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高校學生基層黨組織建設與育人工作相結合有其內在的生成邏輯:從理論層面看,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的應有之義;從歷史層面看,是中國共產黨關于高等教育的經驗總結;從實踐層面看,是高校育人工作的現實需要。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建育人承擔著培育社會主義時代新人、保證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發(fā)揮基層黨組織戰(zhàn)斗堡壘作用、凝聚引領青年貢獻青春力量的歷史使命。新時代增強高校學生黨建育人實效的路徑在于樹立學生黨建育人理念、明確學生黨建育人目標、創(chuàng)新學生黨建育人方法、完善學生黨建育人機制。
[關鍵詞]學生黨建育人;生成邏輯;歷史使命;實踐路徑
[作者簡介]周紹寶:貴陽學院數學與信息科學學院講師,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高校黨建作為基礎性工作、高校人才培養(yǎng)作為中心性工作都必須開創(chuàng)“強起來”的新局面。2017年教育部黨組印發(fā)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中明確提出“把組織建設與教育引領結合起來,強化高校各類組織的育人職責?!敝泄步逃奎h組關于印發(f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的通知[Z].教黨[2017]62號.高校學生黨建是高校黨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黨員的基本單位,是直接凝聚團結青年、引領教育青年、服務激發(fā)青年的主陣地。高校學生基層黨組織建設與育人工作相結合,是創(chuàng)新高?;鶎狱h建的有效方式,也是提升高校組織育人質量的重要途徑。但進一步追問,高校學生黨建育人何以能結合?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建育人面臨哪些新使命?探討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建育人的生成邏輯、歷史使命,對于強化高校學生黨組織育人職責,優(yōu)化高校學生黨建育人路徑都將大有裨益。
一 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建育人的生成邏輯
高校學生黨建育人是指在學生黨員發(fā)展培養(yǎng)、教育管理過程中,通過加強自身建設,充分發(fā)揮學生黨支部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達到育人的目的。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建育人是統一的整體,學生黨建工作本身就是立德樹人的過程,其背后有著深層的生成邏輯,我們可以從理論、歷史、實踐等三個維度進行探討。
(一)理論維度:基層黨建育人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的應有之義
“注重從思想上建黨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的基本原則和根本要求”呂薇洲,馬凱.思想建黨是我們黨不忘初心、繼續(xù)前進的重要法寶[J].紅旗文稿,2016(13):14.,作為肩負起直接發(fā)展、教育、管理黨員的基層黨組織,基層黨建不僅具有育人的功能價值,而且有育人的根本要求。基層黨建育人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的應有之義,是思想建黨的直接體現。
馬克思、恩格斯一生致力于人類解放事業(yè),并把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fā)展作為終極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馬克思、恩格斯參與創(chuàng)建共產主義者同盟、領導國際工人協會、指導德國社會民主工黨的建立等,并在無產階級政黨創(chuàng)建過程中注重對進步成員主觀世界的思想改造。1847年,在創(chuàng)建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共產主義者同盟之時,馬克思、恩格斯就非常注重對同盟領導人及盟員進行思想理論教育,努力清除同盟領導人和盟員頭腦內諸如魏特林的空想共產主義、蒲魯東的小資產階級改良主義等錯誤認識,逐步培養(yǎng)科學共產主義意識。同年12月,在馬克思、恩格斯起草的《共產主義者同盟章程》中,明確規(guī)定盟員必須“承認共產主義”,“每一個支部對它所接受的會員的品質純潔負責”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39.,這些規(guī)定初步確立了無產階級政黨基層組織建設需要承擔起的育人責任。馬克思、恩格斯在領導第一國際的過程中,同拉薩爾主義、工聯主義和巴枯寧主義等進行了長期斗爭,及時扭轉了黨內錯誤的思想認識,培養(yǎng)了大量無產階級革命戰(zhàn)士,確保了第一國際的發(fā)展方向。
作為馬克思主義的繼承者,列寧在俄國革命斗爭的實踐中,進一步豐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思想,認為“只有以先進理論為指南的黨,才能實現先進戰(zhàn)士的作用”列寧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2.317.,但是“工人階級單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只能形成工聯主義的意識”列寧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17.。面對這種情況,列寧認為無產階級政黨只有在自身建設過程中,注重對工人階級進行馬克思主義的宣傳教育和外部“灌輸”,才能在工人階級的頭腦中形成共產主義意識,達到培育先進戰(zhàn)士的作用。
