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一鳴
(安徽三聯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安徽 合肥 230601)
貧困問題一直是困擾我國社會全面發(fā)展的重要社會問題之一,解決貧困問題是推進我國社會經濟進一步深入發(fā)展、綜合國力提升的重要內容,在政策頂層設計上得到了歷屆政府的高度重視。農村是我國貧困問題的集中地區(qū),絕大部分貧困居民都來自農村,實現農民全面脫貧是解決我國貧困問題的主要內容。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以來,我國政府在解決農民脫貧、推動農村經濟發(fā)展上下足了功夫,黨的十九大以后,“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成為推動我國農村經濟發(fā)展的又一項重要戰(zhàn)略,其中,農民全面脫貧是“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重要內容之一[1]。在“鄉(xiāng)村振興”背景下,我國各級政府、社會組織集思廣益,積極探索各種農村扶貧措施,其中電商扶貧是其中重要措施之一[2],其依托電子商務平臺,在相關政策支持下充分利用電子商務銷售渠道,將農村優(yōu)質、特色農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結合起來,實現農特產品產銷有效對接,推動貧困農村地區(qū)農特產品生產與加工的轉型升級,提升貧困農民收入水平,實現脫貧致富[3]。電商扶貧是“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下解決我國農村貧困問題、推動農村經濟發(fā)展的重要措施,其扶貧效果影響因素指引著扶貧參與主體多方采取措施提升扶貧效果和鄉(xiāng)村振興速度。
電商扶貧早在數年前就已經出現,在“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提出以后,該扶貧方式進一步受到國家和社會的關注,成為實現我國“鄉(xiāng)村振興”的重要手段之一。將農村相關產業(yè)與電子商務結合,可推動農村貧困地區(qū)相關產業(yè)發(fā)展和整體農業(yè)經濟發(fā)展,提升貧困農民收入,其在我國社會經濟發(fā)展過程中的戰(zhàn)略地位得到進一步提升。為此,2018年,在商務部電子商務和信息化司指導下,中華思源工程扶貧基金會與阿里巴巴、京東等多家電商平臺共同成立了中國電商扶貧聯盟,致力于通過電商與農業(yè)結合實現農村全面脫貧、助力鄉(xiāng)村振興。
電商扶貧在“鄉(xiāng)村振興”及社會發(fā)展中的重要地位決定了其必然受到政府部門、社會各界的密切關注,而電商扶貧效果則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探索電商扶貧效果影響因素對于政策供給方制定和更加有效地實施扶貧政策、提升電商扶貧效果、助推“鄉(xiāng)村振興”意義深遠。
“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下,電商扶貧是近幾年來我國大力倡導的一種的扶貧方式,將電子商務優(yōu)勢與農業(yè)生產、銷售充分結合,依靠政府部門在資金、技術、基礎條件等多方面的支持,鼓勵貧困農民利用現代生產和銷售手段從事農業(yè)生產,幫助他們脫貧致富。在復雜的社會經濟環(huán)境下,電商扶貧效果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國內外多位研究者對此展開了研究,但是目前尚未形成統一觀點,比如李鵬飛等指出,農業(yè)產業(yè)化水平、信息化基礎和政府支持對農村電商扶貧效果存在顯著影響[4],向麗、胡瓏瑛認為農村金融環(huán)境、農產品質量以及農村電商政策是農村電商扶貧最主要影響因素[5],楊雪云、時浩楠強調了人力資本、財政支持和交通條件對農村電商扶貧效果的重要性[6],王昕天等認為農業(yè)技術、商業(yè)模式和政策支持是影響農村電商扶貧效果的主要因素[7],而Chao Xie等則認為金融機構支持、農民個人態(tài)度以及政府支持對電商扶貧成效的影響力尤為突出[8]。研究者們從多角度研究了電商扶貧效果的影響因素,雖然在具體因素上存在較大差異,但在大致方向上卻很相似,比如絕大部分研究者均贊同貧困農民個體方面的因素是電商扶貧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基礎設施,尤其是電商、物流方面的基礎設施具有重要的影響力,政府政策以及金融環(huán)境也是影響電商扶貧效果的重要因素。所以筆者借鑒相關研究者的研究,從農民個體、基礎設施、政府政策以及金融因素等四方面搭建農村電商扶貧效果的影響因素框架。
