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告白》是美國女性華裔作家伍綺詩創(chuàng)作的首部文學作品,一經(jīng)面世,好評如潮,成為2014年度亞馬遜最具實力且眾望所歸的“黑馬”。作為二代華裔作家,伍綺詩的文學處女作展現(xiàn)了不同于以往的創(chuàng)作視角,因此嶄露頭角,獲得了一定的成功?!稛o聲告白》是伍綺詩歷經(jīng)六年創(chuàng)作的首部作品,于2014年出版。作者基于華裔女性的獨特視角,以一個中美混血小女孩的離奇失蹤為線索,將中美混血家庭看似和睦溫馨氛圍之下,實則成員矛盾沖突重重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其中以父親詹姆斯的心路歷程最曲折,其人生遭遇也最為心酸。本文將著重分析小說中父親詹姆斯這一典型,從家庭、社會以及文化角度分析人物悲劇的原因。
一、家庭原因
很難用一個確切的詞去定義詹姆斯·李這個人物,可以說,他是一個充滿矛盾又非常偏執(zhí)的典型亞裔美國人的縮影。在和瑪麗蓮組成的家庭中,他總是小心翼翼地維持著一個嚴謹、可靠、自身極其優(yōu)秀卻又內(nèi)斂、沉悶的形象。平日里,他不茍言笑,好像一臺沒有感情的工作機器;回到家中,又樹立起嚴肅的父親形象,讓孩子們不敢接近。工作和生活中的謙虛、平易近人是他的一貫形象。對于詹姆斯而言,融入到美國、融合到白人的交際圈子是他前半生致力于實現(xiàn)的目標。就這樣,在掙扎與糾結(jié)之中,他慢慢地遠離了摯愛的妻子和孩子,將自己包裹在恍若無人的孤島。
詹姆斯出生于美國,他的父母是遷徙到美國、沒有戶口的黑戶。由于父母從事體力勞動,這個家庭的經(jīng)濟狀況并不好。詹姆斯小的時候,日子是十分艱難的。家境的貧寒、異于常人的外表,讓年幼的詹姆斯心中種下了自卑的種子。盡管他出生于美國,也自詡美國人的身份,但除了他自己,很少有人會認同這一想法。于是,隨著年歲的增長,這顆極度不自信的種子使他形成了敏感多疑的個性,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人物悲劇的發(fā)生。他拼命學習,在入學考試中取得了很高的分數(shù),但盡管這樣,他還是沒有得到他想要的那種群體歸屬感。每當他走進班級,其他的同學會用異樣的眼神看著他,有時也會好奇地問:“你的眼睛和頭發(fā)為什么是黑色的?”每每這時,他的臉會一下子紅透了,站在原地不知所措。在沒有得到想要的群體歸屬感之后,年幼的詹姆斯會將這一切的“不合群”歸結(jié)到父母身上。在對抗無果的前提下,詹姆斯開始厭惡自己的黃皮膚、黑眼睛、黑頭發(fā),他開始厭惡父母,甚至在公共場合躲避父母。從此,他身上一切和血脈相關(guān)的因素都成了他憎恨的存在,甚至于他自己。在家中,他變得沉默寡言,不與父母溝通,甚至拒絕使用漢語,以這樣的方式來對抗來自整個白人群體的排斥。而詹姆斯的父母由于疲于生活的奔波,只是將關(guān)注的重心放在了詹姆斯的學習上,而忽略了他內(nèi)心的感受,導致詹姆斯心中這顆自卑的種子肆意生長,最后詹姆斯成為一個白人至上主義的犧牲品。
成長環(huán)境的負面影響以及家庭教育的缺失是造成詹姆斯在性格和價值觀方面存在嚴重偏差的重要原因。自卑、逃避使得他在人生的選擇上出現(xiàn)了一次次違心之舉,也間接性地造成了整個家庭的悲劇。
二、社會原因
上個世紀的美國,性別歧視、種族歧視的事件層出不窮。黃皮膚、黑皮膚是社會敏感人群,這意味著膚色歧視、白人至上主義的存在會在很大程度上干擾其他人群的正常社交活動。一旦受到了整個社會主流價值觀的排斥,人們就會自然而然地產(chǎn)生對抗或者對自我產(chǎn)生懷疑、極度不自信。在這個不友善且不和諧的社會環(huán)境下,像詹姆斯這樣的亞裔美國人會認為自己就是美國人,但是對于美國社會來說,黃皮膚、黑皮膚的人不屬于他們的主流群體。