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以后,中國共產黨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革命、社會主義建設實踐相結合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作為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創(chuàng)建者,在面對“無產階級和地主大資產階級都只占少數,最廣大的人民是農民、城市小資產階級以及其他的中間階級”毛澤東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8.的社會時,指出“有許多黨員,在組織上入了黨,思想上并沒有完全入黨,甚至完全沒有入黨”毛澤東選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75.,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要加強對黨員和革命群眾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教育,要著重從思想上建黨,努力培養(yǎng)和造就無產階級革命事業(yè)的接班人。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尤其是在改革開放以后,中國共產黨堅持在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同時,肩負起凝聚群眾、組織群眾、教育群眾的職責,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黨員長期受教育的長效機制,實現育人的目的。
(二)歷史維度:高校黨建育人是中國共產黨關于高等教育的經驗總結
高校學生黨建育人包含在高校黨建育人的命題之中,是高校黨建育人的具體展開形式。自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高校始終是黨關注的焦點,高校黨建是黨開展活動的重要舞臺??v觀中國共產黨的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歷程,無不與高校培育進步青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高校黨建育人是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社會主義探索時期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時期關于高等教育的經驗總結。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高校黨建在成功建設一支政治上、思想上、組織上完全鞏固的基層黨組織的同時,注重引領青年學生運動發(fā)展,并在學生運動中培育青年學生的共產主義意識,增強馬克思主義的理論素養(yǎng),通過鍛煉改造,積極吸收進步青年入黨。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在高校將黨建與培育具有共產主義信仰的革命者相結合,不僅為黨輸送了大批高素質的干部隊伍,為中國革命以及今后的社會主義建設儲備了大量人才,也為中國共產黨在非無產階級群體中建黨積累了寶貴經驗,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中國共產黨在高校黨建的思路和方向。
在社會主義建設探索時期,“文化大革命”前高校黨建工作有幾個重要特點:一是注重黨對高校的領導,如1958年9月,國務院在《關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明確規(guī)定一切學校應該受黨的領導。二是高校黨建的方向從開展民主運動轉向以培養(yǎng)社會主義建設人才為己任。三是高校黨建活動的形式是實行教育與生產相結合,在革命教育中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四是加強了高校黨建工作力量,建立了學生政工隊伍,開設了馬克思主義理論課,注重對學生進行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教育。
參見:顧明遠:教育大辭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然而“文化大革命”爆發(fā)后,“左”傾思潮嚴重泛濫,“踢開黨委鬧革命”,高校黨建工作遭到破壞,高校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嚴重癱瘓,許多青年學生陷入思想上迷茫,行為上盲從的困境。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文化大革命”結束后,黨中央及時汲取文化大革期間高校黨建的經驗教訓,落實鄧小平同志提出的“撥亂反正”任務,在高校實行黨委領導下的校長分工負責制,全面加強高校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然而在20世紀80年代末,高校受西方各種思潮沖擊,高校基層黨建突顯出思想陣地失控,育人職責不明,育人方式和舉措不足、不力的弱點,高校黨建與培育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相脫節(jié)。
在1990年召開的第一次全國高校黨建工作會上,強調了黨對高校的領導地位,高校黨建要始終圍繞學校育人的中心任務來抓,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此開啟了高校黨建工作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規(guī)范化、制度化之路。第一次全國高校黨的建設工作會議情況概述.(2007-03-01)[2021-01-15].http://www.moe.gov.cn/s78/A12/szs_lef/moe_1416/s6628/s6629/201207/t20120711_139178.html.
