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冬 馮詩婧 閻守政
(遼寧省大連生態(tài)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遼寧大連 116021)
近年來,大連市顆粒物污染治理效果顯著,但臭氧污染逐步顯現(xiàn)出來。據(jù)統(tǒng)計[1],2015—2017 年臭氧污染峰值逐年增大,重污染日從無到有,整體呈上升趨勢。2019 年6—9 月,大連市污染日共17 d,首要污染物均為臭氧。目前,臭氧已成為大連市夏季污染的主要污染物。
2020 年6 月17—20 日,大連市區(qū)共出現(xiàn)2 次臭氧輕度污染、1 次臭氧中度污染過程,17 日空氣質量指數(shù)(AQI)為117(輕度污染),19 日AQI 為125(輕度污染),20 日AQI 為166(中度污染)。本次污染過程反應了大連市臭氧污染的典型特征,即空氣質量從良升到輕度污染,在降至良后,再次上升到輕度污染,直至中度污染后,最后逐步恢復到良。
2020 年6 月17 日、19 日、20 日,大連市區(qū)臭氧濃度變化如圖1 所示。17 日12:00—18:00,連續(xù)7 h市區(qū)臭氧濃度高于160 μg/m3(二級標準),19 日13:00—19:00,連續(xù)7 h 市區(qū)臭氧濃度高于160 μg/m3(二級標準),20 日9:00—22:00,連續(xù)14 h 市區(qū)臭氧濃度高于160 μg/m3(二級標準),并且13:00—20:00,連續(xù)8 h 市區(qū)臭氧濃度高于215 μg/m3(中度污染限值)。
圖1 2020 年6 月17 日、19 日、20 日大連市區(qū)臭氧濃度變化情況
根據(jù)文獻分析[2-7],臭氧污染與本地擴散條件、溫度、風向風速等參數(shù)緊密相關。擴散條件取決于高空500 hPa 等壓線分布情況。
中央氣象臺網(wǎng)站的2020 年6 月17 日8:00 和20:00 500 hPa 等壓線分布圖顯示,有弱脊從內蒙古東部偏移至韓國,大連處于弱脊過境狀態(tài),不利于污染擴散。19 日和20 日的8:00,20:00 500 hPa 等壓線在遼寧至山東分布極為稀疏,大連處于均壓場控制,擴散條件一般。
一般情況下,溫度越高越有利于臭氧生成。2020年6 月17 日、19 日、20 日大連市氣溫如圖2 所示。
圖2 2020 年6 月17 日、19 日、20 日大連市氣溫變化情況
6 月17 日大連地面溫度超過27.0 ℃的時段為9:00—16:00,共計8 h,低于25.0 ℃的時段為19:00—24:00,共計6 h。
6 月19 日大連地面溫度超過27.0 ℃的時段為9:00—11:00 和15:00—18:00,共計7 h。12:00—14:00 的相對低溫時段,可能是由于12:00 的東南風向帶來的海風降溫造成的。低于25.0 ℃的時段為21:00—24:00,共計4 h。
6 月20 日大連地面溫度超過27.0 ℃的時段為12:00—16:00,共計5 h,且最高溫度低于19 日。低于25.0 ℃的時段為18:00—24:00,共計7 h。
除了本地生成之外,外部輸入的臭氧及其前體物對大連市的臭氧污染影響也很大,因此應關注大連市周邊區(qū)域的臭氧污染情況。
6 月17 日遼寧省空氣質量以輕度污染-中度污染為主,山東省以良-輕度污染為主,京津冀以良為主。
6 月19 日遼寧省空氣質量以良-輕度污染為主,山東省以輕度污染-中度污染為主,京津冀北部以輕度污染-中度污染為主,京津冀南部以良-輕度污染為主。
6 月20 日遼寧省空氣質量以輕度污染-中度污染為主,山東省以輕度污染-中度污染為主,京津冀北部以輕度污染-中度污染為主,京津冀南部以輕度污染為主。
2020 年6 月17 日、19 日、20 日大連市地面風向風速見圖3。
圖3 2020 年6 月17 日、19 日、20 日大連市地面風向風速
6 月17 日大連地面風向以南風和西南風為主,風速較小。結合周邊地區(qū)的污染情況,大連地區(qū)上風向污染較輕,外來污染傳輸造成的影響較小。
6 月19 日大連地面風向11:00 之前為北風,12:00 為東南風,風速較大,13:00—15:00 以及21:00—23:00 為西南風向。大連北風的上風向污染較輕,南風的上風向污染較重。19 日大連地面南風時段較少,因此外來污染傳輸造成的影響較小。
20 日大連地面風向均為西南風和南風,風速較小,西南風和南風的上風向污染較重,當日形成了外來污染的持續(xù)傳入,對本地空氣質量影響較大。
為佐證外來污染傳輸影響,選取大連市星海三站空氣自動站為坐標點,計算500,1 000,1 500 m 不同高度層14:00 氣團的后向軌跡線。
6 月19 日3 個高度層的后向軌跡線均為正北方向,氣團來源均一致,分別來自于6 月18 日20:00的遼寧省北部、6 月19 日2:00 的渤海灣北部以及6月19 日6:00 的渤海灣東部。6 月19 日11:00 之前大連市風向為北風,因此當日14:00 的氣團為大連市以北區(qū)域傳輸而來,與后向軌跡線一致。由于18—19 日遼寧省污染較輕,因此19 日的傳輸污染較小。
6 月20 日3 個高度層的后向軌跡先為西偏南方向,氣團來源略有不同。在500 m 高度層的氣團分別來自于6 月19 日14:00 和20:00 時的山東西北部、6 月20 日2:00 的渤海灣西部以及6 月20 日8:00 的渤海灣東部。在1 000 m 高度層的氣團分別來自于6 月19 日14:00 和20:00 的渤海灣西部、6 月20 日2:00 的渤海灣中部以及6 月20 日8:00的渤海灣東部。在1 500 m 高度層的氣團分別來自于6 月19 日14:00 和20:00 的渤海灣中部、6 月20日2:00 和8:00 的渤海灣東部。6 月20 日大連市為持續(xù)的南風和西南風,因此當日14:00 氣團為京津冀南部和山東西部傳輸而來,與后向軌跡線一致。由于6 月19—20 日京津冀和山東污染較重,因此6 月20 日的傳輸污染較大。
在大連市本次典型污染過程中,6 月17 日污染主要是因為本地溫度較高,且高空擴散條件不利,地面風速較小,導致輕度污染。6 月19 日污染主要是因為地面溫度高,高空擴散條件不利,地面上風向有污染傳輸,導致輕度污染。6 月20 日污染原因除了地面溫度高、高空擴散條件一般外,主要原因在于外地污染持續(xù)輸入,導致中度污染。
根據(jù)上述分析,大連市夏季臭氧污染主要取決于擴散條件、溫度、上游污染傳輸?shù)纫蛩?。如果本地擴散條件不利,且溫度較高,則可能造成臭氧輕度污染,若同時疊加了上游污染的持續(xù)傳輸,且傳輸污染較重,則污染程度可能上升為中度甚至重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