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強,宗廣鑫,高昆,岳志勇
(山東第一醫(yī)科大學附屬省立醫(yī)院,山東 濟南 250021)
腺樣體是一團位于鼻咽頂壁和后壁交界處、兩側咽隱窩間的淋巴組織,是咽淋巴環(huán)內環(huán)的重要組成部分。腺樣體在出生時體積很小,在出生后的幾年內由于免疫系統(tǒng)的過度活動而持續(xù)生長[1]。腺樣體肥大是對早期免疫活動增強的一種自然反應,可引起張口呼吸、鼻部病變、哮喘、言語問題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等相關問題。鼻竇炎是指鼻竇和副鼻腔黏膜的慢性炎癥。慢性鼻竇炎指的是3 個月或更長時間內連續(xù)出現(xiàn)相關的癥狀,同時伴有相應的內窺鏡或計算機斷層掃描(CT)檢查陽性結果。盡管慢性鼻竇炎不如急性鼻竇炎常見,但其發(fā)病率越來越高,嚴重者會影響患兒的生活質量[2]。慢性鼻竇炎的發(fā)生與許多因素相關,包括病毒感染、細菌感染、過敏及黏膜的無菌性炎癥。藥物治療主要包括鼻腔鹽水沖洗、類固醇類噴鼻劑和抗生素等,大多數(shù)患兒并不需要進行手術治療。
兒童慢性鼻竇炎的發(fā)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許多慢性鼻竇炎患者被檢查發(fā)現(xiàn)同時伴有腺樣體增大,但腺樣體肥大是否影響慢性鼻竇炎現(xiàn)仍有爭論[3]。但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腺樣體肥大與兒童慢性鼻竇炎具有相關性[4]。部分學者認為腺樣體肥大會因阻塞鼻腔而引起慢性鼻竇炎,而另一些學者則認為腺樣體通過形成生物膜起到致病細菌的儲存作用[5]。此外,臨床對于慢性鼻竇炎的發(fā)生及其嚴重程度是否與腺樣體的大小相關尚未達成共識。藥物治療是兒童CRS 的首選,但對于難治性鼻竇炎,腺樣體切除術等手術治療的效果仍在討論中。腺樣體切除術能解除鼻腔鼻竇的梗阻或減弱生物膜的作用,有利于鼻竇炎的康復,從而提高慢性鼻竇炎患兒的生活質量,但現(xiàn)在還無足夠的證據(jù)證明此推論。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索腺樣體大小對鼻竇炎嚴重程度的影響以及腺樣體切除術后慢性鼻竇炎的預后情況,現(xiàn)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8 年8 月至2018 年12 月在山東省立醫(yī)院東院耳鼻喉科住院接受腺樣體切除術并成功接受術后隨訪的119例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69例,女50例;平均年齡(4.6±2.8)歲。所有患兒均因鼻塞、流涕或睡眠打鼾、張口呼吸等問題入院,住院期間均進行鼻內鏡下低溫等離子腺樣體切除術,術后病理證實切除的組織為腺樣體。術前對患者進行電子鼻咽喉鏡檢查評估腺樣體大小,分別于術前及術后3 個月對患兒進行低劑量鼻竇CT 檢查評估鼻竇炎的嚴重程度。
1.2 方法 每例患者均由一位經(jīng)驗豐富的耳鼻喉科醫(yī)生進行電子鼻咽喉鏡檢查。通過估計鼻咽部腺樣體組織阻塞后鼻孔的面積評估腺樣體的大小,并依據(jù)腺樣體組織阻塞后鼻孔的面積將所有患者分為3 組:A 組(阻塞后鼻孔<70%,n=23),B 組(阻塞后鼻孔70%~90%,n=42),C 組(阻塞后鼻孔>90%,n=54),見圖1。
圖1 電子鼻咽喉鏡下腺樣體的大小Figure 1 Adenoids of different sizes under nasal endoscopy
每例患者均于術前及術后3 個月接受低劑量鼻竇CT 檢查,以評估術前和術后3 個月的慢性鼻竇炎情況。然后用Lund-Mackay 評分總結CT 結果。評分0(所有鼻竇均無炎癥表現(xiàn))~24(所有鼻竇均充滿炎癥表現(xiàn))分,分別代表慢性鼻竇炎由輕到重的程度,見圖2。
