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軍朝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核心,在課堂中所采用的方法關系到學生閱讀效率和閱讀水平的發(fā)展,因此教師不能忽視閱讀指導模式的影響。其中主題式閱讀教學設計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它以“主題”為導向,針對性地指導學生閱讀與之相關的內(nèi)容,構建篇章之間的聯(lián)系,從而形成更深刻、完整的閱讀思維認知,這對于學生閱讀能力提升具有很大幫助。所以教師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科學應用主題式閱讀教學設計。
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具有零散性,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常常出現(xiàn)不知所云的感覺,特別在閱讀思維上難以形成體系,這也造成學生對很多情感和思想無法深刻表達。所以,在主題式閱讀教學設計研究應用中,首先要對主題進行明確,引導學生以具體的方向進入閱讀,吸取與其相關的內(nèi)容,以此加深對主題的認知[1]。具體實踐中,教師可以將某一單元作為主題,確定核心思想,然后對其中的閱讀篇章一一分析,從中提升閱讀主題的理解效果;或者教師可以選擇語文教材中同類型課文進行分析歸納,從而豐富學生的閱讀視野,使其在語文素養(yǎng)上得到發(fā)展。
以“在牛肚子里旅行”這一內(nèi)容為例,其屬于童話主題,豐富的想象力和趣味的故事情節(jié)則是主題特征。那么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明確“童話”這一主題,進而閱讀相關的素材,豐富對童話的認識,了解童話中充滿想象力的世界,以此來加深對這一主題的感悟。其次,引導學生邊讀邊想象故事情景,以把握童話中豐富的想象,思考作者如何來表現(xiàn)想象中的畫面,從而提升對閱讀主題的理解。
小學階段,學生在理解能力上較為薄弱,他們更多依靠直觀、形象化的方式來思考,要保證學生真正能夠理解主題,對內(nèi)容形成自我感知和認識,教師要特別圍繞閱讀主題設計合理的指導方法。其中可以營造生動的閱讀情景,融入圖片、音頻以及視頻動畫等元素,刺激學生的感官,使得他們可以凝聚注意力,調(diào)動情感,在了解文章主旨的同時,探究其情感和思想觀念,掌握分析閱讀的方法,以此提升閱讀鑒賞能力[2]。
以“牛郎織女(一)”內(nèi)容為例,其屬于較為典型的民間故事,這一主題往往包含了濃厚的情感,為了豐富學生對民間故事的感悟。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播放圖片和視頻,讓學生感受到民間故事的美好熏陶,然后再深入理解,分析語段,從而體會文章中所傳達的精神和道理,對民間故事形成完整的認知體系。
通常在學生明確主題后,要盡可能閱讀相關的文章,以從中總結出更多的閱讀規(guī)律,既加深對主題的理解,同時也要完善個人的閱讀思維。那么教師在主題式閱讀教學設計中,要拓展學生的接觸面,針對性地收集、篩選多種相關的范文佳作和材料信息,爭取引導學生閱讀更多與主題相似、相反的文章,全面開發(fā)學生的閱讀潛能[3]。此外,同一閱讀主題要綜合性設計相關內(nèi)容和培養(yǎng)目標,讓學生在容量大且密度高的閱讀過程中獲取多層次的知識,并吸取主題閱讀中的思想價值觀念,塑造優(yōu)良品格。要注意的是,在主題式閱讀教學設計實踐中,教師必須要帶領學生總結歸納,最終就這一主題建立包括內(nèi)容、思想、方法等各個方面的完整認知架構,從而強化學生的閱讀綜合素養(yǎng)。
以“納米技術就在我們身邊”內(nèi)容為例,在文體形式上這篇文章屬于科普文,而最終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的精神,那么教師可以拓展主題文章的引導邊界,讓學生在閱讀中領會納米的神奇所在,從而激發(fā)自身的科學探究欲望。然后引導學生通過各種渠道搜集與科學相關的信息,在閱讀中構建自身的科學思維,以更好地完善個人的科學觀,形成系統(tǒng)化的主題觀念認知。
結語:主題式閱讀教學設計研究是圍繞某一主題展開閱讀,在相關閱讀篇章的理解、分析中加深對主題的思考,使個人的閱讀能力得到提升。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主題式閱讀教學設計對于優(yōu)化閱讀指導過程,增強教學深度具有現(xiàn)實意義。所以,教師要精選閱讀主題,讓學生在明確主題后,自主閱讀與之相關的內(nèi)容,并且通過創(chuàng)設閱讀情景、拓展邊界知識的方法幫助學生理解主題,最后通過深入分析、歸納建立系統(tǒng)閱讀思維,實現(xiàn)閱讀能力的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