(三)實踐維度:大學生黨建育人是新時代高校育人工作的現實要求
“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為誰培養(yǎng)人”是新時代高校育人的首要問題。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這表明高校一切工作必須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而展開。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建工作是鞏固黨在高校的執(zhí)政之基,充分發(fā)揮基層黨組織戰(zhàn)斗堡壘作用,塑造學生政治品格,為黨培育接班人的戰(zhàn)略之舉。大學生黨建與育人相結合是新時代高校育人工作的現實要求,具體體現在提高基層黨建質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兩個方面。
一方面,大學生黨建育人是圍繞高校育人的中心工作來提高基層黨建質量的必然選擇。新時代黨的建設之所以突出強調“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部分原因在于存在“僅僅就黨建抓黨建、脫離中心工作抓黨建、黨建與業(yè)務‘兩張皮”現象,致使一些地方黨的建設成效不高,乃至存在黨建“自轉”“空轉”“虛轉”現象。參見:劉紅凜.新時代黨的建設理論和實踐創(chuàng)新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71.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著力解決一些基層黨組織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65.。高校育人工作是高校的中心性工作,高校學生黨建只有主動融入中心,才不至于使自己逐漸邊緣化,弱化其自身的組織功能和組織形象。高校學生黨建與育人相結合,能有效發(fā)揮其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龍頭地位,有效破解黨員發(fā)展、培養(yǎng)、管理過程中重數量輕質量、重過程輕內容、重形式輕結果的困境,達到提升基層黨組織建設質量的目的。
另一方面,大學生黨建育人是尊重學生主體地位,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增強高校育人實效的迫切需要。據統計,大部分學生在校期間都曾向黨組織遞交過入黨申請書,青年大學生在人生成長成才的關鍵時期在政治上、思想上有追求進步的需要。與此同時,部分學生深受西方意識形態(tài)影響,精神上變得“空心”,行為上走向“偏執(zhí)”,看不到未來發(fā)展的方向。高校學生黨支部不僅僅要面向入黨積極分子、黨員發(fā)展對象、預備黨員、正式黨員開展工作,其教育對象應擴展到全體學生,應積極借助學生黨建平臺有計劃、分階段地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教育、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教育、入黨啟蒙教育等,幫助青年大學生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助推個人的全面發(fā)展。大學生黨建與育人相結合,能有效發(fā)揮學生主體能動性,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
需要指出的是,在高校育人工作中,高校黨建育人起統領作用,通過黨建協調各部門推動構建高校一體化育人體系,落實“三全”育人要求。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線,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就是高校育人的普遍形式和重要路徑。高校學生黨建育人則是高校育人體系中的龍頭,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品,更是新時代高校育人水平和成效的直接體現。
二 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建育人的歷史使命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高等教育發(fā)展進入新階段,高校立德樹人必須承擔新使命。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建育人不同于一般性育人,必須立足于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钡暮甏髷⑹轮校伙@出黨建育人的政治戰(zhàn)略定位,肩負起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保證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發(fā)揮基層黨組織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凝聚引領青年貢獻青春力量的歷史使命。
(一)在推進偉大事業(yè)中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需要黨始終走在時代發(fā)展前列,創(chuàng)新基層黨建,為推進偉大事業(yè)保駕護航。當前中國的高等教育進入爭創(chuàng)世界一流,努力建設高教強國的新階段,高校必須以學生黨建育人為龍頭,勇于擔當培養(yǎng)民族復興大任時代新人的歷史使命。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以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為著眼點”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42.。