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太生
清代袁枚《隨園食單》上說,“美食不如美器”。這個精于飯食門道的古代老頭兒覺得,菜肴出鍋后,該用碗的就要用碗,該用盤的就要用盤,“煎炒宜盤,湯羹宜碗,參錯其間,方覺生色”。
此言不虛。杜甫早在千年前就察識此理。“紫駝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盤行素鱗?!彼谝魈拼鷮m廷筵席的詩中說,駝峰雖是美味,烹好后要用翠綠色的玉釜來裝;清蒸魚讓人垂涎欲滴,得有透明的水晶盤子盛才匹配。
美器,顧名思義是裝東西的漂亮器皿,當(dāng)然包含吃飯的碗盤,一些壇壇罐罐。古人不僅精于美食、美肴,還精于美器。乾隆南巡時,用的餐具有“五福琺瑯碗”“琺瑯銀碟”“五谷豐登琺瑯碗金鐘蓋”等。今人往往議論菜肴的色香味形,而忽略了餐具外在的渲染與烘托。
我曾天真地認(rèn)為,買半斤豬頭肉最好的美器,是一張碧綠的荷葉。豬頭肉攤在荷葉上,純凈、天然。如果再講究一點(diǎn),下面放只白瓷盤子,盤子襯著荷葉,我和朋友坐在荷塘邊喝酒。
美器大多是一些花瓶,青花瓷瓶,細(xì)脖長頸,瓶插一枝梅,一室之內(nèi),頓時清輝四溢。
日常接觸最多的普通的器物,樸實(shí)而簡單,靈巧而生動,它們也是美器。
初冬腌菜,離不開腌菜壇子,古樸的腌菜壇里裝著煙火氣息。腌菜使用的原料也并不是什么秘方,就是普通的鹽,將菜腌過放壇子里。腌菜最好選擇帶邊沿的陶土壇子,壇沿兒要深淺合度,蓋上蓋子之后蓋口相合,不走氣。腌菜放在陰涼通風(fēng)的地方,壇子用的時間長了,腌出來的菜,別有風(fēng)味。
養(yǎng)泥鰍和綠浮萍的石槽,槽口是淺的,吃水很少,原先是馬廄里一個喂草料的石槽,有人見它閑置,就沖洗干凈,把它搬來,當(dāng)作缸盆器皿來用。有一次,在一戶人家看到,水槽是那種紋路尚且細(xì)膩的灰白,生了一層青苔,有一條泥鰍趴在里面,一動不動。
種荷花的陶缸在老宅院里,缸不是很大,胎色白釉,手感光滑。缸的外壁手繪墨色花卉,缸底往上器形圓闊,增一分太肥,減一分太瘦。夏日午后,江北老宅,庭院小睡,荷葉下有微微漣漪,幾尾紅魚游來游去。
銀碗是美器。純白銀打制出來的碗,用它來盛雪是美的。作為金屬,銀碗是高貴、典雅的。下雪天,把雪盛在里面,待天氣暖了,讓它慢慢融化,化為一碗清水。幾只銀碗可以盛幾碗清水,烹水品茗,或者澆花。
喝茶的小紫砂杯,覺得它是美器。有人送我南方好茶,我翻騰找出小杯,倒入清茶,用兩只手指捏著,小心翼翼地喝。喝茶之余,打量杯兒,它是真正的小巧,小到一杯只能呷兩口茶,玲瓏的器形,惹人喜愛。
揚(yáng)州漆器當(dāng)數(shù)美器。品種器物大至御案、床榻、柜桌、香幾、屏風(fēng),小至各種箱、扇、盒、碗、碟、器皿,應(yīng)有盡有。其內(nèi)胎材料有紫檀、梨木、紅木、黃楊等名貴木材。
竹籃、竹匾也是美器。有個開民宿的朋友,用竹籃盛鮮花,吊在臨湖客棧的過道里。這來自鄉(xiāng)野的器物,渾身上下散發(fā)著純天然的氣息,仿佛還有一片竹林的清新。那籃子鮮花,生機(jī)盎然,把個民宿裝扮得清新典雅。
竹匾,亦有其美。在江西篁嶺古村,村民利用地形把一個個圓竹匾擱置在石級、窗臺上晾曬,曬玉米、南瓜、茱萸、辣椒、燈籠柿……在一戶人家門前,青竹匾里曬紅辣椒,與白粉墻搭配,真的好看。小院前有一棵古烏桕,樹下也有兩只竹匾,里面五彩斑斕。圓竹匾,長竹匾,一道美器,一抹亮色,曬著大地豐收喜悅,演繹民俗風(fēng)情。
美器,是生活美學(xué),也是生存哲學(xué)。它提供一個別致的形狀,詩意小空間,把一些屬于美好的東西都裝進(jìn)去。