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清初詩人顧嗣協用對比的方式提醒年輕人正確認識自己:“駿馬能歷險,力田不如牛。堅車"/>
唐中浩
模擬試題 >>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清初詩人顧嗣協用對比的方式提醒年輕人正確認識自己:“駿馬能歷險,力田不如牛。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舍長以就短,智者難為謀。生材貴適用,幸勿多苛求?!迸qR不同,車船各異,發(fā)揮特長,終有成就。
上述材料能給當代青年以啟示,請結合你對自身發(fā)展的思考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這是一道以詩詞理解為核心的材料作文。在閱讀其他內容前,你可以先思考一下:題目所給出的材料包含了幾個層次?暗示了哪些思考方向?命題者又有怎樣的立意預設?你能想到哪些與題目材料相契合的素材?并在筆記區(qū)列一個簡單的寫作提綱。
思路點撥 >>
這道題目模仿2021年高考全國乙卷作文試題的命題方式而命制。馬克·吐溫曾言:“歷史不會重復,但會押韻?!币馑际牵瑲v史雖不會重復,但有一定的規(guī)律可循,就像押韻一樣。同樣的,高考作文題不會重復,但會“押韻”——對高考作文原題的復盤、模仿和訓練,是高中生備考的必修內容,也是提升作文水平的主要途徑。
命題材料共兩句話,可劃分為三個層次?!扒宄踉娙祟櫵脜f用對比的方式提醒年輕人正確認識自己”為第一層,交代了詩歌的作者,核心是“用對比的方式提醒年輕人正確認識自己”。“對比”一詞,既是對詩歌修辭手法的提示,也是對有差異的年輕人的暗示;“提醒年輕人正確認識自己”,說明“對比”后發(fā)現年輕人之間有差異性,或者說人與人之間有差異性很正常,青年學生需要做的是正確認識這種差異性,從而正確認識自己。顧嗣協所作的五言律詩內容為第二層。這首詩共四聯:首聯、頷聯對比了馬和牛、車和舟;頸聯反向議論,認為舍去長處,注定失??;尾聯得出結論,天生之材適用就好,不必苛求太多?!芭qR不同,車船各異,發(fā)揮特長,終有成就”一句為第三層,這句既是對顧嗣協詩歌的概括評價,也是對第一層的回應:物性不一,人材有異,發(fā)揮己長,終有成就。材料強調,年輕人存在差異性是肯定的,但這種差異性并沒有高下之別,只要認識自我、發(fā)揮所長,就能實現自我、成就自我。
寫作任務只有一句話,包含了兩個層次。第一層,“上述材料能給當代青年以啟示”,這是一個肯定句,即大家必須從材料中找到“啟示”,這是展開寫作的關鍵;“請結合你對自身發(fā)展的思考寫一篇文章”,這回應了命題材料中“年輕人正確認識自己”“發(fā)揮特長”等關鍵提示,要求作者在寫作時必須觀照自我,結合“自身發(fā)展”談思考、寫體驗,切忌泛泛而談、空喊口號。
要提醒大家的是,現在的高考作文閱卷很多是以立意來定等的。因此,通過文本細讀的方式抓住命題材料的核心,寫出切合命題要求、展現自己思維方法與價值觀、展現自己讀寫功底的作文,是考生獲得高分的必經之路。
高分佳作
騏驥越,犁牛力?1
文/唐鈳迪
千里騏驥,跪于犁牛之累;萬鈞載車,難為兩川間流。負屃斯文,狴犴直言;囚牛愛琴,蒲牢聲洪……萬物各有道理,你我各有所長。若罔顧乖之,以圓學方,以魚慕鳥,其可得乎?由我觀之,須長其長、避其弊,才能馳騁于康莊大道。2
人的成就,由“最高的木板”決定。人類文明史中,照亮星空的,無一例外是人之大成而非小過。宋徽宗當不了明主,卻醉心美學,創(chuàng)宣和花鳥畫、瘦金書法;蒲松齡窮盡一生也未能金榜題名,一部《聊齋》卻博彩四方;辛棄疾貪污好殺為將不足,然其作勁詞“金戈鐵馬”,文豪有余。人非生而知之者,亦非學然后通曉萬家者也,以“有涯去逐無涯”,本不可取,苦心極力工一業(yè)才是正解。同時,“我”的短處也需悅納,不可妄自菲薄,更不可踟躕藏匿。3
人生如書法,需按壓鉤格抵,若要想筆法遒勁,還必須傳承精益求精、謙遜好學的工匠精神。廣至科學藝術,久至秦漢商周,工匠精神一直被大力提倡。魯班善木工,一生把智慧刻在木輪里,雨傘、鋸齒等智慧歷久彌新;塞尚澆筑一生理想與熱血于一紙?zhí)O果,自信地喊出“我要用一個蘋果顛覆整個巴黎”;“兩彈一星”元勛鄧稼先在戈壁灘,用專業(yè)與熱忱長吟了一首震天動地的科技史詩,用無私與貢獻譜寫出一首感天動地的愛國熱詞……如今,在人工智能席卷而來、天賦可以被編程進代碼的時代,我們更需工匠精神。唯有認識自我,抓住特長、精進技術,才能搭上時代的列車,才不至于被時代的列車碾壓。4
