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燕秋
摘 要:在幼兒教育中,幼兒的抗挫折能力一直是被遺忘的角落,但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常??吹接變河龅嚼щy時過分依賴成人、任性、膽怯的行為。而幼兒的抗挫折能力缺失對幼兒的一生都產(chǎn)生消極的影響。本文在分析幼兒抗挫折能力弱的原因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提出幾點挫折教育策略,提倡適度的挫折教育,在自然情境中提高幼兒的抗挫折能力。
關(guān)鍵詞:幼兒 挫折教育 策略
幼兒教育需服從保教結(jié)合的準則,采取德智體美勞共同教育,進而協(xié)助幼兒更好地成長。在家庭中,家長也是盡其所能滿足幼兒的各種需求。而當談起幼兒挫折教育,我們通常會有擔心、害怕等不良情緒,覺得它會給子女的成長會造成不利影響。我們期望幼兒每天都是快樂的,常常無原則地滿足幼兒的愿望,這樣卻使他們習慣依賴成人,為他們解決問題,因為一點小事情沒有順應自己的心意便哭鬧耍賴。我們必須要好好反思,孩子們是不是被過分保護的教育方式寵壞了?挫折會給人不愉快的情緒體驗,甚至造成一些心理負擔,可是在人的一生中挫折是無法回避的。挫折其實并不可怕,我們要讓孩子從小感受挫折,讓他們在挫折中收獲力量,學會堅強,鍛煉孩子未來重要的心理品質(zhì),這才是我們真正需要教給孩子的。
1 幼兒挫折教育涵義
幼兒階段是一個人的個性養(yǎng)成的關(guān)鍵時刻,這個階段的心理是否健康,影響著以后能否適應社會、抵御挫折。而著名的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論也說明幼兒的早期經(jīng)驗對成年后的心理有十分重要的影響。蘇聯(lián)教育界人士馬卡連柯指出:“對一個人的教育可否獲得成功需要看低于五歲的幼兒階段,幼兒將變?yōu)楹畏N人,重點要看家長在5歲前將其培養(yǎng)為何種人”。[1]這就啟示我們成人要從小培養(yǎng)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讓他們在幼兒階段就初步形成對抗挫折的正確態(tài)度和方法,這樣就能避免很多的不幸。所以,挫折教育理當從幼兒開始。
挫折是指個人在開展有針對性的活動時遇到的問題、困難,且無法處理,使得個人目的無法達成,個體需求無法獲得滿足而形成的不良情緒體驗與心態(tài)。[2]在幼兒階段,挫折一般來自生活習慣、師幼關(guān)系、同伴關(guān)系以及自身的活動。
挫折教育,是指在科學教育理念的引導下,結(jié)合兒童身心成長與教育所需,開發(fā)或使用相關(guān)場景,給出某種問題,讓兒童以自己動腦、動手的方式來處理,進而讓其慢慢擁有應對問題的能力與對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培育出一種不畏懼困難的頑強意志與獨立精神。[3]
2 挫折教育對幼兒成長的作用
2.1 幼兒耐挫心理脆弱的原因及表現(xiàn)
我國有眾多的孩子都為家中的獨根或獨苗,他們是當前家庭中關(guān)注的焦點,太過于被家人與長輩所溺愛。如此種種致使孩子普遍出現(xiàn)依賴心理強,抗挫折能力弱,容易發(fā)脾氣,自我中心,同時性格膽怯的現(xiàn)象。部分幼兒園教育中忽視挫折教育,幼兒園也是多方極力保護幼兒,怕磕了碰了,怕孩子不高興對幼兒園產(chǎn)生厭倦懼怕的心理等。在教育上過分遷就幼兒的情緒感受,盲目地呵護幼兒,忽視了教育者的愛應該是理性的。
2.2 挫折教育對幼兒成長的意義
2.2.1 適度的挫折,有利于幼兒挫折耐受力和挫折排解力的培養(yǎng)
恰當?shù)拇煺劢逃?,能讓孩子擁有充足的心理準備去面對挫折,以平和的心態(tài)去分析當前的情況,用理智的頭腦做出合理的決定,從容地走出困境。
2.2.2 有利于幼兒自控力的發(fā)展
