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語》語境下的“敬”義研究

      2021-04-15 03:44:22
      晉中學院學報 2021年5期
      關鍵詞:顏淵君主論語

      韓 琛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29)

      《論語》是中國文化生成的源泉淵藪,歷代學人對《論語》的箋注闡發(fā)都異常重視,2000余年來,《論語》的相關注本和研究成果浩如煙海,殊難枚舉?!熬础笔侵袊幕凶钪饕膬r值理念之一,對“敬”義的強調歷來都不乏著述,從《易經(jīng)》《論語》《孟子》《荀子》,再到宋代理學、明代心學、清代樸學,直至現(xiàn)代的馬一浮先生都對“敬”的價值有所闡發(fā)。有鑒于《論語》和“敬”對中華文化的深刻影響,筆者愿意以《論語》為關照文本,對“敬”義進行系統(tǒng)研究。關于“敬”義之研究,劉夢溪先生曾對此進行專門闡發(fā)。他認為:“敬為人事之本、敬即人的不可予奪之志、敬是禮的精神內核、愛敬為人道之極,程朱主敬說使儒家思想的信仰層面在學理上得到系統(tǒng)的深化和補充,‘敬’的價值理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最高點,敬已進入中華文化的信仰之維?!保?]本文將在劉夢溪先生研究基礎之上從《論語》文本出發(fā),對“敬”與君子“敬”,“敬”與“孝”“仁”“達”的關系進行細致解讀,并試圖將“敬”放在上述諸多概念中重新審視“敬”之地位,筆者相信通過這一研究過程可以幫助我們重新理解《論語》中“敬”之本來面貌。

      一、“敬”的特征、形式和功用

      (一)“敬”的特征

      關于“敬”的特征前人已經(jīng)做過很多解釋,然而真正從《論語》文本出發(fā),抽繹出“敬”義特征的并不多見,本文為避免枝蔓,只從《論語》中關涉“敬”義特征的章節(jié)出發(fā),試圖概括出《論語》中有關“敬”義的特征。

      “敬”是人與人相處過程中對人發(fā)自內心的尊敬,這種尊敬不會因為人與人相處時間久遠而變得親狎隨意,而是歷久彌新,對尊敬的人始終心懷“敬”意?!墩撜Z·公冶長》篇對此有專門記載。子曰:“晏平仲善與人交,久而敬之?!保?]113在這里孔子以晏平為例為我們展現(xiàn)了君子之敬的本色,孔子認為“晏平仲善于與人相交,他和人處久了,仍能對那人敬意不衰”,由此可見君子之“敬”是不會因為與人相處時間長了而變得隨意,而是時時刻刻都駐扎在心中。

      “敬”還需要把握一定的尺度。與人相處過程中,過分的“敬”有時候會適得其反,此種“敬”不僅會喪失“敬”之莊嚴,甚至會滋生出諂媚之氣,故孔子對“敬”的尺度也做了相關規(guī)定。子曰:“信近于義,言可復也。恭近于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保?]17在這句話中“恭近于禮,遠恥辱也”即對“敬”之尺度的要求??鬃诱J為合于禮的“敬”才能遠于恥辱,言外之意,對人過分的謙恭有失氣節(jié),非君子所為。再如,《論語》中還記載“子曰:恭而無禮則勞”。[2]183這里的“恭”與“敬”相同,同樣是說我們與人相處過程中的“恭敬”要注意合于禮儀。因此,我們可以說“敬”的第二個特征就是合于禮儀。