在電商扶貧效果影響因素框架內,每方面因素下又可能存在多個具體因素對農村電商扶貧效果產生影響,下面對可能影響農村電商扶貧效果的具體因素進行定性分析。
1.貧困農民個體因素
第一,脫貧觀念。貧困農民要擺脫傳統“等、靠、要”的脫貧思想,從主觀意識上清楚地認識到脫貧需要自己的付出和努力,從心理上堅定脫貧斗志,并積極尋找脫貧致富的機會和出路[9]。此外,在互聯網經濟模式下,現代農業(yè)生產也在與互聯網密切結合,農民應該在觀念上與時代接軌,積極應對互聯網經濟,認可和接受電商扶貧這一新方式。
第二,受教育程度。受教育程度決定著個人對新事物的認知能力和接受能力,相對于傳統農業(yè),現代農業(yè)生產的工序和技術更加復雜,農民的受教育程度決定著其對現代農業(yè)生產方式以及相關扶貧政策的理解程度[10]。受教育程度越高的農民對現代農業(yè)生產方式、農業(yè)政策、扶貧政策的理解越透徹,對未來農業(yè)發(fā)展、自身經濟狀況的思考也會更多,脫貧和創(chuàng)收的積極性也就越高,越有利于電商扶貧政策的實施和貫徹。
第三,農業(yè)技術水平?,F代農業(yè)生產所需的農業(yè)生產技術決定著農民個人的可持續(xù)生產能力、生產效率和農產品質量,是貧困農民個人脫貧致富能力的集中體現[11]。農民的農業(yè)生產技術水平越高,在保證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的同時,能更加突出產品的特色,是電商扶貧政策下提升其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和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
2.基礎設施因素
基礎設施是決定農業(yè)生產效率及能否與電子商務有效結合的基礎條件,電商扶貧政策下的基礎設施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第一,信息基礎設施。電商扶貧本質上是互聯網+農業(yè)生產的扶貧方式,信息設施是其扶貧質量的基礎保障[12]。貧困地區(qū)在光網、基站、寬帶等方面的信息基礎設施條件決定了互聯網、智能手機等的使用效率,是保障農產品能夠順利、快速在網上宣傳、銷售的基礎條件,深刻影響著貧困農民的生產和收入。
第二,物流基礎設施。電子商務的順利開展要求必須有完善的物流體系與之匹配,物流基礎設施則是物流體系完善度的決定因素[13-14]。農村地區(qū)在物流倉儲中心、配送攬收點、物流運輸設施等方面的條件直接決定著農產品的對外運輸效率,尤其是通過電商平臺的生產資料購買和農產品銷售對物流運輸條件要求更高,決定其運輸量和運輸速度的同時,影響著合作對象和客戶的評價,以及農業(yè)生產與電商的長期合作質量。
第三,電商平臺基礎。電商平臺是電商扶貧的依托對象,是農產品的銷售渠道,優(yōu)質的電商平臺給予貧困農民優(yōu)質的產品銷售渠道[15]。與貧困地區(qū)農民合作的電商平臺數量及質量決定著農產品可接觸到市場的廣度和深度,對于農產品價格的確定以及銷售量的提升意義明顯。同時,農業(yè)生產涉及農、林、牧、副、漁等多種產品,不同電商平臺適合的農業(yè)產品存在一定差異,電商平臺數量和種類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不同種類農業(yè)生產與電商結合的深度及電商扶貧的覆蓋范圍,對于農村電商扶貧效果也存在一定影響。
3.政策因素
電商扶貧是“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目標實現的重要抓手之一,政策供給方給予電商扶貧的政策支持不僅能夠提升電商扶貧效果,也有助于“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目標的快速實現。
第一,資金扶持。資金支持是推動農村經濟發(fā)展的主要要素,也是國家支持農村電商扶貧的主要體現。通過稅收優(yōu)惠、直接補貼、定向貸款等手段鼓勵和幫助貧困農民從事特色、優(yōu)質農業(yè)生產,并將農產品推向線上[16],在提升貧困農民生產積極性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農業(yè)生產成本,提升了農業(yè)生產盈利水平。
