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明代《霍邱縣志》所載“霍邱八景”詩辨?zhèn)?/h1>
      2021-04-16 01:17:14
      宿州學(xué)院學(xué)報 2021年1期
      關(guān)鍵詞:霍邱霍邱縣八景

      穆 迪

      上海師范大學(xué)人文學(xué)院,上海,200234

      目前存世的古代《霍邱縣志》共五部,其中明代一部,即明萬歷二十四年(1596)《霍丘縣志》①(以下簡稱“萬歷《霍丘縣志》”);清代四部,分別修纂于康熙、乾隆、道光和同治四朝。在萬歷《霍丘縣志》第二冊《輿地》中,載有邑中名勝“縣八景”(即“霍邱八景”,以下簡稱“八景”)[1],分別為“淮水拖藍、芙蓉蘸翠、大山雨信、靈池瑞靄、蓼浦漁舟、釣臺煙樹、澧河野渡、新洲②麥?zhǔn)小盵1]。在這部縣志第九冊《藝文》中,載有署名為邑人黃堂、田秀等的“八景”詩,這組詩歌各以“八景”之一為詩題。由于萬歷《霍丘縣志》保存不善,所載“八景”詩目前僅存六首,缺《淮水拖藍》《芙蓉蘸翠》。其后的康熙《霍丘縣志》存“八景”詩亦不全,至乾隆《霍邱縣志》始補足,并載有清人唱和“八景”詩作若干首。道光和同治《霍邱縣志》所載明人“八景”詩保留乾隆《霍邱縣志》八首原貌,在清人唱和詩作數(shù)量上有所增益。然細考萬歷《霍丘縣志》中黃堂、田秀等人生平,可見該志所載六首詩作的署名存在作偽的可能,以往學(xué)者對此少有關(guān)注,文本將結(jié)合其他史料略加辨析,以乞教于方家。

      1 萬歷《霍丘縣志》的記載與問題的提出

      如前所述,萬歷《霍丘縣志》所載的六首“八景”詩,題下各附作者的職官與姓名,結(jié)合萬歷《霍丘縣志》第五冊《秩官》,“八景”詩與其作者情況見表1。

      表1 萬歷《霍丘縣志》所載“八景”詩及其作者情況

      表1中的六位詩作者皆為“邑人”,即霍邱縣人,每人為“八景”賦詩一首,由于官職不同、為官時間各異,同一時間在同一場合共同創(chuàng)作的可能性不大,即便是“寄題”抑或“遙和”,也存在疑問,比如詩題(即風(fēng)景名)由誰分配,按什么標(biāo)準(zhǔn)分配。從表1情況看,比較合理的解釋是:按品秩高低即官職大小分配,不過截至該部縣志編纂之時,即萬歷二十四年(1596),明代霍邱七品以上的文官,是否僅有這六位?

      從萬歷《霍丘縣志》第六冊《人物上》之《鄉(xiāng)舉》可知,自明初至“八景”詩最后一位作者戴于飛止,霍邱通過鄉(xiāng)試者共十八人,包括表1中的黃堂、田秀、胡明善、曾翀和戴于飛等五人,這十八人的鄉(xiāng)試情況見表2。

      由表2可見,若從“八景”詩作者中最早通過鄉(xiāng)試的黃堂算起,到戴于飛共有八人中舉,但僅有其中

      表2 明朝霍邱鄉(xiāng)試情況(部分)

      的五人“入選”題詩,三位“落選”者是否品秩不夠資格?以張一鳳為例,據(jù)萬歷《霍丘縣志》第六冊《鄉(xiāng)舉》載,他曾任“通判”一職?!睹魇贰肪砥呤濉堵毠偎摹吩疲骸案褐蝗?,正四品;同知,正五品;通判無定員,正六品。”[2]1849作為正六品官員,張一鳳的品秩應(yīng)在黃堂一人之下,其余五人之上,沒有理由不“入選”;此外,王卿曾擔(dān)任獲嘉知縣,任職時間較戴于飛略早,也被排除在外。由是可知,即便是根據(jù)品秩高低分題賦詩,對其參與者的遴選也有特殊的考量。相反的,《蓼浦漁舟》的詩作者時旸并無中舉的記載,萬歷《霍丘縣志》第六冊《歲薦》言其曾擔(dān)任“綿竹知縣”[1],嘉慶《綿竹縣志》卷二十五《職官》載其為“霍邱監(jiān)生”[3],可見他的入選應(yīng)該是“破格”的,這或許出于他的“名氣”,特別是對作詩的癡迷,萬歷《霍丘縣志》第六冊《歲薦》云:“(時旸)尚氣節(jié),知綿竹縣,尋致政家居,韻歌自娛,年九十余,一睡經(jīng)旬不食,一起浩歌不寢,老而脫灑,士論賢之”[1],可見的確是位耽詩的鄉(xiāng)賢。