槊棒鉤叉棍,縱使精通十八般武藝,一人也難敵三軍。人類開元之際,始有男獵女采這樣最早的社會分工。而到今日,分工專精更是剛性需求。中國古圣人在《禮記》中暢想“男有分,女有歸”的大同社會。無獨有偶,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強調:“正義就是在國家中做正當的事。當每一個個人只做一種對國家有關的工作,而這個工作又是最適合他的天性時,這個國家就有了正義?!比巳税采砹⒚睦硐肷鐣螒B(tài),固然值得代代人追求與探尋,但社會進步更需專精的大國工匠。當今社會,技術爆炸推動了越來越多的崗位需求,廣博、精細的崗位選擇意味著每個人都有可能找到符合自己天性、自己擅長的那一份工作,參與“國家的正義”,其關鍵還是在于“我”能否學有所長、濟世以長。
物競萬世,人生各異;不掩己短為明,發(fā)揮己長為智,團結同儕為和。時空若奔,當下若流,“我”濟此間。馬克思所謂“每個人的發(fā)展”,應在其中矣。此間少年,騏驥越,犁牛力,同擔當,共奉獻:翼強則鷹擊長空,習水便魚翔淺底!5
①標題使用整句,同時也用比喻的形式提出自己的觀點——騏驥與牛各展其長;在結構上,引出首段,呼應結尾。②在正反對比中確立觀點,肯定了事物的差異性,回應了命題材料中的“對比”一詞。
③材料翔實,分析深刻,認識辯證,避免了絕對化。
④援引古今中外事例,有意識地修飾語言,展示出閱讀的廣度與積累的厚度。
⑤結尾由物及人,凝練有力,耐人尋味。
低分病文
物歸其位,方行其道?1
文/馬逸辰
清初詩人顧嗣協曾作《雜詩》,用對比的手法提醒我們:人與人不盡相同,要正確認識自己,發(fā)揮自己的特長,才能終有成就。
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認識你自己”。人是擁有無限可能的,我們應嘗試認識和接觸新的事物,在嘗試中發(fā)現自己尚未被發(fā)現的天賦。而自己的內心也需要他人作為對照,“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同時,也要“廣開言路”,詢求他人的意見,從而得到更為客觀的評價。
然而,擁有長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則是將自己的長處發(fā)揮出來。曾經,陳友諒與朱元璋初爭天下時,陳友諒擁有三倍于朱元璋的兵力。不過,陳友諒卻常于多水的山丘和設防的城市處作戰(zhàn),又加之對形勢的錯誤判斷,最終失敗。從兵力上來看,陳友諒擁有絕對優(yōu)勢,但他并未將其發(fā)揮出來,兵力要么過于分散,要么過于集中。由此可見,不可為自己的長處沾沾自喜——如果找不到“用武之地”,長處也會變短處。
相應地,在發(fā)現自己有短處的時候,不要自己先亂了陣腳。處于劣勢的人不一定會成功,但失去信心的人一定會失敗。廣西蒼梧縣小伙李長貴的故事體現的就是這個道理。他老家是貧困山區(qū)的,他因幼年時得病身體發(fā)育差,成年后身高僅與六歲兒童相當。在老家,他干活不如別人,相親時連瘸子、啞巴都看不上他。可他外出闖蕩,先是當公園門童,后在游樂園里開設“矮人國”,掙下百萬身家。個子矮固然是他的短處,但他卻能夠巧妙利用這一短處,找到了適合自己發(fā)展的地方,最終取得成功。2
如果只有“適則為長,不適則短”,那我們?yōu)楹芜€要發(fā)展長處、彌補短處呢?那是因為如果靠短處生存,那只能被環(huán)境選擇;而如果靠長處生存,便可主動選擇環(huán)境。
可有人會說,那我是不是要發(fā)展長處、彌補短處,這樣才能擁有更好的生活呢?或許彌補短板可以提升下限,可只有提升長板才能提高上限。正如一代球星貝克漢姆,與他驚人的任意球與傳中技術相對的,是他并非特別出色的速度。據他的隊友說,??吹剿痪毴我馇蚓褪菐仔r。如果他把空余時間都用來補足他的速度短板,那他的長處也就不會如此明顯。正如一句話所說,這個世界既偏愛有天賦的人,也偏愛認真的人,但更偏愛在自己的天賦領域認真的人。3
我們每個人的長處和短處,就像位置一樣,首先要認識自己,找準自己的位置,然后揚長避短,化短為長,最后將自己的長處發(fā)揮到極致,這樣才能走出自己的“道”。4
①標題定位于“物”,游離于材料主旨之外,審題偏頗。
②援引材料不充分,沒有突出李長貴成功的核心要素,論證無力。
