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國鋒
摘 要:計算機、交互式電子白板、網絡等在課堂教學中的廣泛運用,無疑給教學方式帶來了一場深刻的變革。它不但為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優(yōu)化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果搭建了平臺,更為開闊學生視野、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信息素養(yǎng)創(chuàng)造了條件。文章結合教學實踐,對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素質教育;信息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58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1)10-0096-02
現代信息技術猶如一座架設在老師、學生和教材之間的橋梁,在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它不僅是幫助教師傳授知識的重要手段,也是服務于學科教學的重要載體,更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工具。網絡和白板的普及,使得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走向了深度融合的階段。
一、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模擬真實情景,加強學習的體驗感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一個革命性的應用就是能夠為學生營造更加真實的情景,而學生對于所學知識的理解只有在真實的情景中才能擁有更加深刻的記憶。以往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中,教師只能通過語言、文字、圖像等方式盡可能地向學生傳達知識的真實面貌。例如描述某處歷史古跡時,以往只能通過口述讓學生在靜態(tài)的基礎上進行想象加工,但是在信息技術廣泛應用的今天,就可以通過航拍視頻、真人紀錄片以及各種動態(tài)的直觀的方式向學生傳達知識背景信息。通過信息技術模擬的真實情景,可以讓學生身臨其境,并且加強對于知識點的體驗感。例如,對于沒有目睹過草原的學生來說,《草原》一文所描繪的情景離他們的感觸太遠了,怎么品讀也難以在腦海里形成相關的畫面,無法激發(fā)美感并產生情感共鳴。于是,筆者就利用網絡播放一段草原風光視頻,將無聲的語言描寫變成動態(tài)的美景,讓“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等詞語一下子變得形象直觀起來,這樣,學生就會被美妙絕倫的自然風光所深深折服??梢娦畔⒓夹g手段的合理運用能使得學生的情感得以熏陶,認知更加真切,從而很好地培養(yǎng)理解能力及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2.快速處理信息,反饋學生的學習情況
對學生作業(yè)的批改與反饋是課堂教學之外的一項費心費力的工作,還有每次測驗之后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變化趨勢的掌握,是進步了還是倒退了,哪類問題出現最多,等等。這種信息的處理和篩選,在傳統(tǒng)的教學工作中一直都是教師手動進行處理的。但是在信息技術廣泛應用的今天,這些信息都可以通過各種信息手段進行處理,如Excel表格、SPSS等數據處理工具都可以幫助教師更快速地處理學生的各種信息。當信息的處理變得便捷的時候,學生的學習情況自然也就會得到及時的反饋和跟進,這樣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進步與不足,查漏補缺及時訂正,教師也就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更加實時地制定出適合每位學生的個性化改進方案。如教學《荷花》一文前,筆者引導學生上網搜集有關荷花的知識及有關荷花的詩文。有的說出了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品質,有的吟出了“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靜態(tài)美,有的誦出了“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的動態(tài)美,那情景真如同“荷花爭艷”?;ヂ?lián)網上豐富多彩、日新月異的知識是師生取之不盡的知識源泉,如果教師能夠恰當地運用這些資源,學生的閱讀視野就會不斷擴大,閱讀能力、信息處理能力就會不斷提高。
3.激發(fā)學生熱情,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除了文字和圖片之外,視頻、音頻都可以通過信息技術添加到課堂當中來,而這樣自然也就可以增加教學的趣味性,進而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人對視覺動態(tài)的感知速度比語言和文字都要迅速,而信息技術對教學工作最明顯的改進之處就是視覺化和直觀化,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調動起學生深入了解的熱情。譬如在教學《鄭人買履》時,教師先讓學生觀看鄭人買履的視頻,學生被楚人的行為逗得哈哈大笑,教師借機詢問:你們?yōu)槭裁葱ρ剑苦嵢四芊褓I到鞋?你能說明原因嗎?孩子們興趣很高,爭先恐后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
4.信息獲取便捷,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信息化時代,信息的獲取有許多途徑,如知網、萬方等數據庫,這些數據庫中海量存儲的學術性知識能夠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便利,通過自主搜集資料可以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去獲取大數據中的學習信息,如英文原刊、古文古籍以及閱讀材料等各種學習資料。在查找資料的過程中可以加深學生對課堂內容的記憶,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二、課堂教學應用信息技術要注意的事項
1.避免過于依賴多媒體課件
適當使用多媒體課件可以幫助課堂教學更好地推進,但是如果過于依賴多媒體課件,那么長此以往,對教師和學生都是弊大于利。所以,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在必要的講解部分進行圖片、視頻、音頻或者其他方式的直觀傳達,但是如果從課程的開始到課程的結尾,從話題引入到具體的每一個知識點的講解甚至學生的互動練習等都用多媒體課件進行,就失去了最開始利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的意義,變成了由多媒體課件來主導課程的進程,在這個過程中,當所有信息都直接傳達到學生面前的時候,會讓學生跟著數據走,從而失去自我理解和消化知識的能力。運用多媒體課件是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程內容,而不是讓多媒體代替學生的思考過程。
2.重視課程質量而非課件技術含量
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不是讓我們把教學內容的重點放在如何排版、如何構圖、如何讓字體在頁面更好看上,而是讓學生通過這種輔助手段更加直觀地理解教學內容。不管時代怎么變化,也不管輔助教學的方式變化多大,教學過程中最重要的永遠都是教學的內容,是知識的有效傳達,是對學生的個性化體察,是教學相長,是有教無類。在教學中重視課程的質量,注意教學內容的有效傳達和學生的接受程度,比做一份精美的課件重要得多。
3.注重延續(xù)傳統(tǒng)教育中有益的部分
信息技術手段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是輔助教學,目的是使學生更好地接受知識,但是我們要明白,信息技術不是萬能靈藥,它不能包治百病。教學中最重要的還是對知識的傳達,如傳統(tǒng)教學中的板書可以引導學生在教師進行書寫的同時,進行思考。雖然信息技術手段可以很大程度上使得學生擁有身臨其境的體驗感,但是無論如何都沒有實地考察和實際操作來得更加直接。因此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的這些優(yōu)勢要繼續(xù)傳承發(fā)揚,不然一味地運用技術手段,也會使學生感到厭煩,并且快速接收海量信息而缺少傳統(tǒng)教育中的緩沖,學生也會變得浮躁。注重延續(xù)傳統(tǒng)教育中有益的部分,是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開展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三、 結論
信息技術的運用只是一種教學手段,是為學生學習而服務的。如果在教學過程中信息的傳達已經凌駕于學生的感受之上,勢必會影響最初的教學目標。學生的感受,包括對知識的接受程度、對信息感興趣的程度以及對課程內容的掌握程度才是教師應該實時跟進并根據相應的情況進行調整的關鍵。
參考文獻:
[1]黃偉.信息技術在中小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現狀[J].韓山師范學院學報,2019(06).
[2]韋芳,覃賢.信息技術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基于課堂觀察的分析[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13(05).
[3]吳偉民,李婷,楊玉潔.關于信息技術與中小學語文課程整合的再思考[J].電化教育研究,2011(06).
[4]劉志華.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應用的原則[J].中國電化教育,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