      結(jié)合以上兩表及其他史料來看,六首“八景”詩恐非六人同時所作。首先,以《澧河野渡》的詩作者曾翀為例,《明史》卷二百零九《薛宗鎧傳》言其卒于“(嘉靖)十四年(1535)九月朔”[2]5523,彼時《新洲麥?zhǔn)小返淖髡叽饔陲w尚未參加嘉靖丁酉(1537)年鄉(xiāng)試。古代通過鄉(xiāng)試方稱“舉人”,原則上中舉后才能獲得選官資格,雖然上文提到的時旸以監(jiān)生身份即能出任綿竹知縣,但縣志既然有戴于飛的中舉記載,那么他以萬歷《霍丘縣志》第九冊《藝文》中所標(biāo)示的“知縣”身份為家鄉(xiāng)“八景”題詩,至少應(yīng)在其中舉(1537)之后,此時曾翀已卒,二人不可能同時題詩。只此一端,便可推及其余。

      其次,萬歷《霍丘縣志》“八景”詩題下所附的作者官職,都是其平生最高官職。這六人年齡懸殊較大,僅中舉時間首尾相差三十六年,為官時間更是參差不一。按常理判斷,每首詩不可能恰好都在作者一生中擔(dān)任最高官職時所作,因此所附官職當(dāng)為縣志修纂者根據(jù)作者生平添補,于是才有按品秩分題的做法,然而六人的仕宦歷程是動態(tài)的,唯有待全部致仕后才能最終確定其所擔(dān)任的最高官職,但這樣做缺乏現(xiàn)實操作性,表現(xiàn)在“八景”詩的最后一位作者戴于飛致仕后,前幾人早已去世,無法再為“八景”中的某首題詩,因此也可排除同時創(chuàng)作的可能。

      再次,萬歷《霍丘縣志》修成時(1596),題詩者六人幾乎盡卒。這部縣志的卷首《序》云:“霍志創(chuàng)自景泰,歷萬歷戊寅才一撰之,迄今又越拾數(shù)年?!盵1]可見在這部志書之前,明朝還有兩部縣志。根據(jù)萬歷《霍丘縣志》卷九《藝文》所載《霍丘縣景泰志序》和《霍丘縣萬歷志序》,可知這兩部散佚的縣志分別修纂于“甲戊歲(1454)”和“萬歷戊寅”(1578)[1]。結(jié)合表中作者的生平看,“六景”詩不會出現(xiàn)在景泰《霍丘縣志》中,有可能為萬歷戊寅(1578)《霍丘縣志》所收,即便如此,彼時詩作者也幾乎全部謝世,因此,無論對于萬歷年間兩部《霍丘縣志》的任何一種,“六景”詩最多只是修纂者的輯錄,而非詩作者專為縣志的編修創(chuàng)作的分題組詩。

      此外,六首作品都使用七律體裁、平聲韻,在體例上展現(xiàn)出較強的整體感,若是六人雅集唱和不難實現(xiàn),但在年齡不一、職官不一,甚至是生死不一的前提下,不易做到,據(jù)此已可以得出初步判斷,為了把問題說得更清楚,不妨再看看乾隆《霍邱縣志》的相關(guān)記載。

      2 乾隆《霍邱縣志》的“補齊前作”與補輟規(guī)則

      如前所述,明萬歷《霍丘縣志》僅可見“八景”詩六首,現(xiàn)存清康熙《霍丘縣志》卷九《藝文》缺頁較多,所存明人“八景”詩僅四首[4],但到了乾隆《霍邱縣志》,情況就大不一樣了,最大的“意外”,就是它竟補齊了明人“八景”詩,增補的兩首詩作者情況見表3。

