng)稱之為教育手段。
科學的教育方式是實現思想政治教育最終目的的有效手段, 而這也正是受教育者和教育者之間相互作用和聯(lián)系的主要紐帶, 也是影響最終教育結果的主要原因。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要想得到有效提升,方法一定要正確。 合適、科學的教育方法能夠讓受教育者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有一個更加全面的認識和掌握, 從而將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提升上來。 在具體操作過程當中除了咨詢輔導法之外,還有自我教育法、理論教育法、榜樣示范法以及實踐鍛煉法等也有較多的應用。
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是教育者選擇一定的教育形式開展活動并借助這些教育形式與受教育者進行互動,這種形式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載體。 簡單地說,如開會、談話、文化建設、大眾傳播等,都可以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載體。 要從教育活動方面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首先要保證教育載體承載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任務、原則、內容等信息,并能為思想教育者所造作。 其次,必須是聯(lián)系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一種形式, 兩者都可借助這種形式發(fā)生互動[6]。 總之,只有滿足以上兩個條件,才能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三體一要素”學說的研究有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只有教育者、受教育者、 教育環(huán)境和媒介這四方面相互配合、 相互作用,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發(fā)揮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