      《論語》中對持“敬”的對象亦較多提及,從持敬范圍角度來講,持敬之對象亦系“敬”義特征之關鍵點?!墩撜Z·鄉(xiāng)黨》載:“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訚訚如也。君在,踧踖如也,與與如也?!保?]226據(jù)此可知,孔子在對待不同人的時候采取之方式亦有所差別,孔子和“下大夫交談時,侃侃然和氣而又歡樂。當他和上大夫交談時,訚訚然重癥而又諍辯。君視朝時,孔子恭恭敬敬,但有威儀中適”。由此可見,孔子對待上下大夫與君主之態(tài)度有所區(qū)別,夫子在這里的持“敬”對象似乎只限于君主一人。那么如何體現(xiàn)對君主的“敬”意呢?《論語·憲問》又載:“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2]380這就是說,把君主安排的事情做好,把食祿之心放在其后就是對君主的最大尊敬?!墩撜Z·子張》篇還記載:“子張曰: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矣?!保?]435這里“祭思敬”就是對逝者和長輩應該持有“敬”意。按照慣性思維,下級對上級應該持有敬意容易理解,但《論語》中還提到了上級對下級亦當持有敬意。《論語·為政》記載了魯大夫季康詢問孔子如何讓民眾敬上的辦法,孔子回答道:“臨之以莊,則敬。”這就是說上級要想得到下級的尊敬就要保持面容莊重、不輕佻?!墩撜Z·雍也》也記載了孔子對于“上”對“下”心存“敬”意的看法。子曰:“雍也可使南面?!敝俟瓎栕由2?,子曰:“可也簡?!敝俟唬骸熬泳炊泻?,以臨其民,不亦可乎?居簡而行簡,無乃大簡乎?”子曰:“雍之言然?!保?]126這里“居敬而行簡”就是“上”對“下”內心要持有“敬”意,在政策實施上要適當寬簡。由上述材料我們可以看出,孔子的持“敬”的范圍不僅限于上級,上級要想得到下級的尊敬,就需要對下級不輕佻、不慢待,如此才能得到下級的尊重和敬意,因此我們可以說,上下級之間的“敬”意是相互的,如此社會才能和諧統(tǒng)一,人心才能和順不亂。通過上述討論,孔子之持“敬”對象不僅包括君主、逝者或具有一定社會地位的人,還包括年紀較小或者身份地位較低的人,因此我們可以說《論語》語境下,人與人都要心存敬意,不能因為自己社會地位較高就丟掉敬畏之心,也不能因為某人社會地位低下就輕視他。

      綜上所述,《論語》中“敬”之特征有三:一者具有持續(xù)性,“敬”不會因為時間、環(huán)境的變化而發(fā)生變化;二者具有合禮性,持“敬”需有一定尺度,此尺度就是要讓“敬”保持在禮儀范圍之內;三者具有普適性,每一個人心中都應具有敬畏之心,這份敬畏對于長幼尊卑都適應,不會因為某人具有特權就能超越這種敬畏。

      (二)“敬”的形式

      從“敬”的字面意思來看,“敬”主要強調人本心對外物的敬畏,正因為心有敬畏才對外表現(xiàn)出一種謙卑的姿態(tài)?!熬础钡膬群饕獓@“心”來探討,而“敬”的姿態(tài)亦即“敬”的形式則是“敬”完成之終端,缺少形式的“敬”很難構成“敬”的整體。職是之故,筆者從《論語》中找出與“敬”之形式相關的章節(jié),試圖依照文本還原孔子時代“敬”如何在生活交往中傳達出來。

      《論語·八佾》記載君子射箭前后相互作揖的場景:“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保?]54通過文字我們可以還原孔子所描述的場景:孔子理想中的君子對待利益不會相爭,即使碰到射箭這種不得不爭的游戲,君子在比賽之前必先相互作揖,比賽之后亦作揖方退。可見,作揖是當時君子彼此表達尊敬的一種重要形式。

      《論語·鄉(xiāng)黨》記載孔子對君主“敬”之行為表現(xiàn):君召使擯,色勃如也,足躩如也。揖所與立,左右手,衣前后襜如也。趨進,翼如也。賓退,必復命曰:“賓不顧矣?!保?]227孔子在奉命前去朝見君主之時,他的一系列動作都為孔子心存敬意之產物:孔子的容貌變得莊敬,每走一步都如履薄冰,對其他儐相都作揖禮拜,用雙手將衣服前后開動以保持衣服整齊不亂,快走到君主中庭時就加快步伐,整個人的狀態(tài)就像鳥兒舒展著羽翼一樣端好。依照上述孔子的行為,我們可以知道:容貌之莊敬、步伐之徐疾、衣物之整潔得體、精神狀態(tài)至舒展端好都是孔子傳達自己“敬”意的方式。

      關于“敬”之形式,《論語·鄉(xiāng)黨》還記載了一次孔子朝見君主的場景:入公門,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門,行不履閾。過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顏色,怡怡如也;沒階,趨進,翼如也;復其位,踧踖如也。[2]229透過這段文字我們可以看到:孔子通過一系列動作將內心之“敬”用形體表現(xiàn)出來,表現(xiàn)了孔子對君主內心的尊敬??鬃釉谶@段文字中所傳達出的“敬”之表現(xiàn)有:鞠躬進公門,不立門中央,不踏門限,經(jīng)君位而色變、疾步,話不足,斂聲屏氣等等。

