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磊
摘要:隨著國家和社會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因此多樣化的教學模式應運而生。新課改背景下,要求課程要滿足學生多元發(fā)展的需求,融合式教學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逐漸被應用于各個學科當中。本文將從不同角度解釋融合式教學的涵義,從教學方式、教學資源、學科交叉等幾個方面來探究融合式教學在中學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融合式教學;中學化學;課堂教學
中學化學教學不僅要求學生掌握學科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要求學生的思維方式得到培養(yǎng)、關鍵能力得到提高,并能夠通過化學學習塑造正確的價值觀念。在此要求下,中學化學教學應更新教學理念,融合多種教學方式和各種教學資源,結合真實生活情境開展教學。
一、融合式教學的涵義
“融合”是指幾種不同的事物合成一體,有交融、統(tǒng)一、協(xié)調之意,強調若干種不同的事物相互滲透,相互結合。
從教學方式角度看,融合式教學集成現代網絡教學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優(yōu)點,能夠充分發(fā)揮優(yōu)勢疊加效應,助力課堂提質增效?;ヂ摼W和物聯網技術的升級和應用極大拓展教師獲取教材的途徑,教師可根據教學需求有效整合各類學習資源,構筑高效課堂,促進深度學習。此外,學生也能夠選取合適的資源進行自定步調學習。[1]例如,教師可利用微視頻等線上教學方式,使學生能進行有效預習,并且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后復習。[2]
從教學資源角度看,融合式教學是將校內資源與校外資源進行結合,發(fā)揮兩者的優(yōu)勢。校內資源通常是指學校環(huán)境、教師資源、課程資源以及實驗室、活動小組等等;校外資源通常是指科技館、圖書館、博物館、鄉(xiāng)土資源、網絡資源等等。校內資源主要為教學服務,例如在實驗室中做化學實驗、組建活動小組進行探究,因此能直接、系統(tǒng)地融入到教學中,推動教學的進行。校外資源,尤其是鄉(xiāng)土資源指的是生產生活經驗、風土人情、傳統(tǒng)文化等,真實生活經驗的融入與傳統(tǒng)文化的結合,會使教學過程更加生動有活力,使學生體會化學與社會、生活的聯系,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體會化學的重要性。
從學科交叉角度看,融合式教學是將各相關的學科內容結合,組織編排后進行的教學。從系統(tǒng)論的觀點來看,各個學科之間并不是完全獨立的,它們彼此之間相互聯系?;瘜W與各學科之間聯系密切,如化學與物理、化學與生物、化學與歷史之間都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在中學化學教學中,將與其他學科的邊界交叉內容融入到日常的教學過程中,不僅增強了學科之間的聯系,增強了知識構建的系統(tǒng)性,并且有利于知識的橫向和縱向發(fā)展。
總而言之,融合式教學融合了教學方式、學科知識等,將各種資源、技術手段等進行優(yōu)化組合,使學生、教學環(huán)境以及教學方法等教學所需成分有機結合在一起。
二、融合式教學的應用
1.互聯網學習與傳統(tǒng)教學相融合
(1)課堂前的應用
首先,教師進行翻轉課堂式教學,讓學生通過觀看課前視頻講解了解教學目標、教學要求以及重難點,明確教學任務,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進行。其次,在學習微課之后,可對學生進行問題探查,了解學生對于教學內容的理解,便于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活動。例如在學習氧化還原反應之前,探查學生的認識水平。再次,可以布置課前任務,讓學生利用網絡搜尋資料,增強參與感。例如學習氯之前,讓學生查找氯在各行各業(yè)中的應用。
(2)課堂中的應用
首先,通過網絡搜尋相關社會熱點或是學生可能感興趣的內容,將其作為大背景或情境引入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例如在有機物的學習中,可以將化工生產流程作為教學大背景。其次,在特殊情況下,線上教學可以成為一種備用手段,例如新冠的出現, 體現出線上教學的重要性。同時線上教學也會調動起部分平時不善于表現的學生的積極性,通過討論組等方式加強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溝通交流。[3]
(3)課堂后的應用
首先,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平臺對學生進行測評,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不僅可以節(jié)約課堂教學時間,并且能夠直觀反饋學生的測評結果,省時省力。例如在學生學習了電解后,根據教學目標對電解原理、應用等內容進行測驗。其次,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教師可以針對學生聽不懂、不理解的內容進行錄課講解,讓學生自主學習。再次,實驗作為化學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加以重視,因此可通過虛擬實驗平臺,提高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
2.校內資源與校外資源相融合
首先,教材是聯系教師和學生的橋梁,是教學的載體,因此可以將校本教材
與地方教材相融合,在滿足當地社會經濟發(fā)展需求的同時,展現鮮明的校園特色,體現辦學宗旨。
其次,課標要求教學要與實際生產生活相聯系,因此可以結合日常生產生活經驗進行基于真實情境的教學,引發(fā)學生積極思考,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例如在分散系的學習中,可結合“鹵水點豆腐”、“舞臺燈光”等日常生活現象進行教學。
再次,網絡資源作為重要的校外資源,可以從網絡流傳的“魔術”等現象入手,結合校內實驗進行物質性質的學習。
3.學科邊界知識之間相融合
首先,化學與物理屬于自然科學的范疇,物理學科研究物體,化學學科研究
物質,兩者都以實驗為基礎?;瘜W中有許多知識與物理相互滲透,相互依存。例如膠體的丁達爾效應,原理就是物理中的散射;膠體的介穩(wěn)性,可用物理的布朗運動來解釋。
其次,化學學科從微觀角度研究物質結構、性質及應用等,生物學科研究生物體的結構、功能及變化規(guī)律等,兩者密不可分。例如對鐵元素的學習,可以從生物視角分析鐵在身體中的作用和反應;在氮的學習中,可以從生物視角理解氮循環(huán)和化肥的使用。
再次,人是歷史長河的主體,也是化學研究的推動者,化學史的融入,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敢于質疑、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例如在金屬鋁的學習中,可以拿破侖使用鋁制用品彰顯社會地位的例子來體現鋁的珍貴;可以在工業(yè)合成氨的學習中,融入化肥的發(fā)現和生產歷程來體現科學研究的艱辛。
總結
綜上所述,融合式教學作為一種靈活性強、涵蓋性廣的教學方式,能夠針對
具體情況將各類要素進行有機融合,對于教學質量的提升、教師職業(yè)的發(fā)展以及學生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等具有促進作用。因此教師要結合教情、學情,綜合考慮各種資源、技術等,并將其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實現最優(yōu)化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李艷紅,楊文正,柳立言.教育生態(tài)學視野下基于MOOC的融合式教學模型構[J].中國電化教育,2015(347):105-111
[2]王月芬.線上線下融合教學:內涵、實施與建議[J].教育發(fā)展研究,2021(20216):19-25
[3]劉安泰.融合式教學應用于初中化學教學的策略探究[J]. 文理導航, 2021(42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