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清連
(廣西梧州市中醫(yī)醫(yī)院,廣西 梧州 543000)
兒童孤獨癥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是一種嚴重的神經發(fā)育障礙性疾病。此病是一種先天性精神疾病,與后天的各種因素無關。在孤獨癥譜系障礙患兒中,男性患兒的數(shù)量多于女性患兒。此病患兒的自我照顧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和環(huán)境適應能力較差,難以獨立生活,需要其家人長期照顧,可給其家庭帶來沉重的負擔。對此病患兒進行早期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F(xiàn)階段臨床上尚不能治愈此病,也無特效的治療方案。臨床實踐證實,用中醫(yī)針刺療法治療兒童孤獨癥譜系障礙可取得一定的效果[1]。本文主要是對針刺治療兒童孤獨癥譜系障礙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
孤獨癥譜系障礙患兒的臨床表現(xiàn)主要是社會交流交往障礙、語言發(fā)育遲緩及行為刻板[2]。其社會交流交往障礙主要表現(xiàn)為眼神躲避、情緒不穩(wěn)定、易發(fā)怒、喜歡獨處、不愿與他人交流、缺乏交流技巧、與父母之間缺乏安全依戀關系等;其語言發(fā)育遲緩主要表現(xiàn)為吐字不清、語言組織能力差、語調異常、語言倒退等[3];其行為刻板主要表現(xiàn)為興趣缺乏、行為固定、異常動作頻繁、感知能力差、性格固執(zhí)不愿接受改變等。自閉癥譜系障礙患兒除了存在上述表現(xiàn)外,還可出現(xiàn)一些其他癥狀和體征,如聽覺過敏、消化道癥狀、痛覺遲鈍、睡眠障礙等。目前,臨床上尚未徹底明確兒童孤獨癥譜系障礙的發(fā)病原因,考慮可能與遺傳易感因素、免疫因素、生化因素等有關。
中醫(yī)學中并沒有兒童孤獨癥譜系障礙這一病名,但此病的臨床特點與中醫(yī)學中的“語遲”、“無慧”、“視無情”、“目無情”等相似,故可歸于此類病證的范疇。從中醫(yī)的角度來看,兒童孤獨癥譜系障礙的病位在腦,并與心、肝、腎等密切相關。中醫(yī)認為心主神志,心臟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主要載體,若心臟的功能出現(xiàn)異常,就會引起思維混亂、言語錯亂等癥狀[4]。心氣通于舌,心氣足、心經通則舌體靈活、語言流暢,反之則舌體動轉不靈、舌謇難言。心經不通可引起語言障礙和交流障礙,出現(xiàn)吐字不清、自言自語等癥狀[5]。中醫(yī)還強調肝臟對情志有重要的調節(jié)作用。肝失疏泄可引起情志抑郁、胸悶喜嘆息、易發(fā)怒、表情淡漠等癥狀。肝和目也有著密切的關系,肝氣瘀滯可引起眼神躲避等癥狀[6]。此外,中醫(y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腎精不足可引起一系列的精神活動異常。由此可見,兒童孤獨癥譜系障礙的病位在腦,與心、肝、腎等密切相關[7]。中醫(yī)治療兒童孤獨癥譜系障礙的方法有針刺療法、按摩療法、推拿療法等[8]。
徐云等[9]研究指出,對孤獨癥兒童頭部的腧穴進行針刺可改善其大腦局部的血液循環(huán),調節(jié)其大腦局部的血氧供應和葡萄糖代謝,從而可改善其認知功能,減輕其行為異常的癥狀。張靜等[10]研究發(fā)現(xiàn),對孤獨癥譜系障礙患兒進行針刺治療能增加其大腦局部的血流灌注,進而可改善其腦神經元的生理功能,減輕其臨床癥狀。
熊才運等[11]研究指出,孤獨癥譜系障礙患兒多存在5-羥色胺、腦脊液精氨酸加壓素和血漿催產素水平異常的情況,通過對其進行電針治療能提高其大腦中5-羥色胺、腦脊液精氨酸加壓素和血漿催產素的水平,促進腦神經遞質的釋放,進而可改善其被動、冷漠等行為。
有報道稱,導致孤獨癥譜系障礙患兒學習能力和記憶能力減弱的原因可能是其大腦中的軸突蛋白、突觸后細胞黏附蛋白和PSD-5蛋白表達異常[12]。趙夢霞等[13]研究指出,對孤獨癥譜系障礙大鼠模型的后海穴進行針刺,可提高其大腦中PSD-5蛋白的表達水平,促進腦源性神經營養(yǎng)因子的分泌,進而可改善大鼠的記憶能力和學習能力。
現(xiàn)階段,中醫(yī)治療兒童孤獨癥譜系障礙的針刺方法有靳三針療法、頭針療法、舌針療法及電針療法等。
靳三針療法是臨床針灸學家靳瑞教授集歷代針灸名家臨證經驗之精華,并結合其40余年的臨床實踐經驗開創(chuàng)的一種針刺療法。靳三針療法包括顳三針、智三針、腦三針、鼻三針、眼三針等。有研究指出,對孤獨癥譜系障礙患兒進行靳三針治療聯(lián)合康復訓練能顯著改善其認知功能、理解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14]。
頭針療法是指對頭部的特定腧穴進行針刺,以治療某種疾病的一種方法。代真真等[15]研究指出,在采用音樂療法和結構化教育療法對孤獨癥譜系障礙患兒進行治療的基礎上,為其應用醒腦開竅的頭針療法進行治療可顯著提高其智力、語言能力及社會適應能力,改善其行為異常等癥狀。
舌針療法是指通過針刺舌體上的一些特定穴位以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舌為心之苗,又為脾之外候,臟腑氣血上營于舌,其與全身各器官聯(lián)系密切。針刺舌上的特定穴位可起到疏筋通絡、活血止痛的作用。隨廣紅等[16]研究指出,對孤獨癥譜系障礙患兒進行舌針治療聯(lián)合康復訓練可顯著提高其認知功能、語言表達能力、理解能力、手眼協(xié)調能力及模仿能力,且其睡眠障礙、注意力不集中、偏食等問題也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
電針療法是指將毫針刺入人體的特定穴位內,待獲得針感后在針尾上接通電針儀,利用針刺和電流的兩種刺激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有研究指出,對孤獨癥譜系障礙患兒進行短期的電針治療后,其被動冷漠行為、生活自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等均得到顯著改善[17]。
針刺療法是中醫(yī)常用的一種外治法。近年來在無特效治療方案的前提下,針刺療法在兒童孤獨癥譜系障礙的治療中越來越受到重視。對此病患兒進行針刺治療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簡單及患兒家長易于接受等優(yōu)點。由本研究可知,采用靳三針、頭針、舌針、電針等針刺療法對孤獨癥譜系障礙患兒進行治療均可取得一定的成效。在對孤獨癥譜系障礙患兒進行針刺治療時,療效與針刺的刺激量密切相關[18]。孤獨癥譜系障礙患兒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先天不足,故在對其進行針刺治療時宜采用平補平瀉法運針[19]。另外,在對此病患兒進行針刺治療時可根據(jù)其實際情況適當采取長留針及提插捻轉的針刺手法[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