圖2 CT檢查及Lund-Mackay評分Figure 2 CT Findings and Lund-Mackay score of sinusitis in children
1.3 觀察指標 探討鼻竇炎嚴重程度與腺樣體大小的關系、腺樣體切除術后患兒鼻竇炎的變化。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 檢驗或方差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鼻竇炎嚴重程度與腺樣體大小的關系 A、B、C 組Lund-Mackay 評分分別為(3.91±3.44)分、(4.02±4.07)分、(7.67±6.46)分。
A、B兩組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C組與A、B兩組評分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3 組患者腺樣體切除手術前后Lund-Mackay 評分比較術后,3組Lund-Mackay評分均低于術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腺樣體切除術后患兒鼻竇炎的變化(±s,分)Table 1 Prognosis and outcome of CRS after adenoidectomy(±s,scores)
表1 腺樣體切除術后患兒鼻竇炎的變化(±s,分)Table 1 Prognosis and outcome of CRS after adenoidectomy(±s,scores)
P值0.003 0.009 0.000組別A組B組C組Lund-Mackay評分術前3.91±3.44 4.02±4.07 7.67±6.46術后3個月2.52±2.66 2.91±3.19 3.98±4.32
臨床上,腺樣體肥大合并慢性鼻竇炎的患兒較常見,兒童慢性鼻竇炎與腺樣體肥大之間是否存在關系尚有爭議[6-8]。贊成者認為腺樣體可以通過以下兩種方式影響鼻竇炎,首先,腺樣體引起機械性阻塞或分泌物停滯[9]。此外,腺樣體可作為病原菌的貯存器,復發(fā)性或持續(xù)性腺樣體炎能夠引起周圍結構和器官的炎癥,鼻竇炎就是其中之一[10]。本研究結果顯示,A、B、C 3 組Lund-Mackay 評分分別為(3.91±3.44)分、(4.02±4.07)分、(7.67±6.46)分,C組與A、B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3組Lund-Mackay評分均低于術前,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兒童慢性鼻竇炎的嚴重程度與腺樣體的大小有關,因此,可以推測,在某種程度上,兒童慢性鼻竇炎與腺樣體肥大有關。
兒童慢性鼻竇炎的藥物保守治療包括避免接觸過敏原、鼻腔沖洗、激素類噴鼻劑、鼻減充血劑和抗生素等。外科手術僅用于藥物治療失敗的患者,并不是治療CRS 的主要手段。由于兒童慢性鼻竇炎可能與腺樣體肥大存在相關性,腺樣體切除術作為一種常見的小兒耳鼻喉科手術,已被推薦為嚴重的兒童慢性鼻竇炎疾病的手術治療方案[11-12]。盡管如此,腺樣體切除術的效果仍有爭議,大多數(shù)學者認為其可改善鼻竇炎癥狀,因為腺樣體切除術可以清除鼻咽部的機械性阻塞或慢性或復發(fā)性鼻竇炎患者的感染病灶[13-14]。但是,也有研究認為腺樣體切除術治療對兒童CRS 的有效性更多的是基于經(jīng)驗而不是基于證據(jù),Kim等[15]發(fā)現(xiàn)無論是否行腺樣體切除術,鼻竇炎均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減少。本研究結果也表明,腺樣體切除術可以降低兒童慢性鼻竇炎的嚴重程度。因此,可認為腺樣體切除術有利于兒童鼻竇炎的康復。對于伴有腺樣體肥大的嚴重慢性鼻竇炎患者,可考慮施行腺樣體切除術。
綜上所述,兒童慢性鼻竇炎與腺樣體肥大有關,腺樣體大小可影響兒童慢性鼻竇炎的病情。腺樣體切除術有利于慢性鼻竇炎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