      表3 乾隆《霍邱縣志》增補“八景”詩兩首作者情況

      有關(guān)明清《霍邱縣志》的修纂史,筆者已在其他文章中做了較詳細的說明[5]8,簡言之,這部乾隆《霍邱縣志》以康熙《霍丘縣志》為底本,先后輾轉(zhuǎn)多人之手接續(xù)完成。主持修纂的知縣張海在卷首序言中談到康熙時期的這部志書時說:“病其版模而字脫,蔑以為足征之文獻,因其舊而鼎新之,亦官斯土者之責(zé)也”[5],可見就當(dāng)時情況而言,康熙《霍丘縣志》的保存已不大理想,此外,實際參與修纂的教諭薛觀光在卷首序言中談到對康熙《霍丘縣志》的繼承問題時說:“舊志所載,中間訛脫頗多,為之虛心體會辨析,無疑者方敢改正原文,否則或仍或闕,姑俟博雅”[6],可見即便是懷揣怵惕惻隱之心,但新志修纂者仍就舊志的“訛脫”部分進行過修補,甚至是“改正原文”。

      從乾隆《霍邱縣志》增補的兩首詩作來看,“淮水拖藍”位居“八景”之首,按照前文所述的分題賦詩規(guī)則,作者的品秩應(yīng)該高于眾人。乾隆《霍邱縣志》卷十二《藝文》言其為“邑人曹驄”[5]所作。據(jù)萬歷《霍丘縣志》第六冊《甲科》載:曹驄曾中進士、擔(dān)任過戶部郎中,“素性孝友,餉軍有功,武宗獎以金帛羊酒者六”[1],從祀霍邱鄉(xiāng)賢祠;又據(jù)《明史》卷七十二《職官一》:“洪武元年始置吏、戶、禮、兵、刑、工六部,設(shè)尚書、侍郎、郎中、員外郎、主事。尚書正三品,侍郎正四品,郎中正五品”[2]1738,可知曹驄為正五品官員,顯高于其余七位,因此由其作《淮水拖藍》詩并居“八景”詩之首,是符合規(guī)則的。

      較為復(fù)雜的問題來自《芙蓉蘸翠》的作者朱詮,此人既沒出現(xiàn)在萬歷《霍丘縣志》第六冊的《甲科》中,也就是說沒考中過進士;也沒出現(xiàn)在同卷的《鄉(xiāng)舉》中,也即沒考中過舉人,為何能躍居六人之上,題詠排名第二的景點?

      原來,萬歷《霍丘縣志》將朱詮歸在了第六冊《例貢》中,且位居第一,書中介紹云:“知寶豐縣,守己愛民,時有洞寇擾境,銓④督討俘獲其首,斬之。調(diào)渠縣,教民務(wù)本,立生祠。藩臬旌保,升知鈞州,不避權(quán)勢,調(diào)知陳州,有去思碑”[1],可見朱詮有著兩處知縣又兩處知州的豐富為官經(jīng)歷。所謂“例貢”,即由生員“援例捐納”取得的貢生資格,從其曾為官之地的方志資料看,清嘉慶二年(1797)《寶豐縣志》卷四《職官表》[7]、道光十七年(1837)《寶豐縣志》卷十一《名宦志》[8]273,俱言其“直隸霍邱監(jiān)生”;康熙二十九年(1690)《續(xù)修陳州志》卷二亦言其“直隸壽州人,監(jiān)生”[9],可見他在取得貢生資格后,又往國子監(jiān)深造,并以監(jiān)生身份赴任寶豐。朱詮知寶豐縣的時間,嘉慶《寶豐縣志》卷四云:“成化十一年”[7],道光《寶豐縣志》卷十一云:“成化乙未復(fù)設(shè)縣,銓來知縣事”[8]273,這是個關(guān)鍵信息。“成化乙未”即成化十一年(1475),結(jié)合上表2可知,萬歷《霍丘縣志》六首“八景”詩的首位作者、乾隆《霍邱縣志》“八景詩”的第三位作者黃堂在弘治辛酉(1501)年才通過鄉(xiāng)試,而在二十六年前,朱詮已任寶豐知縣,因此朱詮的年紀(jì)在八人之中應(yīng)屬最長。陳州知州乃從五品官,雖然出身并非科舉“正途”,但和黃堂相比,朱詮的品秩相同(皆為知州)且更年長,他的詩作排行第二也就合情合理了。