③這兩段分析貌似辯證,實則絞纏不清,沒有明確的觀點。
④結尾未能有效勾連前文內容,語言空洞,收束無力。
病”因分析 文章在擬題、立意、內容、結構、語言等方面都存在一些問題,如題目不能統(tǒng)攝全文,立意上簡單演繹材料,語言平淡,內容冗雜不集中,結構無章法。鑒于此,文章最終得38分(內容13分+表達13分+發(fā)展12分),屬于四類文。要想讓文章升格成一類文,需要在仔細領會材料命題指向、確立明確的結構、翔實地論證觀點等方面下功夫。
病文升格
“我”行其長,終得其道?1
文/馬逸辰
清初詩人顧嗣協曾作《雜詩》,用對比的手法提醒我們:人與人不盡相同,要正確認識自己,發(fā)揮自己的特長,才能終有成就。時代變幻,來日無定,我輩青年當內心清明、意志堅定,識自我、展所長、成大“我”。2
認識自己,發(fā)展長處。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曾說:“認識你自己。”人擁有無限可能,故而認識自己就像是在探索無限未知。對此,我們應多嘗試,在嘗試中發(fā)現自己尚未被發(fā)現的天賦。而與此同時,由于主觀情感和思維盲區(qū)的存在,我們可能無法正確認識自我,便要如一代明君李世民那樣,以他人作為對照,“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也要“廣開言路”,征詢他人的意見,明確并發(fā)展自己的長處。誠然,擁有長處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將自己的長處發(fā)揮出來。曾經,在與朱元璋初爭天下之時,陳友諒擁有三倍于朱元璋的兵力優(yōu)勢,但他并未將其發(fā)揮出來,常于多水的山丘和設防的城市處作戰(zhàn),最終乒敗身死。由此可見,切不可為自己的長處而沾沾自喜——如果找不到“用武之地”,長處也會變短處。
全面辯證,揚長避短。我們在發(fā)現自己短處的時候,不要自己先亂了陣腳。處于劣勢的人不一定會成功,但失去信心的人一定會失敗。演員李長貴就以親身經歷闡釋了這個道理。 他出生在貧困山區(qū),因幼年時得病身體發(fā)育差,成年后身高僅與六歲兒童相當。在老家,他干活不如別人,相親時連瘸子、啞巴都看不上他??伤谕獬鲫J蕩時,利用自己的身高吸引孩童,又用精湛的模仿、表演才藝打動孩子,從公園門童做起,逐漸擁有了自己的演出團隊,在游樂園里開設了“矮人國”,后又簽約演藝公司,一展所長,給更多的孩子帶來了歡樂。個子矮固然是李長貴的短處,但他卻能夠巧妙利用這一短處,最終取得了成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能簡單地用“進化論”的物競天擇理論來歸因,畢竟人只有全面看待自己,才能揚長避短,重開新路。
發(fā)揮長處,實現自我。彌補短板可以提升下限,可只有提升長板才能提高上限。一代球星貝克漢姆,與他驚人的任意球與傳中技術相對的,是他并非特別出色的速度。據說,貝克漢姆一練任意球就是幾小時。如果他把更多時間用來補足他的速度短板,那他的長處就不會如此明顯,賽場鋒芒也就不會令人驚艷。要知道,這個世界既偏愛有天賦的人,也偏愛認真的人,但更偏愛在自己的天賦領域認真的人。彌補短處自有道理,但發(fā)揮長處更易成功,更能實現自己的價值。3
泱泱華夏,群星璀璨。大國工匠,并非諸類擅長;專家博士,也非百行精通。光輝未來需要繁星點燃,祖國發(fā)展需要人才薈萃。我不是能力最全面的那個,但我要成為對祖國有用的那個。認識“我”,發(fā)展“我”,“我”行其長,終得其道。4
①標題既能呈現對材料主旨的思考,又能緊扣寫作任務,展現了較強的審題意識。
②分析材料,得出中心論點,行文自然,有一定文采。
③將三個分論點放在開頭,讓文章立意顯豁;對原文素材進行整合,增加分析,讓文章的內容更充實,有較強的思辨性。
④結尾回扣標題、開頭,展現“我”的思考,既讓結構圓合,又突顯主旨、收束有力。
升格指津 修改后,文章立意更加集中,并在標題、開頭、結尾等顯要位置加以突出,觀點鮮明;增加三個分論點,且分論點呈現出遞進式關系,讓文章邏輯更嚴密;在基本保留原文素材的基礎上,加強了對素材核心的認識,不僅充實了內容,也增強了素材的論證力。此外,還有意識地大量使用四字詞語,使文章語言更加凝練,更加有文采。經過修改,本文可得55分,成功升格為一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