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旭 陳 林
近年來,雖然我國一直在不斷地加強教育改革,但是目前教育的實質仍然是“應試教育”。特別是高中時期,所有的學生都面臨著升學壓力,高考成為改變命運的重要轉折點,導致學校并不重視信息技術的課程教學。很多學校為了提高升學率,雖然在課表上設置了信息技術課程,但是實踐教學中這門課程經(jīng)常被其他課程占用,導致信息技術教學工作流于形式。這種情況下,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工作難以有效落實,導致教學效果達不到預期,無法實現(xiàn)新課程提出的培養(yǎng)學生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教學目標。
受到各個地區(qū)教育資源和發(fā)展水平的影響,高中信息技術的教材分為多個版本。從舊版本信息技術的課本內容設置來看,缺乏信息技術前沿知識的引用與滲透,難以推動信息技術學科的發(fā)展。同時,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難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同時也不利于學生掌握信息技術基礎理論知識。信息技術學科還存在老教材內容設置不科學,教學內容亟須更新的問題,導致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興趣下降,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效果大打折扣。
在不同的地區(qū),學生所接受的信息技術教育是存在差異的,這也是學生學習效率高低不同的重要影響因素[1]。與此同時,信息技術課程設置的層次與教學內容的難易度,在不同的學校也有不同的標準,因此,各學校的教學目標與教學計劃存在一定的差異。計算機的普及程度越來越高,大都數(shù)家庭都已經(jīng)配備了計算機,學生接觸計算機相關設備的機會越來越多,同時也早早地開始接觸計算機相關知識,他們的計算機實踐操作能力相對較強,但是也有少數(shù)學生很少接觸過計算機。而且學生的學習能力存在一定的差異,對信息技術知識的掌握程度也存在一定的不同。教學目標的設定需要兼顧到所有的學生,導致教學工作計劃的設定面臨一定的難度。
新課標明確提出要“倡導基于項目的學習方式,將知識構建、技能培養(yǎng)與思維發(fā)展融入運用數(shù)字化工具解決問題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那么具體項目學習的教學策略主要包括哪些內容呢?筆者根據(jù)近幾年的教學實踐和思考,提出如下教學策略要點。
確定教學目標,能夠為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提供有效地指導,為了提升教學效率,確保教學質量,需要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強化學生在課堂的主體地位。以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為主,開展一體化教學,從而形成具有特色的課程體系[2]。采用項目學習方法,教師需要對信息技術知識進行合理的分解,注重培養(yǎng)學生知識的運用能力。另外,教師需要結合實際的應用需求,明確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目標。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目標主要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并能夠在實踐過程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對此,教師需要對信息技術相關的核心素養(yǎng)進行全面分析,明確學生需要掌握的技能,并將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作為評價的依據(jù)。
項目是項目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信息技術能力的一個載體,因此設計項目必須要充分考慮到學生未來的成長,實現(xiàn)以知識邏輯順序開展教學到按照實際應用需求開展教學活動的轉變。教師需要精心設定信息技術項目,確保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技能,掌握牢固的理論知識。
項目學習的核心在于設計出一個合理的項目,所選定的目標需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學習情況,避免打擊學生的積極性。但如果項目過于簡單,將會導致學生對項目的興趣降低,確保學生保持極高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需要注重項目的合理選擇。
(1)根據(jù)高中信息技術教學的要求,實施項目的設計。針對高中信息技術教育,最終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因此在制定項目學習項目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以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實際要求為依據(jù),對當前高中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優(yōu)化,結合學生的需求設計項目任務。
(2)逐步探索新課改提出的高中信息技術實驗課程,開展具有實踐性的教學項目活動。
首先,設定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項目情景,根據(jù)課程教學內容,提出項目的要求和目的,引導學生認證分析項目要求與特征,有助于找到解決項目問題的方案。其次,以項目為核心,學生之間相互交流,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整合能力。對此,學生需要能夠通過交流分析項目要求,完成項目任務。最后,討論項目方案,并將整個操作流程完整記錄。以項目方案為核心,進行小組討論,教師可以適當引導學生解決項目問題,并對項目方案進行完善。
以2019 教科版必修1《數(shù)據(jù)與計算》《4.1 算法及其特征》為例,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設定這樣教學項目情境:在學期結束以后,老師計劃用50 塊錢購買一批筆記本獎勵給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請班長小剛幫忙,小剛決定購買三種單價的筆記本,分別為6 元、5元和4 元,剛好花完50 元錢,那么小剛可以購買多少本子? 然后,教師設置探究主題“設計分別購買6 元、5 元與4 元筆記本的組合方案”。學生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結合這個項目的主題,利用思維導圖工具做出了項目范例的學習規(guī)劃。這個題目中考查了學生利用計算機解決問題的算法,考查學生計算機解決問題的程序,同時讓學生能夠體驗計算機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實施項目學習各項探究活動,最終得到組合方案。在小組開展項目范例學習過程中,利用思維導圖工具梳理小組成員在“頭腦風暴”活動中的觀點,建立觀點結構圖,運用多媒體創(chuàng)作工具(如演示文稿、在線編輯工具等),綜合加工和表達,形成項目范例可視化學習成果,并通過各種分享平臺發(fā)布,共享創(chuàng)造,分享快樂。
項目學習的評價最好采取小組自評、互評以及教師的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可以采用動態(tài)化與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并根據(jù)不同的項目目標提出一定的量化標準,結合學生項目完成情況與學習情況,進行綜合打分。例如:學生的資料檢索與整合能力、協(xié)作交流能力、知識體系構建能力等。綜上所述,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實踐中,采用項目學習方式能夠較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并有助于提升高中信息技術的教學質量。基于項目學習開展高中信息技術教學,除了能夠提升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與合作能力,還可以幫助學生靈活運用信息技術知識,鍛煉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因此,教師需要不斷地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和修正項目學習的應用策略,從而更好地提升高中信息技術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