      綜上所述,在《論語》語境下,“敬”之表現(xiàn)形式不光涉及肢體動作(作揖、鞠躬)還有容貌之變化、步伐之徐疾、衣物之整潔得體、精神狀態(tài)之舒展、吐字說話之節(jié)奏等等細節(jié),透過這些微小的細節(jié),我們可以看出孔子已經(jīng)將“敬”常駐心中,或許只有這樣,孔子對于這些看似冗繁的細節(jié)才能游刃有余地把握。

      (三)“敬”的價值

      “敬”在《論語》中受到孔子及當時各國君主的重視,那么在《論語》中是否體現(xiàn)出一定價值,抑或說它能在我們實際生活中起到積極作用?通過筆者對《論語》的細致閱讀,發(fā)現(xiàn)“敬”在政治和與人交往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

      《論語·學而》篇記載,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jié)用而愛人,使民以時?!保?]8關于“敬事而信”中的“敬”,朱熹認為是“主一無適之謂”[1]49,皇侃引苞氏語,認為“敬事而信”是“為國者舉事必敬慎,與民必誠信也”[1]11,總而言之,“敬事而信”是“道千乘之國”的必要條件,亦是治理好一個國家的關鍵要素之一。由此可見,“敬”是政治能力評估標準的核心要素,在政治實踐中具有重要作用。

      《論語·學而》篇又載曾子語:“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保?]12這里“慎終追遠”是指生者對死亡者的送終之禮能夠謹慎,此種謹慎亦即我們對于逝者之敬意,孔子認為倘若我們人人能如此,那么民德就可以變得篤厚了。因此,從《論語》語境審視“敬”義,“敬”對于民風之轉換,尤其是讓民風變得淳樸、篤厚又具有重要意義。

      “敬”還在我們社會交往中具有重要作用?!墩撜Z·顏淵》篇載司馬牛與顏淵的一段對話,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弊酉脑唬骸吧搪勚樱核郎忻?,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2]278顏淵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顏淵之語言某種程度上就是孔子思想之表達,故我們將顏淵之語言放之《論語》并不顯突兀。在這里顏淵認為君子只要做到對人心存“敬”意,舉止上又能恭而有禮,則不怕沒有兄弟,即“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在《論語·衛(wèi)靈公》中孔子亦有一段類似言論,孔子認為:“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2]361君子只要說話能忠信,行事能篤敬,即是到蠻夷之地也行得通。如果說話不老實,行事不篤不敬,在自己附近的州縣恐怕也行不通吧!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敬”亦是我們社會交往中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正如劉夢溪先生所說:“現(xiàn)在人們談得更多的是愛,但愛這種情感具有不穩(wěn)定性,光是愛而沒有‘敬’的參與,愛不一定穩(wěn)固。愛的時候能夠發(fā)現(xiàn)對方身上的他人所不及的美點和美質,因此會起敬。敬的產生,會加深愛的程度。愛和敬結合,才能相互體諒,彼此包容,家庭關系才能穩(wěn)固?!保?]

      通過上述討論,《論語》中“敬”之價值有三:一是在政治實踐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二是具有移風易俗的社會作用;三是友誼、愛情長久的秘訣。

      二、君子與“敬”

      “敬”是人與人相處的一種基本方式,對于君子而言,“敬”在其心中之地位就更加重要了,《論語》中提到“敬”時,亦多將其與君子聯(lián)系在一起。討論君子與“敬”不僅可以深化我們對《論語》中君子的理解,又將“敬”這一抽象概念在具體的人身上得以展現(xiàn),因此本文特列此節(jié)專論君子與“敬”之關系。

      《論語·學而》篇記載一段子貢對孔子日常行為的描述,可謂是君子與“敬”關系的集中體現(xiàn)。子禽問于子貢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2]13在這里,子貢將“溫、良、恭、儉、讓”視為孔子異于其他人的標志,在這里“恭”與“讓”都是“敬”由內而外的具體行為展現(xiàn),所以說,“敬”是孔子與人相處之基本要素,亦即是君子日常生活中所需之關鍵品格。