第二,生產資源。不同類型的農業(yè)生產對生產技術、生產設備等要求存在差異,也是農業(yè)生產效率和農產品質量的重要保障,這是在激烈的電商環(huán)境下獲得市場、吸引客戶的必然要求?!班l(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下,政府部門對農村地區(qū),尤其是貧困地區(qū)在現代農業(yè)技術、人才、生產設備等方面的傾斜和支持,客觀上滿足了電商扶貧在農業(yè)生產效率和農產品質量上的內在要求,保障了貧困農民的規(guī)?;a需求、提升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為電商扶貧效果提升保駕護航[17]。
第三,培訓教育。農村經濟發(fā)展需要農民具備一定的知識文化和生產技術,而在我國農村地區(qū),農民的文化水平普遍較低,生產技術也主要來源于傳統農業(yè)生產經驗,遠達不到現代農業(yè)生產的需要。在“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下,提升農民文化素質和農業(yè)生產技能是其重要內容,政府部門可通過不定期培訓班、宣講會、專家答疑會等手段為農民提供培訓教育,滿足貧困農民對生產技術和線上銷售技能的需求,進而提升貧困農民的收入水平和盈利水平。
4.金融因素
金融因素是現代農業(yè)生產的重要條件,是農村電商扶貧效果的重要影響因素,其中金融機構為農業(yè)生產提供的融資渠道以及保險機構提供的農業(yè)保險服務是最主要的兩個金融因素。
第一,融資渠道。金融機構為了實現經營風險最小化,在扶貧貸款對象選擇過程中側重點不同,大部分金融機構更傾向于實力雄厚的國有農企及信用良好的農民,對于那些風險較高、償還能力較弱的貧困農民來說金融機構的信貸審批往往比較苛刻[18]。同時,金融機構提供的扶貧貸款種類也較為局限,這進一步限制了貧困農民的融資渠道,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農產品的規(guī)?;a和特色化生產,限制了農村電商扶貧效果的提升。
第二,農業(yè)保險。貧困農民參與農業(yè)保險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和規(guī)避其經營風險,還能大幅增加各類金融機構參與電商扶貧的積極性,保障農業(yè)生產持續(xù)進行和電商扶貧效果的提升[19-20]?!班l(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下,政府部門充分意識到了農業(yè)保險對農村經濟以及電商扶貧的重要性,不斷加大農業(yè)保險的宣傳力度和優(yōu)惠力度,刺激貧困農民參與農業(yè)保險的積極性,從農業(yè)生產風險保障角度提升電商扶貧效果。
前文探討了農村電商扶貧效果可能的影響因素,那么這些因素對農村電商扶貧效果的影響是否顯著?各因素的影響力度是否存在差異?下面以對安徽省的實地調研數據為基礎做進一步實證分析。
安徽省是我國中部地區(qū)的農業(yè)大省,農村人口占據了人口總數的大部分,農村貧困問題一直困擾著安徽省經濟建設,脫貧成為安徽省近幾年來的重點工作。在“互聯網+”時代下,電商扶貧成為安徽省重點支持的脫貧措施,自2014年起安徽省就積極鼓勵和倡導貧困農民將農業(yè)生產與電子商務相結合,依托電子商務平臺推銷農業(yè)產品,在融資、技術、生產設備等方面給予了大力支持,意圖實現農村地區(qū)快速脫貧的目的。經過5年的不懈努力,整體上安徽省農村扶貧取得了顯著成效。根據安徽省扶貧辦公布的數據,全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由2014年的441.6萬下降到了2019年底的8.7萬人,貧困發(fā)生率降至0.93%,22個貧困縣和2 936個貧困村全部“摘帽”。貧困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增長,由2014年4 800元增加到了2019年的10 300元,近5年的年收入增長率幾乎均在兩位數以上,2018年更是達到了23%的漲幅,貧困農民的個人可支配收入水平大幅度提升[21]。
