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各位委員,同志們、朋友們:
大家好,我叫李成斐,是社區(qū)與社會組織工作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也是上海青年家園民間組織服務中心負責人。首先,十分感謝團中央書記處的關懷和信任,讓我有機會為共青團改革發(fā)展貢獻一份力量。
一年來,社區(qū)與社會組織工作專委會聚焦主責主業(yè),圍繞“青年社會組織運行機理”“縣級團屬青年社會組織建設”“共青團參與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qū)治理”“新冠疫情防控與共青團參與社區(qū)治理”等專題開展集中調研,累計走訪重慶、江西、上海、吉林、湖南等17個省市,與460多名基層團干、組織骨干、青年代表深入交流,形成了《縣級團屬青年社會組織建設調研報告》《共青團參與易地扶貧搬遷安置社區(qū)治理工作調研報告》等5項調研成果,為共青團社區(qū)和青年社會組織工作提供了重要參考。在實踐中,我們深刻認識到,構建基層團組織和青年社會組織相互融合、有效互動的局面,既是基層團組織的普遍愿望,也是青年社會組織工作的前進方向。
基層組織是團的一切工作的基礎。我們注意到,那些基層團組織建設較好的地區(qū),青年社會組織往往比較活躍。我所在的青年家園就是團上海市委主管的社會組織。2014年至2020年底,青年家園密切聯(lián)系的青年社會組織從807家上升到2434 家。在團的指導下,我們建立了完善的項目購買體系,累計開展招投標58場,吸引青年社會組織投標3450個、中標1051個,涉及金額3024萬余元,實現(xiàn)了對青年社會組織和青年的廣泛覆蓋。
我深切感受到,基層組織建設是團的根本性問題,而青年社會組織可以成為共青團的一種基層組織形態(tài)。大會討論的《行動綱要》中特別指出,要推動青年廣泛參與社會治理,重點在志愿服務、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文藝體育等領域建設縣級團屬青年社會組織。在這一過程中,必須要發(fā)揮共青團的主導作用,讓團屬青年社會組織成為基層團組織聯(lián)系服務青年和其他社會組織的紐帶和“二傳手”,不斷壯大伙伴隊伍、延伸工作手臂,推動構建團的基層組織新格局。
團中央主要領導多次強調,共青團要向社會組織學習?!缎袆泳V要》也專門提出,要借鑒社會組織運行模式。我們在調研中發(fā)現(xiàn),社會組織能夠以協(xié)商化、柔性化的參與方式,真正踐行“從青年中來,到青年中去”;能夠以扁平化、社會化的運行模式,有效拓展資源籌措渠道。因此,上海把共青團“往社區(qū)走”戰(zhàn)略與青年社會組織融合,通過基層團組織牽線,舉辦了20場“走進社區(qū)”系列沙龍,65家組織現(xiàn)場對接社區(qū)需求,共同“頭腦風暴”“各顯神通”,極大提升了團組織的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
我深切感受到,青年社會組織工作的關鍵在于保持活力,通過社會組織運行的有效機制來激發(fā)團組織的內(nèi)在動力。我們要指導團屬青年社會組織開發(fā)社會化、多元化運行模式,不斷提升造血能力和運行活力。發(fā)揮青年社會組織在項目設計、資源整合上的優(yōu)勢,一些具體項目交給他們運營。同時,要搭建和完善信息化工作矩陣,建立“互聯(lián)網(wǎng)+青年社會組織”的運行模式。
一個組織的吸引力、影響力怎么樣,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它的社會功能強不強。關于縣級團屬青年社會組織建設,專委會特別強調“突出社會功能”。這項工作實施后可以明顯發(fā)現(xiàn),依托社會組織這個強大的功能載體,青年的多元需求得到滿足,團的服務能力有效提升。在習近平總書記實地考察過的楊浦濱江,眾多文創(chuàng)、非遺、街舞、音樂類組織在“人人市集”應運而生,為青年打造了一條濱江生活“秀”帶;在各個社區(qū),大量青年社會組織參與到電梯加裝、樓道整治、文明養(yǎng)寵等事務,為基層治理增添了新的生機。我和許多社會組織伙伴也有幸參加青年社會組織國情研習營,進入各類評選表彰,擔任團代表、青聯(lián)委員、掛兼職團干部等職務。我身邊還有更多青年社會組織投身脫貧攻堅、生態(tài)環(huán)保各項工作,成為團的基層組織功能的有效延伸。
我深切感受到,共青團想要保持生命力、提升服務力,必須體現(xiàn)出鮮明的社會功能,而青年社會組織能夠與基層團組織功能互補協(xié)同、相互拓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要發(fā)揮群團組織和社會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這為共青團拓展功能指明了方向。我們要引導團屬青年社會組織融入團的中心工作,以服務基層社會治理和青少年發(fā)展為重點,在黨和國家大局中貢獻力量、彰顯價值。還要把青年社會組織作為引領和凝聚青年的重要渠道,建設成為各領域青年提升思想、鑄就信仰、展示風采的廣闊舞臺。
回顧履職經(jīng)歷,我感觸很深。青年社會組織活力迸發(fā),廣大青年凝心聚力,處處都有新變化,處處展現(xiàn)新氣象。這些改變,離不開基層團組織的辛勤耕耘,更離不開團中央書記處的堅強領導。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將深入貫徹書記處的指示要求,緊緊圍繞縣級團屬青年社會組織建設、打造“青春社區(qū)”等重點工作開展有針對性的調查研究和經(jīng)驗梳理,積極探索構建共青團主導的青年組織體系、動員青年參與社會治理的有效路徑,為共青團事業(yè)改革發(fā)展貢獻更多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