詹姆斯沉默少語,很少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工作、生活的社交之中,這不僅有他個人的原因,而且周圍的大環(huán)境具有強大的排他性。這是大部分在美國或者是異國生活過的人可以體會到的一點。在日常的社交生活中,詹姆斯總是以恭敬的態(tài)度對待白人。二女兒莉迪亞失蹤多日,他打電話向警方求助,但是面對警察冷淡態(tài)度,他沒有選擇據(jù)理力爭,而是以一種過分謙虛的態(tài)度,幾乎懇求的語氣與白人進行溝通、交流。而對待在年輕時期主動向他表明心意的妻子,詹姆斯則有一種僥幸心理。對他來說,接受一個優(yōu)秀的白人女孩的表白是一件難以置信的事情,好像他擁有的一切都是偷來的、不是真實存在的,也許在某一天,他所擁有的一切都會消失不見。這也就導致后來瑪麗蓮不辭而別時,詹姆斯表現(xiàn)出了看似冷漠、實則絕望的情緒。與他而言,妻子的離開是一件預料之內(nèi)的事情,好像這是一份本就不屬于他的感情。對待妻子的不辭而別,他甚至都不敢求救于警察,生怕自己的窘境被外人知曉,從而破壞他苦心經(jīng)營的良好形象。除了一遍遍地與妻子進行電話溝通,他選擇了自我封閉,完全忽略了作為一個父親應盡的責任和義務,對孩子放任不管,使得孩子受到了惡劣的影響。大兒子內(nèi)斯自此逃避和父親的溝通,二女兒莉迪亞選擇用自己的人生作為籌碼,以換取父親和母親的和諧以及對自己的關(guān)愛,一家人的相處模式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不僅僅是一個父親的悲劇,同時也是整個家庭的悲劇。
三、文化原因
文化沖突一直以來都是跨族裔家庭中存在的一個難以磨合的問題。從這個角度來看,詹姆斯的家庭也不能逃脫這個問題。雖然詹姆斯出生在美國,也自詡自己是典型的美國人做派,但在內(nèi)心深處,他不能否認東方血脈對他產(chǎn)生的影響。如果說對妻子瑪麗蓮的愛是詹姆斯基于對白人愛慕的回饋,那么對于亞裔助教老師的愛慕則是他發(fā)自內(nèi)心的欣賞和慰藉。正如文中所說:“雖然很久沒有刻意學習和使用中文,但是對于詹姆斯來說,漢語以及一切和中國文化相關(guān)的存在,總是扎根于他的內(nèi)心深處,在最脆弱的時候能夠得以慰藉?!辈还苷材匪故欠癯姓J,白人至上主義并非他的心之所向,而只是一種用來進行偽裝、借以更好地融入白人社會的一個籌碼罷了,所以詹姆斯作為一個華裔,卻選擇在大學歷史系教授美國西部歷史。中西方文化存在著差異,溝通是一個良好的解決差異和矛盾的途徑。不過,對于詹姆斯這樣的亞裔來說,他的身份是矛盾的:對于中國人來說,他講著流利的英語,行為舉止、思想觀念完全西方化;對于西方人來說,詹姆斯具有黃皮膚、黑頭發(fā)、黑眼睛等這一系列東方人的特質(zhì),很難將其劃分到白種人的范疇里。
四、結(jié)語
本文通過家庭、社會和文化三個角度分析《無聲告白》中詹姆斯這一人物的悲劇結(jié)局。一個家庭的悲劇,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家庭成員的個人悲劇造成的。而一個悲劇人物絕不是憑空出現(xiàn)的,大多是在童年或是人生其他階段經(jīng)歷了一些負面的事情??梢哉f,成長環(huán)境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且深遠持久的。
(遼寧大學)
作者簡介:王好(1998-),女,遼寧大連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語口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