在生活消費支出上,根據安徽省扶貧辦公布的2019年數據顯示,2019年安徽省貧困農民全年人均消費支出為6 428元,較2018年的5 545元增加了883元,漲幅達15.9%,貧困農民的整體生活質量大幅上升[21]。而在具體消費項目上,2019年相對于2018年均有不同程度增加,其中在教育、文化、娛樂方面的消費支出環(huán)比上漲幅度最大,達到了22.5%,是各項支出中漲幅最大的,表明貧困農民更注重精神生活質量的提升。生活用品及服務、居住也有很大漲幅,貧困農民的基本生活條件進一步優(yōu)化,見表1。
表1 2019年安徽省貧困農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情況
經過5年的電商扶貧,全省農村整體貧困發(fā)生率快速下降,貧困農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均大幅度提升,總之,安徽省農村電商扶貧效果不錯。
在前文定性分析基礎上,參考劉陽、孫劍斌 、楊愛君等的研究[22- 24],設置調研問卷題項,同時征詢了來自科研院所、安徽省扶貧辦等6名專家的意見,對調研問卷題項進行調整和完善,最終形成本文的正式調研問卷。問卷各題項采用Likert5級量表進行度量,1~5分別表示“低”“較低”“一般”“較高”和“高”,見表2。
表2 調研問卷題項及變量體系
筆者以安徽省已經脫貧農民作為調研對象,通過實地調研獲取電商扶貧效果影響因素相關數據。本次調研共走訪了安徽省潁上縣、利辛縣、潛山縣、霍邱縣、金寨縣5個貧困縣中的30個貧困村,向當地已脫貧農民發(fā)放調研問卷600份,收回可用問卷569份,有效回收率為94.8%,其中來自潁上縣的有效問卷占比19.9%,利辛縣占比24.1%,潛山縣占比15.6%,霍邱縣占比19.0%,金寨縣占比21.4%。
數據的可信度是量化分析結論可信度的基礎,在量化分析之前需要對問卷調研獲取的數據進行信度檢驗。筆者利用Cronbach α系數對調研問卷量表信度進行評價,經過計算,問卷量表的整體Cronbach α系數值達到了0.89,各題項的Cronbach α值也均在0.6以上,問卷量表整體信度以及調研數據的可信度均較高,可用于分析實際問題。
1.模型設定
貧困農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和日常生活消費支出是其家庭貧富程度和生活質量的集中反映,也是反映電商扶貧效果的主要內容,所以擬構建電商扶貧各種影響因素與貧困農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消費支出之間的量化模型實證檢驗農村電商扶貧效果影響因素。根據王方妍、胡世偉 、彭芬等的研究成果[25-26],量化模型選擇多元線性回歸模型,解釋變量為各農村電商扶貧效果影響因素,被解釋變量分別為貧困農民家庭收入提升幅度和支出提升幅度。
2.模型擬合與分析
(1)描述性統計分析
首先計算各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值,以了解各變量基本情況,見表3。
表3 各變量描述性統計值
從極大值和極小值來看,各變量整體較好,不存在奇異值,從均值與標準差來看,各變量基本處于正態(tài)分布狀態(tài),適合構建回歸模型。
(2)模型擬合與檢驗
下面利用來自安徽省的調研數據對農村電商扶貧效果影響因素的多元線性回歸模型進行擬合,由于定性分析中所探討的因素只是農村電商扶貧效果可能的影響因素,對農村電商扶貧效果的影響未必顯著,也未必能夠全部進入模型,所以采用逐步回歸法對模型進行估計,逐個將解釋變量引入模型,對于引入后其參數估計結果不顯著且影響模型整體擬合效果的解釋變量予以剔除,最終留在模型中的變量均為對被解釋變量具有一定顯著性的變量,即為農村電商扶貧效果顯著影響因素。估計過程由SPSS21.0實現,模型估計結果見表4。
從表4可以看出,運用逐步回歸法分別對以Income和Pay為被解釋變量的多元線性回歸模型進行估計,兩個模型中分別剔除了若干不顯著變量,二者的可決系數分別達到了0.783 9和0.834 4,模型中的解釋變量均很好地解釋了被解釋變量的變動。F檢驗的伴隨概率均為0,兩個模型的整體擬合顯著性均很高,D.W統計量值和H.Q統計量值也均在合理范圍內。所以分別以Income和Pay為被解釋變量的兩個多元線性回歸模型擬合優(yōu)度均比較高,均可用于分析實際問題。
表4 模型估計結果匯總表
(3)模型擬合結果分析
