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鵬
摘 要:隨著教育部體育與衛(wèi)生部門發(fā)布的“學會、勤練、常賽”的三要點體育教學,我們可以看到體育教學中科學教學方法的重要性,其對小學體育教學也提出了要求,旨在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踐行“健康知識+基本的運動技能+專項運動技巧”的新教學模式。這也是新時代下課程標準倡導的體育教學改革,顯示了體育教學對學生素質培養(yǎng)的重要性,表明了體育學科在教學中的重要性。因此,小學體育教師需要尊重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和規(guī)律。利用安全、合理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有目的、有計劃、有規(guī)律的循序漸進地進行田徑課體育訓練。也適當地開展一些課外田徑練習,促使小學田徑課內課外一體化教學的實現,從而保證小學生體育課堂教學的豐富多彩。
關鍵詞:小學田徑課;一體化;小學生;經驗
一、 引言
小學體育關系著小學生未來的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對學生綜合能力和身體素質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田徑是體育運動的一部分,也是各項體育運動的基礎,學生只有提高了自己的田徑運動能力,才能有力地進行其他高難度、復雜的體育運動項目。田徑運動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跑步速度、運動能力、身體素質,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吃苦耐勞、不怕困難、敢于奮斗的體育精神。因此,國家體育教育部門才全面要求在小學田徑課上進行“學會、勤練、常賽”三要點體育教學,并將作為教學的標準和學生學習的標準,培養(yǎng)我國勞動型和素質型人才。
二、 課內外一體化教學方法的概念
隨著新時代發(fā)展,小學生個性思維和意識凸顯,且學生的體能素質培養(yǎng)也要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選擇性教學,因此,一體化教學方式逐漸被提出,它可以根據學生的自身特征結合體育學科特點制定完善的教學計劃,引領學生主動學習。課內外一體化教學從根本上說是指將課堂內和課堂外的教學進行結合,且根據學科內容和教學目標制定統(tǒng)一的課程標準。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有計劃、有目標的開展體育鍛煉,讓學生在鍛煉中既能學習體育健康知識,也能提升自己的身體素質,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三、 小學田徑課內外“學會、勤練、常賽”的一體化教學的重要性
(一)可以帶動田徑運動的發(fā)展進步
在小學體育中開展田徑課內外“學會、勤練、常賽”的一體化教學,可以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提升自己的跑步能力、翻、爬、滾、跳躍技能,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各種田徑運動項目。也能激發(fā)那些有運動優(yōu)勢的學生發(fā)揮自己的運動技能。且在學校開展田徑運動會,也能激發(fā)學生參與運動的意識,讓學生看到運動可以豐富和充實自己的生活,給自己帶來更多的歡樂,也能使田徑運動深入到學校教學之中,促進田徑運動會的發(fā)展。小學生性情活躍,喜歡運動、新的事物,且是充滿活力的群體,組織小學生加入田徑運動項目之中,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團體意識和對運動的熱愛,有利地推動我國體育事業(yè)發(fā)展。
(二)可以促進小學生身體健康
隨著全面小康社會的推進,人們更加關注自己的身體健康,小學生是家長的寶貝,是學校的學子,是祖國未來的花朵,小學生通過田徑鍛煉可以提升自身的身體素質和體能,讓學生在豐富的田徑運動項目中逐漸養(yǎng)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因此,在教學田徑課程時,教師可以積極開展課外田徑運動活動,讓學生有更多的放松和練習時間,既能激發(fā)興趣,也能讓學生感受到運動的快樂。另外,田徑運動可以讓學生學習更多的運動知識,形成自己的特長和專項技能,提升學生的跑步能力和各種其他技能。
(三)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精神和品質
田徑課內外“學會、勤練、常賽”的一體化教學讓學生隨時隨地都能進行身體鍛煉,可以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保持愉悅和樂觀的心態(tài)去學習生活,且運動可以促進人腦荷爾蒙的釋放和多巴胺的分泌,讓學生保持活躍的想法和積極的心情,促使學生在運動過程中養(yǎng)成堅持、勤勞、吃苦耐勞的品質。讓學生擁有勇往直前的動力去學習和生活,逐漸追尋自己的理想目標,形成健康的三觀。
四、 小學田徑課內外“學會、勤練、常賽”的一體化教學策略
(一)教師要發(fā)揮自身的傳教作用,提高學生身體素質
目前,小學體育田徑教學現狀,普遍以教師進行示范,學生進行專項組織練習,其次學生自由活動的教學現狀,教師很好有計劃、有目標的組織指導學生進行深入的學習了解各種項目技巧、方法,因此,教師需要改變這種現狀。首先,體育教師需要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性格愛好、年齡特點、個性特長為學生制定以提高身體素質,掌握基本田徑項目技能為目標的方案計劃,并且制定相應的體育管理機制。教師還需要對田徑項目包含的中長跑、短跑、跨欄跑、跳高、跳遠等進行熟透了解,根據這些項目制定科學的教學方法,可以通過個人發(fā)展和技術示范要求學生認真聽講,進行練習,注意力量做好基本的學習。其次,教師要根據將學生進行劃分,制定長期的提升計劃,打造學生的工匠精神,引導學生循序漸進、日積月累的進行學習,領悟到每一個動作要領的細節(jié),深入感悟,其展示過程。教師也可以邀請一些擅長某項目的體育專業(yè)或者教練,對學生進行細節(jié)動作要領講解,可以針對自己的學習經驗,讓學生快速地掌握其技能,提高自己的自信心,在短期時間內提高熟練度,可以高效率的學習,減輕身體疲勞。最后,體育教師還需要掌握一定的運動醫(yī)學、心理學知識,并提高自身的運動技能,科學合理地為學生制定運動計劃,其計劃要具有方向性,可以促使學生保持持久的身體健康的運動習慣,要會教學生。
(二)教導學生要勤于練習,把握提高學生田徑技能
勤能補拙,這是千古不變的真理,勤可以彌補先天的不足,因此,教師需要制訂、實施運動方案和計劃后教導學生加強練習,避免出現紙上談兵的現象,教師不僅要教導學生勤于練習,還要樹立勤業(yè)教學的目標,和學生共同進步。首先,教師需要敬業(yè),體育教師要明確自身的教育職責和任務,牢記自己使命和教育理念,在每一節(jié)田徑運動課上都需要認真準備、認真對待。珍惜學生在課堂上的付出,把握時間,引導學生積極練習,及時督促學生,避免學生產生偷懶、不認真的想象。其次,教師在教學時,還需要對學生進行關心和愛護,讓學生感受到運動的快樂,感受到田徑運動對自己的幫助,當學生表現出色時,要積極表揚、肯定學生,當學生出錯時、偷懶時,也要耐心勸導、鼓勵學生勇于表現。在走跑交替600米中,當學生想要放棄時,教師要鼓勵學生,鍛煉學生堅強、勇往直前的優(yōu)秀品質,讓學生在結束后看到自己的成就。最后,教師要讓學生牢記“我運動、我健康”的理念,當指定了標準的運動項目計劃時,要及時踐行,且在學生練習過程中加強對學生的監(jiān)督,且在其過程中及時記錄學生的點滴,讓學生明白只有付出才有收獲,只有勤于練習,才能獲得最終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