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炎改 余春華 李俊英
(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胸部腫瘤科,成都市 610041,電子郵箱:18844194498@163.com)
癌癥是中國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也是影響預期壽命的重要因素[2]。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發(fā)展,雖然我國癌癥患者生存率逐漸增加,但部分癌癥患者的5年生存率不足20%[3]。癌癥患者易產生負性情緒,如逃避、恐懼、焦慮等[4],有些癌癥患者因不能接受死亡而在臨終階段接受過度醫(yī)療,嚴重降低死亡質量。2015年,《經濟學人》公布的全球80個國家和地區(qū)死亡質量指數(shù)顯示,我國大陸患者死亡質量排名第71[5]。有專家認為,我國死亡質量排名落后與缺乏“死亡教育”有關[6]。死亡教育是就如何認識和對待死亡而進行的教育,其目的在于使人們樹立科學的死亡觀,正確地認識和對待不可避免的死亡問題[7]。研究顯示,死亡教育可改善癌癥患者的焦慮、抑郁狀態(tài),減輕死亡恐懼,提高死亡接受度和生活質量[8]。但我國死亡教育起步較晚,護理人員對死亡教育的認知水平不高,而護理人員對死亡的認知直接影響死亡教育的開展與實施。本研究以腫瘤科護理人員為研究對象,探討其對死亡教育的認知水平及其影響因素,為在癌癥患者中開展死亡教育提供參考。
1.1 調查對象 采用方便抽樣法,選取2019年6月1日至6月15日在我省20所三級甲等醫(yī)院工作的696名腫瘤科護士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已獲得護士職業(yè)資格證;(2)在腫瘤??撇》抗ぷ鲿r間≥6個月;(3)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實習生、規(guī)培生、進修生及輪崗護士;剔除標準:問卷調查答案呈規(guī)律性或明顯不合理問卷。
1.2 研究方法
1.2.1 調查工具: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對調查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內容包括一般資料、腫瘤科護士對死亡教育的認知兩個部分。(1)一般資料:由個人情況和死亡教育相關經歷組成,包括性別、年齡、民族、婚姻狀況、學歷、工作年限、職稱級別、是否有宗教信仰;是否觀看/閱讀過與死亡相關的影視/書籍、是否主動和家人討論過死亡相關話題、是否接受過死亡教育相關培訓。(2)腫瘤護士對死亡教育的認知:問卷在文獻研究和專家小組討論的基礎上設計而成。共有11個條目,前2個條目分別為是否聽說過死亡教育及其途徑、對死亡教育知識的了解程度,均不計分數(shù);后9個條目按照Likert 5級評分法計分:非常不同意=1分、不同意=2分、一般=3分、同意=4分、非常同意=5分;總分為9~45分,分數(shù)越高說明腫瘤科護士對死亡教育的認知越好。調查前由3名護理專家對各條目進行評價,并對30名腫瘤護士進行預調查,測得Cronbach α系數(shù)為0.933。本研究中Cronbach α系數(shù)為0.929,問卷的信度較好。
1.2.2 調查方法:采用問卷星形式進行調查,由經過培訓的四川省抗癌協(xié)會腫瘤護理專委會委員,將問卷發(fā)送至委員所在醫(yī)院的腫瘤科。問卷首頁設有知情同意告知和統(tǒng)一的指導語說明研究的目的、意義、填寫要求和保密原則等。正式填寫問卷前,調查對象勾選知情并同意方可進行填寫,反之則退出調查界面;調查結束后,由研究者對問卷進行核查及整理。本研究共收回問卷696份,均為有效問卷,有效率為100%,最終納入研究對象696名。
1.3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成組設計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數(shù)(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Logistic回歸模型分析腫瘤科護士死亡教育認知的影響因素。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腫瘤科護士的一般資料 696名腫瘤科護士中,女性685名、男性11名;年齡為20~63(31.22±6.69)歲,其他一般資料見表1。
表1 腫瘤科護士的一般資料(n=696)
2.2 腫瘤科護士對死亡教育的認知現(xiàn)狀 本研究的696名護士中,有449名(64.5%)聽說過死亡教育,聽說途徑(多選題)主要為學術會議(302名)、親戚朋友或同事(229名)、文獻或書籍(287名)和網絡媒體(207名);自認為對死亡教育知識了解程度:一點都不了解74名(10.6%)、了解一點498名(71.6%)、非常了解124名(17.8%)。腫瘤科護士死亡教育認知得分為(38.43±5.38)分,與中位得分(38.00分)接近,且各條目得分均大于4分。見表2。
表2 696名腫瘤科護士對死亡教育的認知情況(x±s,分)
2.3 影響腫瘤科護士對死亡教育認知的單因素分析 根據(jù)死亡教育認知得分是否大于得分中位數(shù)(38分)將腫瘤科護士分為高認知組(總分>38分)320名和低認知組(總分≤38分)376名。兩組腫瘤科護士的學歷、工作年限、職稱、觀看/閱讀過死亡相關影視/書籍情況、主動與家人討論過死亡相關話題情況、接受過死亡教育相關培訓情況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表3 兩組腫瘤科護士一般資料比較[n(%)]
