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衛(wèi)紅
摘 要: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屬于教學內容之一,但寫作教學始終是教師教學難點。學生害怕寫作,出現(xiàn)抵觸心理,主要是由于教師未認識到寫作教學的作用,也未和實際情況結合開展寫作。小學語文教師應改變觀念,從多角度出發(fā)培養(yǎng)小學生寫作能力,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并且教師也需要給予學生足夠耐心,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累積素材,為學生提供合適的寫作方式,讓學生感受寫作的快樂。文章主要闡述提高小學生寫作能力的策略,僅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生;寫作能力;有效策略
一、 引言
作文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屬于教學的難點之一。部分學生對待作文無從下手、寫作能力差,無法保證作文質量,降低學習效率,為教師教學帶來困難。小學語文教師要及時引導學生,實施正確的措施培養(yǎng)學生寫作積極性,從而提高學生寫作能力。
二、 闡述小學生寫作能力差的因素
教師需要分析學生對寫作不感興趣的原因,并和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從而總結學生寫作能力差的癥結所在。因此,小學生寫作能力差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寫作和生活實際脫離
小學語文教學需要結合生活闡述寫作內容,從實際出發(fā)。由此得知,小學生的寫作也要圍繞現(xiàn)實的生活,但由于傳統(tǒng)教學以及應試教育的約束,大多數(shù)語文教師在開展寫作教學時,將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會放到學生書本上,約束學生寫作發(fā)展,也會讓學生想象力受到限制,致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東拼西湊和現(xiàn)實生活脫軌。比如教師要求學生寫《東方明珠》,但部分學生未去過上海,由此得知,學生寫出的作文基本和實際脫離,同時學生課外時間少,校外活動缺乏,導致學生僅能在學校和家庭間奔波,與生活脫軌。
(二)學校設置課程不合理,未認識寫作重要性
一些小學作文課程設置少,未受到相應的重視和關注。作文在某些人的眼里認為學生寫得差或者寫得好也不會耽誤成績,正是由于此種思想會導致作文課未受到應用的重視,學生失去寫作興趣,寫作能力低。長此以往,會形成寫作興趣。
(三)未認識到課外資料的價值
大多數(shù)語文教師在分析學生為何不喜歡寫作時,會認為學生寫作能力差由于課外閱讀少,但據(jù)統(tǒng)計可知,大多數(shù)的小學生,尤其是五六年級的小學生比較喜愛課外閱讀,某些圖文并茂的圖書,比如《十萬個為什么》《四大名著》等,深受小學生的喜愛。學生在課余時間最喜歡讀這些圖書,若是教師通過正確的指導,讓學生能夠在閱讀書籍后,從此收獲有利于寫作的素材、詞匯以及寫作技巧,則會大幅度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四)畏難心理嚴重,情感表達能力差
寫作包含著多種語文知識點,因此需要學生累積更多的知識,這對于學生使用語言也有著一定的要求。從小學生寫作情況可看出,目前學生的使用語言能力差,累積詞匯少,在寫作中經常會有畏難情緒產生。同時,學生對寫作也會產生錯誤的理解,認為協(xié)作較難,此種錯誤意識約束著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寫作本身是學生抒發(fā)情感的一項活動,從學生寫作的情況可看出,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差,僅會使用平淡的語言去闡述某件事情,無法有效融合自身的情感,進而無法吸引讀者,也沒有帶給人想要閱讀下去的興趣。
三、 參照文章訓練人物外貌描寫,多加鼓勵
當學生在寫某個人物時,需要描述外貌,從而反映人物的品質或特點。比如,語文課本《孔子拜師》中描寫老子的文章是穿著長袍,頭發(fā)、胡子全白。學生通過此些外貌描述,反復朗讀,從而學到描述外貌的詞匯。教師可指導學生,讓學生先觀察老師的外貌和其他科任老師有何不同。比如老師年輕,頭發(fā)厚,戴著眼鏡等。學生通過闡述教師的外貌特征來訓練說話,從而避免抓住人物外貌的弊端進行講解。
通常情況下,一個班級包含了優(yōu)等生、中等生以及下等生,因此教師大多數(shù)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作文競賽。此種獨特的做法,可將全班學生化分為三組比賽,題目存在差異,要求也存在著差異,同時也能夠讓差生有升級的可能,每個人有著參賽資格和獲獎資格。雖然獎品小,但卻能夠起到鼓舞作用,使學生能夠積極努力。
寫作訓練的重點內容是寫,因此教師在教學中需要訓練學生的寫作。比如童話故事《幸福是什么?》,學生在學習時需要先閱讀故事,通過自己的理解講解幸福是什么,圍繞幸福需要靠勞動,盡自己的義務做對人們有利的事,進行想象,使學生通過寫作的方式講解對幸福的理解和感受,有效地結合閱讀與寫作,從而提高學生知識的累積,讓學生在思考中累積寫作素材,提高寫作水平。同時在閱讀中也需要獲取靈感,通過筆記的方寫下文章讀后感,從而為寫作累積素材,寫日記和隨筆或者是空間發(fā)表感想等,也能夠幫助學生累積寫作的素材,提升寫作的水平。
閱讀和寫作兩者相輔相成,在培養(yǎng)學生寫作中,教師需要將其貫穿在寫作中,從而讓學生能夠累積寫作技巧,改變寫作不足。比如教師在講解《懷念母親》的文章中,可先讓學生反復閱讀課文。當學生了解文章主旨后,為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感受文章所表達的情感,同時分析作者寫作用意、技巧,安排學生分組討論,感受寫作方式,同時為學生講解《地震中的父與子》時,比較兩篇文章的內容和寫作方式,讓學生區(qū)分兩者寫作的不同。教師為學生布置有關親情的作文時,可讓學生嘗試運用學過的寫作技巧來構思寫作文章,從而展示對母親的關愛,確保作文能夠真實且富有情感。
四、 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調動學生寫作積極性
興趣才是學生寫作最好的教師,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學生能夠積極地投入到寫作中,勇于發(fā)現(xiàn),觀察、思索和求知,使學生在寫作實踐中提高寫作能力。學生在寫作課程中通過多樣化的寫作調動學生寫作興趣,也可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謎語,游戲等方式,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保證學生在活躍的氛圍中進行寫作訓練。
(一)創(chuàng)新寫作材料
寫作選材應結合學生的喜好進行選擇。比如這個文章開頭寫道“嘟嘟嘟”一陣敲門聲,“李老師在家嗎?”門外響起孩童的聲音,李老師放下筆,一邊走一邊問“是誰呀?”打開門看,竟然是……作文提示有:首先誰敲響老師的門,其次是來做什么會說什么,最后李老師會怎樣接待?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對文章的續(xù)寫產生興趣,進行寫作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