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人們越來越重視對學生的教育。語文這門學科在初中階段占據(jù)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而閱讀教學又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問題,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一定要不斷地加強學生這方面的教學,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達到語文教學的目的。因此這就需要老師在對學生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當中,將學生作為主體,不斷地去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掌握各種閱讀技巧,從而能夠讓學生達到運用各種閱讀策略進行自主學習的目的。那么文章將主要對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策略展開相應的論述。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能力;培養(yǎng)策略
語文學科是我國教育的基本學科之一,同時也是對我國優(yōu)良傳統(tǒng)的文化的解讀和滲透,學生在進行學習的過程當中更加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語言功底,提升自己的文化素養(yǎng)。對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說,閱讀能夠讓學生自身的興趣、個人素養(yǎng)等方面得到一定的提升。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不斷地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單單能夠讓學生對文章中的情景有進一步的了解,更重要的是能夠加強學生的語感,對于接下來的學習來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在初中階段,無論是老師還是學校,都需要加強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在不斷學習的過程當中積累肺腑的知識,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新課程標準明確要求,要加強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實現(xiàn)自主閱讀,這對于學生以后的發(fā)展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 現(xiàn)階段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盛行
我國主要是通過考試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考核,這讓應試思想滲入到每一位教師和學生當中,老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往往更加注重對文本內(nèi)容方面的理解,例如對文章進行層次的劃分,概括每一段段落的意思,對語句進行賞析等。雖然這是閱讀教學的重點問題,也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必須掌握的能力。但是這種能力的形成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讓學生養(yǎng)成的,從而就導致老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仍然采用“講—練—評”的方式進行,學生不能夠自主地參與到學習活動當中,在學習的過程當中都是通過老師來進行講解,然后學生進行記憶,這就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失去了主觀能動性,這也導致學生的閱讀能力得不到更好地提升。因此可以看出老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由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和應試教育的影響,也會導致學生的閱讀能力得不到更好的提升。
(二)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過于形式化
語文新課程標準雖然規(guī)定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不斷地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采取情境教學,互動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在實際教學的過程當中并沒有將學生作為主體,老師仍然是教學的主體,按照自己的想法來對學生展開教學,不管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是否能夠真的掌握這節(jié)課所學的內(nèi)容。舉個例子來說,在對學生講解《愚公移山》這篇文章的時候,總是著重的強調(diào)“愚公”的不畏艱難險阻,勇于挑戰(zhàn),戰(zhàn)勝困難等精神,并且將文章中所提到的“智叟”作為嘲笑和諷刺的對象。但是如果用現(xiàn)在的眼光看這件事情,可以得出文章中“智叟”的想法和建議是切實可行的,因為問題總能夠包含兩個方面,如果換一個角度去看問題的話,很有可能讓問題得到更好的解決。因此可以看出,在初中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仍然需要不斷地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不斷地發(fā)揮出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不斷地提升。
二、 加強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措施
(一)加大課外閱讀的指導,引導學生進行科學閱讀
如果想要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這就需要老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不斷地加強課外閱讀的指導。教師對學生的指導主要內(nèi)容主要就是對閱讀內(nèi)容的選擇,閱讀方法的應用等方面。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指導的過程當中盡量地去指導學生選擇一些有意義的書籍進行閱讀,例如包含我國古典文化的書籍和一些能夠反映社會現(xiàn)實的書籍,通過這樣的書籍來增強學生的文化感知能力,讓學生能夠在不斷閱讀的過程當中感受到我國博大精深的文化,提升自身的閱讀興趣。除此之外還需要注意的就是,一定要讓學生汲取到書中的精華所在,注重對學生的啟發(fā)教育。在學生進行課外讀物閱讀的過程當中應當注重方法的指導,傳授知識的過程當中不能夠僅僅局限于一種題材,一種方法,需要根據(jù)不同的閱讀目標應用不同的閱讀方法來進行閱讀,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更好地提升。精讀、略讀、熟讀等一些閱讀方法都是閱讀的基本方式,如果具體到內(nèi)容方面的話,往往就會分為鑒賞性、理解性、消遣性,而這些都取決于對閱讀內(nèi)容的具體要求。