幼兒在遇到挫折還表現(xiàn)出狂躁,無理取鬧的行為,這也是幼兒自控力低的表現(xiàn)。挫折教育可以讓孩子能較為冷靜的面對自己面臨的困境,思考解決的途徑或者聽取別人的建議,最終達成解決問題的結(jié)果。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也是幼兒獨立性的表現(xiàn)。
2.2.3 有利于幼兒自主意識的發(fā)展
幼兒在遇到困難時往往首先想到求助成人的幫助解決問題,成人往往會極力幫助幼兒面臨的小小挫折,但是成人輕易地解決了孩子目前的困難,殊不知同時無情地剝奪了孩子自己動手動腦做的機會,也剝奪了孩子獲得結(jié)果的成功感和獨立的自我感。其實幼兒在自己動手動腦解決問題的時候,不僅有利于孩子思維的發(fā)展、交往的發(fā)展,更重要的是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發(fā)展其獨立的自我意識。
3 挫折教育實施策略
3.1 引導幼兒正確認知挫折,不懼怕挫折
挫折教育的前提在于幼兒對挫折形成了合理的認識。幼兒所處的年齡段特征,使其所感知的各種事物十分形象、生動。我們在開展挫折教育時,能夠呈現(xiàn)在處理挫折后成功的相關(guān)案例,或是成年人的親身體會,或是在我園中的幼兒從失敗至成功的有關(guān)案例。這些榜樣,可以讓幼直觀地感知感知挫折,體驗出我們的生活并非一開始就是成功的,從而初步認識了挫折。幼兒先了解挫折的含義,才能產(chǎn)生克服挫折的意識。
3.2 自然情境中進行,學會放手
在幼兒園里,經(jīng)常有家長因為工作原因很晚才來接孩子,孩子委屈大哭的事情發(fā)生,孩子會覺得這是個傷心的挫折,而成人往往會以安撫孩子情緒為主,我們可以利用這樣的機會進行挫折教育,首先讓孩子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分析孩子面對困難時的表現(xiàn)是否正確,在下次面對這樣的情況時,孩子可以安靜離園而不是哭鬧。利用日常生活的自然情境,挫折教育可以自然地進行,既沒有過度使孩子遭受困難,又可以讓幼兒學會自己思考解決困難和挫折。其次在自然情境中我們要適時放手,鼓勵孩子以積極的態(tài)度處理挫折。若孩子摔跤了,大部分家長會前去幫忙,并將錯誤歸咎于大地,使寶寶摔倒,裝作生氣的擊打地面。這就導致幼兒歸因于外部因素。我們應該做的是和孩子共同分析挫折的原委,討論如何避免或解決挫折,而不是簡單的安撫。挫折教育應該從生活中的細節(jié)開始,家長需要盡可能地讓孩子去做各種他自己能夠處理的事務,如自己穿衣服、科學進食食物、盥洗等。其實幼兒挫折的來源有知識技能、人際交往,還有情感體驗等各方面的。我們應該相信孩子,相信孩子通過親身經(jīng)歷,一次次去體驗痛苦和失望,只要努力都能風雨過后見彩虹。我們只有真正做到放手,讓孩子們在每一次的實踐中直面挫折,才能學會對抗挫折,提高戰(zhàn)勝挫折的能力。
3.3 游戲和活動中有機滲透挫折教育
在專門的教育活動中,我們可以有計劃進行系統(tǒng)的挫折教育。例如可以創(chuàng)設各種不同難度的情境,增強孩子對挫折的耐受能力,從而不斷地磨練孩子的意志。比如長途旅行、勞動、比賽、批評等活動與方法,能夠培育兒童的堅強意志,強化其對挫折的認知與體驗,并慢慢習得處理挫折的科學方式與心態(tài)。[4]幼兒是在游戲中學習和成長的,我們可以設置困難情境下的不同游戲,這樣更利于孩子快速接受和習得戰(zhàn)勝挫折的技巧。我們在幼兒游戲時可設置一些困難挫折讓幼兒去應對,如延長幼兒等待玩某項游戲時間,走獨木橋,跨班級的人際交往等。
3.4 自然后果法
