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放軍總醫(yī)院第八醫(yī)學中心放射科(北京 100091)
2.解放軍總醫(yī)院第八醫(yī)學中心骨科(北京 100091)
張婭麗1 羅小波2,* 代 鵬1 洪 劍1
脊柱結核是臨床常見骨關節(jié)疾病,會引起椎體骨質破壞、塌陷、后凸畸形、病理性骨折,嚴重時出現脊髓神經損傷,功能難以恢復[1-2]。影像學引導下病變穿刺活檢是脊柱結核診斷“金標準”,但存在損傷脊髓神經風險及假陰性可能[3-4]。CT可顯示脊椎病變形態(tài)特征,在脊柱結核診斷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但其能否用于不同臨床病理分期脊柱結核鑒別診斷,鮮有研究報道[5-6]。微小RNA-27b(miR-27b)從HeLa細胞中克隆出來,研究發(fā)現,其與結核分枝桿菌病理過程有關,可能為脊柱結核早期診斷分子標志物之一[7-8]。基于此,本研究首次探討CT征象與外周血miR-27b表達對脊柱結核鑒別效能及與臨床病理分期的關系。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年1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61例脊柱結核患者,均行CT檢查,根據臨床病理分期分為活動期組(n=38)、穩(wěn)定期組(n=23)。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經病理學檢查證實;患者年齡、性別、病史等病歷資料完整。
排除標準:伴有脊柱外傷病史;合并其他器官或系統(tǒng)感染;自身免疫系統(tǒng)疾病。
1.2 方法
1.2.1 CT檢查 Philip Brilliance 16排螺旋CT,層距1mm,層厚2mm,檢查包括所有病變椎體及上下相鄰椎體,骨窗和軟組織窗顯示圖像。采用Philip后處理工作站處理CT重建圖像。
1.2.2 miR-27b表達 入組24h內,清晨空腹采集外周靜脈血5ml,離心(3000r/min,5min,離心半徑5cm),取血清,T R I z o l 法提取與純化總R N A,測定R N A 濃度(NanoDropND-1000分光光度儀),A260/A280均>1.8,以總RNA為模板進行逆轉錄反應,以cDNA為模板行聚合酶鏈反應(PCR),采用2-ΔΔCT算法分析反應結果。
1.3 觀察指標(1)脊柱結核不同臨床病理分期患者CT征象表現、miR-27b表達。(2)CT征象表現、miR-27b與脊柱結核活動期的關系。(3)CT征象表現、miR-27b鑒別脊柱結核不同臨床病理分期的ROC。
1.4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22.0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例數描述,計量資料采取Bartlett方差齊性檢驗與Kolmogorov-Smirnov正態(tài)性檢驗,均確認具備方差齊性且近似符合正態(tài)分布,以(±s)描述;Logistic回歸分析各參數與脊柱結核活動期的關系;診斷、鑒別效能分析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線,獲取曲線下面積(AUC)、置信區(qū)間、敏感度、特異度及cut-off值,聯合預測實施Logistic二元回歸擬合,返回預測概率logit(p),將其作為獨立檢驗變量。均采用雙側檢驗,α=0.05。
2.1 不同臨床病理分期脊柱結核患者CT征象表現、miR-27b表達比較脊柱結核不同臨床病理分期患者椎體輪廓、骨破壞方式、病灶在椎骨中分布、椎旁腫塊、椎旁腫塊強化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脊柱結核活動期患者病灶內死骨、椎間盤受累、椎旁腫塊鈣化患者占比高于穩(wěn)定期患者,miR-27b表達低于穩(wěn)定期患者(P<0.05),見表1、圖1。
表1 脊柱結核不同臨床病理分期患者CT征象表現、miR-27b表達比較[n(%)]
圖1 脊柱結核CT征象?;颊吲?3歲,背痛、雙下肢感覺運動障礙3月余,CT軸位、矢狀位示:胸4-6椎間隙狹窄,椎體正常形態(tài)消失,多發(fā)低密度骨質破壞及高密度死骨,部分向后突入椎管內,椎旁混雜密度團塊影,內見斑片壞死及斑塊狀鈣化。
2.2 CT征象表現、miR-27b與脊柱結核活動期的關系以脊柱結核活動期為因變量,納入病灶內死骨、椎間盤受累、椎旁腫塊鈣化、miR-27b作為自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方程分析,結果顯示,病灶內有死骨患者處于活動期的風險可能是無死骨患者的2.033倍,椎間盤受累患者處于活動期的風險可能是未受累患者的3.308倍,椎旁腫塊鈣化患者處于活動期的風險可能是無鈣化患者的2.603倍,miR-27b每降低1個單位,處于活動期的風險可能增高4.596倍(P<0.05),見表2。
表2 CT征象表現、miR-27b與脊柱結核活動期的關系
2.3 CT征象表現、miR-27b鑒別脊柱結核不同臨床病理分期的ROC采用ROC-AUC分析獲取曲線下面積、置信區(qū)間、敏感度、特異度及cut-off值,結果顯示單一參數中,椎旁腫塊鈣化鑒別脊柱結核活動期的AUC最大,為0.816;采用Logistic二元回歸擬合進行聯合診斷,返回預測概率logit(p),將其作為獨立檢驗變量,結果顯示,各參數聯合鑒別脊柱結核活動期的AUC大于任一單一指標,為0.884,見圖2、表3。
表3 ROC分析結果
脊柱結核是常見脊柱病變,活動期約占85%~95%,表現盜汗、發(fā)熱、腰背疼痛、消瘦、竇道、神經功能障礙等,需積極進行治療,以順利進入穩(wěn)定期[9]。故對脊柱結核進行病理分期鑒別診斷具有重要意義。CT能明確提示脊椎病變各種征象,多項研究證實,其對脊柱結核與脊椎轉移瘤有較高鑒別診斷價值[10-11]。本研究首次探討CT征象表現與脊柱結核患者病理分期關系,發(fā)現脊柱結核活動期患者病灶內死骨、椎間盤受累、椎旁腫塊鈣化患者占比較高,均與脊柱結核病理分期有關。分析原因在于穩(wěn)定性脊柱結核病灶已穩(wěn)定,而脊柱結核活動期病變處于發(fā)展階段,逐漸突破椎體及椎旁,向四周蔓延,椎體骨質進一步破壞,嚴重累及椎間盤,且椎旁腫塊鈣化嚴重。
miRNA作為一種具有調節(jié)作用的RNA具有組織特異性,不同miRNA在不同組織中表達不盡相同。研究證實,結核感染患者存在miR-27b差異性表達[12]。脊柱結核中,結核分枝桿菌病理過程與巨噬細胞密切相關[13]。學者陸秋安[14]研究顯示,脊柱結核患者miR-27b表達降低,且miR-27b可能通過CYP450花生四烯酸途徑影響巨噬細胞凋亡,進而對結核分枝桿菌病理過程產生影響。本研究結果顯示,miR-27b表達與脊柱結核病理分期有關。原因可能為脊柱結核活動期患者病情持續(xù)進展,椎體骨質破壞,可能通過CYP450花生四烯酸途徑影響miR-27b表達。
ROC曲線顯示,病灶內死骨、椎間盤受累、椎旁腫塊鈣化、miR-27b鑒別脊柱結核活動期的AUC均較高,尤以各參數聯合鑒別AUC最高,達0.884。提示各參數聯合檢測可為脊柱結核活動期鑒別提供更多參考信息,提高鑒別準確性。
綜上可知,CT征象表現、miR-27b表達在脊柱結核活動期、穩(wěn)定期患者中存在差異,利于二者診斷與鑒別,為治療方案制定及預后評估提供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