在2018年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指出,“做好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必須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習近平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 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 更好完成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使命任務[N].人民日報,2018-08-23(01).。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為實現中華民族“強起來”的戰(zhàn)略任務,作為黨的基層組織,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建在高校人才培養(yǎng)中必須承擔的重要使命。
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建育人把培養(yǎng)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作為自己的重要使命,須注意以下兩個問題:一是要準確辨析時代新人的內涵特質。2013年5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給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2009級本科團支部全體同學回信,肯定他們立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的理想和追求,勉勵當代青年珍惜韶華、奮發(fā)有為,勇做走在時代前面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绷暯浇o北京大學學生回信勉勵當代青年 勇做走在時代前面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N].人民日報,2018-05-05(01).2018年5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再一次鼓勵廣大青年“要努力成為有理想、有學問、有才干的實干家,在新時代干出一番事業(yè)”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4.??傮w來看,時代新人應具備的基本特質有百折不撓的奮斗精神、勇于創(chuàng)新的開拓精神、為國為民的奉獻精神和愛崗敬業(yè)的實干精神。二是要準確把握培育時代新人的核心要義?!芭囵B(yǎng)時代新人,要堅持立德樹人、以文化人,弘揚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綱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144.培育時代新人的核心就是要“立育人之德”“樹有德之人”,通過學生組織文化、校園文化等,培育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集體主義意識和共產主義信念,并引導學生在改革開放的時代洪流中為民族復興而建功立業(yè)。
(二)在進行偉大斗爭中保證社會主義辦學方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強黨對高校的領導,加強和改進高校黨的建設,是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根本保證?!绷暯骄透咝|h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 堅持立德樹人思想引領 加強改進高校黨建工作[N].人民日報,2014-12-30(01).新時代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首要標準就是要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牢牢掌握高校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領導權,使高校始終成為培育社會主義事業(yè)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堅強陣地。當前,黨在帶領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時刻為應對外部風險、重大挑戰(zhàn)而進行著偉大斗爭,這些風險與挑戰(zhàn),如西方社會思潮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沖擊、民族分裂主義對我國國家安全的挑戰(zhàn)等影響著高校的辦學方向。高校學生黨建育人不同于其他育人平臺,不僅要在學生黨組織思想建設中完成育人,更重要的是要在政治建設中實現育人;不僅是培育社會主義的建設者,更為重要的是培育黨的接班人;不僅需要提升大學生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認同,更為重要的是加強學生黨員的黨性修養(yǎng)、宗旨教育。提升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建育人質量是確保高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重要保障。