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為“自然后果法”的創(chuàng)始人。他指出,幼兒在感覺中沒有的事物,在其大腦中也不會有與之有關(guān)的意識,他們是利用自己的真實體會來認知附近的事物與情況、了解活動與活動價值的。[5]所以教師在看待孩子的不足、弱勢或過錯時,無需和他們大談特談所謂的道德,或必須讓其接納與認可道德規(guī)范,僅需根據(jù)相關(guān)事例,以及某個詳細的活動與活動結(jié)果開展教育,讓其在自己行為所帶來的不良后果中獲得教訓,進而修正失誤。若孩子弄臟其所穿的新衣服時,家長無需立即給他清洗,可以讓他繼續(xù)穿著這件衣服和其他小朋友互動,讓他產(chǎn)生害羞等心理,進而有了“當時不可將衣服搞臟”以及“以后穿衣服必須小心”的體會。在挫折教育中使用自然后果法是為了讓幼兒形成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習慣,擺脫對成人的依賴心理,養(yǎng)成對自己的事情有一定的責任心和承擔的心理。從而改善幼兒面對挫折時無理取鬧,無從下手解決的局面。
3.5 適度的挫折教育,從幼兒個別特點出發(fā)
挫折教育應該適度,避免不必要的挫折。不少家長認為讓孩子多嘗點苦頭就能解決問題。這樣的觀點是不對的。雖然溺愛是造成幼兒抗挫折能力的低下,但盲目過度的挫折教育會造成幼兒心理障礙。家庭和幼兒園實施挫折教育,必須要按目標、按計劃有序地開展。成人不僅需要熟悉較系統(tǒng)的理論知識,而且還要有意識地在一日生活中創(chuàng)設不同的困難情境,適時引導孩子,幫助其真正克服挫折,調(diào)整心態(tài),重燃自信,發(fā)揮出挫折教育的最大價值。
家長送孩子到各種以營利為目的的封閉式培訓學校,希望讓孩子學會直面挫折獲得成長。殊不知過度的挫折教育不但可能沒有教育效果,還會給孩子的心理蒙上恐懼的陰影,產(chǎn)生被拋棄被孤立的不安,還有高壓政策下的孩子還會產(chǎn)生嫉妒或自卑的情緒,由于沒有達到成人的要求而產(chǎn)生嫉妒他人嚴重的甚至傷害他人的行為。由于挫折超出幼兒自身的能力,長期就會導致幼兒覺得自己事事無成,自信心受到深重的打擊后,滋生自卑情緒,對幼兒以后踏入社會的發(fā)展十分不利。因此挫折教育必須適當?shù)亻_展。在為兒童提供安全、優(yōu)良的環(huán)境下,主動激勵其以合理的態(tài)度來處理挫折。當幼兒獲得成功時給予表揚和肯定,讓孩子感到自己的能力和價值,更有信心去面對將來的困難,促進孩子心靈的健康成長。挫折教育必須遵循孩子發(fā)展的特點,進行挫折教育情景的設置必須注意適度和適量,應循序漸進,逐步增加難度。孩子一次處理的問題必須適量,反之,在孩子個人的能力之上與不處于發(fā)展時期的挫折將不利于其自信的培育與養(yǎng)成,會讓其形成極大的挫敗感,并不再擁有求知的欲望。對幼兒開展抗挫教育時,必須先掌握其特點,結(jié)合每個個體的差異采取有針對性的方法與對策。[6]
幼兒挫折教育重在要幼兒理解挫折,懂得面對挫折,而不是故意為難幼兒。挫折教育必須適度,過度的挫折教育會造成幼兒其他的心理問題,所以在挫折教育進行一定要把握好度,盡量在自然的情境下進行,不必故意制造挫折。挫折教育目的是培養(yǎng)幼兒的解決困難挫折的勇氣和獨立性、自主性。改良依賴性強、任性、膽怯等問題。挫折教育需要家庭與幼兒園的配合,其中家庭教育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參考文獻:
[1] 向小英、徐金海.由青少年的自殺行為談幼兒挫折教育[J].學前教育研究,2003(07).
[2] 邵登玲.不經(jīng)歷風雨,怎么見彩虹——淺談幼兒挫折教育[J].教師,2012(16).
[3] 姚玉芳.挫折:孩子成長必需的"營養(yǎng)素"[J].教育科研論壇,2010(12).
[4] 高鳳梅.幼兒耐挫力的培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基教版),2012(11).
[5] 朱丹.靈活處理學生的問題行為——《放牛班的春天》帶來的教育啟示[J].新校園(上旬),2016(04).
[6] 王海燕.淺談幼兒挫折教育[J].讀寫算.教研版,2014(10).
無錫市機關(guān)幼兒園 (江蘇省無錫市 214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