例如《青年文摘》就屬于消遣性的閱讀,《少年文萃》屬于知識積累方面的閱讀,而《駱駝祥子》等一些書籍就屬于理解性的閱讀。因此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不斷地加強課外閱讀的指導,讓學生進行科學的閱讀,這對于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注重閱讀批注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這句話主要應用在學生對知識進行記憶的過程當中,在閱讀方面采用這句話相對來說也是非常合理的。學生在進行閱讀的過程當中,往往會產(chǎn)生各種各樣的問題,或者是根據(jù)書中所說到的內(nèi)容產(chǎn)生自己的想法,如果在閱讀的過程當中不進行及時記錄的話,往往就會導致學生在閱讀完成之后忘記剛才自己思考的內(nèi)容。因此這就需要老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讓學生能夠養(yǎng)成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在對文章進行閱讀的過程當中,如果出現(xiàn)不同的想法或者是疑問的話就馬上在一旁做下標記,在整篇文章都閱讀完成之后,再回到原來標記的地方進行思考,或者是和其他的同學進行討論。
舉個例子來說,在對學生教學《春》這篇文章的過程當中,這篇文章主要描述的就是春天的景色,并且文章在描寫春天的過程當中用到了非常多的修辭手法。其中文章中有一句是“春天像剛落地的娃娃”“春天像小姑娘”“春天像健壯的青年”等語句,這些話在描寫春天的過程當中用到的修辭手法是擬人,雖然春天只是外界的一種客觀現(xiàn)象,但是作者卻借用了這些修辭手法表達了自己對春天的熱愛和向往,這時老師可以讓學生先將這些語句在文章中進行標記,等到閱讀完整篇文章之后,再回頭進行思考。甚至老師可以直接將問題拋給學生,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當中去思考文章當中有哪些地方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熱愛。除此之外,在古文或者是古詩詞的學習當中也可以這樣做,對于一些難以理解的詩句,學生在閱讀的過程當中可以先標記出來,這樣不單單能夠讓學生進行背誦,還能夠方便學生的二次復習。因此可以看出,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注重在閱讀過程當中的標注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三)開展閱讀討論
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能夠具備全方位的素質(zhì),能夠?qū)⒆晕页浞值乇磉_出來,并不是人云亦云。傳統(tǒng)教學模式當中,老師往往會占據(jù)主體地位,并且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老師往往會讓學生依托參考資料來對文章進行解讀,但是參考資料當中的內(nèi)容并不能夠?qū)⑺腥说南敕ǘ几爬?。那么這就需要教師在學生進行學習的過程當中鼓勵學生進行討論,讓每個學生在討論的過程當中都發(fā)表一下自己看法,因為文學教學并沒有絕對的答案,同時這也是語文這門學科的魅力所在。在學生展開激烈討論的過程當中,老師可以對學生的想法進行一定的記錄,并且加以研究,然后再結合學生自身的想法和學生進行討論,這樣就能夠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更好地提升。
例如,在對學生教學《我的叔叔于勒》這篇文章的過程當中,因為這篇文章的內(nèi)容相對于其他文章來說較長,那么文章當中就有很多地方可以讓學生進行討論。比如“大姐”的男朋友向她求婚主要是因為看了“于勒叔叔的信”、父親和母親的態(tài)度對于勒叔叔的轉(zhuǎn)變,以及最后“我”頂著被媽媽責怪的風險,奉獻給“于勒叔叔”十個銅子的小費,學生在進行閱讀的過程當中往往會對這些地方存在疑惑,因此老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應該盡量地去引導學生將自己內(nèi)心的想法表達出來。這樣不單單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學習興趣提升起來,最重要的是能夠讓學生的表達能力得到一定的鍛煉,同時也增強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可以看出,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積極地開展閱讀討論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四)掌握自主閱讀
如果想要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這就需要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讓學生養(yǎng)成自主閱讀的習慣。學生在進行學習之前,先讓其對文章進行預習,在預習的過程當中形成一定的自讀感知能力。同樣是在學習《我的叔叔于勒》這篇文章的過程當中,首先可以讓學生在課下對這篇文章進行預習,思考這篇文章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當中描寫了哪些人物,并且講述了什么事件。那么在接下來教學的過程當中,可以針對學生在預習過程當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講解,這樣能夠讓學生養(yǎng)成一種聯(lián)系上下文來理解文章的習慣。除此之外,閱讀教學活動要有效,就一定要把握好學生的認知情況,引導學生將閱讀和思考結合在一起。舉個例子來說,在對學生教學《繁星》這篇文章的過程當中,可以讓學生找出這篇文章到底寫了什么內(nèi)容,作者當時的情感是怎樣的一個狀態(tài),并且又是通過什么樣的方式描述出來的。這樣就能夠讓學生在進行閱讀的過程當中掌握自主閱讀,從而能夠發(fā)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閱讀當中。
三、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當中一定要不斷地加強學生的閱讀能力。讓學生能夠在閱讀的過程當中掌握自我閱讀的方法,加強閱讀的批注,同時老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一定要將學生作為主體積極地開展討論,只有這樣才能夠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不斷地提高。
參考文獻:
[1]陳劼,嚴瑞.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西部素質(zhì)教育,2020,6(8):73-74.
[2]張生彪.初中語文課堂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研究[J].科教文匯:下旬刊,2020,486(2):117-118.
[3]張慶利.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中華少年,2018(23):270.
作者簡介:
劉亞莉,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黨家峴鄉(xiāng)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