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建育人要保證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要加強青年學生的思想引領,構筑大學生的精神家園。面對洶涌而至的西方社會思潮的沖擊,許多學生因自身馬列主義理論水平不夠,缺乏辨別能力,思想上陷入迷茫。因此,高校學生黨建育人應注重馬列主義的理論教育,提升學生的思想認識水平,用社會主義價值規(guī)范引導個人的價值取向,筑牢大學生的精神家園。二是提升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認同,保證育人的正確方向。在高校學生黨建育人中要突出主流意識形態(tài)的主導作用,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和共產主義理想信念教育,增強大學生的“四個自信”。三是積極培育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高校學生黨建育人通過引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開展社會志愿服務活動等,在行動中磨煉學生意志品質,鞏固學生黨員的宗旨意識,提升育人質量。
(三)在建設偉大工程中發(fā)揮基層黨組織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黨的基層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基礎?!绷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65.2018年7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認為“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肌體的‘神經末梢,要發(fā)揮好戰(zhàn)斗堡壘作用。落地才能生根,根深才能葉茂”,“基層黨組織是黨執(zhí)政大廈的地基,地基固則大廈堅,地基松則大廈傾”。習近平.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13.在當前黨的建設偉大工程中,必須加強基層黨建,充分發(fā)揮基層黨組織戰(zhàn)斗堡壘作用,發(fā)揮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促進各項事業(yè)的順利開展。學生黨支部是黨在高校的基層黨組織,高校學生黨建實質上就是通過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來鞏固學生黨支部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學生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一方面,學生黨支部戰(zhàn)斗堡壘作用的發(fā)揮需要圍繞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中心工作來實現,需要通過育人的實效來檢驗。另一方面,優(yōu)秀的學生黨員需要學生黨支部來培育,學生黨員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能有效提升組織形象,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zhàn)斗力。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建育人實現了黨建與育人的一體化,手段與目標的相統一,能有效發(fā)揮基層黨組織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
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建育人充分發(fā)揮基層黨組織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落實高校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要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一是要把提升學生黨支部組織力作為基礎。組織力是指“黨的基層組織為了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得到貫徹落實所表現出來的對黨的方針政策和決議、對黨組織自身、對人民群眾的能力?!苯页牵谇褰?新時代基層黨組織組織力的內涵解析、生成邏輯與提升路徑[J].黨政研究,2019(07):18.學生黨支部組織力既是一種“合力”,更是一種“能力”。在高校學生黨建育人工作中,選配一支素質精良的學生黨建干部隊伍,為學生黨建提供必備的物資資源,是提升組織力的重要路徑,也是充分發(fā)揮基層黨組織戰(zhàn)斗堡壘作用的必要前提。二是要把構建特色鮮明的學生黨建文化作為突破口。高校學生黨建文化是學生黨組織在長期的黨建活動中所形成的觀念體系,包含思想觀念、組織觀念、價值觀念、思維方式、情感方式、行為方式等。從某種意義上說,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建育人就是具有時代特色的學生黨建文化樣式。構建富有時代特色的學生黨建文化,在實現高校學生黨建育人的同時,有助于提升組織政治站位、凝聚組織力量、增強組織戰(zhàn)斗力,有效發(fā)揮基層黨組織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
(四)在實現偉大夢想中凝聚引領青年貢獻青春力量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這個夢想代表著每個中華兒女對未來美好社會的共同期盼,是歷史賦予當代青年的重大使命?!爸袊鴫羰菤v史的、現實的,也是未來的;是我們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終將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奮斗中變?yōu)楝F實?!绷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70.每個人都有夢想,青年一代在實現個人夢的過程中,只有把個人夢融入中國夢,把個人理想與國家需要相結合,把個人聰明才智投身于中華民族的復興大業(yè)中,才能不斷提升自我,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建育人需要積極發(fā)揮組織優(yōu)勢,不斷凝聚團結青年、引領教育青年、服務激發(fā)青年,讓青年學生把自身的發(fā)展與祖國的前途命運緊密結合起來,為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而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建育人要凝聚引領青年在實現偉大夢想中貢獻青春力量,需要做好以下兩點:一是塑造學生黨建的組織形象,提升高校學生黨建育人的凝聚力量。