2.4 影響腫瘤科護士死亡教育認知的多因素分析 以認知程度為因變量,將單因素分析中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變量(學歷、工作年限、職稱、觀看/閱讀過死亡相關影視/書籍情況、主動與家人討論過死亡相關話題情況、接受過死亡教育培訓情況)作為自變量,納入多因素Logistic回歸模型中進行分析,變量賦值情況見表4。結果顯示,觀看/閱讀過死亡相關影視/書籍、和他人討論過死亡相關話題、接受過死亡教育培訓是腫瘤科護士對死亡教育的認知水平較高的影響因素(均P<0.05)。見表5。
表4 變量賦值表
表5 影響腫瘤科護士死亡教育認知水平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3.1 腫瘤科護士死亡教育知識水平有待提高 本研究的696名腫瘤科護士中,有35.5%的腫瘤科護士未聽過死亡教育,71.6%的腫瘤科護士表示自己對死亡教育的知識了解一點,10.6%的腫瘤科護士表示自己對死亡教育知識一點都不了解,僅有17.8%的腫瘤科護士認為自己對死亡教育知識非常了解,腫瘤科護士對死亡教育的了解程度略高于崔爽等[9]的研究結果(護士對死亡教育知識了解一點占62.7%,一無所知占24.6%,非常了解占12.7%);這可能與研究對象所屬的科室不同有關,本研究對象為腫瘤科護士,而崔爽等的研究對象不局限于腫瘤科,與其他科室相比,腫瘤科護士接觸的臨終患者較多,有更多的機會學習到相關知識,因此其對死亡教育的了解程度更高,但本研究中腫瘤科護士對死亡教育知識的了解程度僅略高于上述研究,可見腫瘤科護士的死亡教育知識水平有待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即使腫瘤科護士對死亡教育知識沒有十分了解,其對死亡教育認知各條目的評分都處于較高水平(平均得分>4分)。這提示我們,隨著腫瘤護理??坪团R終關懷事業(yè)的發(fā)展,腫瘤科護士已經意識到死亡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這為未來死亡教育的實施和發(fā)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2 調動腫瘤科護士的學習積極性,提升死亡教育能力 本研究中,觀看或閱讀過死亡相關的影視或書籍的護士對死亡教育的認知水平較高(P<0.05)。分析其原因:首先,有此經歷的護士可能對待死亡的態(tài)度較為積極、客觀[10];其次,死亡相關的影視或書籍會涉及臨終關懷或者死亡問題,腫瘤科護士在觀看或閱讀的過程中,會不斷引發(fā)對生死問題的思考,進而潛移默化地影響其對死亡教育的認知。因此,在腫瘤護理工作中,可成立死亡教育學習小組,通過舉辦死亡話題讀書會、生死影視觀后感大賽等活動調動腫瘤科護士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腫瘤科護士對死亡教育的認知水平。
3.3 倡導公開討論死亡,改變死亡觀念 本研究結果顯示,主動與家人討論死亡話題的護理人員對死亡教育的認知水平較高(P<0.05)。家庭是生活的重要場所,家庭的氛圍與家教方式影響著人們對死亡的態(tài)度,這表現(xiàn)在與家人公開討論死亡話題者的死亡焦慮和死亡恐懼降低,有利于形成正確的死亡觀[11]。因此,在臨床工作中管理者可組織護士進行死亡病例討論,主題可圍繞患者的死亡過程、護理人員面對死亡的感受、如何與瀕死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溝通等。通過對死亡問題的探討,緩解護士照護危重癥患者和瀕死患者的壓抑心情,同時也可促進護士對死亡問題的思考,促進其樹立正確的死亡觀。
3.4 加強死亡教育培訓,促進死亡教育發(fā)展 本研究調查的696名腫瘤科護士中,僅有21.3%的護士接受過死亡教育培訓,且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有死亡教育培訓經歷的護理人員對死亡教育的認知程度較高(P<0.05)。在臨床工作中,護士是接觸患者時間最長、距離最近的醫(yī)護工作者,且腫瘤科護士大多陪伴患者走完人生最后一程,應成為死亡教育的先行者和實施者。在美國、英國等發(fā)達國家,死亡教育已成為護理專業(yè)課程的必修內容[12-13],對患者進行死亡教育已是必備技能。雖然我國醫(yī)務人員認為有必要對腫瘤患者及其家屬進行死亡教育,但由于目前醫(yī)學院校針對死亡教育的課程欠缺,醫(yī)院所提供的死亡相關繼續(xù)教育資源匱乏,很多護理人員在面對死亡時仍存在恐懼、低落等負性情緒[14],影響其樹立正確的死亡觀,更無法對癌癥患者和家屬開展死亡教育?,F(xiàn)代護理理念倡導要提高人的生命質量,新的生命觀不僅強調生命的神圣,更強調生命的質量和價值[15],故加強腫瘤護理人員死亡教育培訓,提升實施死亡教育的能力,對死亡教育和臨終關懷事業(yè)的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
綜上所述,觀看/閱讀過死亡相關的影視/書籍、主動與家人討論過死亡話題、接受過死亡教育培訓是腫瘤科護士死亡教育認知的影響因素。死亡教育是實現(xiàn)“優(yōu)逝”的先決條件,而持有對死亡教育的正確認知是實施死亡教育的基礎。著名的情緒ABC理論認為,人的消極情緒和行為障礙絕不是由于某一誘發(fā)性事件直接引起的,而是由于經歷這一事件的人對它不正確的認知和評價所產生的錯誤信念所直接引起的[16]。因此,未來可通過提高腫瘤科護士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倡導公開討論死亡和增加死亡教育培訓,提高腫瘤科護士對死亡教育的認知水平,進而促進死亡教育在腫瘤患者中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