      孔子在《論語·八佾》篇中還將“敬”作為評判一個人的基本標準之一。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2]75這里孔子認為如果一個人“為禮不敬”,那么這個人就不足再觀了,換言之,一個人與他人行禮時只有心存敬意才有可能具備君子的要素。進一步來講,“為禮不敬”中的“禮”是人與人相處過程中存“敬”之具體結果,但這種結果有可能是具體的人為了矯飾而敷衍的虛偽之“禮”,孔子認為這種虛偽之“禮”是要不得的,必須是在“敬”意的指引下完成的“禮”,這樣的“禮”才至誠、至真、至信,才顯得自然。正因如此,孔子將“敬”視作評判人的標準,這其實也是孔子評判君子的標注之一。

      關于君子與敬之關系,《論語》中還有多處提及,例如在《論語·公冶長》中孔子對子產就說:“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yǎng)民也惠,其使民也義”[2]112。在這里孔子認為“事上也敬”是“君子之道”。在《論語·憲問》中子路問孔子何以能成君子,子曰:“修己以敬”[2]352。這就是說君子要修煉自己心存敬意的功夫?!墩撜Z·衛(wèi)靈公》中孔子亦提到敬對君子之重要性,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2]369關于“孫以出之”,朱子引程子有:“敬以直內,則義以方外。義以為質,則禮以行之,孫(遜)以出之,信以成之”[3]165,可見“敬”是君子立身之本?!墩撜Z·季氏》中孔子還提到君子與敬之關系,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保?]393在這“九思”當中,其中有“三思”與“敬”有關:“溫”是指面部的溫潤表情,“恭”是指身體上合于禮的謙卑姿態(tài),二者均是“敬”在己心外部的自然流露,“事思敬”的“敬”是指做事情要專一不二,亦是“九思”的重要組成,孔子認為君子需要具備這“九思”,可見“敬”對于成君子是何等重要。

      經(jīng)過上述討論,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那就是“敬”和君子存在一種必要條件,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內心沒有“敬”之存在,則其君子之名不能成立,然而一個人即使心存“敬”意,也未必能夠成為君子。

      三、“敬”與“孝”“仁”“達”之關系

      “敬”是中華文化價值中的核心概念,而“孝”“仁”“達”亦對中國文化價值的構成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敬”與這些概念有何關聯(lián)呢?本小節(jié)試圖通過對“敬”與上述三組概念的討論,凸顯中華文化的渾圓統(tǒng)一的屬性特性,并依此確認“敬”在諸多中華文化價值概念中的核心地位。

      關于“敬”與孝之關系,劉夢溪先生認為:“如果不了解它(孝)的精神內核是‘敬’,只是搬來那些對‘孝’的例釋,在當代不一定行得通。比如‘父母在,不遠游’‘不孝有三,無后為大’‘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等,就無法成為今天可以遵循的規(guī)則。孝的核心是什么?是敬。敬是永恒的,內心的莊嚴是永恒的,對父母的敬、對尊長的敬,不管在什么時代只要這個精神價值在,就可以做到對父母的孝。當然在家庭中,對父母尊長有敬也有愛,是為愛敬”[5]。在《論語·為政》篇中,孔子就探討了“敬”與“孝”之關系。子游問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謂能養(yǎng)。至于犬馬皆能有養(yǎng);不敬,何以別乎?”[2]29朱子下注:“犬馬待人而食,亦若養(yǎng)然。言人畜犬馬,皆能有以養(yǎng)之,若能養(yǎng)其親而敬不至,則與養(yǎng)犬馬何異。甚言不敬之罪,所以深警之也?!保?]56由此可見,對父母心存“敬”意是孝之關鍵,無“敬”之養(yǎng)與犬馬之養(yǎng)無異,孔子用如此嚴苛的話語來限定孝,這無異于凸顯了“敬”對于“孝”之關鍵作用。關于如何對父母展現(xiàn)己心之“敬”,《論語·里仁》篇對此有所提及。子曰:“事父母,幾諫,諫志不從,又敬不違,勞而不怨?!保?]92由此我們可以知道,委婉的勸諫、不改本色的尊敬、勞而無怨是子女孝順父母的具體體現(xiàn),這些具體的孝與“敬”密不可分,可以說沒有己心之“敬”,就不會有上述“孝”之行為,“孝”是“敬”的必然結果,“敬”是“孝”施行的前提。

