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冬菊
設計思路:語文由于其學科性的特點,承載著不可抗拒也沒有理由逃避的傳承傳統(tǒng)文化的使命,如何讓我們的語文教學既體現(xiàn)其工具性的特征,又能夠發(fā)揮學科優(yōu)勢,讓孩子們更好的在語文課堂上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呢?這節(jié)課,我就做一個大膽的嘗試吧!由課內衍生到課外,由一個衍生到一種,讓孩子們從經典文化中獲得成長的體驗。
簡單思路:遇見--遇見空明之月--遇見空明之人--遇見空明之心--總結遇見
教學目標:①知識與技能: 疏通文意,識記常見的文言詞語,理解文章內容。②過程與方法:合作學習,研析作者蘊含在文字中的獨特情懷。③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作者樂觀曠達的胸懷,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①教學重點:通過誦讀,體味出作者蘊含在字里行間的豐富情感與優(yōu)美的意境。②教學難點:理解閑人含義,體會作者在逆境中樂觀曠達的心境。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方法:誦讀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課前準備:生分組誦讀《論語》十二章,每組皆由一人領誦。
一導入新課:(1分鐘)
《朗讀者》第一期這樣說,世間一切,皆是遇見,就像冷遇見暖,有了雨,春遇見冬,有了歲月,天遇見地,有了永恒。學習語文,也是一種遇見,在文學的世界里,我們遇見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钡睦寺娙死畎?,遇見了“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青年杜甫,我們還將遇見“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的陸游,“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陶淵明,那么今天,我們又將會遇見什么呢?下面,老師將和大家一起由千古名篇開啟這美麗的遇見之旅。
出示課題《記承天寺夜游》蘇軾
一、“遇見”空明之月(8分鐘)
(1)請大家快速的讀一遍課文,找出文中的寫景的句子。出示句子?!就队罢故尽?“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讀一讀? 正音? 段節(jié)奏。
(2)大膽猜測:描寫的是什么?答案預測:積水??? 藻荇??? 竹柏??? 竹柏影
(3)明確答案:月光 (比喻手法? 將月光比喻成積水,將竹柏比喻成藻荇)。【投影展示】 “庭下(月光)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
齊讀
(4)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你能試著描述一下嗎?【投影展示】 ?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積水那樣清澈透明,水中藻、荇交叉縱橫,原來是綠竹和翠柏的影子。
(5)古詩詞中描寫月亮的詩句很多,你能說一說嗎?詩人筆下的月光各有各的姿態(tài),而我們這里的月亮具有什么特點呢?明確:空明之月。是的,這里的空明就是指的清澈透明。
(6)此夜的月是空明的,此夜的人又是怎樣的呢?我們姑且不去思考這一個問題,你能把如此空明的月色背誦下來嗎?(嘗試背誦 一起背誦)。
二、“遇見”空明之人(20分鐘)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那么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看到了這樣空明的月色呢?? 在這樣的一篇文章中,我們將和一個怎樣的人相遇呢?
讀懂文章。要想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首先要把課文讀懂。檢查預習成果。檢查預習情況PPT出示:
(1)讀準字音,讀準停頓:①念無與為樂者;②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③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④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
(2)準確解釋:月色入戶?? 欣然??? 遂至??? 亦未寢??? 相與???? 空明??? 藻、荇交橫?? 蓋竹柏影也
(3)流利翻譯:①念無與為樂者;②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③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注意引導學生放慢語速,讀出文言文的抑揚頓挫同時注意前后知識間的聯(lián)系:“戶”,聯(lián)系《木蘭詩》中“木蘭當戶織”,《大道之行也》中“故外戶而不閉”;“欣然”,聯(lián)系《詠雪》中“公欣然曰”;“遂”,聯(lián)系“遂與外人間隔”(《桃花源記》)“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保ā秾O權勸學》)
(4)翻譯全文:思考問題:月是空明之月?? 人是-------之人?小組合作討論:思考:人是——之人?從哪里看出來?溫馨提示:既可以從字里行間去找尋答案,也可以依據(jù)老師提供的資料去探究
(資料補充)。
元豐二年(1079),蘇軾因為被人指出用詩歌來誹謗新法,其政敵以“訕謗朝政”的罪名把蘇軾投進監(jiān)獄,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烏臺詩案”審訊歷時五個月,在多方營救下,加之神宗皇帝憐惜其才,蘇軾幸而死里逃生,被貶往黃州,充黃州團練副使(宋代閑散不管事的官職),但不準擅離該地,并無權簽署公文,沒有薪俸他租數(shù)十畝荒地經營,筑水壩,建魚池,移樹苗,種植稻麥和蔬菜,并在坡邊自筑茅屋,號“東坡居士”。
小組學生回答:(小組討論交流,由中心發(fā)言人回答,其他成員給予補充說明)
預設答案:①人是得意之人。②人是自由之人。③人是悠閑之人。④人是隨心所欲之人。⑤人是歡欣之人。⑥人是驚喜之人;⑦月是空明之月,人是空明之人;
總結:月光的空明,指月色的澄澈透明。這其實是一個人內心世界的折射。 人的空明指的是內心了無塵埃 ,明心見性,一個空明的人,他就能夠摒除雜念,靈魂安寧,這里的空明指的是他的曠達的處世情懷。
學生印證:引出資料:貶杭州——“我本無家更安在,故鄉(xiāng)無此好湖山”;貶密州 ——“老夫聊發(fā)少年狂”,抒報國之志;“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月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發(fā)安慰之語;貶黃州——“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貶惠州——“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做嶺南人。被貶瓊州——“垂天雌霓云端下,快意雄風海上來。面對赤壁的滔滔江水,他豪邁奔放地說:“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面對青春的一去不復返,他積極樂觀地說:“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面對自然界的風吹雨打,他從容灑脫地說:“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p>
齊讀,感受這樣的情懷。過渡:在常人眼里,那不過是一輪普通的山月,而在蘇軾的眼里,它卻充滿了種種情趣。是啊!大約只有如此樂觀曠達之人,如此心性空明之人才能擁有這樣獨到的感受吧!
三、“遇見”空明之心(10分鐘)
北宋的東坡先生在這樣的一個夜晚為我們敞開心扉,訴說情懷,其實這樣的情懷我們孔子故里的孩子更應該擁有啊!不信你看,這是我在論語碑苑拍下的照片,當我沉醉于那晚的空明月色時,我才第一次讀懂了孔老夫子的這些話。孩子們,快來看看,你讀懂了嗎?出示三句話:①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②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③知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同桌互助,選擇其中一句暢談)
師總結:孩子們,你們看早在兩千多年以前,咱們的孔子就已經在這里闡明了這樣的人生態(tài)度,這不正是蘇軾帶給我們的曠達樂觀這種空明的情懷嗎?現(xiàn)在,你怎么看這樣曠達的情懷,請你寫一寫吧!
五課堂總結:孩子們,讀《記承天寺夜游》,我們遇見了空明之月,空明之人,更從孔子那里感受到了這空明的心靈。也許在未來的成長道路上,我們還會遇見疾風驟雨,遇見電閃雷鳴,孩子們,請跟前人學習,學會擁有一顆空明的心靈吧。學著去擁有曠達的情懷,寬廣的胸襟,樂觀的態(tài)度,然后積極的擁抱生命中的每一次遇見。最后愿我們向上仰望,不切斷和我們祖先的聯(lián)系。向下扎根,不切斷和一方水土的聯(lián)系。
最后讓我們在郎朗的讀書聲中結束這節(jié)課,(男女生混合齊讀《論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