      乾隆《霍邱縣志》補足的這兩首詩作,雖屬孤證,但從對詩作者的遴選和對詩作的排序來看,均符合萬歷《霍丘縣志》“八景”詩的分題賦詩規(guī)則,為道光、同治《霍邱縣志》所承襲。

      3 關(guān)于明代“霍邱八景”詩署名真?zhèn)蔚耐普?/h2>

      無論是萬歷《霍丘縣志》的存詩六首,還是乾隆《霍邱縣志》的將八首補齊,都不影響對詩作者署名作偽的判斷,綜合考量推論如下:

      其一,前文已指出,戴于飛尚未中舉而曾翀已卒,兩人不可能同時分題賦詩,如果再將乾隆《霍邱縣志》的情況考慮進去,那么朱詮擔(dān)任寶豐知縣(1475)時,其余七人都還未參加鄉(xiāng)試,不可能由朱詮率先創(chuàng)作“八景”詩中的某一首,他更不可能“預(yù)知”自己的品秩和后人相比,會“屈居”第二,因此可以判斷,“八景”詩并非八人所作,而是后人代筆。

      其二,代筆時間當(dāng)在明代,否則萬歷《霍丘縣志》完全可以由唐人或宋人的題詠來展現(xiàn)“縣八景”,不必專用明人的詩作。通過表2可以發(fā)現(xiàn):自明初至黃堂之前,有十人曾中鄉(xiāng)試,但都沒有納入縣志修纂者或代筆者的視野,因此可以推斷,這十人對于代筆者而言,都不算“今人”或“近人”;進一步說,代筆“八景”詩,至少要在八位作者完成全部仕宦經(jīng)歷之后,才能附會其手筆,系之以最高官職并按品秩高低的“規(guī)則”分配詩題。萬歷《霍丘縣志》所載“八景”詩最末篇《新洲麥?zhǔn)小奉}下注明作者戴于飛的官職為“知縣”,考其生平,并無中進士的記載。因此,他當(dāng)在鄉(xiāng)試中舉后就出任了“南陽縣知縣”一職。由此可以判斷,明代“霍邱八景”詩的代筆創(chuàng)作,不會早于嘉靖丁酉(1537)年,也就是戴于飛中舉之年,有可能在萬歷六年(1578)或萬歷二十四年(1596),也就是萬歷年間的這兩部《霍丘縣志》修纂之時,總之應(yīng)在1537至1596年間。

      其三,之所以在眾多鄉(xiāng)賢中擇此八人加以代筆,主要是看重其典型意義,比如田秀、胡明善、曾翀三人皆為進士,這是一條很重要的入選標(biāo)準(zhǔn),在萬歷《霍丘縣志》第六冊《人物上》的“甲科”中,共記錄了霍邱明代至該志修成之時的五位進士(該卷另附三人不計在內(nèi)),分別是鄧彥質(zhì)、曹驄、胡明善、曾翀和李朝寅,其中鄧彥質(zhì)中進士是在洪武甲戌年(1394)。前文已經(jīng)說到,這個時間過早,未納入縣志輯錄者或代筆者的視野,李朝寅中進士是在萬歷己丑年(1589),符合“規(guī)則”,但他恰好是萬歷二十四年(1596)《霍丘縣志》的修纂者之一,且為這部縣志作序,亦未躋身詩作者行列。又如從仕宦情況來看,曾翀做過御史,直言敢諫,性情剛烈,《明史》有傳[2]5523,黃堂“氣節(jié)剛直,動履不茍”(據(jù)萬歷《霍丘縣志》第六冊《鄉(xiāng)舉》)。另外,八人之中,有四人(曾翀、曹驄、田秀、黃堂)入祀霍邱鄉(xiāng)賢祠(據(jù)萬歷《霍丘縣志》第七冊《鄉(xiāng)賢》),他們功名卓著,享譽士林,代其立言能體現(xiàn)較強說服力,同時,將對鄉(xiāng)賢功名的彰宣與地方“八景”的描摹巧妙結(jié)合,能夠豐富縣志《文苑》的內(nèi)容,增添其文化成色。