      關于“敬”與仁之關系,《論語》中有多處提及?!墩撜Z·顏淵》記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2]276。在這里,“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都是對人心懷“敬”意之后的行為表現(xiàn)。在此句條目下,朱子有云:“敬以持己,恕以及物,則私意無所容而心德全矣”[3]133,朱子還引程子語進一步說明,“觀其出門使民之時,其敬如此,則前乎此者敬可知矣”[2]133。可見要達到“仁”境,“敬”是入此境的不二法門?!墩撜Z·子路》篇有樊遲問仁的經(jīng)過,子曰:“居處恭,執(zhí)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保?]309從這句話我們可以看出,要做到孔子所認可的“仁”,首先要做到“居處恭,執(zhí)事敬”,也就是我們無論在內心和行為上都要對外界持有一種敬畏之心。《論語·陽貨》篇有子張問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闭垎栔?,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保?]404在此章中,孔子將“恭”列為成仁五要素的第一位,因此我們可以說恭敬是成“仁”的第一步,同樣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此外,孔子還提出“恭則不侮”的觀點,這一觀點從側面回答了“敬”為何能成為成“仁”的關鍵,原來“能恭敬,便不為人所侮慢”[2]405,己心之恭敬和外在之尊敬在這里融為一體,形成一種良性循環(huán),“仁”正是在這種和諧狀態(tài)下滋生孕育而成的,追根溯源“敬”則是這一和諧體的源頭。概而言之,“敬”是成“仁”的關鍵一步,無“敬”則無“仁”。

      關于“敬”與“達”之關系,《論語·顏淵》第二十章對此做了較為詳細的討論。子張問:“士何如斯可謂之達矣?”子曰:“何哉爾所謂達者?”子張對曰:“在邦必聞,在家必聞?!弊釉唬骸笆锹勔?,非達也。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在邦必達,在家必達?!保?]209通過子張和孔子的對話,我們可以看到“達”之有無不在聞名遐邇,而在具體的行事表現(xiàn)上,孔子特意強調了“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是衡量“達”之有無的重要標準,朱熹對此則認為:“內主忠信,而所行合宜,審于接物而卑以自牧,皆自修于內,不求人知之事。然德修于己而人信之,則所行自無窒礙矣”[2]138。可見持有一顆謙卑之心,在修德上下功夫才是“達”之必要條件,而這里孔子所說的“慮以下人”和朱熹所說的“卑以自牧”都是持“敬”的產物,因此我們可以說“敬”亦是“達”之必要條件。

      將“敬”和“孝”“仁”“達”三組概念放在一起再來審視“敬”與其關系和自身定位,我們可以得出一個重要結論:“敬”在“孝”“仁”“達”三組概念中處于核心地位,有“孝”“仁”“達”則內心必定會存在敬畏之心,然而內心有敬畏之心卻未必夠“孝”“仁”“達”。

      “敬”是“孝”“仁”“達”的必要條件,也就是說,沒有“敬”,就談不上上述三者的生成,“敬”是三者生成的前提和基礎。

      四、結語

      綜上所述,《論語》中“敬”具有持續(xù)性、合禮性、普適性三個特征?!熬础敝憩F(xiàn)形式不僅體現(xiàn)在肢體動作上,更重要的是要將“敬”存于心中,二者結合起來才是“敬”的真實義涵。“敬”在政治實踐、社會風俗轉化作用和與人相處等三個方面都具有一定價值。心懷“敬”意是成為君子的必要條件?!熬础痹凇靶ⅰ薄叭省薄斑_”三組概念中處于核心地位,“敬”是“孝”“仁”“達”生成的前提和基礎。

      猜你喜歡
      顏淵君主論語
      天天背《論語》,你知道它是怎么來的嗎?
      如何讀懂《論語》?
      五張羊皮
      當代皇室
      和諧君主帝嚳
      “適宜君王的風度”:論《李爾王》中的新舊君主
      《論語·為政第二》
      半部《論語》治天下
      顏淵之死
      是誰害了顏淵
      小說月刊(2008年5期)2008-05-30 10:36:06
      桦南县| 永州市| 从江县| 安远县| 巴楚县| 邢台市| 龙里县| 夹江县| 金坛市| 龙南县| 上犹县| 菏泽市| 南江县| 湘乡市| 苏州市| 滁州市| 钟祥市| 乌拉特中旗| 安宁市| 隆昌县| 顺平县| 东安县| 准格尔旗| 兴文县| 阜城县| 光山县| 浦城县| 汨罗市| 溧阳市| 甘谷县| 肇源县| 苏尼特右旗| 灵川县| 灵武市| 闻喜县| 昂仁县| 呼图壁县| 万荣县| 迁安市| 团风县| 望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