高校學生黨組織的社會形象,不僅靠組織的政治地位和政治權力得以建立,更多地表現出社會公眾對學生黨組織的情感認同。在高校學生黨建育人工作中,需要發(fā)揮黨員學生的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增強學生群眾對組織的信任度;需要改變育人的工作方式,增強育人的親和力。只有組織形象提高了,高校學生黨建育人的凝聚力量才會增強。二是強化學生黨建的政治功能,提升高校學生黨建育人的引領能力。當前部分青年學生深受不良社會思潮影響,其政治意識淡薄、人生態(tài)度消極,價值取向功利。高校學生黨建育人必須準確把握社會主義發(fā)展方向,強化學生黨建的政治保障功能,發(fā)揮組織的思想引領作用,幫助大學生樹立更為崇高的理想目標。三是樹立學生黨建的人本理念,增強高校學生黨建育人的服務意識?!百N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則,也是高校學生黨建育人的行為準則。高校學生黨建育人要始終關注大學生成長發(fā)展的迫切需要,努力提高育人的精準性,在服務學生成人成才中,激發(fā)學生在實現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中貢獻出青春力量。
三 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建育人的實踐路徑
明確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建育人的生成邏輯、歷史使命能堅定工作自信、增強責任意識。為更好地完成新時代賦予高校學生黨建育人的使命任務,在實踐中應從樹立理念、明確目標、創(chuàng)新方法、完善機制四個方面入手,對其實踐路徑進行整體思考。
(一)樹立理念,提升學生黨建育人能力水平
理念是人們經過長期的實踐和理性思考后所形成的理性化看法和見解,它是客觀事實的抽象性概括,是事物內部性質的外部表征。樹立正確的育人理念,能在高校學生黨建干部隊伍中統一思想,凝聚共識,提升學生黨建育人的工作能力和認識水平。
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建育人,一是要樹立“立德樹人”理念。立德樹人蘊含著對人才培養(yǎng)規(guī)律的深刻把握,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一個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绷暯秸勚螄碚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173.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建育人應重視德在人才培養(yǎng)中重要作用,育“有德之人”。當前部分學生基層黨組織在黨員發(fā)展過程中,簡單以學生成績作為發(fā)展標準,忽視了對學生道德水平的考察,這是亟需解決的突出問題。為此,高校學生黨建育人要嚴格遵守《中國共產黨支部工作條例(試行)》《普通高等學校學生黨建工作標準》等,注重對學生“大德”“公德”“私德”的培育,真正把立德樹人理念落到實處。二是樹立“以學生為本”理念?!耙詫W生為本”是“以人為本”的發(fā)展理念在高校的集中體現,是確保學生主體地位的必然要求。堅持“以學生為本”,一方面要求學生黨建育人要把促進和保障大學生成人成才作為出發(fā)點,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在育人活動中把解決學生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另一方面,學生黨建育人要充分發(fā)揮大學生在育人中的主體地位,發(fā)動學生、依靠學生,讓學生在自我凈化、自我完善中,實現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三是樹立“三全育人”理念?!叭恕奔慈珕T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建育人要樹立“三全育人”理念,必須做到充分發(fā)揮高校協同育人優(yōu)勢,在大學生黨建活動中發(fā)揮輔導員、班主任、任課教師等的育人作用,借助課程教學、黨校黨課、學生管理、實踐活動等平臺構建立體化育人格局。
(二)明確目標,激勵學生黨建育人砥礪前行
目標是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建育人在一定時期內開展活動所要達到的預期結果,是檢驗高校學生黨建育人成效的標尺。明確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建育人目標,可為學生黨建育人凝聚力量,并激勵組織成員在育人實踐活動中朝著預設方向砥礪前行。
確認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建育人目標,應立足于時代賦予的使命任務,并在學生黨建獨特的育人實踐中進行確證。基于此,我們認為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建育人目標分為基本目標和具體目標。一方面,高校學生黨建育人作為高校育人體系中的一環(huán),其基本目標也應與高校育人的目標保持一致,那就是培育履行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培育時代新人,是高校針對“為誰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什么人”的現實回應,對此前文多有論述,在此不再贅言。