      其四,萬歷《霍丘縣志》收錄了胡明善《名宦鄉(xiāng)賢祠記》和田秀《義葬園碑記》兩篇文章,說明這兩位鄉(xiāng)賢的確接受過家鄉(xiāng)士紳的邀請,為霍邱鄉(xiāng)賢祠、義葬園題碑,但不能據(jù)此就肯定地認(rèn)為兩人實際參與了“八景”詩創(chuàng)作。《名宦鄉(xiāng)賢祠記》作于嘉靖庚寅(1530)秋七月,彼時胡明善擔(dān)任監(jiān)察御史,邑人劉縉請其為鄉(xiāng)賢祠書丹,兩年后胡氏便倒臺。據(jù)談遷《國榷》卷五十五載:“嘉靖十一年(1532)十月,直隸提學(xué)、監(jiān)察御史胡明善以禁塘石立碑,內(nèi)臣昝文鑒訐之,下獄,削籍?!盵10]3472即便胡明善曾受邀請,創(chuàng)作“八景”詩中的一首,時間也應(yīng)在其下獄之前,此時戴于飛尚未參加鄉(xiāng)試,作為普通生員,戴氏自然不會受到合作組詩的邀請。

      值得說明的是,霍邱“八景”詩雖是后人代筆之作,但情真意切,“偽”而不“劣”,用文學(xué)的筆觸較早地反應(yīng)出皖西古城霍邱的風(fēng)土人情,對于今人了解明代霍邱風(fēng)貌,包括古跡、山川、河流、物種、民俗以及神話傳說都有重要的闡釋意義。此外,也不排除“八景”詩中某首或全部為八人之一所作的可能,由于資料闕如,其真實作者已無法考證。

      注釋:

      ①霍邱在歷史上稱作“霍丘”。清雍正三年(1725)十二月,上諭令避“至圣”孔子諱,改“霍丘”為“霍邱”,因此古籍中會出現(xiàn)兩種地名,實則為一。本文在做一般性介紹時用“霍邱”,在征引文獻時,依其年代分別表述,保持原貌。

      ②萬歷《霍丘縣志》第二冊《輿地》介紹“縣八景”時作“新舟麥?zhǔn)小?,同書卷首《圖考》中標(biāo)示為“新洲”,同書第九冊《藝文》載邑人戴于飛所作《新洲麥?zhǔn)小罚芍爸邸碑?dāng)為“洲”字之誤。

      ③萬歷《霍丘縣志》第九冊《文苑》中的“八景”詩,其詩名排序與該書第二冊《輿地》中的“縣八景”不一致,故列此項以示對應(yīng)。表中首列為“縣八景”順序,次列為“八景”詩順序。

      ④萬歷《霍丘縣志》第六冊《例貢》中正文為“朱銓”,具體介紹時為“朱詮”。道光《寶豐縣志》亦用“朱銓”。兩者為同一人,本文用“朱銓”。

      猜你喜歡
      霍邱霍邱縣八景
      羅定新八景圖案設(shè)計
      大眾文藝(2022年23期)2022-12-25 03:08:16
      書法作品欣賞
      金沙江文藝(2022年3期)2022-03-25 02:06:34
      霍邱縣畜禽養(yǎng)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現(xiàn)狀分析
      霍邱縣第七屆校園文化藝術(shù)節(jié)暨慶祝建國七十周年書畫展覽教師作品
      霍邱縣第七屆校園文化藝術(shù)節(jié)暨慶祝建國七十周年書畫展覽學(xué)生作品
      合肥至霍邱至阜陽高速公路今年開建
      霍邱縣教師書畫作品選登
      溪南八景圖冊
      視野(2017年7期)2017-04-18 07:52:25
      “八景”歷史文化現(xiàn)象與歐陽玄“蕪湖八景”律詩
      安徽霍邱破獲銷售假酒案

      洛阳市| 枣强县| 齐齐哈尔市| 柞水县| 白水县| 枣强县| 溧水县| 托克逊县| 古田县| 浑源县| 柘城县| 天祝| 怀远县| 泸定县| 彭州市| 临桂县| 子洲县| 外汇| 新密市| 承德市| 江都市| 卢氏县| 贵港市| 平昌县| 罗山县| 岱山县| 尉犁县| 玉龙| 泽普县| 延安市| 合肥市| 海林市| 扎赉特旗| 苏尼特右旗| 望奎县| 调兵山市| 德庆县| 清丰县| 遂川县| 天津市| 西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