從貧困農民家庭收入提升的角度來看,在10%顯著性臨界值下,共有7個變量進入模型,對被解釋變量存在顯著影響。其中,skill參數估計值的t檢驗在1%臨界值下顯著,是所有解釋變量中顯著性水平最高的,貧困農民的農業(yè)技術水平對其家庭收入水平的提升影響最明顯,是電商扶貧效果最顯著的影響因素。其次是funds,其參數估計值的t檢驗顯著性水平通過了5%臨界值,來自政府部門的資金支持對貧困農民家庭收入水平的提升也存在比較顯著的影響,是電商扶貧效果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idea、basis、plat、train和channel通過了10%臨界值,貧困農民的脫貧觀念、農村的物流基礎設施、電商平臺基礎、貧困農民接受的培訓教育以及融資渠道對其家庭收入的提升存在顯著影響,是農村電商扶貧效果的重要影響因素。在10%顯著性臨界值下,有4個變量未進入模型,它們對被解釋變量的影響不顯著,雖然前文定性分析顯示它們可能會對農村電商扶貧效果存在影響,但在現實中這些因素的影響力表現得并不明顯。
從貧困農民家庭消費支出提升幅度角度來看,在10%臨界值下,僅有5個變量通過檢驗而進入模型,其中skill的顯著性最高,funds次之,與從貧困農民家庭收入提升角度構建的模型的擬合結果一致,農民的生產技能以及政府部門的資金扶持是對電商扶貧效果影響顯著性位列一、二的因素,而basis、plat和channel僅在10%臨界值下顯著,物流基礎設施、電商平臺基礎和融資渠道對農村電商扶貧效果的影響是真實存在的,但影響顯著性一般。需要指出的是,idea和train對貧困農民家庭收入增長存在顯著影響,但對貧困農民的家庭生活消費支出增長的影響不顯著,貧困農民的脫貧觀念及政府部門和相關組織給予的培訓教育只能從收入角度顯著影響貧困農民的電商脫貧效果,但對其生活質量的影響表現不明顯。
從各解釋變量參數估計值來看,進入兩個模型中的所有變量的參數估計值均為正數,各因素均為農村電商扶貧效果的正向影響因素,這些變量值的增加能夠提升電商扶貧效果。其中skill和funds的回歸系數值均為所有解釋變量中最大的兩個,農民的農業(yè)技術水平和政府資金支持對貧困農民家庭收入和生活消費支出的正向帶動幅度最大,是農村電商扶貧效果影響力度最大的兩個因素。其他解釋變量的回歸系數值相對較低,均在0.1以下,對被解釋變量的影響力度稍弱,這些因素對農村電商扶貧效果的提升的正向帶動力度相對較低。
“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下,電商扶貧是解決農村貧困問題、推動農村經濟發(fā)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其扶貧效果影響因素指引著扶貧參與主體多方采取措施以提升電商扶貧效果和鄉(xiāng)村振興速度。農村電商扶貧效果受到農民個人、政府政策、基礎設施、金融因素等多方面因素共同影響,但不同因素的影響顯著性存在差異。貧困農民的農業(yè)生產技術和來自政府部門的資金支持是影響電商扶貧效果最顯著的兩個因素,貧困農民能否實現脫貧致富,關鍵還在于自身業(yè)務能力的提升。同時,外部給予的支持,尤其是在農業(yè)生產資金上支持也相當重要,現代大規(guī)模農業(yè)生產對生產資料的量和質均有較高要求,充足的資金是生產順利進行的必要條件,也是貧困農民脫貧的重要保障。物流基礎設施、電商平臺基礎以及融資渠道也對農村電商扶貧效果存在顯著影響。貧困農民的脫貧觀念以及所接受的培訓教育對于其家庭收入的提升有一定影響,也是電商扶貧效果的重要影響因素。
電商扶貧效果對于農民生活質量提升、農村社會經濟發(fā)展意義深遠。政府部門及相關組織可以從相關影響因素角度出發(fā),多方采取措施以助力農村電商扶貧措施推廣和扶貧效果的提升。第一,利用宣講、培訓、專家指導等方式引導農民學習農業(yè)生產技術和電子商務技術,實現“授之以漁”的目的,提升農民業(yè)務能力和自身脫貧能力。第二,提升政府資金支持力度的同時,注重資金利用效率。資金是農村電商扶貧效果的重要影響因素,為進一步提升資金對電商扶貧的推動作用,除了加大資金扶持力度外,更要提升資金利用效率,注重資金扶持精準度,針對貧困農民的真實資金需求做好精準資金支持。第三,拓展農民融資渠道。在政府部門資金支持的同時,融資渠道的拓展也是解決貧困農民農業(yè)生產資金問題的重要方式,是貧困農民自身融資能力尤其是在脫貧以后獲得持續(xù)資金能力的重要方式,以防止農民在脫貧后又出現“反貧”現象。第四,進一步完善物流和電商基礎設施建設??梢詮呢毨мr村地區(qū)的物流倉儲中心、攬貨中心及代理點建設、配送和運輸設備、知名電商平臺合作等方面加強,為農村電商扶貧效果的提升提供基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