另一方面,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建育人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在育人指向上不僅是為社會主義培養(yǎng)建設者,還是為黨培養(yǎng)接班人;在育人過程中既面向全體學生、還需面向入黨積極分子、黨員發(fā)展對象、預備黨員、正式黨員等,因此高校學生黨建育人應遵循學生成長發(fā)展規(guī)律,根據育人對象特點而設定具體目標。如針對普通學生,學生黨建育人目標應設定為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新青年,在育人過程中利用黨建平臺對學生進行世情、國情、黨情教育,提升學生對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認同,教育引導學生全面發(fā)展;如針對入學積極分子、黨員發(fā)展對象,學生黨建育人目標應設定為培育具有堅定共產主義信仰的馬克思主義者,在實踐中要認真履行“三會一課”制度,加強學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提升政治理論學習質量,使其成長為信仰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針對學生預備黨員、正式黨員,學生黨建育人目標應設定為培育忠于黨和人民的共產主義戰(zhàn)士,“育才造土,為國之本”,大學生黨員今后必將成長為黨之精英、國之棟梁,為此高校學生黨建育人必須注重學生黨員黨性修養(yǎng),宗旨意識教育,在“爭先創(chuàng)優(yōu)”、社會志愿服務等活動中磨煉其意志,考察其品質,并堅決把對黨組織不忠的不合格黨員清除出學生黨員隊伍。
(三)創(chuàng)新方法,助推學生黨建育人提質增效
方法是指為獲得某種東西或達到某種目的而采取的手段與行為方式。對此,毛澤東同志曾形象地把方法比喻為過河的“橋”或“船”。創(chuàng)新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建育人方法,可以提升育人質量、增強育人實效,但育人方法創(chuàng)新并不是一味地求變、求新,而需要“沿用好辦法”“改進老辦法”并“探索新辦法”參見:黃蓉生,樊新華.新時代高校輔導員創(chuàng)新學生黨建工作的思考[J].高校輔導員,2019(02):10.,在繼承中實現超越;需要在育人實踐中圍繞育人目標對各種教育方式方法進行綜合運用,在實踐中進行檢驗。
創(chuàng)新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建育人方法,可按以下路徑進行:一是堅持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在育人方式方法上有所創(chuàng)新。理論教育法、實踐鍛煉法是高校學生黨建育人行之有效的傳統方法,不應把兩者簡單分割開來,應在“知行統一”中創(chuàng)造學生黨建育人新方式。如高校在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中,可適當安排社會調研課題,發(fā)揮調查研究法的育人作用,提升理論育人質量;在黨員學生社會活動中,應預設活動的主題、目的,活動結束后要求每個人撰寫心得體會,并召集學生對活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總結,增強活動育人成效。二是堅持他教與自教相結合,在育人方法模式上有所突破。他教與自教相結合的方法是堅持育人主導性與主體性相結合原則的具體表現。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建育人在方法模式上應變“廣播式”單向灌輸為“交互式”雙向互動,不斷增強學生黨建育人的效度。如在學生黨員培養(yǎng)中采用發(fā)展性咨詢法,在黨員教育管理過程中采用“批評與自我批評”法,在學生黨建“談心談話”活動中采用說服教育法等,都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提升育人實效。三是堅持虛擬教育與現實教育相結合,在育人方法形態(tài)上有所發(fā)展。當前移動互聯快速發(fā)展,高校學生黨建育人廣泛運用網絡虛擬技術已成常態(tài),但在以“點對點”“鍵對鍵”的方式開展網絡教育的同時,不能忽視“一對一”“面對面”等現實教育的優(yōu)勢。在學生黨建育人實踐上應虛實結合,辨別學生思想共性與個性問題,采用團隊輔導法、個人跟蹤引導法等來提升育人質量效果。
(四)完善機制,促進學生黨建育人有效運行
機制是系統內各要素之間的結構關系以及由此構建的運行方式,完善機制就是要協調優(yōu)化各個部門之間的關系以更好地促進保障系統有效運行。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建育人要圍繞育人目標,完善優(yōu)化育人機制,把學生黨建制度建設貫穿其中,為育人活動創(chuàng)設必備的物質和精神條件保障,促進學生黨建育人有效運行。
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建育人,一是要完善協同聯動機制。學生黨建育人要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協同聯動,在組織結構上,應不斷完善大學生政工干部隊伍建設,形成育人工作集中領導、統籌安排的局面;在育人路徑上,充分發(fā)揮學生黨建育人的龍頭地位和先進作用,把黨建元素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十大育人體系之中。二是要完善調節(jié)反饋機制。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建育人應在黨員發(fā)展培養(yǎng)、管理監(jiān)督過程中對照育人目標,及時糾偏,保證育人正確航向,如堅持群眾路線,通過黨員學生民主評議、黨建幫扶聯絡員制等多渠道收集反饋信息,修訂完善學生黨建制度,促進學生黨建育人規(guī)范有序運行。三是要完善考核評價機制。新時代高校學生黨建育人應完善黨員考核評價機制,建立學生自評、群眾參評、教師考核的三級聯動考核評價機制。在學生黨員發(fā)展轉正環(huán)節(jié)實行公開答辯制度,引導學生黨員自覺接受社會監(jiān)督,讓學生黨建育人在陽光下健康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